荷蘭的民訴訴訟法第1062條
『壹』 民訴是公法還是私法
民法是一部私法,民事訴訟法是一部公法。公法跟私法的最主要區別在於部門法當中是否涉及到國家權利,是否涉及到國家的強制性規范。民法主要是調整社會當中平等主體間的法律關系,它更加強調的是社會成員之間的平等和自願,國家一般並沒有插足,國家強制力沒有體現在民法當中。當民法所規定的權利沒的得到貫徹,當民法所規定的義務沒的得到履行時,雙方當事人就發了糾紛。當糾紛產生之後,國家的公律就要介入其中。人民法院要代表國家解決糾紛,同時如果人民法院的裁判得不到履行時,那麼人民法院要運用國家的強制力來保證裁判的執行。因此民事訴訟當中體現了國家的強制力,國家是介入到了糾紛的解決過程當中。
公法和私法的區別
1、保護對象不同。公法主要基於公共利益出發,而私法主要基於私人利益;
2、調整的社會關系不同。公法調整的是國家與公民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社會關系,而司法主要調整公民與公民之間的社會關系;
3、強調的原則不同。公法強調國家干預,而私法強調意思自治為原則。如我國的刑法為公法,民法為私法。
按照法律調整對象是否涉及國家和個人的關系,法有公法、私法之分。調整個人與個人之間法律關系的是私法。調整國家與個人關系的是公法。刑事訴訟法是專門機關以國家名義解決當事人刑事責任問題的法律,是在國家和個人之間發生的法律關系,所以屬於公法。
公法以研究公權力、公權力配置、公法關系和公法責任為主要內容。公法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公法是指調配公權力內部與公權力之間的關系的法律規范。廣義的公法是指調配公權力之間,以及調節公權力與私權利之間關系的法律規范。如果從各部門的調整來看,公法就是典型的公法和非典型的公法或非典型私法中的公法部分。
私法主要是指調整普通公民,組織之間關系的法律。憲法、行政法、刑法以及所有訴訟法都屬於公法(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屬於私法。但是還有一些法律,例如社會法、經濟法、環境法,則介於公法和私法之間,兼具公法和私法的性質。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