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勞動法病假期限
『壹』 以勞動法工作五年可以請多久病假
我是2015年九月份進單位的,進去後簽了幾個月勞動合同,到了2016年一月份再回簽了一年的勞動合同答 2117-2018-2019都是簽一年的勞動合同,可是2020年的一月份,公司讓我們簽合同就簽到了今年的7月份,像這種情況,我能請幾個月的病假呢?
『貳』 勞動法對請病假有什麼規定
勞動法規定:勞動者請病假,應當由職工本人到用人單位指定的醫療機構,經執業醫師檢查後回,需要停工治答療休養的,由執業醫師出具病假條,職工持病假條按用人單位規定程序辦理請假手續。但急診的,可以就近入院,口頭請假,事後即使補辦手續。
1、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員工患病或非因工受傷的,單位應當給予醫療期。
2、根據《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3、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一項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4、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三項規定: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叄』 2016年勞動法請病假工資怎麼算
由於全國各地對病假的工資標准不一,現以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和江蘇省為例:
1、根據職工的工齡和工資,按照一定的比例支付,採用這一模式的,主要以上海為代表。病假工資的計算公式為:病假工資基數×計算系數×病假日。
2、根據職工的工資,按一定比例支付。採用這種模式的主要是深圳市。其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不低於本人標准工資的60%支付員工病假期間工資。
3、按照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約定支付,採用這種模式的主要以北京、江蘇為代表。
3種模式各有千秋,但有一個方面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規定了病假工資的「最低標准」。其依據來源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3)2016勞動法病假期限擴展閱讀:
病假工資的支付標准:
1、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2、除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勞動者在醫療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內,勞動,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不得終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期限應自動延續至醫療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期滿為止。
3、請長病假的職工在醫療期滿後,能從事原工作的,可以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醫療期滿後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
辦理因病或非因工負傷退休退職手續,享受相應的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並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和醫療補助費。
4、勞動法第四十八條中的「最低工資」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履行了正常勞動義務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單位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最低工資不包括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單位支付的伙食補貼,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下的津貼,國家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社會保險福利。
『肆』 2016新勞動法病假工資規定是多少號文件
職工病假工資按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80%由用人單位自主確定支付辦法。
根據《勞動法》版第四十七條、權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59條規定,用人單位職工病假工資,由用人單位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80%依法自主確定支付辦法。
《勞動法》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勞部發〔1995〕309號
59.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伍』 勞動法規定病假一年內不能超過多少天才不會影響到年終獎
沒有這規定,休病假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但長期病假是有醫療期的規定:
根據勞動部關於發布《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的規定》的通知(勞部法[1994]479號)
第三條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3個月;五年以上的為6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6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9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為12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18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24個月。
醫療期內公司不可以解除或終止合同。
(5)2016勞動法病假期限擴展閱讀:
本報訊(記者鄒倜然
通訊員程文雅
郁詩怡)最近,有位寧波女職工李某產後突生重病,醫療期滿後繼續向企業遞交病假條請假。而企業方認為,李某的醫療期只有3個月,對其醫療期滿後的請假不予認可,並認為醫療期滿不回單位上班屬於曠工。
因此,以無故曠工為由,企業解除了與李某的勞動合同。李某找到了寧波職工服務中心,在工會的幫助下,拿到了4.5萬元賠償金。
時間閃回到2017年9月,一位面容憔悴的女職工被家屬攙扶著走進了寧波市職工服務中心大廳。工作人員詢問後得知,原來,這位女職工於2012年12月進入某機構擔任店長,2016年8月進入該機構直營事業部任營運助理,本該在這個崗位施展拳腳。
然而,2018年4月,女職工剛休完產假就被診斷為「胸7-9椎管內外腫瘤伴雙下肢不全癱」,需馬上手術。3個月醫療期滿後,李某未回用人單位上班,繼續提交全休病假條。
在她遞交病假證明之後,用人單位給她郵寄了解除勞動關系的通知書,解除合同的原因系「未經單位同意無故曠工」。
李某找到寧波職工服務中心,中心主任指派律師志願者沈律師辦理了該起案件。那麼,
醫療期滿後繼續請病假,能否以曠工為由直接開除員工?
《勞動合同法》規定,員工在醫療期滿後,仍不能去工作,如尚未痊癒,單位不能隨便解除勞動合同,必須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員工一個月工資後才能解除勞動合同,解除後還應支付員工經濟補償。
沈律師表示,本案中李某於2012年12月進入用人單位,距糾紛發生時(2017年10月)工作年限未滿5年,按照規定,醫療期為3個月。
2017年8月22日李某雖然醫療期已滿,但其病情嚴重,確實處於病假中,而且用人單位人事部門也已經收下了病假條,公司不應當以曠工為由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應可以以醫療期滿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支付經濟補償的形式予以解除勞動合同。」沈律師說。
最終,仲裁結果和法院判決都支持了這位女職工,用人單位需支付雙倍的賠償金。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中新網:醫療期滿後再請病假,單位能因曠工開除員工嗎?
『陸』 勞動法病假
病假工資規定
按勞抄動部《勞襲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病假應該給工資的
病假工資支付標准:根據員工在本企業的工齡按下述比例支付
工齡不滿2年者,為本人工資60%;
已滿2年不滿4年者,為本人工資70%;
已滿4年不滿6年者,為本人工資 80%;
已滿6年不滿8年者,為本人工資90%;
已滿8年及8 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100%。
病假期間工資計算基準:所有月薪工人以月薪為計算基準,所有計件工人則以其過去三個月的平均工資為計算基準。但工人所有之工資不低於最低工資的80%,如果低於此標準的,以最低工資的80%計發。
『柒』 正式職工的病假最長是多長時間
關於正式職工病假最長時間,勞動法並未做出規定,主要由公司的規章制度以及勞動合同來確定。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等有關規定,任何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企業應該根據職工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一定的醫療期。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時,企業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也就是患病或非因工負傷職工的病假假期。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第三條 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第四條
醫療期三個月的按六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六個月的按十二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九個月的按十五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二個月的按十八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八個月的按二十四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二十四個月的按三十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
『捌』 2016年勞動法規定年休假多少天
年休假按照職工累計工作年限確定天數,最少5天,最多15天。
根據《國務院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探親假、婚喪假、產假等國家規定的假期以及因工傷停工留薪期間、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
用人單位經職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職工年休假天數少於應休年休假天數,應當在本年度內對職工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按照其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其中包含用人單位支付職工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用人單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但是職工因本人原因且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單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1、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2、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3、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4、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5、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玖』 勞動法規定一年有幾天病假
勞動法並沒有對於具體幾天病假的規定,因為勞動者是否患病並不是一個內可以預估的可以確定的容數值,所以並不適合直接規定具體多少天。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9條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