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

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

發布時間: 2021-01-13 23:53:55

⑴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61條規定,我局已於2011年6月14日將涉嫌非法經營罪的XX刑事拘留。

您好根據法律規定和我的辯護經驗你朋友的情況屬於涉嫌非法經營罪而被刑事拘留 你說專的刑事訴屬訟法第61條正是刑事拘留的法律依據。刑事拘留的最長時間是三十七天
在此期限內會轉為逮捕然後就是長時間的羈押等候法院審判直到法院做出生效判決。目前面臨被追究刑事責任和判刑
具體結果還要看具體案情和律師辯護情況建議盡早聘請專業刑事辯護律師介入提供法律幫助和辯護。可以進一步聯系咨詢我

⑵ 公安機關管轄刑事案件范圍

公安機關對刑事案件管轄在《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中有明確規定:

第十四條,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案件由公安機關管轄,但下列刑事案件除外:

(一)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案件,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偵查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

(二)自訴案件,但對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因證據不足駁回起訴,人民法院移送公安機關或者被害人向公安機關控告的,公安機關應當受理;被害人直接向公安機關控告的,公安機關應當受理;

(三)軍人違反職責的犯罪和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

(四)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刑事案件;

(五)其他依照法律和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

第十五條,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2)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擴展閱讀:

立案管轄主要是根據下列因素劃分的:

其一,公安司法機關的性質與訴訟職能。我國公、檢、法機關是刑事訴訟中的主要訴訟主體,但由於各自的性質和訴訟職能不同,劃分管轄必須與之相適應。

其二,刑事案件的性質、案情的輕重、復雜程度等。這些情況也是劃分管轄的重要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8條對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立案管轄范圍,作了概括性的規定。

為了便於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執行這一法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聯合對刑事案件的立案管轄作出了更為具體的規定。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第一款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訴訟回參與人依答法享有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
訴訟參與人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⑷ 刑訴法第34條是什麼

「刑訴法」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其第三十四條內容為:

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

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

(4)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擴展閱讀:

修訂: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⑸ 觸犯刑事訴訟法61條剛滿14歲未成年人搶劫會判刑嗎

有判刑的可能。抄

法律規定搶劫罪的定罪年齡為14周歲以上。

但是作為未成年人,在量刑時應從輕或減輕處罰。也就是也可以在3年以下量刑,並可以適用緩刑。

最好是委託律師為其辯護,爭取從輕減輕處罰。

至於能關多長時間,刑事訴訟有其訴訟期間,一般來講,偵查階段(公安)逮捕後兩個月,審查起訴階段(檢察院)為一個半月,審判階段(法院)為兩個半月。

如果是搶劫計程車司機,以搶劫的數額來作為量刑的依據,如果將計程車作為搶劫的目標,那麼屬於數額巨大,起刑點是10年以上,但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⑹ 為什麼法律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國家不予賠償

因為法律規定的不付刑事 責任的人,雖然是出於人道主義不負刑事責任,但並不代表他沒有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如果他做出危害社會安全的事情,就不屬於錯誤羈押,國家只是出於人道主義不對其實施刑罰,所以這種羈押國家不予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以下簡稱賠償法)第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規定,依照刑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和依照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但是對起訴後經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並已執行的上列人員,有權依法取得賠償。判決確定前被羈押的日期依法不予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第十九條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虛偽供述,或者偽造其他有罪證據被羈押或者被判處刑罰的;

(二)依照刑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三)依照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四)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獄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五)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

(六)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6)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第十七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1、違反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公民採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對公民採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時間超過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時限,其後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

2、對公民採取逮捕措施後,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

3、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

4、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5、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第十八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1、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

2、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

⑺ 刑事訴訟解釋 14條

《刑復事訴訟法》第制14條 【保障訴訟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
對於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訴訟參與人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條文注釋】
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訴訟權利原則具有以下含義:
(1)訴訟參與人所享有的訴訟權利,是訴訟參與人參加刑事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必要條件,作為國家專門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活動時,應當尊重和維護訴訟參與人的各種訴訟權利,不得以任何借口予以限制或剝奪。
(2)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訴訟參與人有權提出控告。
(3)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尤其應當重視保護特殊主體的訴訟權利。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第二款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對於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版審判時,可以通知犯權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若干規定》規定:「開庭審理前,應當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庭。法定代理人無法出庭或者確實不適宜出庭的,應另行通知其他監護人或者其他成年近親屬出庭。經通知,其他監護人或者成年近親屬不到庭的,人民法院應當記錄在卷」;「人民法院應當在辯護台靠近旁聽區一側為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設置席位」,並規定,「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在訴訟中享有申請迴避、辯護、發問、提出新的證據、要求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提出上訴等訴訟權利。在未成年被告人最後陳述後,經審判長許可,法定代理人可以發表意見」。

⑼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14條

《刑事訴訟法》第14條 【保障訴訟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回應當保障訴訟參與人依答法享有的訴訟權利。
對於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訴訟參與人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條文注釋】
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訴訟權利原則具有以下含義:
(1)訴訟參與人所享有的訴訟權利,是訴訟參與人參加刑事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必要條件,作為國家專門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活動時,應當尊重和維護訴訟參與人的各種訴訟權利,不得以任何借口予以限制或剝奪。
(2)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訴訟參與人有權提出控告。
(3)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尤其應當重視保護特殊主體的訴訟權利。

⑽ 取保候審問題

關於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定

一九九九年八月四日

第一條為了嚴格執行刑事訴訟法,保證正確適用取保候審,根據刑事訴訟法和
有關法律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的,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人民
檢察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依法作出決定。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決定取保候審的,由公安機關執行。國家安
全機關決定取保候審的,以及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辦理國家安全機關移送的犯
罪案件時決定取保候審的,由國家安全機關執行。
第三條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決定取保候審的,不得中止對案件的偵查、起訴
和審理。嚴禁以取保候審變相放縱犯罪。
第四條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決定取保候審的,應當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
納保證金。
對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決定取保候審的,不得同時使用保證人保證和保證
金保證。
第五條採取保證金形式取保候審的,保證金的起點數額為一千元。
決定機關應當以保證被取保候審人不逃避、不妨礙刑事訴訟活動為原則,綜合
考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會危險性,案件的情節、性質,可能判處刑罰的輕重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經濟狀況,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等情況,確定收取保證金的
數額。
第六條取保候審保證金由縣級以上執行機關統一收取和管理。沒收保證金的決
定、退還保證金的決定、對保證人的罰款決定等,應當由縣級以上執行機關作出。
第七條縣級以上執行機關應當在其指定的銀行設立取保候審保證金專戶,委託
銀行代為收取和保管保證金,並將指定銀行的名稱通知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
保證金應當以人民幣交納。
第八條決定機關作出取保候審收取保證金的決定後,應當及時將《取保候審決
定書》送達被取保候審人和為其提供保證金的單位或者個人,責令其向執行機關指
定的銀行一次性交納保證金。
決定機關核實保證金已經交納到執行機關指定銀行的憑證後,應當將《取保候
審決定書》、《取保候審執行通知書》和銀行出具的收款憑證及其他有關材料一並
送交執行機關執行。
第九條執行機關在執行取保候審時,應當告知被取保候審人必須遵守刑事訴訟
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及其違反規定,或者在取保候審期間重新犯罪應當承擔的後果

第十條被取保候審人違反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依法應當沒收保證金的
,由縣級以上執行機關作出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的決定,並通知決定機關;對
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同時提出變更強制措施的意見,連同有關材料一並送交
決定機關。
第十一條決定機關發現被取保候審人違反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認為
依法應當沒收保證金的,應當提出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的書面意見,連同有關
材料一並送交縣級以上執行機關。縣級以上執行機關應當根據決定機關的意見,及
時作出沒收保證金的決定,並通知決定機關。
第十二條被取保候審人沒有違反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但在取保候審
期間涉嫌重新犯罪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的,執行機關應當暫扣其交納的保證金,待
人民法院判決生效後,決定是否沒收保證金。對故意重新犯罪的,應當沒收保證金
;對過失重新犯罪或者不構成犯罪的,應當退還保證金。
第十三條決定機關收到執行機關已沒收保證金的書面通知,或者變更強制措施
的意見後,應當在五日內作出變更強制措施或者責令犯罪嫌疑人重新交納保證金、
提出保證人的決定,並通知執行機關。
決定重新交納保證金的程序,適用本規定的有關規定。
第十四條執行機關應當向被取保候審人宣布沒收保證金的決定,並告知其如不
服本決定,可以在收到《沒收保證金決定書》後的五日以內,向執行機關的上一級
主管機關申請復核一次。上一級主管機關收到復核申請後,應當在七日內作出復核
決定。
第十五條沒收保證金的決定已過復核申請期限或者經復核後決定沒收保證金的
,縣級以上執行機關應當及時通知銀行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上繳國庫。
第十六條採取保證人形式取保候審的,被取保候審人違反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
條的規定,保證人未及時報告的,經查證屬實後,由縣級以上執行機關對保證人處
一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並將有關情況及時通知決定機關。
第十七條執行機關應當向保證人宣布罰款決定,並告知其如不服本決定,可以
在收到《對保證人罰款決定書》後的五日以內,向執行機關的上一級主管機關申請
復核一次。上一級主管機關收到復核申請後,應當在七日內作出復核決定。
第十八條沒收取保候審保證金和對保證人罰款均系刑事司法行為,不能提起行
政訴訟。當事人如不服復核決定,可以依法向有關機關提出申訴。
第十九條採取保證人形式取保候審的,執行機關發現保證人喪失了擔保條件時
,應當書面通知決定機關。
決定機關收到執行機關的書面通知後,應當責令被取保候審人重新提出保證人
或者交納保證金,或者作出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並通知執行機關。
第二十條取保候審即將到期的,執行機關應當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書面通知決
定機關,由決定機關作出解除取保候審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並於期限屆滿前
書面通知執行機關。
執行機關收到決定機關的《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通知後
,應當立即執行,並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決定機關。
第二十一條被取保候審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沒有違反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
定,也沒有故意重新犯罪的,在解除取保候審、變更強制措施或者執行刑罰的同時
,縣級以上執行機關應當製作《退還保證金決定書》,通知銀行如數退還保證金,
並書面通知決定機關。
執行機關應當及時向被取保候審人宣布退還保證金的決定,並書面通知其到銀
行領取退還的保證金。
第二十二條在偵查或者審查起訴階段已經採取取保候審的,案件移送至審查起
訴或者審判階段時,如果需要繼續取保候審,或者需要變更保證方式或強制措施的
,受案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作出決定,並通知執行機關和移送案件的機關。
受案機關決定繼續取保候審的,應當重新作出取保候審決定。對繼續採取保證
金方式取保候審的,原則上不變更保證金數額,不再重新收取保證金。
取保候審期限即將屆滿,受案機關仍未作出繼續取保候審、變更保證方式或者
變更強制措施決定的,執行機關應當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書面通知受案機關。受案
機關應當在原取保候審期限屆滿前作出決定,並通知執行機關和移送案件的機關。
第二十三條原決定機關收到受案機關作出的變更強制措施決定後,應當立即解
除原取保候審,並將《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解除取保候審通知書》送達執行
機關,執行機關應當及時書面通知被取保候審人、保證人;受案機關作出繼續取保
候審或者變更保證方式決定的,原取保候審自動解除,不再辦理解除手續。
第二十四條被告人被取保候審的,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理時,應當依照刑事訴
訟法的有關規定傳喚被告人,同時通知取保候審的執行機關。
第二十五條對被取保候審人判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的判決生效後,依法應當解
除取保候審,退還保證金的,如果保證金屬於其個人財產,人民法院可以書面通知
執行機關將保證金移交人民法院執行刑罰,但剩餘部分應當退還被取保候審人。
第二十六條保證金的收取、管理和沒收應當嚴格按照本規定和國家的財經管理
制度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坐支、私分、挪用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侵吞
保證金。對違反規定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規定,擅自收取、沒收或者退還取保
候審保證金的,依照有關法律和規定,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
員的責任。
第二十八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勞動法倒班倒多長時間可退休 發布:2025-10-06 09:04:48 瀏覽:488
規章制度的執行監督 發布:2025-10-06 08:56:21 瀏覽:231
芬蘭法治 發布:2025-10-06 08:32:57 瀏覽:561
杭州蕭山人民法院官網 發布:2025-10-06 08:31:24 瀏覽:253
山莊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6 08:01:32 瀏覽:592
基層行政單位如何更好應對行政訴訟法的修改 發布:2025-10-06 07:40:15 瀏覽:809
法治是優化營商環境的保障 發布:2025-10-06 07:07:52 瀏覽:277
奉新縣司法局 發布:2025-10-06 07:00:07 瀏覽:452
如何貫徹宣傳企業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6 06:55:14 瀏覽:966
吉林省地方鐵路條例 發布:2025-10-06 06:54:24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