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的管轄改革
⑴ 新行政訴訟法跨區域管轄制度對西藏地區的實施
行政訴訟法是我國當前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我們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排頭兵,當前關於行政訴訟法修改的一些理論上的設想以及實踐上的落實還需要進一步的論證。總而言之,積極推進我國行政訴訟法律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是構建和諧社會、維持良好社會秩序的重要舉措。
跨區域的集中管轄規定屬於任意性條款
「高級人民法院可以確定若干基層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僅僅是個任意性規定,不具有制度的剛性效能。該條款中的「可以」兩字,表明《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僅僅賦予了高級法院對是否實施相對集中管轄制度的一種裁量權,即高級法院既可以實施這一制度,也可以不實施。在實踐中,有可能會發生高級法院為和政府部門保持良好關系,不採取「確定若干基層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的措施,而如果這樣也並不違法。某些高級法院完全可以認為該條款的規定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從而導致該條款規定在實際上的被虛置。那麼,基層人民法院的行政審判困境還是難以得到改觀。更重要的是,既然屬於自由裁量性質的條款。有可能導致各地執行不一,有的地方可以執行,有的地方可以不執行,將會導致公民的權利難以得到有效、平等的保護,同時也導致法律在不同的地區的執行效果大相徑庭,這將不利於法律的統一性和嚴肅性。
⑵ 簡述我國行政訴訟法中對級別管轄的有關規定
行政訴訟法關於級別的管轄有以下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四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五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六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八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第十九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二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二十三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四條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或者指定管轄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2)行政訴訟法的管轄改革擴展閱讀:
確定級別管轄的標准:
民訴法是根據以下三個方面的標准來確定案件的級別管轄的:
1、案供的性質。
案件性質不同,審理起來難易程度也不同。重大涉外案件在性質上不同於一般涉外案件。專利案件、海事。
海商案件專業性強。在性質上也不同於一般案件。這些性質特殊的案件,應當由較高級別的法院管轄。
2、案件的繁簡程度。
案件情節有簡單和復雜之分,簡單的案件審理起來相當容易,復雜的案件審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案情越復雜,審理的難度越高。
因而在確定級別管轄時,有必要考慮案件的繁簡程度,將簡單的案件分配給低級別的法院,將復雜的案件分配給級別較高的法院。
3、案件的影響范圍。
案件的處理結果會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有的案件僅在基層法院的轄區內有一定影響,有的案件則在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有重大影響。
案件影響范圍越大,對審判質量要求就越高,所以要根據案件影響范圍的大小來劃分級別管轄,將影響范圍大的案件分配給級別較高的法院。
並且影響范圍與法院的級別呈正相關關系,影響范圍越大受理該案件的法院的級別越高。
⑶ 在線等: 行政訴訟法中移送管轄與移轉管轄有什麼區別
移送管轄,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發現本法院對該案無管轄權,依照法律規定將案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
移送管轄就其實質而言,是對案件的移送,而不是對案件管轄權的移送。它是對管轄發生錯誤所採用的一種糾正措施。移送管轄通常發生在同級人民法院之間,但也不排除在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適用。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6條規定:「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法院管轄的,應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管轄權的轉移又稱移轉管轄。是指基於上級人民法院決定或者同意,將行政訴訟案件的管轄權,由下級人民法院轉移給上級人民法院審判,或由上級人民法院轉移給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的制度。《行政訴訟法》第23條規定:「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效下級人民法院審判。」「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管轄權的轉移和移送管轄的區別是什麼?
管轄權的轉移和移送管轄雖然都是將行政案件由一個人民法院轉給另一個人民法院,但二者有實質的區別:(1)管轄權的轉移是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將行政案件的管轄權轉移給本無管轄權的法院,其轉移的是行政案件的管轄權;而移送管轄則是無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把不屬於自己管轄但已受理的行政案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其移送的不是管轄權也不可能是管轄權,而只是行政案件。(2)管轄權的轉移只能在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進行;移送管轄一般是在同級異地人民法院之間進行,也可以在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進行。(3)管轄權轉移應經上級人民法院決定或同意,否則不得轉移。下級人民法院只能提出管轄權轉移的建議;移送管轄則不需要經過其他人民法院的決定或同意。
PS:一般是用管轄權的轉移這個概念,我們的教科書就只有管轄權的轉移這個概念.
⑷ 如何設計行政訴訟管轄制度才能確保人民法院的獨立審判
《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是一條原則,真正落實起來還是頗有難度的,僅從管轄角度進行制度設計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更不可能確保獨立審判。但作為一種討論,倒是可以的。
現行的行政訴訟,一般地域管轄遵循「原告就被告」原則,實質上將行政權與審判權緊緊拴在了一起,法院很難避開與自己有切身利益關系的行政機關、人大、黨委的非法干擾, 為了避免司法地方化,有必要順應行政訴訟的立法原旨,逐步抬升原告的弱勢地位,徹底摒棄民事案件的傳統管轄理念,阻斷行政權及其他權力對行政審判權的影響,最大限度地平衡訴訟程序中原、被告雙方的地位和利益,使之趨於更加的平等。
一、「被告就原告」確立為行政訴訟特有原則,同時賦予原告起訴的選擇權
在行政訴訟中確立「被告就原告」原則,有助於彌補行政訴訟當事人地位失衡狀態。可以賦予原告選擇原告所在地法院和其他與行政行為發生地有關聯的法院進行訴訟。
二、建立行政訴訟異地審判制度
司法實踐證明,法院審理以本轄區內行政機關為被告的案件,確實難以保證獨立、公正審判,有時根本就不敢立案。「異地審判」制度就是針對原告與被告在同一法院轄區很難確保中立裁判的案件,原告或基層法院可以申請其所在地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管轄或由其指定最鄰近區域的法院管轄的制度。
三、確立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制度
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具有超脫地方黨委、政府及基層行政機關控制的地位,可以減少制約,作出比較公正的判決。這既具有一定的現實法律基礎,在目前也較為具備可行性、容易實行。
四、構建跨行政區域的司法區域,從根本上改革管轄制度
應當通過改革法院設立體制,設置不同於行政區域的司法區域,將法院轄區轉變為跨行政區域設置,組建可以超越地方利益的最高法院、大區法院、基層法院,從而將司法權與行政權以及同級立法權完全分割開來,形成司法公正所必需的抗干擾機制,使司法機關徹底擺脫對區域黨政機關的人事和財產依附關系,有效地防範司法權的地方化,保障司法獨立,克服司法地方保護主義。
⑸ 行政訴訟法對行政案件的級別管轄與地域管轄作了哪些
一)管轄在法律上的分類我國《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都在各自的法律條文中對管轄作了專門規定,三類訴訟法均將管轄分為級別管轄、地域管轄、移送管轄、指定管轄四大類,其中,地域管轄又進一步分為四小類,即一般地域管轄、特殊地域管轄、專屬管轄和共同管轄。需要特別強調的是:(1)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中的管轄只解決人民法院系統內受理第一審民事、行政案件的許可權分工,而刑事訴訟中的管轄除了要解決各人民法院之間的審判管轄之外,還要解決公、檢、法三機關之間立案受理刑事案件的職權分工,即刑事訴訟中的職能管轄。因此,我國的刑事訴訟管轄除了上面提到的四大類審判管轄外,還包括職能管轄。職能管轄將部分刑事案件的立案、受理、偵查權交給公安機關和檢察院。但是,對這些刑事案件的審判權還是在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在偵查完畢後,認為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將刑事案件交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進行審判。(2)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對某些案件的管轄有一定的選擇權。因此,在其地區管轄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四小類外,還包括協議管轄和選擇管轄。這兩類管轄是「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領域的運用,這意味著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願,使他們能夠尋求最為信賴的人民法院進行訴訟,有利於糾紛的徹底解決。但刑事訴訟中無論是公訴案件還是自訴案件,當事人對案件管轄都不具有選擇權和處分權,這是由刑事訴訟追究、懲罰犯罪的活動特點所決定的。(二)管轄在訴訟理論上的分類1、法定管轄和裁定管轄根據管轄的確定是否由法律規定為標准,可以將管轄分為法定管轄和裁定管轄。(1)法定管轄。是法律明確規定哪些案件由哪一級人民法院中的哪一個法院行使管轄權。因此,在法定管轄中,依據法院對案件的縱橫管轄關系的不同,又可以分為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2)裁定管轄。是由享有相應許可權的法院作出裁定或決定,以確定具體的管轄法院。在裁定管轄中,依據管轄的決定方式不同,又可以分為指定管轄、移送管轄和管轄權的轉移。從法定管轄和裁定管轄的關系來看,法定管轄是針對訴訟管轄的一般情形作出的,而裁定管轄則是針對特殊政策情形而規定的。設定裁定管轄,或者是為了落實法定管轄的規定,或者是為了對法定管轄進行個別調整。2、專屬管轄和協議管轄以管轄是否由法律強制規定,是否允許當事人協議變更為標准,可以將管轄分為專屬管轄和協議管轄。(1)專屬管轄。是指法律規定某類案件只能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轄,其他法院無管轄權,當事人也不得以協議方式變更管轄。(2)協議管轄。是指盡管法律已經對管轄作出了規定,但同時法律又允許當事人以書面協議方式選擇其他管轄法院,人民法院在確定案件糾紛的管轄權時,以當事人的約定為先。3、共同管轄和合並管轄根據訴訟主體、訴訟客體與法院轄區之間的關系不同,可以將管轄分為共同管轄和合並管轄。(1)共同管轄。是指兩個以上的人民法院對同一案件都有管轄權。對共同管轄的訴訟,法律要求只能作單一的選擇,即選擇管轄,共同管轄與選擇管轄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只是選擇管轄在不同的訴訟法中有不同的表現。在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中,這個選擇權在原告一方,由原告方在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范圍內自由選擇。但在刑事訴訟法中,這個選擇權已由法律作了決定,即由最先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審判。(2)合並管轄。亦即牽連管轄,是指對某一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因為另一案件與該案件存在著牽連關系,而對兩個案件一並管轄和審理。其實質是對某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基於牽連關系而對另一原本無管轄權的案件並歸自己管轄。如果人民法院對另一訴訟案件原本就有管轄權的,則不發生合並管轄問題。
⑹ 行政訴訟法管轄權
是的,從法條規定可以看出,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當事人(多指行政相對人)可以選擇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選擇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⑺ 行政訴訟法中,可以由原告所在地管轄的情形的疑問
只要有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形,就可以適用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其中,包括單純限制人身版自由的情權況,也包括即限制人身自由又給予財產處罰的情況。
行政拘留就是限制人身自由,可以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但刑事拘留不可以。
⑻ 新行政訴訟法復議機關與原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時由哪個法院管轄
《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第十八條內規定:行政容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也就是說復議機關與原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時,原告可以選擇向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
⑼ 有關行政訴訟法,管轄的法院和被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關於案件管轄的規定共計有11個條文:
第十四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五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六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八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第十九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二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二十三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四條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或者指定管轄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來源:http://china.findla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