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刑事訴訟法真題案例分析題
1.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一)1999年6月5日,張某因犯強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2001年3月被提前釋放。2005年5月20日下午,張某將一中年婦女放在自行車欄內的一隻皮包搶走,內有現金1800
元、身份證一張,張某在逃跑途中被群眾抓獲,後扭送到當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王某和侯某立即進行調查取證,當取證結束後,民警王某和侯某認為犯罪嫌疑人張某能主動承認錯誤,認罪態度較好,決定予以取保候審,並由張某的朋友李某(無固定收入)為保證人。
問題:
1、採取取保候審是否恰當?
2、如取保候審,李某是否可以作為保證人?
答:1、不恰當。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四條規定,對累犯、犯罪集團的主犯,以自傷、自殘辦法逃避偵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嚴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審。
2、李某不能擔任保證人。《刑事訴訟法》第54條規定「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
與本案無牽連;(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本案中,李某無固定收入,不符合第(二)(四)項規定,李某不符合保證人的條件。
(二)1997年4月23日晚上10時許,某市棉紡廠女職工張雲被強奸。罪犯作案之後逃走,匆忙中留在現場一塊手錶。事後,張雲向公安機關報案,並提供了罪犯的一些特徵。據被害人反映,罪犯是一名年紀大約在30歲上下的男子,身材不高但身體強壯,滿臉胡須。張雲還向公安機關提交了罪犯遺留在現場的手錶。經偵查人員查看,手錶為黑色紅蓮牌機械表,已經半舊。於是,公安機關以這塊手錶為線索開始了案件的偵查活動。一個多月之後公安機關找到了手錶的主人某公司職員劉俊楓。經公安人員詢問,劉俊楓承認手錶是自己的,但是聲稱已經與兩個月以前丟失,而且不承認自己犯有任何罪行。但是劉俊楓提不出證據證明自己曾經丟失手錶。於是,偵查人員認為本案已經證據確鑿,隨即拘留了劉俊楓。然後公安人員找到被害人張雲,告訴她已經找到了遺留在現場那塊手錶的主人,讓張雲辨認一下,該人是不是罪犯。張雲仔細觀察了劉俊楓之後,對偵查人員說:「這個人的身高、體型和罪犯都差不多,而且長相也很象,我覺得就是他。」於是,偵查人員立即作出決定提請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劉俊楓。
(問題)在這起案件的偵查過程中,公安人員的做法不當之處?並請說明理由
答:
1、對劉俊楓採取拘留措施不當,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
2、在主持辨認時採取了單獨辨認的方式
3、在辨認之前將被辨認人的有關情況告知辨認人
(三)犯罪嫌疑人江某,男,68歲,農民,因涉嫌詐騙被公安機關依法拘留。拘留後公安機關發現其患有嚴重肺結核,經醫院檢查屬實,需要隔離。公安機關遂做出取保候審決定,要求江某提供保證人。江某向公安機關提出由其弟做保證人。公安機關調查發現,江某之弟有一定資財,但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住處較多,行蹤極不穩定,因此沒有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
問題:
(1)本案中可否對江某採取取保候審措施?
(2)公安機關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的做法是否正確?
(3)若江某無法提供別的保證人,公安機關還可以採取什麼處理方式?
答案:
(1)公安機關可以對江某採取取保候審強制措施。《刑事訴訟法》第60條第2款規定
:對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採用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辦法。」本案中,江某患有嚴重的肺結核,理應對其採取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
(2)公安機關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是正確的。《刑事訴訟法》第54條規定:「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與本案無牽連;(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本案中,江某之弟無固定的住處,不符合第(二)(四)規定,公安機關不同意其做保證人的做法是正確的。
(3)江某若無法提供別的保證人,可通過交納保證金,而被取保候審。《刑事訴訟法第
53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據此,我國的取保候審分人保和物保(財產保)兩種,若江某無法提供保證人,可選擇財產保,交納保證金。但如江某既無法提供保證人,又無法提供保證金。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八條規定: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納保證金,又無保證人擔保的,可以監視居住。」據此,公安機關可以對江某監視居住。
2.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錯誤一:國來家安全犯罪應由國安源機關立案偵查,不應由公安機關偵查
錯誤二:危害國家安全案件應該由中級法院管轄,不應由基層法院管轄
錯誤三:基層法院不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本案中基層法院判處丁無期徒刑錯誤
錯誤四:丁某上訴後,二審法院不能加重對其的刑罰,本案中院改判丁某死刑錯誤,違反了上訴不加刑原則
錯誤五:判處死刑的案件除經上級法院及高院核准,還須經最高院復核,本案中未經最高院復核,高院院長直接簽發死刑令錯誤
3.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急)
1.第一,一審判決書送達後有十天的上訴期,不應該次日就為執行行為;
第二,我國刑訴法規定二審全案審理,三被告同時作為二審被告人參與二審,不可以執行;
第三,二審法院因法律適用不當不可以發回重審,只能直接改判;
第四,發回重審原審合議庭應當迴避,不能由原審合議庭重新審理;
第五,二審發回重審適用一審程序,其判決為一審判決,可以上訴。
2.民事案件上訴程序不可以由法官獨任審判,也不能適用簡易程序。
4.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某縣人民法院經過一審依法以故意殺人罪判處王某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可能判處無期徒刑內、死刑容的普通刑事案件是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所以縣人民法院審理本案,管轄錯誤。
上訴,抗訴期滿,縣人民法院將此案報送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本案裁定予以核准。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核准。中級人民法院審核死刑緩期二年執行錯誤
正確做法是某縣人民檢察院將本案移送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由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本案。中級人民判處死刑喚起二年執行,無上訴也無抗訴的,應當由中級人民法院移送高級人民法院核准。
5. 刑事訴訟法的案例分析題,請分別分析這兩個案例中的錯誤做法
1、逮捕應由檢察院決定或批准,有公安局執行。
2、未辦理拘留證不能對公民執行拘留,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的,應對其真實身份進行核查,但其間不能停止對其犯罪行為的偵查。
6. 刑事訴訟法有關訴訟程序錯誤的的案例分析題
不一定全抄面
1、公安襲機關應當在將王甲拘留後的三日內向人民檢察院提請逮捕,也就是說要在2月28日之前提請逮捕。2、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七日內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決定,也就是說應該在3月22日前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決定。3、批准逮捕後,對嫌疑人的羈押不得超過二個月。4、交通肇事罪非自訴案件,人民法院應該受理。
7. 近幾年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中有關立案的案例分析題
你好,關於司考法考聯盟論壇的復習建議:
1、司法考試資料太多的了,誰都不能回把全套給到你的,答或選擇誰的發給你的。
要免費的資料,你可以到【法考聯盟論壇】查找,有免費下載的。
2、不要隨便公布自己的郵箱,招來的只會一大堆無用的廣告的。
3、實實在在的,自己到網上找資料下載,應能找到部分,便系統的確實不好找。
4、如果沒時間找,建議淘一份,就一兩百個大洋,這樣能確保最後能拿到最後的押題及考前信息,免費下載的,最後不可能有系統的押題及考前信息的。
更多司考復習安排及司考資料點我的名字進入空間查看。
8.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1.張父可以提起自訴來,但是法院自審查後應該轉到偵查機關(因為此案是公訴案件)
2.法院可以決定逮捕,但是執行應該是公安機關
3.張胞姐不能作為翻譯人員,法院不能准許
4.新證人出庭,法院應當宣布延期審理,而不是中止
如果還要說不足之處,還有:
一般不公開審理、指定辯護人問題
9. 跪求此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答案!!跪求!!
一、本案的立案材料來源是報案,根據97年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人民回法院、人答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
二、公安機關的偵查行為一般包括,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勘驗檢查、搜查、扣押書證、物證、鑒定及通緝行為。本案例中運用了除通緝外的其他偵查行為;
三、根據97年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證據包括(一)物證、書證;
(二)證人證言;
(三)被害人陳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五)鑒定結論;
(六)勘驗、檢查筆錄;
(七)視聽資料。
張繼東、劉洋等人的證據為證人證言、詹國平屬於被告人陳述與辯解、汽油桶為物證、電信局的電話記錄喂書證、電話錄音為視聽資料、對詹國平家的搜查製作的為搜查筆錄。
四、強制措施包括拘傳、拘留、逮捕、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本案中採取了拘留和逮捕。
五、人民檢察院應當進行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提起公訴,事實不清的,退回補充偵查,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