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違反行政法律應當依法承擔
❶ 行政處罰是針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作出的處理,那麼國務院也可以被行政處罰嗎
行政處罰適用的對象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注意,對象裡面,不包括行政機回關!國務院不是公民、法答人或其他組織,是行政機關,不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❷ 公安機關給予公民行政處罰後可以再追究其刑事責任嗎法律依據是什麼一事不二罰是否適用
公安機關給予公民行政處罰後,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公民的違法行為構成犯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一事不二罰指的是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所以不適用。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違法受到行政處罰,其違法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違法行為構成犯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2)公民違反行政法律應當依法承擔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❸ 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違法僅行政法律規范的公民,法人實施的一種懲戎叫什麼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❹ 公民違反行政法律的例子
沒有統一的行政法,一般而言各種帶有行政管理色彩的法律都屬於行政法范疇。比如公民賣淫嫖娼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
❺ 什麼是指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對違法法律法規規章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給予行政制
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為行政制裁的一種形式,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主體為維護公回共利答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依法對行政相對人違反行政法律法規而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行為所實施的法律制裁。
行政主體在法律特定的行政管轄權內,對尚未構成犯罪的有一般違法行政的管理相對人(被管理的組織或自然人),依法所作的一種制裁。制裁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保障國家的安全和公民的權利。
(5)公民違反行政法律應當依法承擔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有關條款的規定,對於判決維持的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必須履行,如果拒絕履行,「行政機關可以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體行政行為在法定期限內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勞動行政處罰生效後,必然會產生國家強制力,運用這種強制力,開展勞動監察工作,可以保證勞動法律、法規及國家勞動政策得到認真的執行,及時糾正或者制止各種違法行為,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的合法權益,從而起到預防勞動爭議的作用。
❻ 公民企業違反行政法律法規後,承擔行政責任的行政處罰有哪些方式
罰款,拘留,吊銷主管機關頒發的證照等等。
❼ 行政機關應承擔的保護公民權益之法律義務
在我國沒有一部統一的《行政法》,所以你所說的「行政機關應承擔的保護公民權益之法律義務」要從各個分散的行政法規中尋找。
1、行政法按其內容不同可分為,行政主體法規、行政行為法規、行政救濟法規。你所問的問題涉及到行政行為法規。
2、正如我開文所述,因為沒有一部統一的《行政法》,所以這些規定都分散在各個法規中,而且也沒有提綱領要。不像民法、刑法,很容易在總則中找到該部門法的綱要。
3、我們先從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中來描述。行政法的6個基本原則,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 從這6個原則中,我們可以知道行政機關的職責就是要在執行法律的同時保護好公民的權益,不能超越法律。
4、我再從各個法規中來尋找相關規定,因為各個法規只規定了行政機關的某一行政行為,所以也就不能代表整個行政法。
a、《行政許可法》中規定:
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規范行政許可的設定和實施,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六條【實施行政許可的原則】實施行政許可,應當遵循便民的原則,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
第七條【行政相對人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時的相關權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享有陳述權、申辯權;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其合法權益因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許可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第八條【信賴保護原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
b、《行政處罰法》中的規定:
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六條【被處罰者權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c、《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的相關規定。
實際上,各個行政法規中全部是關於行政機關法律義務的規定,我怕我要全部寫出來是寫不下了。所以,建議你用行政法的原則來表述。
❽ 現行憲法規定,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依照法律規定取得什麼
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憲法》第四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8)公民違反行政法律應當依法承擔擴展閱讀:
《國家賠償法》第三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違法徵收、徵用財產的;
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❾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合法權益,依法向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及其訴訟的一種訴訟活動是不對的,需要認為已經侵犯到了合法權益,才有權訴訟。
正確的是行政訴訟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主體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9)公民違反行政法律應當依法承擔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