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方面的行政法規有
食品葯品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規有如下(共22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一號) (2015-04-24)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50號) (2014-03-07)
《戒毒條例》(國務院令第597號) (2011-06-26)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主席令第16號) (2011-03-0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主席令第7號) (2011-03-09)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57號) (2009-07-20)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9號) (2009-02-28)
《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36號) (2008-10-09)
《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25號) (2008-05-25)
《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國務院令第503號) (2007-07-26)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499號)) (2007-05-29)
《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42號) (2005-08-03)
《反興奮劑條例》(國務院令第398號) (2004-01-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360號) (2002-08-15)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主席令第45號) (2001-02-28)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76號) (2000-01-04)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主席令第71號) (1993-02-22)
《葯品行政保護條例》 (1992-12-12)
《中葯品種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106號) (1992-10-14)
《放射性葯品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25號) (1989-01-13
《醫療用毒性葯品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23號) (1988-12-27)
《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 (1987-10-30)
❷ 食品衛生相關法規
第一條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下列活動,應當遵守本法:(一)食品生產和加工(以下稱食品生產),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以下稱食品經營);
(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
(三)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
(以下稱食品相
(四)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五)對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農產品質量
安全法的規定。但是,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准、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
應當遵守本法的有關規定。
第三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嚴經營活動,對社
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四條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其工作職責由國務院規定。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
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組織查處食
品安全重大事故。
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邵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
職責,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館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
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統一領導、指揮食品安全突發事
件應地工作;完善、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評議、考
核。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確定本級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
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
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上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在下級行政區
域設置的機構應當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統一組織、協調下,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
部門應當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
第七條食品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生產經營,推動行
業誠信建設,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
第八條國家鼓勵社會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
全標准和知識的普及工作,倡導健康的飲食方式,增強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准和知識的公益宣傳,並對違反本法
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鼓勵和支持食品
生產經營者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採用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規范。
第十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雷中違反本法的行為,有權向有關部門
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二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
第十一條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
害因素進行監測。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實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省、
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結合本行政區域的
具體情況.組織制定、實施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
第十二條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有關
部門獲知有關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後,應當立即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信息核實後,應當及時調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第十三條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對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生物性、化學性和
物理性危害進行風險評估。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成立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
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對農葯、肥料、生長調節劑、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的安全性評估,應當有食品安
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參加。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應當運用科學方法。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科學數據以及其他
有關信息進行。
第十四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或者接到舉報發現食品可能存
在安全隱患的,應當立即組織進行檢驗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第十五條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有關
部門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建議,並提供有關信息和資料。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結果。
第十六條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是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准和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
理的科學依據。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結論的,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立即採取相應措施,確保該食品停止生產經營,並
告知消費者停止食用;需要制定、修訂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
立即制定、修訂。
第十七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
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對經綜合分析表明可能具有較
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並予以公布。
第三章食品安全標准
第十八條制定食品安全標准,應當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宗旨,做到科學合理、安全
可靠。
第十九條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准。除食品安全標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
強制性標准。
第二十條食品安全標准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污染物
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四)對與食品安全、營養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要求;
(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
(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七)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第二十一條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國務院標准化
行政部門提供國家標准編號。
食品中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的限量規定及其檢驗方法與規程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國
務院農業行政部門制定。屠宰畜、禽的檢驗規程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
部門制定。
有關產品國家標准涉及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規定內容的.應當與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相一致。
第二十二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食品衛生標
准、食品質量標准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准中強制執行的標准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
國家標准。
本法規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公布前,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現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
全標准、食品衛牛標准、食品質量標准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准生產經營食品。
第二十三條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應當經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食品安
全國家標准審評委員會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的專家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代表
組成。
❸ 為什麼說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是一切與食品有關的法律法規條例的根本大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是一切與食品有關的法律法規的根本法。是因為其他地方的法律法規都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制定,不得違背這一法律。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屬於行政法規嗎
食品安全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屬於法律。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是國務院制定的,屬於行政法規。
❺ 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含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嗎
包含的,只要是現行有效的。
❻ 食品安全法屬於行政規章嗎
1.食品安全法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所以屬於「全國性法律文件」。版
2.行政法規分為全國性行政法規和地權方性行政法規。一般國務院以及其所屬部委制定的為全國性行政法規。
3.規范性文件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規范性文件,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狹義的規范性文件,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❼ 中國目前實行的哪些食品安全管理條例總共有多少條啊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10個章節l04個條款的立法背景和理解要素,
闡述了國專內外食品安全立法和監管情況,屬
分析了中國當前食品安全形勢、
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和工作機制的變革、
各部委食品安全監管的職責分工,
以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區別。
重點解讀了近年來國內發生食品安全大案要案對設置《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部分條款的影響,
以及如何吸收國際先進管理理念規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制度、食品安全標准制度、食品生產經營行為的基本准則、索證索票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等。
❽ 哪些是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不附加標識的食品
按相關法律規定,裸裝的食品和其他根據產品的特點難以附加標識的裸裝產品,可以不附加產品標識。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第二十七條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二)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
(三)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
(四)限期使用的產品,應當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
裸裝的食品和其他根據產品的特點難以附加標識的裸裝產品,可以不附加產品標識。
❾ 食品行業涉及的法律都有哪一些
食品行業的法律法規太多了,通常會分為三種類型,即常規法律篇、行政法規篇以及部門規回章篇答。
一、法律篇
在這部分一共有14部法律,包括《廣告法》、《不正當競爭法》、《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這113部食品行業的法律法規囊括了所有現行行業的法律文件,對於從事食品行業的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參考依據。感興趣的可以加好友私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