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不起訴決定條款
『壹』 不起訴決定是依據刑事訴訟法哪一條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不起訴的條款可以參閱第15條、166、173條的規定
『貳』 刑事訴訟法中,人民法院作出不起訴決定,為什麼被告人還要申訴
不起訴是由檢察機關根據法定情形作出的,如果因為檢察機關審查中認為當事人犯罪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而不起訴,但當事人認為無罪的,法律賦予了當事人申訴的權利 。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一百七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第一百七十七條 對於人民檢察院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作出的不起訴決定,被不起訴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決定書後七日以內向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復查決定,通知被不起訴的人,同時抄送公安機關。
『叄』 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情形有哪些
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情形,是《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六種情形和第173條規定回的犯罪嫌答疑人沒有犯罪事實的情形,符合這七種情形的,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另外,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肆』 不起訴決定書的當事人會有案底嗎
被檢察抄院決定不起訴決定的當事人是否會有案底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1、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因沒有違法犯罪事實而被決定不起訴的,則不會有案底。
2、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是因沒有違法犯罪事實而被決定不起訴,而且因犯罪情節輕微或具有《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而被不起訴的,仍會有本應的案底記載。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伍』 檢查院不起訴決定是屬於免除刑事法律責任嗎
一、檢查院不起訴決定不是屬於免除刑事法律責任
二、存在以下4種情況,可以免於起訴。
1.法定不起訴,又稱絕對不起訴或應當不起訴。法定不起訴,是指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具有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的不起訴決定。法定不起訴是法律規定的應當不起訴,刑事訴訟法第173規定: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有本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這里規定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是指人民檢察院遇到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時,只能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沒有自由裁量的餘地。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定不起訴有以下七種情形:
(1)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
(2)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行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3)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4)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5)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7)其他法律規定免予刑事責任的。
以上七種情形,有的沒有犯罪事實,有的不認為是犯罪,有的是不應追究刑事責任或無法追究刑事責任,都不具備起訴的法定條件。因此,人民檢察院在審查起訴中,對予具有上述七種情形之一的,都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這是法定不起訴不同於酌定不起訴的重要特徵。
2.酌定不起訴,又稱相對不起訴。酌定不起訴,是指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案件,可以作出的不起訴決定。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2款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根據這一規定,酌定不起訴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行為觸犯了刑律,符合犯罪構成的要件,已經構成犯罪。二是犯罪行為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刑法第37條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這是刑法規定的不需要判處刑罰的情形。依照刑法規定免除刑罰的情形主要是指:
(1)犯罪嫌疑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我國刑法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在外國已經受過刑事處罰的;
(2)犯罪嫌疑人又聾又啞,或者是盲人犯罪的;
(3)犯罪嫌疑人因防衛過當或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並造成不應有危害而犯罪的;
(4)為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
(5)在犯罪過程中自動中止或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輔助作用的;
(7)被脅迫、被誘騙參加犯罪的;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者在自首後有立功表現的。
在司法實踐中,人民檢察院在確認犯罪嫌疑人具有上述情形之一時,還必須在其犯罪情節輕微的前提條件下才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人民檢察院要根據犯罪嫌疑人的年齡、犯罪動機和目的、手段、危害後果等情節以及一貫表現進行綜合考慮,在確實認為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更為有利時,才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3.存疑不起訴,又稱證據不足的不起訴。存疑不起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於經過補充偵查的案件,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經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1條第4款規定: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而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1條規定的精神,補充偵查的案件應在1個月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兩次為限。因此,經過兩次補充偵查,對於事實仍未查清、證據不足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案件經過兩次補充偵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確定犯罪嫌疑人構成犯罪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屬於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
(1)據以定案的證據存在疑問、無法查證屬實的;
(2)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缺乏必要的證據予以證明的;
(3)證據之間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據證據得出的結論具有其他可能性而無法排除的。
人民檢察院根據上述情形作出不起訴決定後,如果發現了新的證據,證明案件符合起訴條件時,可以撤銷不起訴決定,提起公訴。
對於存疑不起訴應當注意的是,人民檢察院應當嚴格執行有關存疑不起訴的規定,徹底杜絕久偵不決、久押不放的現象,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4.附條件不起訴。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71條的規定,附條件不起訴是指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時,對於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規定的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犯罪,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符合起訴條件,但有悔罪表現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在附條件不起訴的考驗期內,由人民檢察院對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進行監督考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監護人,應當對犯罪嫌疑人加強管教,配合人民檢察院做好監督考察工作。附條件不起訴的考驗期為6個月以上1年以下,從人民檢察院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之日起計算。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遵守下列規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2)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3)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4)按照考察機關的要求接受矯治和教育。
對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公安機關要求復議、提起復核或者被害人申訴的,適用本法第175條、第176條的規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人民檢察院決定附條件不起訴有異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起訴的決定。
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驗期內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撤銷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提起公訴:(1)實施新的犯罪或者發現決定附條件不起訴以前還有其他犯罪需要追訴的;(2)違反治安管理規定或者考察機關有關附條件不起訴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驗期內沒有上述情形,考驗期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陸』 檢察院對哪些案件可以決定不起訴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不起訴的范圍界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款和第140條第4款的規定和司法實踐情況看,我國的不起訴有三種,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不起訴,可以簡稱為法定不起訴;依法不需要判處刑罰或免除刑罰的不起訴,可以簡稱為酌定不起訴:證據不足的不起訴,可以簡稱為存疑不起訴。
(一)、法定不起訴又稱絕對不起訴,其具體條件是:1、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在法律上不構成犯罪或者證據足以證實犯罪不是犯罪嫌疑人所為的;2情節顯著輕微,社會危害性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3、犯罪已過追訴期限的;4、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5、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6犯罪嫌疑人死亡的;7、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從訴權的角度講,對這類案件,人民檢察院或者不具有訴權,例如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控訴權歸被害人行使,或者訴權已經消失,例如犯罪已過追訴時效的,因此,人民檢察院只能作出不起訴決定而毫無酌定的餘地。
(二)、酌定不起訴,又稱相對不起訴或輕罪不起訴。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2款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這里的「可以」,不是必須。這種不起訴的條件具體涉及到9個刑法條款:1、刑法第37條規定的情形。刑法第37條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分,但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分。」2、依刑法第10條的規定,在我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我國刑法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在外國已經受過刑 罰處罰而又可以免除處罰的。3、刑法第19條規定的,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又可以免除處罰的。4、刑法第20條第2款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應當免除處罰的。5、刑法第21條第2款中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應當免除處罰的。6、刑法第22條第2款中預備犯比照既遂犯而免除處罰的。7、刑法第24條第2款中的中止犯而又具有應當免除處罰條件的。8、刑法第27條第2款中從犯又具有免除處罰條件的。9、刑法第28條中被脅迫參加犯罪,按照他的犯罪情節可以免除處罰的。這里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只有具備犯罪情節輕微的前提條件,又具備上述2-9所涉刑法條款中可以免除處罰的具體條件的,才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三)、存疑不起訴又稱證據不足不起訴。刑事訴訟法第140條第4款規定: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這種「存疑不起訴」與「疑罪從無」的思想是一致的,體現了《刑事訴訟法》第12條的精神,有益於保障人權。
不起訴是人民檢察院基於控訴職能和法律監督職能的一項重要權力,目的是通過人民檢察院對偵查終結的案件進行審查,將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不移交法院審判,從而提高訴訟效率,節約司法資源,保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作為檢察機關,應該本著「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認真執行刑訴法第140條、第142條的規定,讓不起訴制度充分發揮作用。
『柒』 刑事訴訟法中,人民法院作出不起訴決定,為什麼被告人還要申訴
這有關於抄被告人的心理狀態襲。有些被告人是自認無罪,但是不起訴決定(應該是檢察院作出的)只是說明對此「罪行」不起訴,有可能是罪輕、過期、無罪等幾種情況。所以會有當事人申述,要求必須起訴,用判決來向別人宣告自己無罪。
有可能影響民事方面的賠償。
『捌』 檢察院根據刑訴法15條做出的法定不起訴決定的,被害人還否申訴
檢察院根據刑訴法15條做出的法定不起訴決定的,刑事被害人依然可以向上一級檢察機關申訴,有申訴權。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42第第1款規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十五第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這種不起訴是絕對不起訴,又稱法定不起訴,它是依據刑訴法第15條的規定所作出的。刑事被害人如果不服檢察機關依據上述規定所作出的法定不起訴決定的案件,能否向法院起訴?
刑訴法第十五條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規定免於追究刑事責任的。」這六種情形是絕對不起訴的法定條件。如果某個刑事案件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只要具備其中之一情形的,都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即檢察機關在犯罪嫌疑人只要具有上述六種情形之一時,就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也就是說凡是具有刑訴法第15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檢察機關應該作出不起訴決定,如果不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則為辦了一個錯案。刑訴法第142條第1款中的「應當」,根據我國的立法和司法習慣,是屬於硬性規定,是強制性的、無條件的要求檢察機關作出的不起訴。這時,檢察機關所作出的不起訴決定,具有絕對的終止刑事訴訟的效力。刑事被害人就不得因對依據該款所作出的不起訴決定不服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換句話說,就是適用刑訴法第142條第1款的公訴案件不能轉化為自訴案件,刑事被害人如果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已經沒有實際意義。
但這不是否認了被害人在這種情形下遭受了犯罪行為侵犯後沒有救濟途徑。一方面,根據刑法和刑訴法的精神,刑事被害人依然可以向上一級檢察機關申訴,有申訴權。但在刑訴法中沒有針對本文中所討論的情形有明確的規定,因此,在刑訴法中明文規定適用刑訴法第142條第1款時所作出的不起訴決定,刑事被害人有向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檢察機關的上一級檢察機關申訴的權利。另一方面,刑事被害人有提起民事訴訟的權利,以被不起訴人為民事被告,請求法院支持自己向被告追討因被告人的行為給自己所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