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用工合同勞動法

用工合同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1-01-15 04:43:27

㈠ 勞動用工合同

___________________(甲方)招(聘)用_____________(乙方)為職工,雙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廣東省勞動合同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訂立本合同,建立勞動關系,並共同遵守履行。
一、合同期限
(一)甲、乙雙方同意按以下第______種方式來確定本合同期限:
1.有固定期限:從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到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合同期限為______年______個月;
2.無固定期限:從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法定的或本合同所約定的終止條件出現時止;
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從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____工作任務完成時止;並以________________為工作任務完成並終止合同的標志。
(二)雙方同意本合同有效期的前________個月為試用期。
二、工作內容
(一)乙方的工作崗位(地點、部門、工種或職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乙方的工作任務或職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必須按質按量完成甲方正常安排的生產(工作)任務。

三、勞動報酬
(一)乙方試用期間的工資標准為:_____________元/月。
(二)試用期滿後,甲方根據本單位的工資制度,確定乙方執行以下第______種工資形式:
1.計時工資:乙方的工資由以下幾部分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正常工作情況下的最低工資標准為______元/月。
2.計件工資:乙方正常工作情況下的基礎工資為________元/月,其餘按乙方崗位計件單價及完成情況計發。
3.崗位工資:乙方的崗位工資標准為______元/月;如乙方的工作崗位調整,按新崗位所對應的工資標准執行。
4.其他工資形式。具體辦法在本合同第十二條中明確。
(三)甲方每月定期以貨幣形式支付乙方工資;甲方的工資發放日為每月_______日。

(四)甲方安排乙方加班加點,應按《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支付乙方工資。
四、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
(一)社會保險
1.甲、乙雙方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社會保險的規定參加退休養老、工傷、失業、醫療、生育等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金;
2.乙方患職業病或因工負傷,治療期間或醫療終結後的工傷保險待遇按國家和省、市工傷保險規定執行;
3.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其醫療待遇和停工治療期間的病假工資和疾病救濟費按廣州市醫療保險規定和甲方的規定執行;
4.乙方因工或非因工死亡的喪葬補助費、供養親屬撫恤費、救 濟費、一次性撫恤金、一次性優撫金、生活補貼、供養親屬死亡補助費等,按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由社會保險機構和甲方分別計發。
(二)福利待遇
甲方應為乙方提供以下福利待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一)工作時間
1.甲方經批准,根據乙方的工作崗位確定乙方執行以下工作時間制度:
(1)標准工作時間:乙方每天工作______小時,每周工作______天,每周總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具體工作時間由甲方統一安排;
(2)不定時工作:乙方的工作時間,由甲方根據乙方工作崗位的職責要求靈活安排;
(3)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乙方的工作時間在______月/年內綜合計算,但每天總的工作時 間不超過11小時。
2.在本合同期內,如乙方的工作崗位依法變更,按新工作崗位確定乙方的工作時間。
3.甲方如安排乙方加班加點,應按《勞動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執行。
(二)休息休假
1.甲方保證乙方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2.乙方依法享有法定的節日假、公休日假、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產假和計劃生育假等有薪假期;
3.甲方在工作日、休息日安排乙方加班加點,可給予乙方同等時間補休,但補休後不再支付加班工資;無法安排補休的,甲方應按《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支付加班工資。
三)甲方執行國家和省、市有關勞動保護規定,為乙方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保護設施和勞動條件,切實保障乙方在生產、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
(四)甲方按國家有關規定對乙方進行安全生產知識、法規教育和操作規程培訓以及其他的業務技術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制度;乙方應參加上述培訓並嚴格遵守其崗位有關的安全法規、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五)乙方有權拒絕甲方的違章指揮,對甲方及其管理人員漠視乙方安全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並可向有關部門檢舉、控告。
六、勞動紀律
乙方應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服從甲方的管理和教育。甲方有權對乙方執行規章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和獎懲。
七、勞動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和續訂
(一)甲方因簽訂合同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變化,或者乙方因個人原因,要求變更本合同條款的,必須提前七天書面通知對方,經雙方協商一致後,可以變更本合同的相關內容。
變更勞動合同,雙方應簽訂《變更勞動合同協議書》。

(二)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符合條件的一方可以單方面變更本合同的相關條款:
1.本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已經修改或失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經甲、乙雙方協商一致,可以解除本合同。
(四)乙方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本合同;
1.在試用期內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2.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甲方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符合開除、除名、辭退條件的;
3.嚴重失職,營私舞弊或泄露商業秘密,對甲方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五)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甲方有權解除本合同,但必須提前三十日以書面方式通知乙方,方可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
1.本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本合同無法履行,經與乙方協商不能就變更本合同達成協議的;
2.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3.乙方不能勝任工作,經培訓或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的。
(六)甲方瀕臨破產處於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職工而與乙方解除本合同的,必須按照國家、省、市有關企業經濟性裁員規定所確定的程序進行。
(七)乙方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甲方不得依據以上第(五)、(六)項規定解除本合同:
1.患職業病或因工負傷,醫療終結後被確認為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2.患病或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3.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和哺乳期內的;
4.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況的。
(八)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乙方可以隨時解除本合同
1.在試用期內的;
2.甲方不按本合同規定支付勞動報酬或提供勞動條件的;
3.甲方以暴力、威脅或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手段強迫乙方勞動的。
(九)除上述第(八)項規定外,乙方解除本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甲方,超過三十日甲方應當辦理解除合同手續
乙方依前款規定解除本合同,給甲方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賠償甲方的以下經濟損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本合同即告終止(有固定期限的合同除外):
1.本合同所確定的工作任務已經完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除本合同另有規定外,任何一方解除或終止本合同,沒有提前三十日通知對方或通知時間不足的,應當按相差的天數,以解除或終止合同前一個月乙方的日平均工作為標准,支付賠償金給對方。
(十二)解除或終止合同後,甲方應當在十日內辦理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手續。
八、經濟補償金(醫療補助費)和生活補助費的發放
(一)甲方按照本合同第七條第(三)、(五)、(六)項規定解除本合同,應按《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及本市的有關規定支付乙方經濟補償金或醫療補助費。
(二)乙方個人非因甲方的原因而解除合同的,甲方可不發給經濟補償金。
(三)本合同期限屆滿,甲方不與乙方續訂合同的,應按《廣州市勞動合同管理規定》第三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支付乙方生活補助費。
乙方在甲方提供的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不低於本合同終止前的標準的情況下,不與甲方續訂勞動合同的,甲方可不發給生活補助費。
九、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一)甲、乙雙方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1.甲方違反本合同規 定,單方面解除本合同的;
2.乙方未經甲方同意,擅自離職的;
3.乙方有本合同第七條第(四)項第2.3.4點情況的;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雙方同意以下列方式承擔違約責任:
1.違約金。一方違約,應支付違約金___________元;
2.賠償金。違約金不足以賠償對方損失的,還需支付賠償金。賠償金按違約方實際造成的損失計算。賠償損失的范圍包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違約方可以減輕或免除違約責任:
1.違約行為是因不可抗力造成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因履行本合同發生爭議的解決辦法
雙方因履行本合同發生爭議,應先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自爭議發生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甲方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或自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十一、本合同的條款與國家和省、市新頒布的法律、法規、規章不符的,按新的法律、法規、規章執行。
甲方:(蓋章)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委託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
鑒證機構(蓋章)
鑒 證 人:__________________
鑒證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㈡ 勞動合同法怎麼算用工之日

用工之日,指的是你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之日。根據你的情況,你需要做的是留下你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的證據,比如:工資條、工作服、考勤記錄、工作證、出入證等等。沒有給你繳納社會保險、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最終會讓你得到巨大的利益。
法律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用人單位不盡義務,你在離職的時候,可以向用人單位提出補交社會保險(注意,社會保險不是福利)。由於沒有勞動合同,單位也不能依據勞動合同約定與你解除勞動關系。而且你可以就你每月工資數額的多少提出爭議,法院將按同工現酬的原則確定你的工資數額,按你實際工資收入計算你的加班加點工資。如果發現單位沒有足額支付,不僅要令其補足差額,你還可以要求加付25%的賠償金。
當然在1月1日後,你還可以要求事實勞動關系這幾年的雙倍工資。
另外,提醒你一句,用人單位開人不是那麼容易地:解除勞動合同必須符合法定條件,否則用人單位的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將是無效的。你可以和他打官司,贏了之後,打官司這段時間的工資視為你上班,會照樣給你。然後如果你想走人,他應該給你經濟補償還得給你。
法定條件我記得規定在《勞動法》第二十到第二十七條。其中除了第二十五條的四種情況,其他的都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如果不符合這些條件,就算單位願意支付經濟補償金,也不能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拿錢也送不走人,給了的錢也算白給」。
希望我的回答你滿意。

㈢ 勞動合同法可以隨便開除員工嗎

不可以。具體規定如下: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 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過失性辭退)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 無過失性辭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一條 經濟性裁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3)用工合同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 協商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七條 勞動者提前通知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 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參考資料:度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㈣ 勞動法中關於用人單位用工有幾種方式

勞動且向勞動者支付工資等勞動報酬的形式。目前用工形式一般有三種:

1、勞動合同關系。

《勞動法》第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2、承攬合同關系。

承攬關系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權利義務關系。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 《合同法》第251條規定了承攬合同,以及相關章節又分別規定了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 、居間合同。

3、僱傭關系。

僱傭合同,我國法律沒有進行規定。「即受僱人於一定或不一定之期限內,為雇傭人服勞務,雇傭人負擔給付報酬的契約」。

(4)用工合同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用工的誤區

誤區一

規章制度出台後即能約束員工。

企業都知道,可以制定規章制度來規范企業經營和約束員工的行為,於是幾乎每個企業都根據自身的需要出台了大大小小或繁或簡的規章制度。

許多企業認為當然可以,因為制定規章制度是法律賦予企業的權利,是用工自主權的重要內容。但正確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法律賦予企業此項權利的同時,為了防止此項權利的濫用導致員工合法權益受損而設定了相應的限制條件,這些限制條件主要包括三項:

①規章制度的內容要合法,即規章制度的內容不能與現行的法律法規、社會公德等相違背;

②規章制度要經過民主程序制定,即企業制定規章制度必須要經過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至少是職工代表同意;

③規章制度要向員工公示,即規章制度出台後要公開告知員工。法律同時規定,以上三項條件缺一不可,如果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項條件,則其不能作為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的裁判依據。而實踐中此類有問題的規章制度比比皆是,這應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

誤區二:

試用期內不簽訂勞動合同或只需簽試用期合同,不需繳納社會保險費。

企業可以對新進員工設定試用期,許多企業為了使自己占據主動,防止被「套牢」,往往同試用期內的員工不簽訂任何形式的勞動合同或只簽訂一紙「試用期合同」,實際上這種作法適得其反。

現行法律規定,企業同員工未簽訂勞動合同但存在勞動關系的作為事實勞動關系仍受法律保護,而作為事實勞動關系,企業要終止必須提前30天通知員工並應依法補償;法律還規定,只簽訂試用期合同的,試用期不成立,該「試用期」即為勞動合同期限。

顯然,試用期內不簽勞動合同或只簽試用期合同,企業本來是想防止被「套牢」,實際上恰好被「套牢」,因此,此種做法不可取。正確作法應是同新進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中包含試用期的內容。

此外,許多企業認為試用期內雙方的勞動關系尚未最終確定,所以企業不需為試用期內的員工繳納社保費,其實不然。試用期內雙方的勞動關系雖未最終確定,但確已形成,因此法律明確規定企業應為試用期內的員工繳納社保費。

誤區三:

員工辭職需單位批准。

或許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目前許多企業和員工仍然認為員工辭職要寫辭職申請,要得到單位批准。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現行法律規定得很明確,員工辭職只需提前30天通知企業即可,沒有其他條件。

誤區四:

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是企業的權利和「砝碼」。

這樣的案例隨處可見:勞動關系結束後,員工要求企業辦理退工手續,而企業則以不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為手段或談判的砝碼,要求員工支付違約金或退還培訓費等。

由於企業不辦理退工手續造成員工無法再行就業,員工要求企業賠償工資損失,最終員工要求賠償損失的請求獲得了法律的支持。

員工勝訴的原因主要在於現行法律規定,企業應當在勞動關系解除或終止後7日內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這是無條件的,同時法律規定,如不及時辦理造成員工損失的,企業應當賠償。

而企業的敗訴則在於企業錯把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這一法定義務當成了自己的權利和有利於已的談判砝碼。這一誤區非常普遍,特別應引起企業的重視。

㈤ 用工協議和勞動合同有什麼區別

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直接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已經簽訂了勞動合同的員工就在與自己有勞動合同關系的單位工作。

勞務合同是用人單位不是與勞動者直接簽訂勞動合同,而是與專業的勞動派遣公司簽訂用工合同,該用工合同即為勞務合同。這時該用人單位實際上是用工單位。這時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不存在勞動合同關系,勞動者是與派遣公司鑒定勞動合同,與派遣公司是勞動合同關系。

㈥ 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勞動用工有什麼影響

《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以來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先前的勞動法律法規相比,這部法律更具體、更系統並且充滿了「剛性」條款。因此,她被喻為中國人力資源上的「薩班斯法案」(薩班斯法案是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頒布財務規則以來,最為嚴厲和企業必須嚴格遵守的財務法則)。這部法律實施給企業所帶來的影響完全可以用「廣泛」、「深遠」來形容。所謂「廣泛」,這部法律對企業用工管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員工入職管理、在職管理和離職管理的各個方面。所謂「深遠」,這部法律對企業的影響是難以在短期內適應和消弭的,對企業來說,適應新法的過程肯定需要一個磨合期。具體而言,新法的頒布實施對企業的深度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用工成本提高,改變企業利潤的路徑依賴

這部法律頒布實施給用人單位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用工成本的上升問題。這也可以從法律的規定直觀體現出來,比如從員工進企業的「進口」來說,試用期員工的工資企業不能隨便定,按照新法的規定,試用期的工資「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再如從員工離開企業的「出口」來說,將來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自然到期終止,企業也有可能要支付經濟補償金。新法規定,「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用人單位終止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此外,新法還有很多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的條款,如「老、弱、病、殘、弱」員工,很難再推向社會,使用這些員工的隱性成本也是不小的。由此可見,無論從顯性成本還是從隱性成本來看,企業用工成本都會有所提供。這一問題對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影響較大,所以最近媒體報道很多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從「珠三角」、「長三角」轉移到了中西部地區甚至是越南、印度等其他發展中國家。

用人成本的提高也是立法爭論的焦點之一,目前也在一直爭論中。有的主張,目前提高用工成本的條件還不具備,這部法律超前了;有的主張,這部法律出台是適時的,符合國情的。這兩種判斷哪種更為准確,需要歷史來驗證。

可以肯定的是,這部法律的實施給企業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即企業必須改變目前「低成本——低技術——低利潤」的路徑依賴,轉向依靠「管理」、「技術」、「市場」來獲得利潤,而不是僅僅通過低成本(包括勞動力成本)來獲得利潤。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部法律的出台與我們現在提出的經濟發展戰略轉型的大背景是相契合的,即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過渡。由此可見,這部法律的實施也給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企業需要在技術研發、資源配置、管理控制、產銷策略等環節上下功夫,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

二、用工風險增加,引導社會分工

這部法律頒布實施給用人單位的另一感受就是用工風險有所增加。比如為解決勞動合同短期化頑疾,新法大大放寬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簽訂條件,只要條件成立,勞動者提出簽訂無固定期合同,企業就必須簽訂。盡管無固定期合同與計劃經濟體制下鐵飯碗式的國有企業的「固定工」不是一個概念,出現法定的解除條件,企業也是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但是解除條件的出現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變更勞動合同也要協商一致採用書面形式,所以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將使企業用工自主權受到很大壓縮。如,前面提到的「老、弱、病、殘、弱」的員工,企業必須自己承擔下來,不能再隨意推向社會。這些規定,也使企業自由、有效配置人力資源方面受到相應限制。此外,新法還規定了用人單位用工不規范的,勞動者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並且可以要求企業支付經濟補償金。這些規定無疑使用人單位的用工風險有所增加。但是,新法的這些規定是針對標准用工而言。為了減少用工風險,企業可以選擇其他用工方式,甚至可以業務外包方式。因此,新法也給企業發出了另一個信號,即企業用工模式也應該更新觀念,不要局限在標准用工。

就其他用工方式而言,新法為企業提供了兩類,一類是勞務派遣,另一類是非全日制用工。其他用工方式作為標准用工的補充,其立法精神是要發揮它們的靈活性。但是,在我國的《勞動合同法》裡面,勞務派遣的靈活性還沒有發揮出來,新法對勞務派遣限制的還是相當嚴格。而非全日制用工的靈活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如非全日制用工可以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非全日制用工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隨時通知對方終止用工並且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非全日制用工可謂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企業不會面臨太多的限制、責任和風險。因此,其它用工方式將來也會成為考慮的對象。

就業務外包而言,新法實施後也會催生我國的外包行業。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過:「在10年至15年之內,任何企業中僅做後台支持而不創造營業額的工作都應該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級發展的機會和活動、業務也應該採用外包形式。企業的最終目的不外乎最優化地利用已有的生產、管理和財務資源。」換言之,作為企業只應做自己最擅長、最核心的業務,將自己不擅長、非核心的業務交給專長的企業去做。因為所有業務都自己做的話,必然導致用工規模的增加,用工規模增加必然導致用工風險的增加和成本的提高,不符合社會化分工的發展趨勢。目前,歐美日等地區外包市場已發展的相當成熟。Mckinsey公司調查研究表明,全球財富500強企業通過HR外包而使其勞工成本削減了25%-30%。可以預言,《勞動合同法》之後我國的外包行業也會加速成長起來,倡導專業化的分工是《勞動合同法》對社會經濟的一個潛在的和深層次的影響。

三、用工規制嚴格,督促企業管理轉型

《勞動合同法》與《勞動法》相比,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大而化之的條款減少,明確具體的條款增多。《勞動法》是協調勞資關系的基本法,設計勞動領域的各個方面,但是《勞動法》只有100多條,而涉及勞動合同部分只有20多個條款,且很多條款都是原則性的、籠統的,不具有操作性。而《勞動合同法》主要是針對勞動合同進行立法,有近100個條款,對很多問題的規定都是具體的、明確的。如試用期的期限、工資如何確定等都是非常具體的。二是柔性條款減少,剛性條款增多。《勞動法》裡面的很多條款都是柔性的,而《勞動合同法》的條款很多是剛性的。如《勞動法》關於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成立條件要求三個條件同時具備,即勞動者在該企業連續工作滿10年,勞動者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企業同意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新法關於無固定期限合同的成立條件一旦出現,勞動者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用人單位就必須簽訂。再如《勞動法》固定用人單位用工就需要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不簽訂書面合同也沒有相應的懲罰措施。新法再規定用工要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同時,還規定了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嚴重後果,比如支付雙倍工資、成立無固定期限合同等等。三是合法用工和違法用工作區分。《勞動法》盡管關於違法用工也有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這些責任都是不明確的。《勞動合同法》關於違法用工的法律責任是十分明確的,很多情況企業違法用工所支付的成本都是雙倍的,如超期試用的,最後要給勞動者雙倍工資;拖欠勞動報酬的;最後要給勞動者1.5倍至2倍的工資;違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最後要支付給勞動者雙倍的經濟補償金作為賠償金等等。因此,在《勞動合同法》之下,合法用工與違法用工作了明確的區分,合法用工企業的成本略有提升,違法用工的成本雙倍上升。

從分析《勞動合同法》的以上三個特點可以看出,新法對企業用工的規制越來越嚴格,同時也給企業勞動用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適應新變化,企業勞動用工管理必須轉型。由原來的「消極、被動、事後、缺位」管理轉向「積極、主動、事前、到位」管理。這一轉型的具體體現就是企業要有一套適合自身實際的規章制度。所以,將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之一就是建立、完善企業的規章制度,通過制度和規則來約束、激勵、管理員工,而不是憑管理者的個人喜好來評判員工。如現實中企業常用解除勞動合同的理由就是說員工「嚴重違紀」,因為很多企業認為既然法律把什麼是「嚴重違紀」的界定權交給了企業,就等於把生殺予奪的大權交給了企業,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不服從領導安排、頂撞上司等等都成了「嚴重違紀」。其實利用「嚴重違紀」解除勞動合同並非企業想像的那麼簡單。企業要用好這一條必須事先做好三點工作,首先要有規章制度,而且規章制度必須合法;其次,規章制度中必須對「嚴重違紀」作出明確的界定,因為「嚴重違紀」要求「對號入座」;最後,必須做好日常管理和取證工作,因為,辭退員工的舉證責任在企業。由此可見,《勞動合同法》之後,企業勞動用工管理的重心要在事前要做好鋪路工作,只有這樣企業用工管理才能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誰動了我的乳酪》揭示的這一哲理,對今天企業勞動用工管理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用工制度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企業必須對現有的用工方式、管理方式根據新法進行評估和調整。對於企業來說,是消極應對這部法律,還是積極適應這部法律,決定了企業能否「浴火重生」。

㈦ 用工協議和勞動合同有什麼區別

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直接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已經簽訂了勞動合同的員工就在與自己有勞動合同關系的單位工作。
勞務合同是用人單位不是與勞動者直接簽訂勞動合同,而是與專業的勞動派遣公司簽訂用工合同,該用工合同即為勞務合同。這時該用人單位實際上是用工單位。這時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不存在勞動合同關系,勞動者是與派遣公司鑒定勞動合同,與派遣公司是勞動合同關系。

其主要區別是「用人」與「用工」的區別。 具體講:
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它是兩種性質不同的合同。第一個區別,首先從性質上看,勞動合同是受到勞動法調整;而勞務合同是一個類似於提供勞務,實際上是一種買賣合同,它是受到合同法和民法通則的調整。

第二個區別,勞動合同是按勞分配的原則,而勞務合同它是一個等價交換。

第三個區別,勞動合同它的內容是由法定條款和約定條款這兩部分,法定條款其中就有要為員工繳納相關的保險,而勞務合同,不存在上保險。

第四個區別,勞動合同如果出現一些違法的情況,勞動部門是有權利管的,比如勞動局的執法大隊。而勞務合同,如果發生糾紛的話,就直接到法院去起訴,勞動合同需要一個勞動仲裁,如果通過這個勞動仲裁之後對結果不復,再到法院去起訴,從這個程序上來看是這樣的。

第五個區別,勞動合同如果發生一些違法的情況,可能涉及到三方面的責任,一個是行政責任,一個是賠償責任,還有一個是刑事責任,限制人身自由,例如進了工廠以後不讓你出去,有可能會觸犯刑事責任,而勞務合同一般只發生民事責任,就是勞務費的支付問題。

㈧ 用工協議和勞動合同有什麼區別

由於勞動合同與聘用合同二者所適用的法律及政策法規依據不同,聘用合同的規定集中體現在《北京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制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及其相關規章中,而勞動合同的規定集中體現在《勞動合同法》中。因此具體比較起來二者的不同點主要體現在:

一、二者的適用對象不同

對於勞動合同,其適用對象主要體現在《勞動合同法》第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對於聘用合同,其適用對象主要體現在《辦法》第2條事業單位聘用合同制是指事業單位與受聘人員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通過簽訂聘用合同,確定聘用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二者的用工招聘方式不同

勞動合同的簽訂沒有嚴格的程序性要求。根據《勞動合同法》 第7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第8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而聘用合同關系的建立,有著嚴格的招聘程序要求。根據《辦法》第7條事業單位要結合本單位的任務,按照科學合理、精簡效能的原則設置崗位,並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單位的實際情況確定崗位工資待遇。機構編制部門核定人員編制的事業單位設置崗位、聘用人員,不得突破核定的編制數額。第8條
人員聘用的基本程序是:(一)公布聘用崗位及其職責、應聘條件、工資待遇等事項;(二)應聘人員申請應聘;(三)聘用工作組織對應聘人員的資格、條件進行初審;(四)聘用工作組織對通過初審的應聘人員進行考試或者考核,擇優確定擬聘人員;(五)聘用單位負責人員集體討論確定受聘人員;(六)聘用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託的代理人與受聘人員簽訂聘用合同。

三、按合同期限特點分類不盡相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 第十二條 勞動合同分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根據《北京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制試行辦法》第十五條聘用合同分為短期、中長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為期限的合同。對流動性強、技術含量低的崗位一般簽訂3年以下的短期合同;崗位或者職業需要、期限相對較長的合同為中長期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為期限的合同,根據工作任務確定合同期限。合同期限最長不得超過應聘人員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的年限。

熱點內容
搜狗五筆輸入法官方下載2014 發布:2025-10-06 00:13:52 瀏覽:876
下兩級法院 發布:2025-10-06 00:00:15 瀏覽:784
仁懷道德模範 發布:2025-10-06 00:00:06 瀏覽:252
國際經濟法封閉式保留 發布:2025-10-05 23:41:23 瀏覽:47
九江法院龔 發布:2025-10-05 23:26:33 瀏覽:844
行政法規對於虛假材料的規定 發布:2025-10-05 23:19:37 瀏覽:431
律師的職業形象 發布:2025-10-05 23:04:39 瀏覽:340
英國會計信息失真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5 23:03:08 瀏覽:513
司法法務是什麼 發布:2025-10-05 22:45:35 瀏覽:976
最後法院 發布:2025-10-05 22:44:11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