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公益訴訟制度

民事訴訟法公益訴訟制度

發布時間: 2021-01-15 07:57:33

1. 2012年修改的《民事訴訟法》是否有公益訴訟條款,請列舉具體的法律條文。

《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版為,符合下列條件權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符合前款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提起訴訟的社會組織不得通過訴訟牟取經濟利益。

2. 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是什麼原則的具體體現

A 關於民事公益訴訟

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是新法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特別規定的一項新制度,即民事公益訴訟制度。
關於公益訴訟的程序特則
民訴法是以私益訴訟為中心制定的,而公益訴訟程序特則的立法供給嚴重不足。例如,對於特定環境公益案件,管轄法院如何確定、訴訟請求如何限定、原告收集證據的權利有多大、環境損害鑒定如何進行、要不要繳納訴訟費用、原告能否放棄訴訟請求或者與對方和解、法院能否調解、能否發布禁止令、如何確定裁判的效力范圍、裁判文書如何執行,等等,諸如此類的特殊程序問題,可以綜合運用目的解釋在內的其他法律解釋方法,如當然解釋、反面解釋等方法予以明確。
(一)管轄。
目前沒有明確,應當適用集中管轄,由省會城市的中級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法院行使公益訴訟案件管轄權。其中,跨省市的河流污染以及海洋環境污染案件,由海事法院專屬管轄。這主要是考慮到公益訴訟社會影響大,關注度高,處理難度較大,需要慎重對待。
(二)處分原則的限制適用。
(1)除了民法、環境法等實體法賦予原告實體請求權提起公益訴訟的情況(如《海洋環境保護法》第90條第二款)以外,對原告放棄訴訟請求、承認對方請求、和解等訴訟行為進行嚴格限制,限制被告反訴,限製法院調解。
(2)法院裁判不受當事人訴訟請求的限制。
判決主文與訴訟請求不具有對應性,多判、漏判不構成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為公共利益考慮,法院享有高度的自由裁量權。如日本1960年代的大阪國際機場噪音訴訟案,原告起訴要求被告大阪國際機場遷出大阪市中心,但法院判決主文是要求大阪機場晚9點至早7點不得起降飛機。這種判決仍然具有合法性。
(三)辯論主義的限制適用。
(1)當事人不主張的事實,如果事關公共利益的保護,法院也應當審理;
(2)法院應當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調查范圍不限於當事人申請調查的范圍;
(3)法院對雙方自認的事實也要進行審查。
(三)舉證與證明規則的特則。
(1)舉證責任分配上,應當區分國家機關、有關組織兩種不同情況,前者(國家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的舉證責任分配規則與一般私益訴訟沒有差異,後者(有關組織)提起的公益訴訟,考慮到其舉證能力弱、距離證據較遠、收集證據手段的匱乏等因素,對於某些類型的要件事實實行舉證責任倒置,也未嘗不可,但需要認真研究、審慎對待,並且進行精確的類型化分析。
(2)降低證明標准,採用表見證明、事實推定等方法認定被告的過錯以及因果關系等難以證明的要件事實。
(四)單向既判力規則。
公益訴訟判決僅具有單向的既判力,即公益原告勝訴的,判決有既判力;否則,不具有既判力。具體而言,公益訴訟的原告勝訴的,人民檢察院、行政機關、有關組織等其他有起訴資格的主體對於同一敗訴被告,不得就同一公益性請求,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公益訴訟的原告敗訴的,其他有起訴資格的主體不受此限。
(五)公益訴訟判決執行的特別規則。
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環境侵權公益訴訟判決時,可以結合判決的目的、判項的內容、判決的理由,以及強制執行時的客觀實際情況,裁定採取相應的執行措施和執行方法。
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於已經採取的執行措施和執行方法進行必要的調整。判決被告恢復原狀時,可引入替代履行機制。例如,在環境公益訴訟中,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具有資質的專業機構完成環境治理與恢復,由被告支付費用。
(六)公益訴訟的激勵機制。
(1)原告起訴時法院緩收案件受理費,原告敗訴時免收原告訴訟費用,鑒定費、律師費和其他訴訟成本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環境保護公益基金支付。原告勝訴的,判決被告承擔訴訟費以及原告的律師費、鑒定費等費用。
(2)原告申請保全程序無需提供擔保。
(3)有關組織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勝訴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發出獎勵的司法建議。

3. 民事訴訟法關於公益訴訟是哪一條

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五十五條。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第五十八條

4. 比利說明公益訴訟中受到限制適用的民事訴訟基本原則有哪些

公益訴訟中受到限制適用的民事訴訟基本原則有:

一、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二、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三、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的原則
四、辯論原則
五、處分原則
六、檢察監督原則
七、支持起訴原則

5. 公民訴訟制度 是我們說的公益訴訟嗎

可以這樣理解,公民訴訟制度,就是類似於公益訴訟中民眾訴訟的一種環境公回益訴訟。基於法治、權力制答約及保護環境和公民環境權益的目的,世界各國逐漸放寬了對環境民事和行政起訴權的限制,允許公民可以依法對違法排污的企業或未履行法定義務的主管機關提起訴訟,要求違法者消除污染,賠償損失,並督促相關監管部門執行其法定義務。


在中國廣泛使用的「公益訴訟」術語,其實並不是一個法律意義上的概念,迄今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統一的認識。通常說的公益訴訟,包括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按照適用的訴訟法的性質或者被訴對象(客體)的不同進行劃分,即按照提起訴訟的主體公益訴訟可以劃分為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其他社會團體和個人提起的公益訴訟,前者稱為民事公訴或行政公訴,後者稱為一般公益訴訟。

6. 公益訴訟,現行民事訴訟法有沒有規定有的話,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民法原理分析的話:我國是實行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人民所享受的社會公共利益在內容和范圍上都是空前廣闊的,遠非資本主義國家能比。但十分遺憾的是,我國當前公益訴訟立法較發達國家相差甚遠。我國民事、行政兩大訴訟法均規定原告必須是和案件有關的直接利害關系人,從而排除了公民、法人、社會團體、國家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資格。不僅沒有規定公民和社會團體公益訴訟,甚至連國家提起公益訴訟也未規定。由於缺乏公益訴訟的渠道,使得大量侵犯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得不到懲治。所以說我國這方面的法律很欠缺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熱點內容
搜狗五筆輸入法官方下載2014 發布:2025-10-06 00:13:52 瀏覽:876
下兩級法院 發布:2025-10-06 00:00:15 瀏覽:784
仁懷道德模範 發布:2025-10-06 00:00:06 瀏覽:252
國際經濟法封閉式保留 發布:2025-10-05 23:41:23 瀏覽:47
九江法院龔 發布:2025-10-05 23:26:33 瀏覽:844
行政法規對於虛假材料的規定 發布:2025-10-05 23:19:37 瀏覽:431
律師的職業形象 發布:2025-10-05 23:04:39 瀏覽:340
英國會計信息失真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5 23:03:08 瀏覽:513
司法法務是什麼 發布:2025-10-05 22:45:35 瀏覽:976
最後法院 發布:2025-10-05 22:44:11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