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補償法是什麼

行政法補償法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1-15 15:40:19

① 什麼是行政徵用

行政徵用在各國有不同的稱謂,德國行政法稱之為公益徵收;法國行政法稱之為公用內徵收;日本立法容中採用行政徵用或公用徵用;而在美國,從憲法第五條修正案 「人民私有財產,如無合理補償,不得被徵用為公用」可知,被稱之為行政徵用。從各國對行政徵用的界定來看,一般認為:行政徵用是行政主體為了公共利益目的,按照法定的形式和事先公平補償原則以強制方式取得私人不動產的所有權或其他物權的程序。
我國憲法已經對私有財產的徵用做出了相應規定,憲法第13條第3款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並且在《專利法》、《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戒嚴法》等多部法律中做出了不同情況下對土地以外多種權利徵收的補償性規定。

② 什麼是經濟法的主體,客體和內容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簡稱經濟法主體,是指在經濟法律關系中享有一定權利內、承擔一定義務的當事人或參加容者。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主體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根據我國經濟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經濟行為和非物質財富。
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經濟法主體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

③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包括行政補償嗎

行政補償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過程中,因合法的行政行為給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了損失,由國家依法予以補償的制度。
行政補償的范圍和標准
關於行政補償的范圍和標准,有的規定包括人身損害補償,有的不包括,如《國防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公民和組織因國防建設和軍事活動在經濟上受到直接損失的,可以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補償。而《人民警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公民和組織因協助人民警察執行職務,造成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撫恤或者補償。有的規定只補償直接經濟損失,有的沒有明確規定,如《水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從事工程建設,佔用農業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設施,或者對原有灌溉用水、供水水源有不利影響的,建設單位應當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造成損失的,依法給予補償。《國防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被徵用者因徵用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補償。

行政補償的原則
關於行政補償的原則,也有多種規定。
第一,規定適當補償原則。如《防洪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規定:"調用的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等,在汛期結束後應當及時歸還;造成損壞或者無法歸還的,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補償或者作其他處理。"
第二,規定合理補償原則。如《礦產資源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開辦的礦山企業礦區范圍內已有的集體礦山企業,應當關閉或者到指定的其他地點開采,由礦山建設單位給予合理的補償。"
第三,相應補償原則。如《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條規定:"因公共利益或者國家安全的需要,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收回海域使用權。依照前款規定在海域使用權期滿前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權的,對海域使用權人應當給予相應的補償。"
第四,一定補償原則。如《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六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開發資源、進行建設的時候,應當照顧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做出有利於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建設的安排,照顧當地少數民族的生產和生活。國家採取措施,對輸出自然資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給予一定的利益補償。"

行政補償的具體程序
關於行政補償的具體程序,主要有如下情況:
第一,規定由補償單位主動給予補償。如《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依法徵用、拆遷歸僑、僑眷私有房屋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
第二,規定依申請補償。如《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十條規定:"因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和地方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受到損失的,可以向當地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補償要求。經調查屬實並確實需要補償的,由當地人民政府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給予補償。"
第三,規定了較為細致的協商補償程序。如《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1998)》第二十五條規定:"徵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由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並將批准征地機關、批准文號、徵用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准、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徵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④ 行政賠償與行政補償的區別

1、原因不同。兩者都是國家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損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所採取的補救措施,但是,行政賠償所針對的損害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而行政補償針對的是合法行為。

2、范圍不同。行政賠償的范圍小於行政補償的范圍。

3、程度不同。行政賠償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補救程度不如行政補償充分。

4、程序不同。行政補償可能是在損害發生之前由行政機關與公民協商解決,也可能是在損害發生之後由行政機關與之協商解決。

行政賠償只能發生在侵權行為發生之後,由行政機關與公民協商解決。行政補償和行政賠償都可以適用調解。

但是,公民因與行政機關對行政補償不能達成協議而起訴的,適用一般的行政訴訟程序;與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對行政賠償不能達成協議而起訴的,適用行政侵權賠償訴訟程序。

5、性質不同。行政賠償性質上屬於行政法律責任,而行政補償性質上屬於具體行政行為。

6、依據不同。行政補償的法律依據是有關的單行的部門法律法規,而行政賠償的法律依據是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

(4)行政法補償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行政賠償與行政補償兩者之間的聯系:

1、行政補償是指國家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因合法行為損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而採取的補救措施。

2、行政賠償是指行政主體違法實施行政行為,侵犯相對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時由國家承擔的一種賠償責任。行政主體只有行政主體才享有行政權,才能實施行政行為,才能構成行政賠償。

3、兩者都是國家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過程中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的損害採取補救措施,而且在危險責任領域,行政補償與行政賠償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

首先,行政賠償不等於行政補償。

1、 從概念上來說,行政賠償是指行政主體違法實施行政行為,侵犯相對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時由國家承擔的一種賠償責任。只有行政主體才享有行政權,才能實施行政行為,才能構成行政賠償。

行政補償是指國家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因合法行為損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而採取的補救措施。

2、從法律依據上看,行政賠償依據的是《國家賠償法》第4條之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三)違法徵收、徵用財產的;(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行政補償依據的則是具體單行部門法律規范。如《土地管理法》第27條規定:「國家建設徵收土地,由用地單位支付土地補償費。」

與此同時,《草原法》《漁業法》《礦產資源法》等關於資源行政管理的法律相繼問世。

分別對徵用草原、水面、灘塗、集體礦山企業的補償問題加以規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2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給予公平補償」。

3、 從原則內涵來看,行政賠償含有懲罰的性質。行政補償依據的是公平負擔理論。在民主、法治社會里,人人享有平等的法律權利,同時人人亦應平等分擔社會負擔。

如果個別或部分公民為社會承擔了特別的義務或受到了特別的損害,國家即應給予他們特別的補償,以將個別或部分人因公共利益受到的損失轉由全體公民分擔。

因為國家補償金來源於稅收,而稅收取之於全體納稅人,從而實現公共負擔平等分擔。

如果允許將行政賠償等同於行政補償,不僅可能降低被徵收人的基本居住條件,更重要的是免除了違法的行政機關違法行政的賠償責任。

一方面會很大程度的助長行政機關違法行政的不正之風,另一方面還擊潰了被徵收人權利救濟的信心。

其次,行政賠償的標准應當依據確認強拆行為違法的生效判決作出時的周邊同類房屋的市場價格加以確定。

熱點內容
司法法務是什麼 發布:2025-10-05 22:45:35 瀏覽:976
最後法院 發布:2025-10-05 22:44:11 瀏覽:901
2016厚大免費視頻行政法強化 發布:2025-10-05 22:39:09 瀏覽:365
張灣法院刑庭 發布:2025-10-05 22:27:57 瀏覽:313
證券公司代銷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05 22:23:28 瀏覽:420
道德經明誨 發布:2025-10-05 22:22:43 瀏覽:547
法學專業可以考的專業 發布:2025-10-05 22:21:01 瀏覽:399
律師的本份 發布:2025-10-05 22:12:48 瀏覽:630
新的紀律條例准則 發布:2025-10-05 22:08:32 瀏覽:820
界越刑法 發布:2025-10-05 21:40:35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