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刑期折抵
A. 被監視居住的時間能否折抵刑期
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採取監視居住的,監視居住期間不能折抵刑期;但是在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應當折抵刑期。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條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期限應當折抵刑期。被判處管制的,監視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的,監視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七十五條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
(1)刑事訴訟法刑期折抵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第七十九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B. 監視居住能否折抵刑期
一、監視居住可以折抵刑期,但是要分情況。
1、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採取監視居住的,監視居住期間不能折抵刑期;
2、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應當折抵刑期。
二、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規定,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期限應當折抵刑期。被判處管制的,監視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的,監視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1、修改前的《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監視居住不能折抵刑期。但是2013.1.1生效新《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規定: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期限應當折抵刑期。被判處管制的,監視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的,監視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2、根據新《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五、可用監視居住應當抵折刑期情形:
1、被監視居住人有固定住所,卻為其指定居所。在司法實踐中,有些辦案單位明知被監視居住人有固定住所,但為了圖方便或者出於某種需要,卻另行指定居所。這種做法實際是變相地剝奪了被監視居住人的人身自由,這種情形下的監視居住的期間應當折抵刑期。
2、在法定的羈押場所執行監視居住,包括看守所、治安拘留所、監獄(含少年管教所)、勞動教養所和收容教育所等。從對被監視居住人限制人身自由的嚴厲程度上看,這樣與拘留、逮捕沒有實質性的差別。因此,在法定羈押場所執行監視居住的期間應當折抵刑期。
3、在辦案機關的其他工作場所執行監視居住,包括辦案機關的「辦案點」或自建的「工作站」、公安的留置盤問室等。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精神,固定住所所強調的是以居住的房屋為核心的生活區域,而這些地點不僅性質上是工作場所,而且不具備必要的、基本的生活條件,因此,在此類地點監視居住的期間應當折抵刑期。
4、在被監視居住人與其家庭成員共同居住的情況下,禁止其與家庭成員見面。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被監視居住人只要不違反《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其在該活動空間仍是自由的。如果禁止被監視居住人與其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之間的會見,實際是把監視居住操作成了拘禁,此種情形下的監視居住的期間應當折抵刑期。
5、除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外,以未經執行機關批准為由,拒絕律師會見被監視居住人。如果對這種基本的權利都隨意加以剝奪,卻又說未剝奪被監視居住人的人身自由,這顯然是自相矛盾的。此種情形下監視居住的期間應當折抵刑期。
6、對被監視居住人使用手銬、腳鐐、警繩等械具或類似的對其人身加以約束的方法。這類方法直接限制了被監視居住人的人身自由,被這類方法剝奪了人身自由的期間,毋庸置疑應當折抵刑期。
7、監視居住超過法定的監視居住期限。超過法定期限實施監視居住強制措施,不僅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而且侵害了被監視居住人的人身自由,此時可能的救濟手段是國家賠償或折抵刑期。由於現有的法律沒有把此種情形納入國家賠償的范圍,因此,折抵刑期是一種比較可行的救濟方法。
(2)刑事訴訟法刑期折抵擴展閱讀:
1、監視居住,是指偵查機關責令犯罪嫌疑人不得擅自離開指定的住所,並對其行動加以監視的一種強制措施。它通常適用於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不能提供保人或保證金的犯罪嫌疑人。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章的相關規定,監視居住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並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C. 被羈押可以折抵緩刑刑期嗎
一、被羈押可以折抵緩刑刑期嗎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關於羈押日期是否可以折抵徒刑緩刑日期問題的復函》
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1月9日〔63〕法研字第55號函已收閱。關於被判處徒刑緩刑的罪犯在判決前的羈押日期是否可以折抵緩刑日期的問題,我院1956年9月26日法研字第9664號關於被判處徒刑緩刑、管制前羈押日數如何折抵問題的批復曾經作過解答,即:「緩刑是對犯罪分子的一種考驗,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期限內,如果沒有再犯新罪,緩刑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因此,不必把判決前的羈押日數折抵緩刑日期。」這個批復曾抄送各省、市、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請你院仍按此批復轉告有關的人民法院。此復。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
二、刑事拘留有無羈押期限
刑事拘留是公安機關和檢察院在辦理刑事案件中,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法定的緊急情況下,暫時剝奪其人身自由、予以羈押,並進行審查的一種方法。
由於刑事拘留是一種臨時性強制措施,所以我國《刑事訴訟法》第69條第1款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3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1至4日。第2款規定: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30日。第3款規定: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7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
這就是說,拘留剝奪人身自由的期限,一般為10日,特殊情況下為14日;對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後羈押時間可長達37日。《刑事訴訟法》第75條規定:、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一般在判刑之前有先被羈押過的,若之後判處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那之前先行羈押的期限其實可以對刑期進行折抵。不過,若是被宣告緩刑的話,因為並非是實刑,而是對犯罪分子的一種考驗,這樣的情況下就算之前有被先行羈押,但是也不能對緩刑的日期進行折抵。
延伸閱讀:
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的情況有哪些?
司法機關延長羈押期限的理由有哪些?
逮捕後偵查羈押期限最長是多久
D. 判刑前行政拘留日期能否折抵刑期
如果行政拘留的原因與後邊判處刑罰屬於同一個犯罪行為,可以折抵刑期。如在故意傷害行為,先進行的行政處罰,後因某種原因將傷害案件轉為刑事案件,那麼前期進行的行政拘留就可以折抵故意傷害罪的刑期。
相關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罪犯在判刑前被公安機關收容審查、行政拘留的日期仍應折抵刑期的復函》(1981年9月17日)
山東、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們(81)魯法研字第15號和甘法研字〔1981〕第012號報告均已收悉。關於罪犯在判刑前被公安機關收容審查和因同一犯罪行為被行政拘留的日期是否繼續折抵刑期的問題,我們同意你們的意見,仍應按照我院1978年7月11日《關於罪犯在公安機關收容審查期間可否折抵刑期的批復》、1979年1月19日《關於罪犯在公安機關收容審查期間折抵刑期兩個具體問題的批復》和1957年9月30日《關於行政拘留日期應否折抵刑期等問題的批復》的規定,予以折抵刑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1981年3月18日《關於偵查羈押期限從何時起算問題的聯合通知》是解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規定的對被告人在偵查中的羈押不得超過二個月的期限應從何時起算的問題。我院上述三個批復的規定,則是解決罪犯被收容審查和因同一犯罪行為被行政拘留而實際上剝奪了人身自由的時間也應計算折抵刑期的問題。這三個批復與《聯合通知》並不矛盾,仍應繼續執行。此復。
E.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期限應當折抵刑期.下列有關監視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規定: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期限應當折抵刑期。被判處管制的,監視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的,監視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F. 刑事拘留以日計算,根據刑訴法: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入期間內,但為何刑期折抵卻包括刑拘當天
刑事拘留的時間應自執行拘留之日起計算,將犯罪嫌疑人帶回公安機關的時間已經很制了其人身自由,應計算在拘留期限內。刑事拘留是以日為計算單位而且期間開始之日不算在期間以內,即從期間開始的次日計算。期間的 屆滿以法定期間日數的最後一日為止。路途時間是否從拘留期間扣除問題路途時間是否要計算在拘留期間內存在一種錯誤認識,認為押解途中的時間不應算刑事拘留時間,其理由是《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期間的時間不包括路途上的時間。 擴展材料:《刑事訴訟法》相關法律條文: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拘留犯罪嫌疑人,應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簽發《拘留證》。執行拘留時,必須出示《拘留證》。並責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證》上簽名(蓋章)、捺指印,其拒絕簽名(蓋章)、捺指印的,偵查人員應當註明。對符合法定條件,因情況緊急來不及辦理拘留手續的,應在將犯罪嫌疑人帶至公安機關後立即辦理法律手續。第六十九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第一百二十四條 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第一百三十八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