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企業家行政法律風險防範

企業家行政法律風險防範

發布時間: 2021-01-17 04:09:52

㈠ 如何防範刑事法律風險

提高警抄惕,依法做事,做守法公民。
面臨刑事危機的自我保護
1、從容面對刑事危機
克服恐慌、不輕信承諾、第一時間咨詢、律師盡早介入
2、掌握基本的法律概念
單位犯罪和個人犯罪、主從犯、自首和坦白、逃匿對定性的影響
3、證據是防範刑事風險的首要條件
無需自證、謹慎提交書面材料、為關鍵事實准備好合理的解釋
4、充分認識口供筆錄對刑事案例的影響
筆錄可以修改、看清楚再簽字、防止誘供、逼供特審側謊
5、人身權利的自我保護
拘留逮捕、取保候審、保證金、財產扣押與追臟、傳喚

㈡ 中國著名律師前10名

中國著名律師有:朱樹英、田文昌、宋中清、彭雪峰、曹樹昌。

1、朱樹英,上海建緯律師事務所創始主任。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任上海市第十、十一屆政協常務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民事業務委員會主任,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常務理事兼法律事務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

上海、北京等九城市以及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建設專業仲裁員。擔任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八所大學法學客座教授。獲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秀建設者、全國優秀律師稱號。

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有一百多篇論文在國內外專題會議上發表,有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三本共130餘萬字的專著《建設工程法律實務》、《房地產開發法律實務》、《建設工程實務問答》,以及與他人合著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建設工程合同與索賠管理》。

由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的《住宅商品房交易與物業管理案例評析及法律實務》均深得業內人士和廣大讀者的好評。

5、曹樹昌律師至今從事專職律師工作已經三十多年,具有深厚的法學功底和社會經驗,曾經從事企業管理、法學教學和法律研究工作。

曹樹昌律師的法律知識是建立在自然科學知識基礎之上的,具有融法學、自然科學、管理科學於一身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的知識結構。

曹樹昌律師致力於經濟犯罪的研究和各類刑事案件的辯護,以自己的綜合實力和敬業精神最大限度地維護可能受到刑事追究或已經受到刑事追究的委託人的合法權利。

㈢ 哪裡有針對企業家的綜合性法律培訓課程班

職業經理人/企業家必修課
總經理的法律必修課版 12
銷售總監的權法律必修課 12
財務總監的法律必修課 12
人力資源總監的法律必修課 12
產品研發總監的法律必修課 12
知識產權總監的法律必修課 12

職業經理人/企業家選修課
職業經理人個人法律實務 4
企業股權激勵 2
法律爭議解決操作 4
刑事法律風險防範 4
合同法律風險防範 4
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防範 4
財稅法律風險防範 4

這里的內訓比較好,而且是法律專業的,我們老闆曾經在他家上過課,說是不錯

㈣ 如何做好企業不同階段的刑事法律風險防範

(一)企業的設立和清算如同人的出生和死亡,要做到善始善終,企業家應盡量去掉浮躁、消除任何可能存在的隱患。在設立和清算環節,企業容易涉及虛報注冊資本罪、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妨害清算罪、虛假破產罪等罪名。其中,虛報注冊資本罪應引起企業家們的重視。事實上,公司法對企業注冊資本的數額要求越來越低,企業家應避免弄虛作假、製造泡沫經濟而給企業埋下隱患。
(二)避免因融資而「倒下」
企業要維持正常的生產和經營,資金起到如同「血液」般的作用。但是,無論是證券融資,還是銀行貸款,企業都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證券、金融法律法規。否則,很可能觸犯刑律。民企老闆觸犯刑律成因較多,在融資問題上犯罪的人不在少數。在融資環節頻頻犯罪,反映出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旺盛,導致出現了不惜以犯罪手段進行融資的現象。市場缺乏完善的金融供應體系,民間資本難以健康發展,是企業家因「找錢」而「倒下」的部分外部原因。在現今外部環境之下,企業家將行為規范在法律之內則是自保之所需。
1.違反證券融資的相關法律規定可能涉嫌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罪以及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違反現行貸款融資相關法律禁止性規定的,可能涉嫌貸款詐騙罪、高利轉貸罪以及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可能構成高利轉貸罪。
2.另外,企業在資金短缺急需融資來緩解資金壓力,但又無法正常獲取銀行貸款的時候,企業可能不得不從其他渠道來尋求融資,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企業家可能採取其他非法手段獲取資金。比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可以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如果是以非法佔有的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則可能構成「集資詐騙罪」。
企業避免因管理內部人員而帶來的刑事法律風險
(一)因賄賂而帶來的刑事法律風險
1.受賄罪
國企老總涉案多因受賄、貪污。刑法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
該罪名的迷惑之處在於,行賄人行賄的方法多種多樣,也許受賄者並不認為某一行為是違法、是受賄,但該行為確實在法律上是違法的。所以,對於國企中的國家工作人員而言,弄清哪些行為是行賄、受賄,哪些行為是正常的人際往來,是十分關鍵的。
2 .行賄罪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二)挪用類犯罪
1.挪用公款罪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
現實中存在這樣的情況,即挪用公款者行為並非為自己,而是出於人情而幫助他人,最後弄得自己深陷官司之中。這是非常不值的,人情是人情,法律是法律,法常常不容情。
2.挪用資金罪
挪用資金罪與挪用公款罪在客觀行為上面極為類似,區別之一在於主體,挪用資金罪的主體為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對於原國家工作人員辭職後到企業工作時進行的挪用行為,應按挪用資金罪處理。
(三)侵佔類犯罪
刑法對國有資產和非國有公司企業的合法財產採取了強有力的保護措施。對公司、企業人員使用竊取、騙取、侵吞等手段實施的侵害國有企業資產以及其他性質企業財產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1.貪污罪
國企老總因貪污而涉案的占很大的比例,且貪污數額一般較大。在貪污數額達到5千元的情況下,行為人的行為是否造成客觀的危害結果,是否構成既遂,成為應當努力把握的情節。
2.職務侵佔罪
現實中,有些企業家認為企業的財產就是自己的財產,企業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企業大多具有自己獨立的財產,企業家的財產應當與企業的財產分離,否則容易引發法律問題。
3.私分國有資產罪
現實中,一些國企高管私設小金庫或者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分給員工,他的行為或許只是為了企業的普通員工能生活得更好,自己並未多分一分錢,但是最後卻東窗事發、身陷囹圄。其實,處理好與員工的關系,員工如果知道自己的領導是冒著這樣的風險而「分紅」的,那麼,也許他們寧願不要那錢。

熱點內容
法學院姜峰 發布:2025-10-05 12:38:10 瀏覽:605
李洪英律師 發布:2025-10-05 12:37:34 瀏覽:818
哈爾濱市南崗區法律援助中心交通 發布:2025-10-05 12:37:30 瀏覽:58
什麼是衛生立法 發布:2025-10-05 12:36:49 瀏覽:570
民法法理公平 發布:2025-10-05 12:36:01 瀏覽:35
民事訴訟法修改亮點 發布:2025-10-05 12:36:01 瀏覽:426
法治文化是現代文化國家 發布:2025-10-05 12:33:56 瀏覽:628
法律服務工作者名片 發布:2025-10-05 12:29:25 瀏覽:5
香港大法官華人 發布:2025-10-05 12:28:49 瀏覽:829
道德經偽學說 發布:2025-10-05 12:15:14 瀏覽: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