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競賽答案
『壹』 單位競賽活動在勞動法中有何規定
Typical Docker Platform Workflow
Get your code and its dependencies into Docker containers:
『貳』 勞動法知識競賽心得體會
參考
爭當守法好公民在看完"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後,讓我受益匪淺,使我明白,如果要當一個好公民,就要學法、守法、用法、普法,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觀後感。這次的節目為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素材,讓青少年在此次節目中懂得法律的重要性。這次的節目籌備精心,各領導人紛紛到場,觀看比賽,安排比賽,在此表示感謝。此次競賽中,六支代表隊同台競技,各顯神通,為青少年法律知識普及做出榜樣。評委更是專心致志,與選手一同答題,指出錯誤,糾正觀點。現場觀眾興致勃勃,使比賽進行十分順利。題目雖難,但在選手的充分准備下,一一解答。從各方面來看,此次活動影響廣泛,使法律知識快速傳播。比賽中,各代表隊的才華一覽無余,充分體現了我省法律教育的優良傳統。在答題中,使我知道了許多法律知識,讓我重新認識法律的重要性,培養了我對法律的認知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國社會逐步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度,觀後感《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觀後感》。由毛澤東主席編纂《憲法》一書,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們青少年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從一九五四《憲法》頒布後,一直至二零零九年,由各種法律出台後,我們的社會井井有條,人們在和諧的是會中發展著,進步著。這一切歸功於法律,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一條法例都銘刻在我們的靈魂上,如果你觸犯法律,就是褻瀆靈魂。法律,維護每個公民的權益,保護社會的和諧安定。法律不是讓一個人遵守,而是要靠大家一起來維護與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平等、團結、互助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法律的意義也就在於這三點,法律是國家的象徵,傳承書寫者中華的美德與團結。我國在堅持著社會主義道路,不斷的完善著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是平等的法制促使我們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法律對社會的影響已在青少年以至全國人民的心裡根深蒂固,如果要建設和諧社會,必須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用集體的力量建設國家的繁榮昌盛。法律能使一個人受益終生,它是一個民族的象徵,也意味著一個民族的興起。只有遵守法律,才能在這個和諧的社會下生存,不然,你會被和諧趕走,被社會淘汰,這就是法律。法律很嚴厲,但有時也近乎人情。法律很復雜,但只要你做到了,你才會發現那麼簡單。法律是把標尺,衡量我們的對錯,法律時刻刀,幫你修正心中的錯。來吧!讓我們共同遵守法律,當一個遵紀的好公民。
『叄』 勞部發[1994]256號文全文
發文單位:勞動部
文 號:勞部發[1995]256號
發布日期:-6-12
執行日期:1995-6-1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勞動人事)廳(局),國務院有關部委、直屬機構勞資、教育機構,解放軍總參謀部軍務部、總後勤部司令部、生產管理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勞動局: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勞動法》和《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國發〔1994〕39號),我部在總結近年來職業技能開發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根據今年召開的全國職業技能開發工作會議的精神,制定了《全面推進職業技能開發體系建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你們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意見》的精神,抓住有利時機,進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進職業技能開發體系建設工作。
附:
全面推進職業技能開發體系建設工作的意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職業技能開發事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各級勞動行政部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行業組織全面貫徹《勞動法》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以及《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綱要實施意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下,一個包括以職業分類和職業技能標准制定,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競賽、職業需求預測、職業咨詢與指導等內容的職業技能開發體系已逐步形成。
為進一步貫徹實施《勞動法》,促進新型勞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體落實《綱要實施意見》,全面推進職業技能開發體系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職業技能開發法制建設工作,做到依法行政,按章辦事。
(一)要加快配套法規、規章的制定工作。《職業技能開發法》已報送國務院審議,力爭1995年修訂頒布《技工學校工作條例》、《技工學校教師職務條例》和《從事技術工種勞動者就業上崗前必須培訓的規定》等規章以及《關於設立「中華技能大獎」試行辦法》、《在技工學校、職業(技術)學校、就業訓練中心畢(結)業生中實行職業技能鑒定的通知》和《關於高級技工學校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規章性文件,並抓緊起草《企業職工培訓條例》,年內上報國務院審議。爭取1997年底前出台《工人考核條例(修訂)》。
(二)各地區、各部門要抓住貫徹實施《勞動法》的有利時機,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加強職業技能開發法規制度的建設,把職業技能開發逐步納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到2000年建立起國家與地方、部門相結合的職業技能開發法律、法規體系。
二、加快職業分類與制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工作。
國家職業分類和職業技能標準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行職業技能鑒定和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重要依據。根據《勞動法》第六十九條:「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規定,勞動部會同有關部門成立了「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和職業資格工作委員會,」指導和組織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和職業資格標準的制定工作。1995——1996年的主要工作任務是組建專家隊伍、開展社會調查、進行職業分析和評價、確定職業分類名稱、定義及職業資格標准,爭取1998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同時,要著手制定或修訂部分國家職業技能標准和職業技能鑒定規范。
到2000年,初步形成具有我國特色並與國際標准接軌的國家職業分類和職業技能標准體系,以適應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需要。
三、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宏觀調控,實現職業技能培訓按照市場規律有序運行。
(一)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本地區、本部門社會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在調查研究分析預測的基礎上,提出職業技能開發事業的發展規劃,並納入本地區、本部門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在此基礎上形成國家職業技能開發「九五」規劃和2010年設想。
(二)各地區、各部門要採取有效措施,鼓勵有條件的用人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舉辦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要充分發揮和調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實體的積極性,擴大培訓規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培訓質量,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競爭能力;技工學校和其它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實體,要通過職業需求預測,面向勞動力市場調整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要鼓勵各種形式的聯合辦學,提高培訓效益;勞動行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舉辦的技工學校,具備條件的,可向社會團體和個人舉辦的職業技能培訓實體提供師資和教學、實習場地等方面的服務。
(三)要通過就業政策,鼓勵引導用人單位優先錄用經過職業技能培訓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就業;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實體要通過職業介紹機構加強職業指導服務,開設職業咨詢與指導課程,對初次就業和再次就業的勞動者進行職業咨詢與指導。
(四)各地區、各部門在大力發展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要切實加強宏觀調控和綜合管理。要認真貫徹執行《職業培訓實體管理規定》和《從事技術工種勞動者就業上崗前必須培訓的規定》,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制定實施辦法,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治理整頓,使培訓按照市場規律有序運行。
四、進一步深化技工學校改革,把技工學校辦成綜合性、多功能的職業技能開發的重要基地。
(一)技工學校要緊緊圍繞勞動力市場的供求狀況,適時調整布局和專業設置,把技工學校辦成以培訓中、高級各類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綜合性、多功能、職前職後培訓相銜接,並與整個職業技能開發體系建設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的職業技能開發的重要基地。要根據勞動力市場需要,適度擴大辦學規模,到2000年每校在校生數由現在的420人增加到500人以上。
積極發展高級技工學校。要在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中組建一批高級技工學校。到2000年全國高級技工學校要達到50—60所,每校年培養高級技能人才要達到200人以上,辦學規模達到900人。有條件的技工學校,應積極舉辦高級技工班。
(二)要認真貫徹執行《教師法》及其他有關的法律法規,實行技工學校教師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加強技工學校等職業技能培訓實體的師資隊伍建設。要制定規劃,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思想、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要特別注意對生產實習指導教師的培訓與提高。到2000年,技工學校生產實習指導教師基本達到任職資格標准,文化理論課教師60%以上達到大學本科畢業水平和相應的技能要求。同時還要努力解決好教師職稱、工資待遇、住房、醫療和進修等實際問題。
(三)要積極爭取國家通過有關政策、規定,認真落實和解決技工學校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實體校辦產業減免稅費問題、高級技工學校基本建設投資立項問題,以及畢業生待遇問題;繼續推進技工學校招生和就業制度的改革,使之與勞動力市場相銜接。
五、積極推動在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職業培訓制度的工作。
(一)《勞動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各地區、各部門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推廣典型,配合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和推動在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職業培訓制度的工作。
企業職業培訓工作應以崗位培訓為重點。目前應加強在崗職工的提高培訓,緩解技術工人結構性短缺的矛盾;要加強高級技術工人和技師、高級技師培訓、評聘與管理工作,總結技師、高級技師的管理經濟,宣傳他們的業績,充分發揮技師、高級技師的作用。要從實際出發搞好富餘人員轉崗轉業訓練,為實現「再就業工程」創造條件,提供服務。
(二)要重視小型企業、鄉鎮企業的職業培訓工作,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實體要積極承擔這些企業的培訓任務。到2000年基本形成以公共培訓實體為主、企業自辦、聯辦培訓為輔的格局。
六、實行職業技能鑒定社會化管理,逐步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一)按照《勞動法》和《職業技能鑒定規定》的要求,積極推動職業技能鑒定社會化管理工作。在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展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國務院行業主管部門要抓緊制定並頒布實施辦法和國家鑒定所(站)的具體條件要求。對國家鑒定所(站)要嚴格審查,合理布局,規范管理,在保證鑒定質量的基礎上穩步發展。
(二)要加強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的資格認定工作,制定考評員資格的具體要求,做好考評員資格培訓,嚴格考核,加強管理。
(三)要加快試題庫建設。1995年底要完成首批確定50個試點工種的國家試題庫,並逐步擴大范圍。各地必須從規定的題庫中提取試題實施鑒定。尚未建立國家試題庫的工種,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新頒布的《工人技術等級標准》的要求組織編制暫用試題。
(四)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是職業技能鑒定社會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勞動行政部門綜合管理的重要方面。少數行業特有工種范圍、鑒定規范、實施辦法、鑒定指導中心經勞動部核准後,由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五)積極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逐步建立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兩種證書並重製度。
1.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關於技工學校、職業(技術)學校、就業訓練中心畢(結)業生實行職業技能鑒定的通知》,做好技工學校、職業(技術)學校、就業訓練中心等職業技能培訓實體畢(結)業生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2.加強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逐步在部分工種(職業)從業人員中推行憑證開業制度。各地區、各部門要在貫徹落實《關於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及職業技能鑒定(考核)問題的通知》的基礎上,制定具體實施辦法。要認真研究和探索這方面的經驗,加強部門之間的密切合作和對勞動力市場的宏觀調控,保護勞動者與消費者利益,維護正常職業秩序,推動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3.要逐步擴大職業技能鑒定社會化管理試點工種,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並與國家就業制度相銜接。到2000年,要在100多個技術復雜、通用性廣、涉及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與消費者利益的工種(職業)中,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4.加強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人技術等級考核和技師評聘的綜合管理。積極指導和支持企業工人的技術等級和技師資格的考核和評審工作,並提供必要的服務。
七、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和評選「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活動。
為促進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職工學習職業技能,走崗位成才之路,增強職工職業榮譽感與敬業精神,各地區、各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要抓緊建立競賽培訓基地,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強化培訓競賽選手。勞動部定期組織全國青年奧林匹克技能競賽和評選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獲得者活動。同時,將籌備成立「中國青年奧林匹克技能競賽基金會」和「中華技能大獎基金會」。
八、建立職業技能開發的信息網路和統計制度。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狀況,對勞動力的需求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和預測,建立職業技能開發工作的信息網路和統計制度,是指導職業技能開發,促進就業和勞動力合理配置與有序流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狀況,與計劃統計部門主動合作,先在縣、地(市)范圍進行勞動力需求預測的試點工作。
九、積極開辟職業技能開發的經費渠道。
(一)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勞動法》的規定,將職業技能開發納入本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力爭設立職業技能開發專項基金,每年安排一定額度的職業技能開發補助專款,保證必要的投入。
(二)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以及咨詢服務工作按國家有關規定實行有償服務,並大力發展職業技能培訓實體的校辦產業,以擴大經費的來源。
(三)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統籌管理企業職工培訓經費。
(四)各地區、各部門應在就業經費中撥出一定比例用於就業前培訓,在失業保險基金中撥出一定比例用於轉業培訓。
(五)行業主管部門要根據本行業發展狀況,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逐步增加對本行業職業技能開發事業的投入。
十、貫徹實施《勞動法》和《綱要實施意見》,建立和完善職業技能開發體系是增強勞動者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促進勞動就業,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跨世紀工程」。
各地區、各部門要以《勞動法》和《綱要實施意見》為依據,認真、嚴肅地按照國務院批準的「三定」方案規定的職責范圍,結合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規劃和措施,具體落實;要克服困難,開拓進取,團結協作,深化改革,全面推進我國職業技能開發體系的建設。
『肆』 關於開展"大幹90天"勞動競賽 違反勞動法嗎
不一定。看90天是指在90天內開展活動,還是說連續勞動90天而沒有休息日。
『伍』 勞動法知識競賽方案怎麼做
首先要根據勞動法的內容,將勞動者關注的焦點問題和單位容易忽視的勞動者權益進行梳理。
『陸』 15勞動保障知識競賽試題及參考答案
1.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勞動法規是1802年( )議會頒布的《學徒健康與道德法
》。
a. 英國
b. 美國
c. 德國
d. 法國
2. 19世紀初期頒布的勞動法規是以( )的形式出現的。
a. 工會立法
b. 政府立法
c. 工廠立法
d. 議會立法
3. 國際勞動立法思想開始於( )。
a. 18世紀晚期
b. 19世紀初
c. 19世紀上半葉
d. 19世紀下半葉
4. 國際上通常將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合稱為( )。
a. 《國際勞工憲章》
b. 《國際勞工標准》
c. 《國際勞工條約》
d. 《國際勞工章程》
5. 下列表述中,不屬於勞動法中所指勞動的特徵的是( )。
a. 勞動法上的勞動,一般是人們在爭取與實現勞動全過程中的勞動
b. 勞動法上的勞動是有償性勞動
c. 勞動法上的勞動是勞雇關系的勞動
d. 勞動法上的勞動,是指人們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所有有意識、有目的的
活動
6. 從( )角度分類,可以將勞動關系分為利益沖突型勞動關系、利益一體型
勞動關系、利益協調型勞動關系。
a. 工人運動
b. 職業
c. 資本的組織形式
d. 集體談判
7. 下列主體中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適用范圍的是( )。
a. 在我國境內設立的外商獨資企業
b. 我國公民在境外設立的獨資企業
c. 我國境內設立企業派駐境外的勞動者
d. 我國境內的個體經濟組織
8. 勞動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自19世紀初大工業生產後,由於國家對
僱傭關系的干預而從傳統( )中獨立出來的。
a. 民法
b. 經濟法
c. 行政法
d. 社會保障法
9. 與勞動法相鄰近的法律部門最密切的是( )。
a. 民法
b. 經濟法
c. 行政法
d. 社會保障法
10. ( )在各項勞動權力中居於首要地位,是勞動者賴以生存的權利。
a. 職業安全權
b. 休息權
c. 勞動就業權
d. 報酬權
(提問者:應屆畢業生網友,提問時間:2009年05月13日)
--------------------------------------------------------------------------------
答:
1.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勞動法規是1802年(a. 英國 )議會頒布的《學徒健康與道德法 》。 2. 19世紀初期頒布的勞動法規是以(c. 工廠立法 )的形式出現的。 3. 國際勞動立法思想開始於( d. 19世紀下半葉 )。 4. 國際上通常將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合稱為(b. 《國際勞工標准》 )。 5. 下列表述中,不屬於勞動法中所指勞動的特徵的是( d. 勞動法上的勞動,是指人們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所有有意識、有目的的 )。 6. 從( a. 工人運動 )角度分類,可以將勞動關系分為利益沖突型勞動關系、利益一體型 勞動關系、利益協調型勞動關系。 7. 下列主體中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適用范圍的是(b. 我國公民在境外設立的獨資企業 )。 8. 勞動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自19世紀初大工業生產後,由於國家對 僱傭關系的干預而從傳統( a. 民法 )中獨立出來的。 9. 與勞動法相鄰近的法律部門最密切的是(d. 社會保障法 )。 10. ( c. 勞動就業權)在各項勞動權力中居於首要地位,是勞動者賴以生存的權利。配第-克拉克定理表明:勞動力的轉移方向為( )
A、一產→二產→三產
B、二產→三產→一產
C、三產→一產→二產
D、三產→二產→一產
『柒』 能否提供勞部發95年481號文件全文,急,謝謝
發文單位:勞動部
文 號:勞部發[1995]256號
發布日期:-6-12
執行日期:1995-6-1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勞動人事)廳(局),國務院有關部委、直屬機構勞資、教育機構,解放軍總參謀部軍務部、總後勤部司令部、生產管理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勞動局: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勞動法》和《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國發〔1994〕39號),我部在總結近年來職業技能開發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根據今年召開的全國職業技能開發工作會議的精神,制定了《全面推進職業技能開發體系建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你們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意見》的精神,抓住有利時機,進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進職業技能開發體系建設工作。
附:
全面推進職業技能開發體系建設工作的意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職業技能開發事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各級勞動行政部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行業組織全面貫徹《勞動法》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以及《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綱要實施意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下,一個包括以職業分類和職業技能標准制定,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競賽、職業需求預測、職業咨詢與指導等內容的職業技能開發體系已逐步形成。
為進一步貫徹實施《勞動法》,促進新型勞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體落實《綱要實施意見》,全面推進職業技能開發體系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職業技能開發法制建設工作,做到依法行政,按章辦事。
(一)要加快配套法規、規章的制定工作。《職業技能開發法》已報送國務院審議,力爭1995年修訂頒布《技工學校工作條例》、《技工學校教師職務條例》和《從事技術工種勞動者就業上崗前必須培訓的規定》等規章以及《關於設立「中華技能大獎」試行辦法》、《在技工學校、職業(技術)學校、就業訓練中心畢(結)業生中實行職業技能鑒定的通知》和《關於高級技工學校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規章性文件,並抓緊起草《企業職工培訓條例》,年內上報國務院審議。爭取1997年底前出台《工人考核條例(修訂)》。
(二)各地區、各部門要抓住貫徹實施《勞動法》的有利時機,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加強職業技能開發法規制度的建設,把職業技能開發逐步納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到2000年建立起國家與地方、部門相結合的職業技能開發法律、法規體系。
二、加快職業分類與制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工作。
國家職業分類和職業技能標準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行職業技能鑒定和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重要依據。根據《勞動法》第六十九條:「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規定,勞動部會同有關部門成立了「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和職業資格工作委員會,」指導和組織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和職業資格標準的制定工作。1995——1996年的主要工作任務是組建專家隊伍、開展社會調查、進行職業分析和評價、確定職業分類名稱、定義及職業資格標准,爭取1998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同時,要著手制定或修訂部分國家職業技能標准和職業技能鑒定規范。
到2000年,初步形成具有我國特色並與國際標准接軌的國家職業分類和職業技能標准體系,以適應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需要。
三、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宏觀調控,實現職業技能培訓按照市場規律有序運行。
(一)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本地區、本部門社會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在調查研究分析預測的基礎上,提出職業技能開發事業的發展規劃,並納入本地區、本部門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在此基礎上形成國家職業技能開發「九五」規劃和2010年設想。
(二)各地區、各部門要採取有效措施,鼓勵有條件的用人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舉辦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要充分發揮和調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實體的積極性,擴大培訓規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培訓質量,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競爭能力;技工學校和其它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實體,要通過職業需求預測,面向勞動力市場調整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要鼓勵各種形式的聯合辦學,提高培訓效益;勞動行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舉辦的技工學校,具備條件的,可向社會團體和個人舉辦的職業技能培訓實體提供師資和教學、實習場地等方面的服務。
(三)要通過就業政策,鼓勵引導用人單位優先錄用經過職業技能培訓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就業;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實體要通過職業介紹機構加強職業指導服務,開設職業咨詢與指導課程,對初次就業和再次就業的勞動者進行職業咨詢與指導。
(四)各地區、各部門在大力發展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要切實加強宏觀調控和綜合管理。要認真貫徹執行《職業培訓實體管理規定》和《從事技術工種勞動者就業上崗前必須培訓的規定》,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制定實施辦法,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治理整頓,使培訓按照市場規律有序運行。
四、進一步深化技工學校改革,把技工學校辦成綜合性、多功能的職業技能開發的重要基地。
(一)技工學校要緊緊圍繞勞動力市場的供求狀況,適時調整布局和專業設置,把技工學校辦成以培訓中、高級各類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綜合性、多功能、職前職後培訓相銜接,並與整個職業技能開發體系建設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的職業技能開發的重要基地。要根據勞動力市場需要,適度擴大辦學規模,到2000年每校在校生數由現在的420人增加到500人以上。
積極發展高級技工學校。要在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中組建一批高級技工學校。到2000年全國高級技工學校要達到50—60所,每校年培養高級技能人才要達到200人以上,辦學規模達到900人。有條件的技工學校,應積極舉辦高級技工班。
(二)要認真貫徹執行《教師法》及其他有關的法律法規,實行技工學校教師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加強技工學校等職業技能培訓實體的師資隊伍建設。要制定規劃,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思想、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要特別注意對生產實習指導教師的培訓與提高。到2000年,技工學校生產實習指導教師基本達到任職資格標准,文化理論課教師60%以上達到大學本科畢業水平和相應的技能要求。同時還要努力解決好教師職稱、工資待遇、住房、醫療和進修等實際問題。
(三)要積極爭取國家通過有關政策、規定,認真落實和解決技工學校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實體校辦產業減免稅費問題、高級技工學校基本建設投資立項問題,以及畢業生待遇問題;繼續推進技工學校招生和就業制度的改革,使之與勞動力市場相銜接。
五、積極推動在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職業培訓制度的工作。
(一)《勞動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各地區、各部門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推廣典型,配合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和推動在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職業培訓制度的工作。
企業職業培訓工作應以崗位培訓為重點。目前應加強在崗職工的提高培訓,緩解技術工人結構性短缺的矛盾;要加強高級技術工人和技師、高級技師培訓、評聘與管理工作,總結技師、高級技師的管理經濟,宣傳他們的業績,充分發揮技師、高級技師的作用。要從實際出發搞好富餘人員轉崗轉業訓練,為實現「再就業工程」創造條件,提供服務。
(二)要重視小型企業、鄉鎮企業的職業培訓工作,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實體要積極承擔這些企業的培訓任務。到2000年基本形成以公共培訓實體為主、企業自辦、聯辦培訓為輔的格局。
六、實行職業技能鑒定社會化管理,逐步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一)按照《勞動法》和《職業技能鑒定規定》的要求,積極推動職業技能鑒定社會化管理工作。在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展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國務院行業主管部門要抓緊制定並頒布實施辦法和國家鑒定所(站)的具體條件要求。對國家鑒定所(站)要嚴格審查,合理布局,規范管理,在保證鑒定質量的基礎上穩步發展。
(二)要加強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的資格認定工作,制定考評員資格的具體要求,做好考評員資格培訓,嚴格考核,加強管理。
(三)要加快試題庫建設。1995年底要完成首批確定50個試點工種的國家試題庫,並逐步擴大范圍。各地必須從規定的題庫中提取試題實施鑒定。尚未建立國家試題庫的工種,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新頒布的《工人技術等級標准》的要求組織編制暫用試題。
(四)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是職業技能鑒定社會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勞動行政部門綜合管理的重要方面。少數行業特有工種范圍、鑒定規范、實施辦法、鑒定指導中心經勞動部核准後,由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五)積極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逐步建立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兩種證書並重製度。
1.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關於技工學校、職業(技術)學校、就業訓練中心畢(結)業生實行職業技能鑒定的通知》,做好技工學校、職業(技術)學校、就業訓練中心等職業技能培訓實體畢(結)業生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2.加強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逐步在部分工種(職業)從業人員中推行憑證開業制度。各地區、各部門要在貫徹落實《關於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及職業技能鑒定(考核)問題的通知》的基礎上,制定具體實施辦法。要認真研究和探索這方面的經驗,加強部門之間的密切合作和對勞動力市場的宏觀調控,保護勞動者與消費者利益,維護正常職業秩序,推動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3.要逐步擴大職業技能鑒定社會化管理試點工種,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並與國家就業制度相銜接。到2000年,要在100多個技術復雜、通用性廣、涉及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與消費者利益的工種(職業)中,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4.加強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人技術等級考核和技師評聘的綜合管理。積極指導和支持企業工人的技術等級和技師資格的考核和評審工作,並提供必要的服務。
七、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和評選「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活動。
為促進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職工學習職業技能,走崗位成才之路,增強職工職業榮譽感與敬業精神,各地區、各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要抓緊建立競賽培訓基地,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強化培訓競賽選手。勞動部定期組織全國青年奧林匹克技能競賽和評選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獲得者活動。同時,將籌備成立「中國青年奧林匹克技能競賽基金會」和「中華技能大獎基金會」。
八、建立職業技能開發的信息網路和統計制度。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狀況,對勞動力的需求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和預測,建立職業技能開發工作的信息網路和統計制度,是指導職業技能開發,促進就業和勞動力合理配置與有序流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狀況,與計劃統計部門主動合作,先在縣、地(市)范圍進行勞動力需求預測的試點工作。
九、積極開辟職業技能開發的經費渠道。
(一)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勞動法》的規定,將職業技能開發納入本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力爭設立職業技能開發專項基金,每年安排一定額度的職業技能開發補助專款,保證必要的投入。
(二)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以及咨詢服務工作按國家有關規定實行有償服務,並大力發展職業技能培訓實體的校辦產業,以擴大經費的來源。
(三)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統籌管理企業職工培訓經費。
(四)各地區、各部門應在就業經費中撥出一定比例用於就業前培訓,在失業保險基金中撥出一定比例用於轉業培訓。
(五)行業主管部門要根據本行業發展狀況,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逐步增加對本行業職業技能開發事業的投入。
十、貫徹實施《勞動法》和《綱要實施意見》,建立和完善職業技能開發體系是增強勞動者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促進勞動就業,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跨世紀工程」。
各地區、各部門要以《勞動法》和《綱要實施意見》為依據,認真、嚴肅地按照國務院批準的「三定」方案規定的職責范圍,結合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規劃和措施,具體落實;要克服困難,開拓進取,團結協作,深化改革,全面推進我國職業技能開發體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