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強制措施

行政法強制措施

發布時間: 2021-01-17 08:46:54

Ⅰ 行政強制與行政訴訟強制措施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逾期不履行行政機關依法作出的行政處理決定中要求履行義務的相對人,依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強制其履行義務 或者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行政強制措施。其特徵是:(1)行政強制執行的主體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2)行政強制執行以相對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理 決定中要求履行的義務為前提。(3)行政強制執行的內容,是行政處理決定中要求相對人履行的義務。(4)行政強制執行的對象,是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理決定中 要求履行義務的相對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行政訴訟強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對有妨害行政訴訟正常進行行為的人,依法採取的一種司 法行政制裁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排除妨害,保障行政訴訟的順利進行。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49條的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 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1000元以下罰款、15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有義務協助執行的人,對人民法 院的協助執行通知書無故推遲、拒絕或者妨礙執行的;(2)偽造、隱藏毀滅證據的;(3)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威脅、阻止證人作證的;(4)隱 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的;(5)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者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6)對 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訴訟參與人、協助執行人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罰款、拘留需經人民法院院長批准。當事人對上述強制措施不服的,可以申 請人民法院復議。

行政強制執行與行政訴訟強制措施的區別在於:(1)前提不同。行政強制執行必須以相對人負有某種義務為前提;行政訴訟 強制措施則不一定要求相對人負有某種義務。(2)目的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目的是強制相對人履行義務或達到與義務履行相同的狀態;而行政訴訟強制措施則是 為了強制排除妨害行政訴訟行為的活動以恢復受到破壞的訴訟程序。(3)採取強制手段的機關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機關可以是行政機關,也可以是人民法院;采 取行政訴訟強制措施的機關只能是人民法院。(4)起因不同。引起行政強制執行的原因只能是義務人作為或不作為的行為;而引起行政訴訟強制措施的原因則是訴 訟參與人或其他人妨礙訴訟活動的行為。(5)採用的執行措施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種類較行政訴訟強制措施要寬、要廣。

Ⅱ 常見的「行政強制措施」包括哪些

行政強制措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人身的強制。指公安、海關、國家安全內醫療衛生等行政機關。容在緊急狀態下,對公民的人身自由依法加以限制的行政行為,主要有:強制、約束、收容、勞動教養、強制遣送、婦女教養和強制戒毒、強制隔離和強制治療,扣留、強制帶離現場。二是對財產的強制。指行政主體針對負有履行行政法上的財產義務而拒不履行的,依法所採取的強制手段。包括:凍結、扣押、查封、劃撥、扣繳、強制許可等。

Ⅲ 什麼可以設定所有行政強制措施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是否可以設定行政強制措施,是規范行政強制的首要問題。規專范行政強制權屬的設定是主要立法目的之一。行政強製法第九條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三)扣押財物;(四)凍結存款、匯款;(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製法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製法還規定,法律對行政強制措施的對象、條件、種類作了規定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作出擴大規定。法律中未設定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但是,法律規定特定事項由行政法規規定具體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和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Ⅳ 行政強制措施有哪些

【行政強制執行的概念】 行政強制執行是適用強制措施事先行政法義務的國家執行制度。當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沒有及時充分的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國家機關有權依法採取強制措施,迫使其履行義務或達到義務履行的同一狀態。我國實行以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實施為主,由行政機關依法律法規授權獨立實施為輔的制度。【行政強制執行的原則】1、先動員後強制的原則。在強制執行前,行政機關應當進行督促教育,動員義務人自己履行。當事人履行了行政法義務的,就不再實施行政強制執行,2、優先選擇輕微方式的原則。如果由兩個以上強制措施可以選擇時,行政機關不得首先使用最嚴厲的措施,而應當遵循由弱到強的適用順序。【行政強制執行的種類】行政強制執行分為間接執行和直接執行。間接強制包括代執行和執行罰。1、代執行是指義務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義務,由他人代為履行或者委託第三人代為履行,向義務人徵收代履行費用的強制執行制度。代履行主要適用於該行政法義務屬於可以由他人代替履行的作為義務,例如排除障礙,強制拆除等。對於不能夠由他人替代的義務和不作為義務,特別時與人身有關的義務,不能適用代履行。2、執行罰,是指義務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義務,有行政機關迫使義務人交納強制金以促使其履行義務的強制行政制度。執行罰主要適用於當事人不履行不作為義務,不可由他人替代的義務。執行罰不同於行政處罰中的罰款。行政罰款時對過去已經發生的行政違法行為的制裁和懲罰,執行罰是促使當事人履行應當履行尚未履行的行政法義務的手段。3、直接強制是行政機關直接對義務人的人身或者財產採取強制措施,以事先行政法義務的制度。涉及人身自由和適用武器的直接強制,應當由執行警察職能的法定機關實施,涉及財產的主要有強制劃撥存款,強制扣押財產,強制收繳財物和強制拆除建築物等,執行許可權由法律、法規分別情況 作出規定。【義務履行的監督和執行保全】在決定實施強制執行之前,行政主管機關應當充分行使監督檢查權,以確定義務履行狀況,及其法律性質,為確定實施行政強制執行提供必要根據。如果發現義務人在義務履行期限到來前可能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強制執行標的物或以其他方法規避履行義務的,行政機關可以責令義務人提供擔保,或者採取扣押、查封財產、暫停支付等保全措施。【行政強制執行的告誡和決定】行政機關實施強制執行,應當作出正式強制執行決定。1、告誡。在作出正式決定以前,如果義務人在義務履行期限到來前尚未履行義務。行政機關准備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前必須首先向義務人發出告誡,要求其自行履行義務,並使其了解可能採取的強制措施的內容和後果。告誡應當以書面形式載明以下內容,並送達當事人:當事人個人或者單位情況;明確的履行期限。期限的規定應當達到當事人自行履行義務所需要的合理時間;明確的強制執行措施和執行方式;涉及金錢給付的,應當明確給付的金額;不履行義務的法律責任;當事人依法享有的程序權利,當事人收到告誡後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2、經過告誡後,在告誡書規定的;義務履行期限到來時當事人仍然不;xing行政法義務的行政機關可以作出行政強制執行的決定。行政強制執行決定應當以書面形式載明以下內容,並送達當事人:當事人個人或者單位情況;當事人應當履行的行政義務內容和依據;不履行義務的事實和行政強制執行的依據;行政強制執行措施的種類、實施方式和實施日期;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決定施行行政強制執行的行政機關的名稱和日期。【強制措施的實施】根據已經生效的行政強制措施決定書,行政機關可以將行政強制措施付諸實施。實施強制措施不得進行和解,當出現使執行暫時無法進行的情況時應當暫時停止強制執行,待致使中止的原因消除後在恢復執行。出現使執行不能進行,以後也沒有必要再恢復進行的情況,應當停止執行,以後也不再進行。

Ⅳ 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處罰的區別

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處罰:

一、概念定義解釋:

1、行政強制措施的概念:

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2、行政處罰的概念:

行政處罰是指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主體為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依法對行政相對人違反行政法律法規而尚未構成犯罪給予法律制裁的行政行為。

二、區別:

1、性質不同。

行政處罰是對行政違法行為的事後制裁,是一種最終的處理結果,非經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改變。而行政強制措施是行政執法過程中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它既不是最終的處理行為,也不是制裁,適用過程中只要達到行政目的,行政強制措施即可解除。

2、對象不同。

行政處罰針對的是違法行為,針對的對象是違法者;而行政強制措施則不一定,它有可能針對違法行為,但這個行為僅僅是被懷疑違法,尚未確定其違法性,其行為者類似於刑罰中的犯罪嫌疑人。還有一些強制措施針對的根本不是違法行為。

3、目的不同。

行政處罰的目的是制止違法行為,制裁違法是為了制止違法,即制裁是手段,制止是目的。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在於預防、制止危害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公共健康的情形發生。

4、法律後果不同。

行政處罰是為最終制裁相對方的違法行為,因而在處罰內容上主要表現為課以或增加相對方的義務。行政強制措施的適用是為了保障行政執法的目的得以實現,其本身不給相對方課以或增加義務。

5、訴訟結果不完全相同。

行政強制措施是羈束的行政行為,訴訟中對違法或適用不當的,人民法院只能判決撤消。部分行政處罰行為是自由裁量的行政行為,對其中顯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6、適用的頻率不同。

行政處罰適用一事不再罰的原則,即一事一罰或一次性處罰,不能對同一事多次進行處罰。行政強制措施可以適用一次,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對同一相對方持續適用,直至達到行政目的。

7、形式不同。

行政處罰表現為限制或者剝奪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拘留等。而行政強制通常分為人身強制、物品強制和場所強制,具體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扣押、查封、凍結、拆除違章建築、強制搬出、扣留、盤問等。

(5)行政法強制措施擴展閱讀

一、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二、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

(一)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

(二)劃撥存款、匯款;

(三)拍賣或者依法處理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四)排除妨礙、恢復原狀;

(五)代履行;

(六)其他強制。

Ⅵ 強制性措施與強制措施的區別

1、持來續時間不同。

強制措施自一般時間較長,期限是法定的;而強制性措施,一般時間較短,具有暫時性、臨時性的特點。

2、強制方法不同。

強制措施一般包括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而強制性措施,還包括其他限制人身自由,處置財物,進入住宅、場所等。

(6)行政法強制措施擴展閱讀:

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處罰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行政處罰是對行政相對人權利的最終處分,如沒收財產之所以是行政處罰,因為它是對相對人財產所有權的最終剝奪即處分;

而行政強制措施是對相對人權利(特別是財產使用權和處分權)的一種臨時限制,如查封財物之所以是行政強制措施,因為它不是對該財物所有權的最終處分,而僅是在短期內對該財物使用權和處分權的臨時限制。

二、行政處罰是一種行政制裁行為,因而必然以行政相對人的行為違法為前提;行政強制措施不是一種行政制裁行為,因而與行政相對人的行為是否違法沒有必然聯系。它可以針對相對人的違法行為,也可針對相對人的合法行為。

Ⅶ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有哪些

行政強制措施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或形態:

一是執行性強制措施

執行性強制措施是行政主體針對不履行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義務的相對人,為促使其履行義務或實現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所採取的強制措施,又可以稱為行政強制執行措施,甚至直接稱為行政強制執行。

二、即時性強制措施

即時性強制措施是行政主體在事態緊急的情況下,為排除緊急妨礙、消除緊急危險,來不及先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而直接對相對人的人身、財產或行為採取的斷然行動。

三、一般性強制措施

這類強制措施是行政機關為了查明情況,或者為了預防、制止、控制違法、危害狀態,或者為了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現實需要,依職權對有關對象的人身或財產權利進行暫時性限制的強制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九條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有以下五條:

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2、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3、扣押財物。

4、凍結存款、匯款。

5、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7)行政法強制措施擴展閱讀: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1款的規定,行政強制措施屬於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范圍內的具體行政行為,其實,並不是對任何行政強制措施不服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強制執行措施,又可以稱為執行性強制措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二條第二款之規定,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Ⅷ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哪些行政強制措施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置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扣押財物等行政強制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十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

第九條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8)行政法強制措施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十一條法律對行政強制措施的對象、條件、種類作了規定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作出擴大規定。

法律中未設定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但是,法律規定特定事項由行政法規規定具體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五條 行政強制的設定機關應當定期對其設定的行政強制進行評價,並對不適當的行政強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行政強制的實施機關可以對已設定的行政強制的實施情況及存在的必要性適時進行評價,並將意見報告該行政強制的設定機關。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行政強制的設定機關和實施機關就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有關機關應當認真研究論證,並以適當方式予以反饋。

Ⅸ .在行政訴訟中,法律規定人民法院的強制措施種類有哪些

《行政強製法》第九條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包括:(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三)扣押財物;(四)凍結存款、匯款;(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製法》根據行政強制措施許可權內容的不同,明確規定了4類行政強制措施,並設定了一個兜底條款,即「其他行政強制措施」。在實踐中,行政強制措施手段多種多樣,可以分為限制人身自由,處置財物,進入住宅、場所3類。
1.限制人身自由。
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行政機關在特定情形下可以限制行政相對人的人身自由。一是行政相對人處於醉酒、精神病發作等狀態,非管制不能避免行政相對人對其本人造成危害或對他人構成威脅。二是行政相對人意欲自殺,非管制不能保護其生命。三是行政相對人存在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情形,非管制不足以預防或救護。
我國相關立法規定了多種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如保護性約束、立即拘留、強制扣留、強制搜查、強制隔離、強制治療、現場管制、強行驅散等。
2.處置財物。
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強制過程中,可以對相關財物依法進行處置,涉及所有權的4項權能,即行政機關可以對相關財物依法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在實踐中,行政機關採取行政強制措施處置財物具體表現為對查封、扣押、凍結、使用、處分以及對財物的使用進行限制等。
3.進入住宅、場所。
當公民的生命、身體、財產有危險,非進入住宅、場所不能實施救護或不能制止危害行為時,顯然有必要允許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及時進入該住宅、場所採取一定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及時進入公民住宅必須有法律明確的授權。

熱點內容
經濟法對個人生活影響 發布:2025-10-05 09:00:44 瀏覽:266
2017微商法律法規最新 發布:2025-10-05 08:41:17 瀏覽:129
隱瞞部分事實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5 08:40:35 瀏覽:72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站方案 發布:2025-10-05 08:27:20 瀏覽:934
合同法碩士論文 發布:2025-10-05 08:22:19 瀏覽:606
孤證不能定案原則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10-05 08:17:25 瀏覽:714
下列關於法律責任構成要件 發布:2025-10-05 08:16:07 瀏覽:492
法律知識競賽觀後感 發布:2025-10-05 08:15:56 瀏覽:918
婚姻法代的計算 發布:2025-10-05 08:10:38 瀏覽:946
合同法數量 發布:2025-10-05 07:59:04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