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法援引行政法規定

刑法援引行政法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1-17 09:38:58

民法刑法行政法中關於未成年人的界定

未成年人是指實體法上的界定:
民法:未滿十八周歲的都屬於未成年人。
刑法也專是一樣的屬,都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人,它和刑事責任年齡是兩個概念,法律上的未成年人都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行政法上的也一樣,如《治安管理處罰法》對未成年人的規定,在適用上也是一樣的,就是18歲。

Ⅱ 如何區分行政法,民法,刑法

行政法、民法、刑法是構成我國整體法律體系的三大組成部分,是分別用以調整國家行政管理、民事行為權利和懲罰犯罪的三個平等法律體系。

一【三者的基本區別】
所謂行政法,簡單理解就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關系的法律。用以制約、規范和監督行政管理行為。

民法是用以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刑法就是用來懲罰犯罪行為的。

二【三者基本概述】
(1)行政法:
簡單理解就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關系的法律。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2)民法:
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法律部門之一。根據不同的角度,人們在使用「民法」這一概念時,賦予其不同的含義:

首先,民法可分為形式意義上的民法與實質意義上的民法。所謂形式意義上的民法,指編纂成文的民法法典(即民法典);所謂實質意義上的民法,指包括具有一切具有民法性質的法律、法規及判例法、習慣法等。比如,在我國,在民法典尚未制訂的情況下,《民法通則》是基本的民事立法文件。此外,《合同法》、《擔保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繼承法》等是民事單行法規。而在我國《憲法》以及其他部門法或者法規中,凡是涉及民事問題的法律規定,都是民法的組成部分;

其次,民法可分為狹義的民法與廣義的民法。狹義的民法指部門意義上的民法,不包括商法典及商事特別法;廣義的民法的范圍相當於傳統的私法的范圍,即商法典以及商事特別法(如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破產法等)均是民法的組成部分。

《民法通則》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3)刑法: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Ⅲ 民法與刑法,行政法的關系

民法是調整作為抄民事主題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即自然人、法人、其他非法人組織只有以民事主體的面目參與社會活動而產生的社會關系,才由民法調整。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極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狹義刑法是指刑法典。

Ⅳ 請問刑法,行政法,和治安管理條例有什麼本質區別

治安管理條例已經廢除改為治安管理處罰法了,治安管理處罰法也屬於行政法類。你的問專題屬直接就歸於刑法和行政法的區別。
簡言之,刑法所規定的行為是犯罪行為,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構成刑事犯罪後按照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公安立案,檢察院公訴,法院判決,監獄等司法機關執行。
而行政法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便於行政機關管理公民,如治安管理處罰法;另一種是便於維護公民權利提供救濟,如行政復議法等。行政主體是行政機關。你提到的治安管理處罰法主要是解決那些有一定社會危害性但尚構不成犯罪的行為,通俗點就是小打小鬧,這時候只需要由公安機關一家就可以做出處罰決定,而不需要移交司法機關。

Ⅳ 違法行為同時觸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規定如何處理

行為人的一個行為既違反行政法中某個法條的規定同時又觸犯刑法的某個法條規定,從而構成行政違法行為與犯罪的競合。在實踐中,一行為同時觸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情況大量存在,如偷漏稅、走私、破壞公共秩序等行政違法行為等,在行為構成犯罪的同時還觸犯有關行政法的規定。發生行政違法行為和犯罪競合的實施處罰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單處刑罰。即對一行政違法行為己構成犯罪的,只由司法機關給以刑事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就同一事實重復處罰。這實際上也是「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具體體現。對於給予刑罰就足以達到懲處和預防行政犯罪的目的的,就沒有必要再由行政機關予以有關行政處罰。如:對於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等流氓活動,我國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都作了處罰規定。刑法規定,聚眾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破壞公共秩序,情節惡劣的,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的」,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在處理這類違法行為時,對於違法者違法行為情節惡劣的,應當由司法機關給予刑事處罰,行政機關原則上就不應再對其適用行政處罰了。這是因為司法機關對違法行為人已經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而且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處罰其制裁程度已遠遠超過了行政處罰對其的制裁,因此行政機關再對其適用拘留等行政處罰已沒有必要,因而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適用刑罰後,便不得再適用行政處罰。

2.刑罰與行政處罰雙重適用。即對行為人除由司法機關予以刑罰處罰外,有關行政機關還應予以行政處罰。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行政犯罪具有觸犯刑法和行政法的雙重性,行為人也就應當相應承擔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另一方面,刑罰與行政處罰的種類及功能的差異決定了在適用刑罰的同時還必須適用行政處罰以彌補刑罰的不足。刑法規定的主刑和附加刑的種類和范圍相對比較狹窄,主要是人身罰和財產罰。僅適用刑法規定的刑罰在有些情況下不足以消除違法行為人犯罪的全部危害後果,也不足以徹底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適用刑罰的同時並處一定的行政處罰有利於更好地打擊犯罪,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實踐中也切實可行。如:對於偷稅。抗稅的違法行為,刑法只規定「違反稅收法規,偷稅、抗稅情節嚴重的,除按照稅收法規補稅並且可以罰款外,對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依照有關稅務法規的規定,對於有偷稅、抗稅行為的人,行政機關還可以吊銷其營業執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對違法者處以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還不足以挽回其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因而可以並處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以解決刑罰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對於刑罰和行政處罰並處的問題,有些是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如:刑法規定,違反海關法規,進行走私,情節嚴重的,除按照海關法規沒收走私物品並且可以罰款 外.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更多的情況是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是單處還是並處,這就需要執法人員在司法實踐中靈活掌握。如產品質量法規定,銷售失效、變質產品的,責令停止銷售,沒收違法銷售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據這一規定,對於銷售失效、變質產品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應給以刑事處罰,同時在必要的情況下也可給予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當然這一行政處罰必須是為了解決刑事處罰所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作出的。也就是說一行政違法行為觸犯了刑律,如果刑罰已對違法者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關於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就應當免除;如果刑罰已對違法者作出了財產方面的處罰,如罰金,關於財產方面的行政處罰,如罰款就應當免除。

Ⅵ 民法刑法行政法在近親范圍規定不同的原因

1、最高法《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條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2、《刑事訴訟法》第82條第(六)項規定: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3、最高法《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規定:行政訴訟法第24條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從上述相關法律規定可以看出,行政法領域中的「近親屬」范圍最廣,民法領域次之,而刑法領域中規定的的「近親屬」范圍最窄。

一、從親屬法的角度看,其調整對象需要相對明確化。

但親屬的范圍,在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容。相對而言,也是正常的;

二、從近親屬參與或代為訴訟,不同的訴訟性質,規定了不同的范圍。

近親屬的權益,主要表現為:告訴權、代行起訴權,委託代理人或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擔任監護人;在訴訟過程中申請迴避、申請一些特殊事項等等。

行政法律方面,從保護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出發,近親屬的范圍最廣,確有必要,也十分正確;民事法律,基於平等主體之間的爭議,近親屬范圍相對縮小,其實沒有必要。至於刑事法律,相對比較特殊,與認定犯罪有關,也確實有必要適當收窄。

三、近親屬范圍影響刑法中相關案件的處理。

中國古代有「親親得相首匿」規定。《刑法修正案(七)》將近親屬直接規定為犯罪主體,近親屬關系是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構成要件之一。最高法的司法解釋也對近親屬間盜竊、侵犯財產犯罪案件規定了不同於一般社會上作案的處理原則。因此,近親屬范圍直接影響著刑法適用。刑事法律相對收窄近親屬的范圍,也是有必要的。

正因為我國規定不一,在司法實踐中,容易發生沖突,比如在民事訴訟中是近親屬,但在刑事訴訟中卻不是近親屬的情形。法律規定,人民法院審判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外,還應當適用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那麼,近親屬的范圍到底適用哪個規定,讓人無所適從。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法律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Ⅶ 民法、刑法、行政法中的近親屬范圍

民法中的近親屬是指: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刑法中的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行政法中的近親屬是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八十五條,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六點,本法下列用語的含意是:「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十四條,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公民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提起訴訟的,其近親屬可以依其口頭或者書面委託以該公民的名義提起訴訟。近親屬起訴時無法與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取得聯系,近親屬可以先行起訴,並在訴訟中補充提交委託證明。

(7)刑法援引行政法規定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Ⅷ 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他們分別是規范什麼的法律呢有什麼用處呢

那民法和行政法,他們分別是規范的,是刑事,民事和全部定製部門的工作

Ⅸ 行政法與刑法的聯系與區別

刑法抄是規定犯罪和刑罰及其罪刑關系的法律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由於刑法學還沒有開。所以只能說得民法與行政法了。不過行政法就是民告官。行政主體就是像公安局這一類的組織。行政相對方自然就是原告了。也就是普通公民或法人。而民法則是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或者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或者人身關系。比如像繼承權、肖像權等。

Ⅹ 關於我國刑法、行政法、民法等法律對於因年齡問題不予、免於或者減輕處罰是如何具體規定的

刑法:14歲以下不追究刑事責任,14到16周歲之間對八種特別嚴重的刑事犯罪追求刑事責任專,屬如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等。16周歲以上具備完全刑事責任能力,要追究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病發病期間也不追求刑事責任。14到18周歲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並且不能被判處死刑。
行政法:行政法是各種行政法律法規的總稱,我只說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規定吧。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
民法:10歲以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對其民事行為負責;10周歲到18周歲之間(或16歲以上以自己能力生活)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對與其智力相當的行為負責;18周歲或以獨立能力生活的16周歲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承擔民事責任。
夠相信了吧。

熱點內容
經濟法對個人生活影響 發布:2025-10-05 09:00:44 瀏覽:266
2017微商法律法規最新 發布:2025-10-05 08:41:17 瀏覽:129
隱瞞部分事實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5 08:40:35 瀏覽:72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站方案 發布:2025-10-05 08:27:20 瀏覽:934
合同法碩士論文 發布:2025-10-05 08:22:19 瀏覽:606
孤證不能定案原則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10-05 08:17:25 瀏覽:714
下列關於法律責任構成要件 發布:2025-10-05 08:16:07 瀏覽:492
法律知識競賽觀後感 發布:2025-10-05 08:15:56 瀏覽:918
婚姻法代的計算 發布:2025-10-05 08:10:38 瀏覽:946
合同法數量 發布:2025-10-05 07:59:04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