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監察訴訟法

監察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1-01-17 13:23:42

⑴ 紀檢監察機關辦案的許可權、程序和方法是什麼

許可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第十九條監察機關履行職責,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監察的部門和人員提供與監察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財務帳目及其他有關的材料,進行查閱或者予以復制;

(二)要求被監察的部門和人員就監察事項涉及的問題作出解釋和說明;

(三)責令被監察的部門和人員停止違反法律、法規和行政紀律的行為。

方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第三十條 監察機關按照下列程序進行檢查:

(一)對需要檢查的事項予以立項;

(二)制定檢查方案並組織實施;

(三)向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監察機關提出檢查情況報告;

(四)根據檢查結果,作出監察決定或者提出監察建議。

重要檢查事項的立項,應當報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監察機關備案。

程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第三十一條監察機關按照下列程序對違反行政紀律的行為進行調查處理:

(一)對需要調查處理的事項進行初步審查;認為有違反行政紀律的事實,需要追究行政紀律責任的,予以立案;

(二)組織實施調查,收集有關證據;

(三)有證據證明違反行政紀律,需要給予處分或者作出其他處理的,進行審理;

(四)作出監察決定或者提出監察建議。

重要、復雜案件的立案,應當報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監察機關備案。

(1)監察訴訟法擴展閱讀:

紀檢監察機關辦案人員有以下行為可依法給予處分:

(一)隱瞞事實真相、出具偽證或者隱匿、轉移、篡改、毀滅證據的;

(二)故意拖延或者拒絕提供與監察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財務帳目及其他有關材料和其他必要情況的;

(三)在調查期間變賣、轉移涉嫌財物的;

(四)拒絕就監察機關所提問題作出解釋和說明的;

(五)拒不執行監察決定或者無正當理由拒不採納監察建議的;

(六)有其他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情節嚴重的。



⑵ 監察委的調查還是納入刑事訴訟法比較好

檢察院就是法院

其實你的問題這就是我國所謂的公\檢\法系統啦.我國的這一套其實是一團麻,你不要記太多了,考不到,只會把你頭搞暈。高考用不上的。記住關鍵。

關鍵你要記住
檢察院和法院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是司法機關.(你提到的公安局不是.)

區別是職責不同:
檢察院是公訴機關和審判監督機關 重點在於公訴和監督。

法院是審判機關 重點在與審判。

我給你舉個例子,你看看應該能理解了。

行政法與訴訟法答案

1【該條例屬於何種類別的行政行為?】
屬於抽象行政行為,其核心特徵是:行政行為的不確定性或普遍性。抽象行政行為是對某一類人或事具有約束力,且具有後及力,其不僅適用當時的行為或事件,而且適用於以後要發生的同類行為和事件。抽象行政行為具有普遍性、規范性和強制性的法律特徵,並經過起草、徵求意見、審議、修改、通過、簽署、發布等一系列程序。抽象行政行為包括:行政立法行為、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的行為等。

2【按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如何實現對其監督】
對行政行為的監督主要有以下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第二條 【監察主體】監察機關是人民政府行使監察職能的機關,依照本法對國家行政機關、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實施監察。
第七條 【各級監察機關】國務院監察機關主管全國的監察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監察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監察工作,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監察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監察業務以上級監察機關領導為主。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二條 【適用范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⑷ 監察委員會需不需要遵守刑事訴訟法

中央紀委監察復部網站,《使黨制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一文中,中紀委權威發聲:監察機關不適用《刑事訴訟法》。

國家監察法實質就是反腐敗國家立法,為監察機關依法履職提供法治依據。

1、監察委員會是由國家權力機關設立的監督機關,與公安、檢察機關等執法和司法機關性質完全不同。

2、反腐敗針對的職務犯罪區別於一般刑事犯罪,國家監察法也區別於刑事訴訟法;監察機關行使的調查權不同於刑事偵查權,不能簡單套用司法機關的強制措施。監察機關調查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適用國家監察法,案件移送檢察機關後適用刑事訴訟法。

3、通過制定國家監察法,明確監察機關監督、調查、處置的職責,把目前正在實際運用的調查手段寫入法律,賦予必要的調查許可權,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留置是調查手段,要將其在國家監察法中確立,形成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解決長期困擾的法治難題,彰顯出全面依法治國的決心和自信。

⑸ 《監察法》規定,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監督、調查過程中知悉的(),應當保密

《監察法》規定,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監督、調查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應當保密。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規定如下:

1、第十八條監察機關行使監督、調查職權,有權依法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情況,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

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監督、調查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應當保密。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隱匿或者毀滅證據。

2、第十九條對可能發生職務違法的監察對象,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可以直接或者委託有關機關、人員進行談話或者要求說明情況。

(5)監察訴訟法擴展閱讀

監察法第18條釋義:

本條分三款。第一款規定的是監察機關收集證據的權力,以及有關單位和個人配合取證的義務。監察機關依法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情況,收集、調取證據,是查明事實、懲治腐敗、保障被調查人合法權益的需要。

監察機關了解情況以及收集、調取證據的具體程序和規范,監察法在本章和監察程序等章節中作了規定。「如實提供」,是指有關單位和個人提供的財物、文件、電子信息以及其他有關的材料,應當真實反映與監察事項相關的內容、情節、線索等,不得偽造、更改、虛構。

第二款規定的是對監督、調查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保密義務。這是對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要求。

「國家秘密」,是指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人員知悉的事項;「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個人隱私」,是指個人生活中不願公開或者不願為他人知悉的秘密。

保密法、刑法民法總則、侵權責任法等法律對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保護作了規定。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監督、調查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應當妥善保管,不得遺失、泄露。

第三款規定的是不得偽造、隱匿或者毀滅證據。偽造、隱匿或者毀滅證據,既會對監察機關的監督、調查工作造成嚴重影響,造成被監督人、被調查人逃脫本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或者造成冤假錯案,又會對人民檢察院的審查起訴、人民法院的審判等活動造成嚴重影響。

「任何單位和個人」,是指不論是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還是被監督人、被調查人、證人或者其他相關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偽造、隱匿或者毀滅證據。凡是有這種行為的,都必須追究其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釋義:第四章監察許可權第十八條

⑹ 監察機關根據監督,調查結果,依法作出哪幾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四十五條監察機關根據監督、調查結果,依法作出如下處置:

(一)對有職務違法行為但情節較輕的公職人員,按照管理許可權,直接或者委託有關機關、人員,進行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或者予以誡勉;

(二)對違法的公職人員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政務處分決定;

(三)對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按照管理許可權對其直接作出問責決定,或者向有權作出問責決定的機關提出問責建議;

(四)對涉嫌職務犯罪的,監察機關經調查認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製作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提起公訴;

(五)對監察對象所在單位廉政建設和履行職責存在的問題等提出監察建議。

監察機關經調查,對沒有證據證明被調查人存在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撤銷案件,並通知被調查人所在單位。

(6)監察訴訟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對監察機關移送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對被調查人採取強制措施。

1、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

2、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需要補充核實的,應當退回監察機關補充調查,必要時可以自行補充偵查。對於補充調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內補充調查完畢。補充調查以二次為限。

3、人民檢察院對於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不起訴的情形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依法作出不起訴的決定。監察機關認為不起訴的決定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議。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⑺ 監察委員會需不需要遵守刑事訴訟法

只要參加訴訟,所有單位個人都得遵守。

⑻ 監察法草案規定的監察程序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五章監察程序

第三十五條監察機關對於報案或者舉報,應當接受並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對於不屬於本機關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

第三十六條監察機關應當嚴格按照程序開展工作,建立問題線索處置、調查、審理各部門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

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調查、處置工作全過程的監督管理,設立相應的工作部門履行線索管理、監督檢查、督促辦理、統計分析等管理協調職能。

第三十七條監察機關對監察對象的問題線索,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提出處置意見,履行審批手續,進行分類辦理。線索處置情況應當定期匯總、通報,定期檢查、抽查。

第三十八條需要採取初步核實方式處置問題線索的,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履行審批程序,成立核查組。初步核實工作結束後,核查組應當撰寫初步核實情況報告,提出處理建議。承辦部門應當提出分類處理意見。初步核實情況報告和分類處理意見報監察機關主要負責人審批。

第三十九條經過初步核實,對監察對象涉嫌職務違法犯罪,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監察機關應當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辦理立案手續。

監察機關主要負責人依法批准立案後,應當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確定調查方案,決定需要採取的調查措施。

立案調查決定應當向被調查人宣布,並通報相關組織。涉嫌嚴重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的,應當通知被調查人家屬,並向社會公開發布。

第四十條監察機關對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應當進行調查,收集被調查人有無違法犯罪以及情節輕重的證據,查明違法犯罪事實,形成相互印證、完整穩定的證據鏈。

嚴禁以威脅、引誘、欺騙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證據,嚴禁侮辱、打罵、虐待、體罰或者變相體罰被調查人和涉案人員。

第四十一條調查人員採取訊問、詢問、留置、搜查、調取、查封、扣押、勘驗檢查等調查措施,均應當依照規定出示證件,出具書面通知,由二人以上進行,形成筆錄、報告等書面材料,並由相關人員簽名、蓋章。

調查人員進行訊問以及搜查、查封、扣押等重要取證工作,應當對全過程進行錄音錄像,留存備查。

第四十二條調查人員應當嚴格執行調查方案,不得隨意擴大調查范圍、變更調查對象和事項。

對調查過程中的重要事項,應當集體研究後按程序請示報告。

第四十三條監察機關採取留置措施,應當由監察機關領導人員集體研究決定。設區的市級以下監察機關採取留置措施,應當報上一級監察機關批准。省級監察機關採取留置措施,應當報國家監察委員會備案。

留置時間不得超過三個月。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一次,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三個月。省級以下監察機關採取留置措施的,延長留置時間應當報上一級監察機關批准。監察機關發現採取留置措施不當的,應當及時解除。

監察機關採取留置措施,可以根據工作需要提請公安機關配合。公安機關應當依法予以協助。

第四十四條對被調查人採取留置措施後,應當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留置人員所在單位和家屬,但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等有礙調查情形的除外。有礙調查的情形消失後,應當立即通知被留置人員所在單位和家屬。

監察機關應當保障被留置人員的飲食、休息和安全,提供醫療服務。訊問被留置人員應當合理安排訊問時間和時長,訊問筆錄由被訊問人閱看後簽名。

被留置人員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後,被依法判處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留置一日折抵管制二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一日。

(8)監察訴訟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四十五條監察機關根據監督、調查結果,依法作出如下處置:

(一)對有職務違法行為但情節較輕的公職人員,按照管理許可權,直接或者委託有關機關、人員,進行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或者予以誡勉;

(二)對違法的公職人員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政務處分決定;

(三)對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按照管理許可權對其直接作出問責決定,或者向有權作出問責決定的機關提出問責建議;

(四)對涉嫌職務犯罪的,監察機關經調查認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製作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提起公訴;

(五)對監察對象所在單位廉政建設和履行職責存在的問題等提出監察建議。

監察機關經調查,對沒有證據證明被調查人存在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撤銷案件,並通知被調查人所在單位。

第四十六條監察機關經調查,對違法取得的財物,依法予以沒收、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涉嫌犯罪取得的財物,應當隨案移送人民檢察院。

第四十七條對監察機關移送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對被調查人採取強制措施。

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需要補充核實的,應當退回監察機關補充調查,必要時可以自行補充偵查。對於補充調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內補充調查完畢。補充調查以二次為限。

人民檢察院對於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不起訴的情形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依法作出不起訴的決定。監察機關認為不起訴的決定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議。

第四十八條監察機關在調查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職務犯罪案件過程中,被調查人逃匿或者死亡,有必要繼續調查的,經省級以上監察機關批准,應當繼續調查並作出結論。

被調查人逃匿,在通緝一年後不能到案,或者死亡的,由監察機關提請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沒收違法所得的申請。

第四十九條監察對象對監察機關作出的涉及本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處理決定之日起一個月內,向作出決定的監察機關申請復審,復審機關應當在一個月內作出復審決定;

監察對象對復審決定仍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復審決定之日起一個月內,向上一級監察機關申請復核,復核機關應當在二個月內作出復核決定。復審、復核期間,不停止原處理決定的執行。復核機關經審查,認定處理決定有錯誤的,原處理機關應當及時予以糾正。

⑼ 監察委員會調查案件期間要不要適用刑事訴訟法

監察委調查期間遵循的監察法及其相關規定,只有將案件移交檢察院以後才依據刑事訴訟法。

熱點內容
經濟法對個人生活影響 發布:2025-10-05 09:00:44 瀏覽:266
2017微商法律法規最新 發布:2025-10-05 08:41:17 瀏覽:129
隱瞞部分事實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5 08:40:35 瀏覽:72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站方案 發布:2025-10-05 08:27:20 瀏覽:934
合同法碩士論文 發布:2025-10-05 08:22:19 瀏覽:606
孤證不能定案原則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10-05 08:17:25 瀏覽:714
下列關於法律責任構成要件 發布:2025-10-05 08:16:07 瀏覽:492
法律知識競賽觀後感 發布:2025-10-05 08:15:56 瀏覽:918
婚姻法代的計算 發布:2025-10-05 08:10:38 瀏覽:946
合同法數量 發布:2025-10-05 07:59:04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