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
『壹』 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的內容如下: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回,不追究刑答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1)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之規定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版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權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叄』 具備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
abde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回訴,答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肆』 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專訴,或者終止審理屬,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六項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全專文:
有下列屬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5)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釋義:
第一,滿足上述幾個條件的,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是指司法機關已經立案的,公安機關應當做撤銷案件處理,檢查機關應當不起訴。駁回起訴申請。
法院應當終止審理,或者判處無罪。根據情況不通,採用方式不同,比如犯罪嫌疑人死亡的,應當做終止審理。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應當做無罪或者不起訴的處理。
『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一項和第173條的一款的規定是什麼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柒』 刑訴法第十五條第一款項的解釋
這個現在學理上爭議很大,沒有定論。有的贊成國家賠償,有的觀點相反。
贊成國家賠償的人認為,盡管刑事訴訟法和刑法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實質上都是無罪的結論,或者說均指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既然不構成犯罪,就至少有以下兩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一是,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僅規定被不起訴人對人民檢察院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即「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罰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作出的酌定不起訴決定不服的,被不起訴人享有申訴權,卻沒有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及第十五條第(一)項的規定作出的法定不起訴決定,被不起訴人有申訴權。其實,被不起訴人完全可能認為自己根本就沒有實施任何違法行為,而不是所謂「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的情形。因此,從完善立法考慮,應當賦予上述情形下的被不起訴人的申訴權。
二是,由於現行刑事賠償堅持的是無罪賠償的原則,如果偵查機關、起訴機關、審判機關依據現行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一)項之規定,即認為行為人的行為只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因而分別作出撤銷案件、不起訴和終止審理的決定,進而解除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羈押,對這種情形國家不予賠償是當然的結論。應該說,上述行為人的行為,即使最終經過法院的審理,根據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二)項的規定,法院也只能作出無罪判決。既如此,前面的羈押就屬錯誤羈押,國家就應賠償。因此,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將上述情形也規定為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是欠妥當的,應當在將來修改國家賠償法時予以完善。
『捌』 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一款詳細解釋一下
這個案件我分析著應當是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的規定的,應當認定為情節顯著輕內微、危害不大,不容認為是犯罪。
左手第四掌骨骨折,是輕傷,既可以公訴,也可以自訴。現起訴到法院不知是公訴還是自訴。由於被告人無前科,這次只是偶犯、初犯,且受害方有過錯,致使被告方反擊過度造成了受害方的傷害,這種情況自訴比較合適,且只要被告方給予了適當的賠償,應當雙方能夠達成合解,就不用追究刑事責任了。受害方應當看到,這個案件的引起有自己的過錯,應當充分理解被告方的反應,不能由於自己受了傷就必須追究被告方的刑事責任,雙方還是以和為貴。如果是公訴,那麼檢察院是可以在審查起訴階段對案件進行調解的,只要雙方達成諒解,被告方適當賠償受害方一定損失,案件是可以決定不起訴的。現在把案件起訴到法院,法院也可以對案件進行調解的,只要雙方達成一致,賠償款到位,也是可以判無罪的。
『玖』 列舉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刑事訴訟法》 第十五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9)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 第三條規定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
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
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四條 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第五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第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第八條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