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的比例原則舉例

行政法的比例原則舉例

發布時間: 2021-01-17 17:13:33

A. 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是什麼含義

行政比例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應兼顧行政目標的實現和相對人權益的保護,如專為實現屬行政目標可能對相對人權益造成某種不利影響時,應使這種不利影響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內,保持二者處於適度的比例。

建議參考 http://ke..com/link?url=XYftyMWo-n-a2pxj-sNxTPxDCQRU9j8qxB-_

B. 行政法比例原則的簡答

例原則的簡答
今天 10:30匿名 | 來自手機知道 | 分類:

C. 行政比例原則的行政比例原則的內容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行政比例原則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一)目的性原則
目的性原則,又稱妥當性原則或適當性原則。這是對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的一種目的上的要求,即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必須能夠實現其所宣稱的行政目的,至少是有助於該行政目的的實現。如果行政行為與行政目的相悖,根本無法達到行政目的,則違反了行政比例原則的目的性原則。
(二)最少侵害原則
最少侵害原則,又稱必要性原則、不可替代原則或最溫和方式原則。這是對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的一種手段上的要求,即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不能超越實現行政目的的必要程度,也就是說,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手段可以達到行政目的,行政主體應該盡可能採取對相對人損害最小的手段。正如俗話所說:「殺雞焉用牛刀。」
(三)均衡原則
均衡原則,又稱比例性原則、相稱性原則或狹義的行政比例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對相對人合法權益的干預不得超過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的價值。這是對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的一種利益衡平上的要求,即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時,必須將行政行為所能夠達成的利益與這個行政行為對相對人合法權益的侵害進行衡平,只有證明前者重於後者,才可以實施該行政行為,否則,則不能採取。正如俗話所說:「不能殺雞取卵。」

D.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比例原則是其基本原則嗎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合理行政原則包括三個原則:
1.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
2.考慮相關因素原則。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
3.比例原則。比例原則有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合目的性。是指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權所採取的具體措施必須符合法律目的。為滿足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機關在作出決定前准確理解和正確確定法律所要達到的目的。在多數情況下,法律會對其立法目的作出明確規定,但有時法律規定的目的可能比較含混,這些情況下就需要行政機關根據立法背景、法律的整體精神、條文間的關系、規定含義等因素作出綜合判斷。第二,適當性。是指行政機關所選擇的具體措施和手段應當為法律所必需,結果與措施和手段之間存在著正當性。為達到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機關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擬採取的措施對達到結果是否有利和必要。第三,損害最小。是指在行政機關在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某一行政目的的情況下,應當採用對當事人權益損害最小的方式。即行政機關能用輕微的方式實現行政目的,行政機關就不能選擇使用手段更激烈的方式。
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第二,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四、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延遲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權的表現。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權行為。在國際貿易中,行政當局不合理延遲和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也被認為是政府設置的貿易壁壘形式。
五、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第二是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六、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責任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權力和法律責任的統一,即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E. 怎麼理解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則」

行政比例原則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應兼顧行政目標內的實現和保護相容對人的權益,如果行政目標的實現可能對相對人的權益造成不利影響,則這種不利影響應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之內,二者有適當的比例。

F. 行政法比例原則的主要內容是

  1. 行政比例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應兼顧行政目標的實現和保護相對人的版權益,如果行政目標的實權現可能對相對人的權益造成不利影響,則這種不利影響應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之內,二者有適當的比例。

  2. 這是對行政權的約束,要求行政主體對行政行為的作出有一定的權衡,考慮行政行為的適當性、必要性,不要撟枉過正。

G. 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與信賴保護原則

比例原則主要是復指行政主制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必須基於該市是行為的必要性,權衡行政目的和相對人利益,且應當將對相對人的利益損害降到最小。

信賴保護,也成禁止反言,指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一經做出,不得遭受任意的變更。
1行政行為一經做出,既具有「四力」。
2受益性行為非為相對人之過錯,不得變更。
3做出的行政行為,基於法律或是公益,可變更之。
4變更所對善意相對人的損害要賠償。

H. 體現比例原則的案例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五條規定,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內物發生脫落、容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2015年,湖北武漢發生了一起因高空墜物傷人引起的法律訴訟。受害人王先生因高樓墜落的大理石受傷,並因傷被單位開除。沒有找到肇事者,王先生將整棟樓的72戶業主告上了法庭。雖然72戶業主全部提供了不在場證明,但最終法官審理認為,根據侵權責任法,應當由整個單元的業主共同承擔責任,72名業主被告都負有連帶責任。王先生被判勝訴。

I. 行政法規定的比例原則的字原則有哪些

1.妥當性原則
2.必要性原則
3.均衡原則

熱點內容
會計中級經濟法重點 發布:2025-10-05 09:09:09 瀏覽:479
經濟法對個人生活影響 發布:2025-10-05 09:00:44 瀏覽:266
2017微商法律法規最新 發布:2025-10-05 08:41:17 瀏覽:129
隱瞞部分事實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5 08:40:35 瀏覽:72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站方案 發布:2025-10-05 08:27:20 瀏覽:934
合同法碩士論文 發布:2025-10-05 08:22:19 瀏覽:606
孤證不能定案原則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10-05 08:17:25 瀏覽:714
下列關於法律責任構成要件 發布:2025-10-05 08:16:07 瀏覽:492
法律知識競賽觀後感 發布:2025-10-05 08:15:56 瀏覽:918
婚姻法代的計算 發布:2025-10-05 08:10:38 瀏覽: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