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對於賠款要交所得稅嗎

勞動法對於賠款要交所得稅嗎

發布時間: 2021-01-17 19:08:59

⑴ 因未簽勞動法,公司賠償給職工的補償金可以稅前扣除嗎會計分錄怎麼做

【補償收入 征免所得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第一條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三險一金 免徵所得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第二條規定: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安置費 免徵所得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第三條規定: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⑵ 按勞動法5133可是所得稅要扣多少

按現行個稅和計算方法,5133元月薪,在不考慮社保因素的情況下,應扣個稅58.30元,稅後為8074.70元。



⑶ 勞動法哪條規定經濟補償金要扣個人所得稅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第157號)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國稅發[1999]178號文件規定:「對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考慮到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數額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收入,因此,對於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據此,你單位給勞動者的補償金如果沒有超過當地平均工資的3倍則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超過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3倍的部分可按國稅發[1999]178號文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⑷ 請教懂勞動法的朋友們,在員工休病假期間企業是否還交個人所得稅,社保和工資

病假是要有醫院的診斷證明,至於工資多少一般與本企業工齡有關,版高的在原工資的80%低的約權60%只要你的病假工資達到繳個稅的要求是必須繳的,同樣社保也是必須要繳的,要是你自行請病假的(無醫院證明),是沒有工資的,同時你還需補單位給你繳社保的費用。

⑸ 勞動法里 工資到多少必須上納稅

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是3500元,低於這個標準是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計算公式版

工資權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

扣除標准: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為5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0=45(元)

個人稅率表

⑹ 根據《勞動法》,勞動爭議引起的賠償,是否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

如果復你取得的是社保制類性質(如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的賠償金,是不用交個稅的.如果你的企業是因為破產清算而取得的賠償金,也是不用交個稅的.
另外,如果是經濟補償這類的賠償金,只要低於所在城市上年人均工資的三倍,免予交個稅.高於三倍的就超過部份來交個稅

⑺ 新勞動法對關於兼職繳納個人所得稅問題

1、個人所得稅不是勞動法規定的,是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
2、按規定,企業至少每月發放一次工資,該公司已經涉嫌違反勞動合同法
3、個人所得稅的計算相對復雜,要知道你實際的收入情況才能確認稅率是否正確。

⑻ 新的勞動法規定的個人所得稅問題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扣除標准)*適用稅率-速算扣除版數
扣除標准1600元/月(權2008年3月1日起調高為2000元)
不超過500元的,稅率5%,速算扣除數為0;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25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稅率15 %,速算扣除數為125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稅率20 %,速算扣除數為37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稅率25%,速算扣除數為1375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稅率30%,速算扣除數為3375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稅率35%,速算扣除數為6375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稅率40%,速算扣除數為10375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稅率45%,速算扣除數為15375

⑼ 員工死亡按照勞動法支付的救濟金是否可以免個人所得稅

對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員工生前供養直系親屬發放的救濟金,是按人按月發放的,低於納稅起點。即使一次性發放,也應當分月分人計算。並且,這種救濟金不屬於征稅范圍。

⑽ 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如何計算個稅

計算方法:

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拓展資料:

有關經濟補償金的相關資料介紹:

經濟補償金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用人單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上的補助。

我國法律一般稱作「經濟補償」,法國《勞動法典》稱為「辭退補償金」,俄羅斯《勞動法典》則稱為「解職金」。

我國勞動法、1994年勞動部發布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以下簡稱《經濟補償辦法》)等規定了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該按照一定標准一次性支付一定金額的經濟補償金。

勞動者的以下勞動收入不列入經濟補償金基數的范圍:

(1)勞動保護費用,如工作服、解毒劑、清涼飲料費用等;

(2)按規定未列入工資總額的各種勞動報酬及其他勞動收入,如創造發明獎、國家星火獎、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中華技能大獎等,以及稿費、講課費、翻譯費等。

參考鏈接:網路:經濟補償金

熱點內容
於歌律師 發布:2025-10-05 05:25:41 瀏覽:210
中拍平台司法 發布:2025-10-05 05:25:33 瀏覽:873
聯合建房司法解釋 發布:2025-10-05 05:24:10 瀏覽:92
胡志澤律師 發布:2025-10-05 05:15:15 瀏覽:454
行政法的行政是指 發布:2025-10-05 05:14:35 瀏覽:243
司法證在國企 發布:2025-10-05 05:03:41 瀏覽:250
麥德林法官 發布:2025-10-05 05:03:41 瀏覽:315
上海落戶海商法 發布:2025-10-05 04:30:11 瀏覽:920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紀要 發布:2025-10-05 04:28:55 瀏覽:779
法治議論文素材 發布:2025-10-05 04:25:57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