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關於疑罪從無規定

刑事訴訟法關於疑罪從無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1-17 20:57:33

Ⅰ 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對疑罪從無原則有什麼新

全是速度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他調整的對象專是公檢法機關在屬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揭露證實,懲罰犯罪的活動,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刑事訴訟中的任務,基本原則與制度公檢法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與相互關系,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如何進行刑事訴訟的具體程序等

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如果認定證據不足是補充偵查還是疑罪從無

證據不足的案子的,疑罪從無。如果刑事案件,法院會認定證據不足,無罪釋放;如果是民事案件,法院會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法院在審理案件的時候,證據是直接影響到案情的發展,法官會根據證據來進行判刑。法院證據不足人民檢察院應當撤訴,人民檢察院不撤訴的,人民法院會疑罪從無。

在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證據的,依職權調查收集後證據充分的,應當開庭審理,仍然缺乏證據的,說服自訴人撤訴或者裁定駁回。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依法證實有罪之前,應有權被視為無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規定:法定不起訴的條件,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2)刑事訴訟法關於疑罪從無規定擴展閱讀:

2016年9月12日,我國國務院新聞發表《中國司法領域人權保障的新進展》白皮書。指出,中國貫徹疑罪從無原則,積極防範和糾正冤假錯案。「在法官判決之前,一個人是不能被稱為罪犯的。只要還不能斷定他已經侵犯了給予他公共保護的契約,社會就不能取消對他的公共保護。」

法院在審理案件時,證據不足疑罪從無的相關案例:2003年鄧某的丈夫曾某死在魚塘,胃裡含有安眠葯「三唑侖」的成分。警方發現105萬元的人身保險,投保人是鄧某,被保險人是曾某,受益人是夫妻兩人。審問後鄧某供出夥同其妹夫殺死丈夫。

2003年11月26日,鄧某被廣州市中級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和保險詐騙罪兩罪並罰判處死刑,其妹夫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兩人不服,均向廣東省高級法院提出上訴,2004年9月9日,省高院以該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發回廣州市中院重新審理。

2004年12月16日,廣州市中級法院對該案再次進行開庭審理。庭審中,被告人翻供,只承認自己全程目擊了鄧某殺人的過程。法院認為:檢察機關指控鄧某犯故意殺人罪、保險詐騙罪,其妹夫犯故意殺人罪的證據不足,指控的罪名不成立,分別宣告兩人無罪。

Ⅲ 2017年兩會關於疑罪從無地方法院會執行嗎

疑罪從無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判決原則,不是2017年「兩會」規定的。
全國回所有法院答一直以來都是按照這一規定執行的。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 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對第一審公訴案件,人民法院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作出判決、裁定:
(四)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以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Ⅳ 疑罪從無在刑事訴訟法中的體現

1996年新修正的《刑訴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第162條第三項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Ⅳ 請問,新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疑罪從無原則嗎

新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疑罪從無原則的。

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三)項規定,「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裁定駁回。

疑罪從無,是指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5)刑事訴訟法關於疑罪從無規定擴展閱讀:

疑罪從無的案例:

謀殺親夫

採用疑罪從無原則審判的案件。2003年鄧某的丈夫曾某死在魚塘,胃裡含有安眠葯「三唑侖」的成分。警方發現105萬元的人身保險,投保人是鄧某,被保險人是曾某,受益人是夫妻兩人。

兩人夫妻感情不好,並且鄧某在2002年買過大量安定片。審問後鄧某供出夥同其妹夫殺死丈夫。2003年11月26日,鄧某被廣州市中級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和保險詐騙罪兩罪並罰判處死刑,其妹夫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

兩人不服,均向廣東省高級法院提出上訴,2004年9月9日,省高院以該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發回廣州市中院重新審理。2004年12月16日,廣州市中級法院對該案再次進行開庭審理。

庭審中,鄧某推翻以前的有罪供述,連自己簽字的供述也不承認。另一名被告人也只承認自己全程目擊了鄧某殺人的過程。法院認為:檢察機關指控鄧某犯故意殺人罪、保險詐騙罪,其妹夫犯故意殺人罪的證據不足,指控的罪名不成立,分別宣告兩人無罪。

Ⅵ 疑罪從無原則是刑法明文規定的嗎

疑罪從無原則是刑事訴訟上的概念,規定於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沒有內疑罪從無四個字,容但一系列條文體現的就是疑罪從無原則。如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這是對疑罪從無原則的典型概括。

Ⅶ 中國刑法可否疑罪從無的原則

疑罪從無,是指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內、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容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規定: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Ⅷ 新刑事訴訟法中哪些法條體現了疑罪從無原則

審判階段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這是對疑罪從無原則的典型概括。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三)項規定,「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裁定駁回。」這也是在審判階段貫徹疑罪從無原則的表現。「從無」即是無罪。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人民法院對成立犯罪具有專屬的認定權,反之,認定無罪也是人民法院應當享有的權利(但並非是專屬權利,檢察機關也享有無罪認定權)。疑罪從無原則在審判階段得到徹底地貫徹毫無疑問。
審查起訴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四款規定,「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檢察機關享有的不起訴權即是無罪認定權,行使這項權利即是適用疑罪從無原則。須注意的是,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在這里使用的是「應當」而不是「可以」,這充分體現了我國的法律發展對疑罪從無的原則的進一步肯定。
偵查階段
偵查機關適用疑罪從無原則的法律依據是相對模糊的: (1)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2)第七十四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期限內辦結,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 (3)第一百三十條規定「在偵查過程中發現不應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撤銷案件……」。 (4)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對於發現不應當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 上述眾多條文雖然沒有明確賦予偵查機關對證據不足的疑罪案件可以直接適用疑罪從無原則的權利,但也未明文否定。從條文的相互關系中,我們是可以推理出適用疑罪從無原則的可行性的: 偵查機關終結案件須達到「證據確實、充分」的要求,若證據不足則不得終結,不得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由於不能啟動下一訴訟程序,則事實上是適用了疑罪從無原則。偵查機關撤銷案件的理由是「發現對犯罪嫌疑人不應追究刑事責任」,「不應追究刑事責任」是指查明案件不存在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的行為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的規定。[②] 「不存在犯罪事實」應是指有確鑿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沒有觸犯刑法的規定,不應包括缺少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的情況。故從嚴格意義上講,「證據不足」不屬「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也就是說,對證據不足的案件偵查機關一般不得直接撤銷案件,而應在偵查羈押期限屆滿後改為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待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期限屆滿按自動撤銷案件處理。最終結果是,證據不足的疑罪案件還是在偵查機關就已經終止。上述推理說明的是,疑罪從無原則在偵查階段是可以適用的。但由於沒有法律的明文規定,適用疑罪從無原則完全依賴於偵查或羈押的期限,故這種適用僅僅是被動適用,偵查機關不具有適用該原則的主動權。

望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於歌律師 發布:2025-10-05 05:25:41 瀏覽:210
中拍平台司法 發布:2025-10-05 05:25:33 瀏覽:873
聯合建房司法解釋 發布:2025-10-05 05:24:10 瀏覽:92
胡志澤律師 發布:2025-10-05 05:15:15 瀏覽:454
行政法的行政是指 發布:2025-10-05 05:14:35 瀏覽:243
司法證在國企 發布:2025-10-05 05:03:41 瀏覽:250
麥德林法官 發布:2025-10-05 05:03:41 瀏覽:315
上海落戶海商法 發布:2025-10-05 04:30:11 瀏覽:920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紀要 發布:2025-10-05 04:28:55 瀏覽:779
法治議論文素材 發布:2025-10-05 04:25:57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