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嚴重過失勞動法

嚴重過失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1-01-17 22:57:31

勞動法員工過失可以處罰嗎依據

復《勞動法》
第三制條……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十六條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最高人民法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勞動法》
第一百零二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Ⅱ 勞動法規定的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是怎麼定義的

《勞動合同法》剛剛實施,各界對於這一新法的關注可謂「史無前例」。當然我們的規章制度也要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進行修訂。 勞動法顧問對公司的舊制度進行了初步審查,不審不知道,一審嚇一跳。原來制度中有這么多的漏洞,甚至還有不少直接與法律規定相抵觸的條款。很多修改意見需要公司根據實際情況與顧問進行討論確定。不過最近一直忙著做上一年度的年終考評,只能選擇將制度修訂的事情暫時擱置。「按照法律規定,嚴重違紀的,公司可以解除其勞動合同。但我們之前看過,貴公司針對保安部的相關制度、勞動紀律等都已經非常陳舊了,基本上沒有規定可以參考。因此,如果按嚴重違紀來處理帶班班長,找不到制度的依據,風險很大。因此,只能往『嚴重失職』方向靠了。按照法律規定,員工嚴重失職並且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的,公司也可以解除其勞動合同。但公司必須證明員工嚴重失職行為的存在。你去調查時,重點要了解失竊前後相關責任人都在做什麼,以及他們的崗位職責。另外,還要了解此次事件給公司帶來的經濟損失……」「這是《勞動合同法》的新規定,之前,制度制定好後只要向員工公示就可以了。但是2008年後制定或者修改後的制度一定要經過工會或者職工代表討論通過。像我們公司既沒工會又沒職代會的,還要經全體員工通過後才能執行。否則,這個制度即使存在,對於員工也無效,發揮不了任何作用。」「勞動法顧問建議我們考慮用『嚴重失職,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的法律規定來處理,但用這個條款,要求員工的行為必須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現在倉庫的財物已經全部追回,所以對於這一條也不符合。另外,公司對與班長的崗位職責以及保安怎麼請假等相關問題,也沒有做過規定。所以說,認定這個帶班班長屬於『嚴重失職』,恐怕也有些牽強。真把他辭退了,萬一他打起官司來告公司,還是比較危險的。 ●用人單位因員工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規章制度而解除其勞動合同關系的,必須要有明確的、合法的規章制度存在。其所謂「明確的」要求是:用人單位在員工手冊或者規章制度中對嚴重違紀的情形一定要做明確定義並做具體列舉,這種定義及列舉同時還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符合人之常情。此外,還要確保制度的制定程序是合法的。 ●用人單位以員工嚴重失職,給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為由解除其勞動合同關系,必須符合兩個必備條件:一是員工有嚴重失職行為,二是該行為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失。嚴重失職一般是指勞動者在履行勞動合同期間,沒有按照崗位職責履行自己的義務,違反其忠於職守、維護和增進用人單位利益的義務,有未盡職責的嚴重過失行為。所謂重大損失,用人單位還得舉證證明單位遭受了經濟損失,這個經濟損失需要單位來算,然後單位還要有依據能夠證明這個經濟損失已經到了重大的境地。多少屬於重大損失,單位可以規定,單位沒有規定的,由仲裁機構來裁定。

Ⅲ 關於勞動法中的重大過失急於求助

如果你的失職行為與公司損失的後果具有因果關系,你的行為屬於職務上的重大過失!

Ⅳ 勞動法對員工過失應該最多處罰多少

勞動法規沒有賦予企業行政處罰權利,除非證實造成企業的實際損失可找員工索賠。 索賠金額不能超過工資的百分之二十。

1、按現行的規定,如果勞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了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才能要求賠償的。

2、《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3、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同時你可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4)嚴重過失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者過失履行職務行為承擔賠償責任的幾個原則

1、權利義務對等原則。

根據《勞動法》第三條的規定,勞動者具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負有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及遵守勞動紀律的義務。

根據《勞動法》第五十二條、第六十八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負有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對勞動者進行安全衛生教育以及進行職業培訓的義務。

2、收益與風險對等原則。

對於勞動者履行職務行為過失所導致的損失,從本質上而言屬於企業的經營風險,作為一個市場主體,應當預見到這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用人單位在享受經營利益的同時,必須承擔經營風險。

3、工傷免責原則。

如果勞動者過失履行職務行為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的同時也給自己造成了傷害,構成了工傷,則勞動者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4、最低生活保障原則和最高限額原則。

獲得勞動報酬權是勞動者生存權的基本保證,所以,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原則上應在每月工資中扣除,不應要求勞動者一次性賠償,除非勞動者辭職或者因嚴重失職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時,並且每月扣除後給付的金額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Ⅳ 勞動法勞動人故意和重大過失的定義

故意:明知為欲為之:重大過失:知道可能發生某種結果而放任!

Ⅵ 新勞動法員工過失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對你所問的內問題沒有原文可容以引用參考。現實生活中,公司對於員工的處罰是依據自身制定的規章制度,如果貴公司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並且經你在員工手冊上簽字確認後,視同你已經知曉公司有關制度,公司按制度處理合法合理。反之,沒有制度明確規定處理方式或你沒有在員工守則上簽字,你可以質疑公司的處理決定。如果你的行為損害的是公司財產,本人認為公司向你主張賠償是合理的。

Ⅶ 員工存在嚴重過錯,怎樣界定才合理

【案例評析】《勞動合同法》第39條規定,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用人單位可以在無經濟補償的前提下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是說,勞動者如果在工作中構成了嚴重過錯,對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用人單位可以無補償解除勞動合同。但是,將「嚴重違紀」、「重大損害」等界定清楚,對許多企業業說,的確不是一項容易的工作。不論是「嚴重失職」還是「營私舞弊」均應同時滿足條件——「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那麼什麼樣的損失屬於「重大損害」呢?根據原勞動部《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第25條的規定,所謂「重大損害」由企業內部規章來規定。因為企業類型各有不同,對重大損害的界定也千差萬別,故不便對重大損害做統一解釋。若由此發生勞動爭議,可以通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進行認定。由此可見,法律對於何謂「重大損害」並沒有明確規定,而是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來界定損害程度大小對於企業的影響程度,並且通過民主程序將關於「損害額度」的規定與全體員工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協商一致,進行公示告知,才能上升為司法認可的證據。但是如果企業的損失額度過低或過高,司法機關仍有權進行自由裁量來審查制度的合理性。本案中,企業的做法顯然過於草率。首先,僅因所采購物品存在價格差別就認定龔某拿回扣,顯然理由比較牽強。價格的市場波動、經銷商層級、同類產品附加服務不同等都可能造成價格差別。其次,購買物品的事實給公司造成的損失能否歸咎於龔某呢?顯然龔某作為采購員,其工作職責就是采購公司所需物品,但是該項采購是經過層級審批以後確定的,所以即使龔某負有責任,也不是全部責任。最重要的是,該外企由於在規章制度中並沒有規定什麼樣的損失屬於「重大損失」,因此最後還是要被認定為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本案例在許多企業的采購崗位中可能廣泛存在。采購人員算是企業中的「肥差」,有利用職權損公肥私的可能性,但是這既不能成為企業管理「捕風捉影」的理由,更不能成為企業任意解聘員工的借口。

Ⅷ 員工重大過失造成單位損失賠償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這種情況是法定的用人單位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
如果解除了勞動合同就只能扣除當月工資,並不支付經濟補償
勞動者造成的所有損失 因為是職務行為,由用人單位自己承擔
另對於原來企業職工獎懲條例有相關規定員工過錯扣除工資不超過20%,不過這個規定目前已經廢止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Ⅸ 單位以重大過失為由解除勞動合同我改怎麼辦

若公司有勞動者工作失誤的確實證據,並對公司造成重大損失,用人單位可無版償解除勞動合權同。
《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了勞動者被過失性解除勞動合同的四種情形:
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熱點內容
胡志澤律師 發布:2025-10-05 05:15:15 瀏覽:454
行政法的行政是指 發布:2025-10-05 05:14:35 瀏覽:243
司法證在國企 發布:2025-10-05 05:03:41 瀏覽:250
麥德林法官 發布:2025-10-05 05:03:41 瀏覽:315
上海落戶海商法 發布:2025-10-05 04:30:11 瀏覽:920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紀要 發布:2025-10-05 04:28:55 瀏覽:779
法治議論文素材 發布:2025-10-05 04:25:57 瀏覽:68
東友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10-05 04:25:57 瀏覽:965
李佳行政法2017背誦版 發布:2025-10-05 04:13:46 瀏覽:991
關於公共法律服務宣傳活動方案 發布:2025-10-05 04:11:32 瀏覽: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