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關於離職管理的勞動法

關於離職管理的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1-01-18 01:16:33

Ⅰ 員工不按公司規定程序離職如何處理

員工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Ⅱ 關於勞動法,企業員工辭職,管理員不批,甚至把辭職書撕了,請問這樣違法嗎

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企業沒有非法強迫勞動或者未按規定支付報酬的話,要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企業,如果有上述情形的話,可以隨時解除勞動關系。公司這樣做是違法的,可以到當地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投訴。

Ⅲ 我是公司管理層,辭職已經一個月了,四月底就到期了,公司要求我在上一個月的班,是否違反勞動法。

你這個問題讓人看不懂。辭職了,是辭去管理職位做普通員工了,還是壓回根就不在公司做了,解除答勞動關系了?如果已經辭職了,解除勞動關系了,公司也同意了,公司沒權利要你再上一個月的班,當然公司讓你去也談不上違法,只是向你發出請求,去不去你自己確定;如果去了,你和公司形成新的勞動關系;你不去,因為你不是公司的員工了,公司也無權對你怎樣。如果只是辭去管理職務,還是公司員工,那你還得上班。

Ⅳ 因企業違反《勞動合同法》第38條3款之規定,員工以書面形式要求辭職的怎麼處理

企業違反《勞動合同法》第38條第3款之規定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員工提前三十日向企業以書面形式提出辭職,企業應在30日內給勞動者辦理離職手續,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企業受到《辭職通知書》後應在30日內未員工辦理相關手續。勞動者可主動與企業負責人溝通咨詢辦理,拒不辦理的,勞動者可向工會、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監察大隊反應,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勞動合同法第50條之規定為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以此條款來辯解投遞的《辭職申請書》無效,不能獲得法律支持。

勞動合同法是對企業和職工雙方均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法律,雙方都應該尊重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鼓勵員工和企業在發生爭議時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地再通過另外仲裁、上訴等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Ⅳ 曠工後按自動離職處理符合勞動法嗎

只要企業規章制度規定員工的曠工天數達到一定天數,企業就可以依法和員工解除勞動合同,這是合法的。
1、《勞動合同法》沒有自離規定,《勞動法》第25條、《勞動合同法》第39條、第40條規定用人單位可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行為如果符合此條第二款規定,單位就可以嚴重違反單位規章制度為由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給你解除勞動合同通知,如果只是口頭說你怎麼怎麼樣就算自離,一直沒有通知解除勞動合同,你們之間的勞動合同就是有效的。
2、關於曠工幾天的規定,《勞動合同法》沒有規定。
至於曠工幾天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單位可以制定單位內部管理制度,根據情況自己制定。
如果你單位沒有員工手冊規定曠工幾天是嚴重違反單位制度,單位有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只是口頭告訴當事人,可以認為口頭無效。如果沒有「單位規章制度」,何以「嚴重違反單位規章制度」呢!

Ⅵ 新勞動法規定曠工幾天算是自動離職

關於曠工幾天算自離的規定,《勞動合同法》並沒有明確規定,每個公司不一樣的規定,一般是三天。

一、《勞動法》第25條、《勞動合同法》第39條、第40條規定用人單位可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就是你的行為如果符合此條第二款規定,單位就可以嚴重違反單位規章制度為由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給你解除勞動合同通知,如果只是口頭說你就算自離,一直沒有通知解除勞動合同,你們之間的勞動合同就是有效的。

二、因曠工被除名的法律依據是:《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發[1982]59號)的規定,由用人單位提出與無正當理由曠工的職工終止勞動關系的一種處理方式。除名的條件是:

(1)職工經常曠工沒有正當理由;

(2)經批評教育無效;

(3)達到規定的曠工天數,即連續曠工時間超過15天,或者1年以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30天。

但是注意此規章已經於2008年1月15日,被國務院第516號令明文廢止。如企業現行規章制度中仍規定「除名」或「開除」等相關條款,顯然缺乏法律依據。

至於曠工幾天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單位可以制定單位內部管理制度,根據情況自己制定。

(6)關於離職管理的勞動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Ⅶ 勞動法中有明確規定要提前一個月打辭職報告嗎

《勞動合同法》規定要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如果沒有提前通知就離職,用人單位可以要求你賠償損失或者要求支付違約金。

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7)關於離職管理的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九十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Ⅷ 公司員工擅自離職怎麼處理

員工擅自離職用人單位應當結清工資,但勞動者應賠償損失。

勞動者擅自離職,指勞動者根據用人單位和自身情況擅自離職,而強行解除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的一種行為。因辭職或要求解除合同未准,擅自離職或違約出走;未說明原因不辭而別;受優厚待遇誘惑擅自「跳槽」等均屬擅自離職,屬於違法解除合同,按《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勞動部《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勞部發〔1996〕354號)第18條規定,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工資是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各種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報酬,按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勞動者出勤結清工資。

拓展資料

擅自離職指擅自撕毀勞動合同或雖經向所在企業提出辭職而未獲准即行離開工作崗位的一種行為。在我國當前經濟體制改革推動下,實行將固定用工制改為用工勞動合同制。企業用工可通過企業所在地勞動主管機關(勞動局或勞動服務公司)的介紹,或者由企業或用工單位自行向社會公開招收招聘、按照擇優原則,通過考核錄用,試用3個月至半年,再通過考核然後定工種等級。

一般新招職工,須進行技術、業務、文化等培訓。培訓期視需要而定,多數在3個月以上。按我國有關規定,培訓期達3個月以上者,結業後的1年以內不準辭職,如堅決辭職或擅自離職的,則必須負責賠償企業對其本人培訓所支付的費用損失。所以擅自離職的職工,不但要負責賠償培訓費,而且要負因其擅自離職所造成的有關經濟損失。必要時,應負法律責任。

資料來源:網路:擅自離職

Ⅸ 員工辭職後沒用完的調休怎麼處理

案情簡介小林在一家外資企業工作,每次加班都按照規定在行政部門填寫加班單,經領導批准後換取一張調休單,一年下來小林累積了25天的調休單,想在需要時休假。不久,小林由於個人原因辭職,隨後公司為小林辦理了離職手續。待小林辦好工作移交手續後,想起自己還有25天的調休單沒有用完。這些調休單都證明了她在休息日加過班的事實,於是,小林要求公司根據《勞動法》按200%的標准支付25天的休息日加班工資。公司認為調休單是給員工用來調休的,且應在公司任職期間使用完畢。現在小林已經離職,並且手續均已辦妥,所以調休單已作廢,不同意再支付加班工資。於是,小林一紙訴狀將公司告上仲裁庭,要求公司按調休單的天數折算後支付其加班費。勞動仲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認為:公司對加班的員工開具調休單,是一種安排補休的方式,也是在按法律的規定操作。小林可以使用調休單安排休息以補償休息日額外付出的勞動,所以,公司的行為符合《勞動法》的規定。小林向公司提出辭職時,未想到及時使用調休,其責任不在公司。故小林要求公司再以200%的標准支付其加班工資,缺乏合理性,仲裁委員會難以認可。但考慮到上述調休單確實證明了小林在正常的勞動時間外付出的勞動,仲裁委員會作了一定的調解工作。最後,在綜合考慮事實和雙方的責任後,公司同意協商解決,支付小林部分調休單的費用,小林也表示滿意。法律分析本案是典型的勞動者索要休息日加班工資的案件。因勞動者對《勞動法》的有關規定並不完全理解,所以,簡單的認為只要公司要求員工休息日加班,就應該支付200%的加班工資。根據《勞動法》的條文規定,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應當支付不低於工資200%的報酬。可見,在休息日安排員工加班後,用人單位首先應當考慮的是安排勞動者補休。而每個公司對補休也是有不同規定的,勞動者在拿到調休單時應當留意一下調休單的使用說明,有效期等,有些企業會在企業規章制度中規定調休單的使用方法,勞動者也應當注意。所以,勞動者因加班而拿到調休單不可以就此認為就拿到了尚方寶劍,200%的工資已入囊中。勞動者應當及時使用調休單,以免調休單失效而使原本應有的權益因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失去,拿這一大疊調休單「秋後算賬」的方法並不可取。

熱點內容
民法的爭點 發布:2025-10-05 01:43:39 瀏覽:235
最高的法律效力視頻 發布:2025-10-05 01:42:22 瀏覽:283
河北婦聯法律援助 發布:2025-10-05 01:41:17 瀏覽:596
陸豐律師電話 發布:2025-10-05 01:29:11 瀏覽:864
中國法律法規打包下載 發布:2025-10-05 01:24:39 瀏覽:910
小學法律知識講座簡報圖片 發布:2025-10-05 00:54:33 瀏覽:690
法律服務大數據信息化建設 發布:2025-10-05 00:53:37 瀏覽:233
牟平法院法律援助電話 發布:2025-10-05 00:51:56 瀏覽:554
世界銀行香港法治 發布:2025-10-05 00:47:41 瀏覽:740
司考行政法簡單 發布:2025-10-05 00:30:58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