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上利害關系人
A. 刑事訴訟法上利害關系人有哪些
您好!違法所得沒收程序中,對「被申請沒收的財產」范圍的界定是「依照刑法規定應當追繳的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最高法解釋》)第509條明確為「實施犯罪行為所取得的財物及其孳息,以及被告人非法持有的違禁品、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因此,只要與上述財產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人都應當是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參與人。刑事訴訟法及《最高法解釋》所列舉的主體有兩類: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近親屬與對申請沒收的財產主張所有權的其他利害關系人。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親屬是指其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等。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親屬而言,他們可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財產的共同所有人或繼承人。被申請的財產若被沒收,將會直接影響其所有權或繼承權的行使。近親屬以外的與被申請沒收財產有法律上利害關系人的人,也具有參加沒收程序的資格。《最高法解釋》第513條將「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限定為主張所有權,例如用作實施犯罪的財物系嫌疑人借用或竊取的。該財產的所有人可以在沒收程序中,主張返還財產。
違法所得沒收程序所針對的直接對象是無法到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涉案財產。由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法到案,他們無法對涉案財產進行說明和甄別,因此,偵查機關只能依照自身的判斷對財產採取相應的措施。這種單向的措施難免會導致對非涉案財產的不當處理。對於利害關系人而言,涉案財產可能由於出借、出租等原因,並非由其直接控制或了解使用情況。加之偵查階段相對的保密性,利害關系人完全可能對其財產受犯罪行為的牽連而毫不知情。為了保障利害關系人的財產權,在沒收程序進行之前,應通知潛在的權利人參與財產沒收程序。
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刑事訴訟法上利害關系人有兩類,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近親屬與對申請沒收的財產主張所有權的其他利害關系人。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B. 被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人,被執行人身份證還能正常使用嗎
可以使用。
現行法規中沒有對被執行人身份證禁用的規定,被法院強制執行的被執行人,法院會限制其高消費及貸款融資等事務。對身份證的效力沒有影響,可以繼續使用。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二百四十一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第二百五十五條,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採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協助採取限制出境,在徵信系統記錄、通過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信息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措施。
(2)刑事訴訟法上利害關系人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二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四十三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C. 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刑事訴訟法上利害關系人有哪些
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刑事訴訟法上利害關系人有兩類:
1、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近親屬
2、與對申請沒收的財產主張所有權的其他利害關系人。
D. 我因團伙詐騙被刑事拘留30天 然後被取保候審了 派出所扣押我的手機還能取回來嗎
公安機關不得在訴訟程序終結之前處置涉案財物,案件沒有結束之前扣押手機不會返還。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規定:
第四十六條 查封、扣押、凍結以及處置涉案財物,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除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另有規定以外,公安機關不得在訴訟程序終結之前處置涉案財物。
嚴格區分違法所得、其他涉案財產與合法財產,嚴格區分企業法人財產與股東個人財產,嚴格區分犯罪嫌疑人個人財產與家庭成員財產,不得超許可權、超范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並注意保護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
對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需要追繳、返還涉案財物的,應當堅持統一資產處置原則。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時,應當將有關涉案財物及其清單隨案移送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時,應當將有關涉案財物及其清單一並移送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並提出處理意見。
第四十九條 已被依法查封、凍結的涉案財物,公安機關不得重復查封、凍結,但是可以輪候查封、凍結。已被人民法院採取民事財產保全措施的涉案財物,依照前款規定辦理。
第五十條 對不宜查封、扣押、凍結的經營性涉案財物,在保證偵查活動正常進行的同時,可以允許有關當事人繼續合理使用,並採取必要的保值保管措施,以減少偵查辦案對正常辦公和合法生產經營的影響。必要時,可以申請當地政府指定有關部門或者委託有關機構代管。
(4)刑事訴訟法上利害關系人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
第六章 涉案財物的控制和處置
第四十八條對自動投案時主動提交的涉案財物和權屬證書等,公安機關可以先行接收,如實登記並出具接收財物憑證,根據立案和偵查情況決定是否查封、扣押、凍結。
第五十一條對查封、扣押、凍結的涉案財物及其孳息,以及作為證據使用的實物,公安機關應當如實登記,妥善保管,隨案移送,並與人民檢察院及時交接,變更法律手續。
在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時,應當收集、固定與涉案財物來源、權屬、性質等有關的證據材料並隨案移送。對不宜移送或者依法不移送的實物,應當將其清單、照片或者其他證明文件隨案移送。
第五十二條涉嫌犯罪事實查證屬實後,對有證據證明權屬關系明確的被害人合法財產及其孳息,及時返還不損害其他被害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利益、不影響訴訟正常進行的,可以在登記、拍照或者錄像、估價後,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
開具發還清單,在訴訟程序終結之前返還被害人。辦案人員應當在案卷中註明返還的理由,將原物照片、清單和被害人的領取手續存卷備查。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在訴訟程序終結之前返還:
(一)涉嫌犯罪事實尚未查清的;
(二)涉案財物及其孳息的權屬關系不明確或者存在爭議的;
(三)案件需要變更管轄的;
(四)可能損害其他被害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利益的;
(五)可能影響訴訟程序正常進行的;
(六)其他不宜返還的。
第五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另行處理的以外,應當立即解除對涉案財物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並及時返還有關當事人:
(一)公安機關決定撤銷案件或者對犯罪嫌疑人終止偵查的;
(二)人民檢察院通知撤銷案件或者作出不起訴決定的;
(三)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決、裁定應當返還的。
第五十四條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及其孳息,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
發現犯罪嫌疑人將經濟犯罪違法所得和其他涉案財物用於清償債務、轉讓或者設定其他權利負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查封、扣押、凍結:
(一)他人明知是經濟犯罪違法所得和其他涉案財物而接受的;
(二)他人無償或者以明顯低於市場價格取得上述財物的;
(三)他人通過非法債務清償或者違法犯罪活動取得上述財物的;
(四)他人通過其他惡意方式取得上述財物的。
他人明知是經濟犯罪違法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通過虛構債權債務關系、虛假交易等方式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五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刑法規定應當追繳其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物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公安機關應當出具沒收違法所得意見書,連同相關證據材料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
(一)重大的走私、金融詐騙、洗錢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逃匿,在通緝一年後不能到案的;
(二)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三)涉嫌重大走私、金融詐騙、洗錢犯罪的單位被撤銷、注銷,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逃匿、死亡,導致案件無法適用普通刑事訴訟程序審理的。
犯罪嫌疑人死亡,現有證據證明其存在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物應當予以沒收的,公安機關可以繼續調查,並依法進行查封、扣押、凍結。
E. 案子在檢察院,已經找我簽字不起訴了。這算了結了嗎還是會退回公安機關
不起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經審查認為犯罪嫌疑人不構成犯罪或者依法不應追究其刑事責任,從而決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一種決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42條規定,刑事訴訟法修改後的不起訴決定的適用范圍是: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的。凡是不起訴的案件.應製作不起訴決定書。
凡是不起訴的案件,應製作不起訴決定書。
(5)刑事訴訟法上利害關系人擴展閱讀:
案件屬於受訴人民法院的管轄范圍。
法院對於各類案件的管轄范圍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民事案件是由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轄,如甲簽欠乙的錢,要看甲是住什麼地方,就到甲的住所地的法院進行起訴立案;但如果是交通事故賠償案件,則一般是在交通事故發生地的法院起訴立案。
如果是房產繼承糾紛,則在房產所在地的法院起訴立案。原告是案件的直接利害關系人或是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人。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向法院起訴的,案件必須與原告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仝國權就屬於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原告。而如果是仝國權的父親向法院起訴那就不可以了,因為張某並沒有借其父親的錢。
如果仝國權有事確實不能親自到法院起訴,可以委託父親或其他親屬到法院起訴,但必須有書面委託書。
有明確的被告。
是誰侵犯了你的合法權益,就應當以誰為被告。在仝國權案件中,被告應當是張某本人。而不應該將被告列為張某的家人。
當然,如果有證據證實張某借錢是用於家庭開支,也可以將張某和其妻子列為共同被告。
F. 什麼是立案審查
立案審查是我國曾經執行過的一項立案制度, 案件在法院收到起訴材料後7日內作出的是否立案的審查,符合條件的予以立案,不符合條件的裁定不予受理。自2015年5月1日起,根據新的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立案審查制改為立案登記制。
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對原告的起訴進行審查。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可提起上訴。
(6)刑事訴訟法上利害關系人擴展閱讀:
訴訟流程:
起訴-立案審查-受理-訴訟文書送達-答辯-管轄異議審查-管轄異議裁定上訴-舉證-庭審
立案審查:
1、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對原告的起訴進行審查。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可提起上訴。
2、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1)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2)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3)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4)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5)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6)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7)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8)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
(9)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參考資料:
青島市黃島區人民法院-立案審查
G. 刑事訴訟法中的利害關系人是指什麼,就是有權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非法偵查行為行使申訴控告權的利害
此處的利害關系人是指與案件有利害關系或者與當事人有利害關系的人:如被害人的父母、子女及近親屬,被告人的父母、子女及近親屬等等。只要與案件或當事人有利害關系的都可以行使申訴控告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