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迴避
⑴ 民事訴訟庭審過程中提出迴避如何處理
首先民事訴訟法第45條規定第四十五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回須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答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前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上述材料中被告沒有權利去申請迴避的,因為根本不知道或者不能證明法官與原告是否有何種關系。
其次如果有權利申請,被告要求書面回復,是否書面回復還是口頭回復應該由人民法院決定根據民訴的第48條規定
⑵ 打官司自己家人可以當證人嗎
自己家人可以當證人,法律依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十一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事實的人,都有出庭作證的義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准許,當事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一)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證據交換中對證人證言無異議的;
(二)證人因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
(三)證人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無法出庭的;
(四)證人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無法出庭的;
(五)證人因其他特殊原因確實無法出庭的。
(2)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迴避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關於親友證言效力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九條規定,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二)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第七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就數個證據對同一事實的證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則認定:
(五)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於其他證人證言。
⑶ 民事訴訟法是否可以申請法院迴避
當事來人可以申請迴避的人員不自僅限於審理本案的審判人員(包括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如
果本案的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有法律規定的必須迴避的情況,當事人也可要
求他們迴避。對執行人員在執行過程中的迴避問題參照申請審判人員迴避的規定執行。
當上述可適用迴避的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
系或者與訴訟代理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時,必須迴避。另外,如其
本人或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本人與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關系從而可能影響案件公
正處理的,也必須迴避。這里所說的「其他關系」是指除了與案件有利害關系和與當事人有
近親屬關系之外的特殊親密或有仇嫌關系,從而足以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情況。
所以,法院只要有管轄權,就能審理,而不存在申請法院迴避的說法。
佛山唐達律師(廣東傑泰律師事務所)
⑷ 民事訴訟法迴避決定程序是否過於簡單
當事人當庭要求法官迴避,會暫時退庭,由庭長審查你的迴避理由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然後復專庭屬口頭告知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你還是繼續要求迴避,請求復議,就是休庭,然後由主管院長進行審查。這樣的程序是合理合法的,不需要多麼負責的程序。
⑸ 民事訴訟法的迴避與刑事訴訟法的迴避的差別
我再補充一點,即迴避的決定人不同。
民事訴訟法中 :(1) 第四十七條 院長擔版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權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2)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外
刑事訴訟法中: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⑹ 民事訴訟迴避制度近親屬范圍
首先,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同時,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四十三條規定,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申請其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翻譯人員的;
(四)是本案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五)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持有本案非上市公司當事人的股份或者股權的;
(六)與本案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
其次,根據審判經驗,在《民事訴訟法》中的近親屬范圍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⑺ 民事訴訟法44條和司法解釋43條比起來迴避的情形是擴大還是縮小了
民事訴訟法先出台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2015年2月4日起開始施行。43條的解釋更具體,是對民訴法44條的具體細化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