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盜竊立案標准

刑事訴訟法盜竊立案標准

發布時間: 2021-01-19 05:17:15

『壹』 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財產。 第七十八條 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只有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後,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 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 (2000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48 次會議通過 2000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 法釋 〔2000〕47號公布 自2000年12月19日起施行) 根據刑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六十四條和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的有關規定,現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 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對於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條 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為已經遭受的實際損失和必然遭受的損失。 第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依法判決後,查明被告人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應當裁定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第四條 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第五條 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追繳、退賠的情況,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十二條 人民法院收到附帶民事訴狀後,應當進行審查,並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第一、二款以及本解釋第八十八條規定的,應當受理;不符合規定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第一百條 人民法院審判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外,還應當適用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 第一百六十二條 附帶民事訴訟部分的辯論應當在刑事訴訟部分的辯論結束後進行。先由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然後由被告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第二百零五條 審理自訴案件,應當參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和本解釋第一百七十六條的有關規定作出判決。對於依法宣告無罪的案件,其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應當依法進行調解或者一並作出判決。

『貳』 2011年刑事立案標准

立案的條件,亦稱立案的理由 ,是指能夠作出立案決定的法定理由,有了立案的材料來源,能否作出立案的決定呢?尚需要看是否具備立案的條件。刑事訴訟法第8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據此,立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犯罪事實發生;二是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一)有犯罪事實發生 有犯罪事實發生一是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包括已經發生、正在發生的犯罪和預備犯罪,只有犯罪思想和動機,甚至將其予以表露,均不能認為有犯罪事實發生。二是指該犯罪事實有可靠材料證明,而絕非任何人的猜測、想像或者憑空捏造的事實。當然,在立案階段所要求的犯罪事實與刑法犯罪構成諸要件的事實應該有所不同。立案只是刑事訴訟開始的第一道程序,尚不可能要求具備能夠證實犯罪的一切情節和犯罪人是誰的證據才可以立案偵查。這就明犯罪的諸要件的在立案階段往往不清楚,需要經過偵查才能進一步查實。這就明犯罪的諸要件在立案階段往往不清楚,需要經過偵查才能進一步查實。如果經過偵查、舉報的犯罪事實並不存在,則可以撤銷案件。司法實踐中存在的「不破不立」、「先破後立」的做法,顛倒了立案和偵查的順序,是絕對不可取的。 (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這是立案必須具備的法律條件。如果僅有犯罪事實的發生還不能作出立案的決定,只有當這種犯罪事實依法還應當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時候,才能決定立案。有了犯罪事實發生但情節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罪行雖然嚴重,但依法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就不能立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1. 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根據刑法的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辯論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正當防衛行為不負刑事責任;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除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從條文上看,刑事訴訟法第86條只針對立案機關受理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不包括立案機關已發現犯罪事實和犯罪嫌疑人的情形。其實這是立法技術問題,刑事訴訟法第86條規定的條件也應適用於該法第83條的情形。立法增加第83條的情形有兩個目的:一是完善作為立案根據的立案材料來源的規定,二是針對司法實踐中立案機關遇此情形不立案的情況所作的督促性規定。因此不能認為第83條是對立案條件的修改。正確掌握立案的條件,直接影響到刑事訴訟活動能否正確、合法、及時地乾地,直接影響刑事訴訟任務是否順利完成。如果立案條件掌握太松,極有可能誤傷好人,造成冤、假、錯案。立案條件掌握太緊,又有可能放縱罪犯。為了維護立案活動的嚴肅性,司法工作人員一定要注意把握好立案條件,保證案件質量。 立案條件與監督 「應當立案」: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 「不予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 立案 監督 (1)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2)公安機關收到人民檢察院《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後7日內應當將說明情況書面答復人民檢察院。(3)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4)人民檢察院通知公安機關立案,應當由檢察長決定;重大或者疑難、復雜的案件,由檢察長提交檢察委員會決定 。 刑事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一、有犯罪事實 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的規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 由於立案是追究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是指發現有某種危害社會而又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發生。至於整個犯罪的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犯罪人是誰等,並不要求在立案時就全部弄清楚。這些問題應當通過立案後的偵查或審理活動來解決。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 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當有犯罪事實發生,並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雖有犯罪事實發生,但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責任。 立案的條件是指決定立案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要件。 它是判明立案決定是否正確的依據。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6條的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這一規定說明,立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事實條件,即有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 有犯罪事實,是指有被客觀、真實的證據所證明的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的存在,包括犯罪的預備、實施、未遂、中止和既遂,但是,這不意味著證實犯罪的證據需要確實充分,但也不應是辦案人員憑估計、猜測得出的結論。這里所指「有犯罪事實」,主要是指犯罪事件已經發生,即有犯罪的客體和客觀要件;而對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的查明則不是立案的必要條件,而是立案後需要進一步查清的問題。因此,此時的證據並不要求達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一定要查獲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實和情節。 (二)法律條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立案追究的行為,必須是具有社會危害性和刑罰應罰性的行為,只有當這種犯罪事實確需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時,才予以立案。 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通過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犯罪己過追訴時效期限的。我國刑法對追訴時效作了明確的規定,在立案過程中理應遵守執行。(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特赦是國家對某些犯罪或者特定的犯罪人免除刑罰的一部或全部的措施。已經赦免得罪行,不應立案追究。(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屬於刑事自訴案件,被害人依法享有決定是否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的自主權。(5)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的,刑事責任的承擔者已不存在,再追究死者的刑事責任已沒有意義,故不予立案。(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如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所造成的危害結果不負刑事責任。 以上情形只要屬於其中之一者,就應當決定不立案。已經立案追究的,在偵查階段應撤銷案件;在起訴階段應不起訴;在審判階段應終止案件或者宣告無罪;在執行階段應按審判監督程序依法重新審理。 自訴案件的立案與公訴案件的立案不同,它把立案與起訴和受理相重合,並與審判相連接。即自訴人起訴後,只要符合立案條件,人民法院就應當受理;人民法院立案後,不經過偵查、提起公訴,直接進行審判。因此,對立案條件除應具備上述條件以外,根據法律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案件屬於自訴案件的范圍, 2.案件屬於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3.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能夠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 4.起訴的主體是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

『叄』 應當如何正確理解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立案條件

立案的標準是有刑事案件的發生,也就是有簡單證據證明發生過刑事案件,這樣就可以了。

『肆』 刑事訴訟立案、偵查、起訴、審判的證明標准分別是什麼

.立案的證明標准。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立案的證明標準是「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這一證明標準是刑事訴訟中最低的證明標准。
2.移送審查起訴的證明標准。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由此可見,我國立法對移送審查起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與案件所處訴訟階段需要達到和能夠達到的訴訟認識並不相符。
3.提起公訴的證明標准。從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來看,提起公訴的證明標准與有罪判決的證明標准表面上相同,但是二者實質上是有區別的。首先,提起公訴時的「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是檢察機關單方面的認定。這種認定受到檢察機關職能以及所處訴訟階段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具有偏向性,並不同於在審判階段經控辯雙方質證、辯論以後中立的裁判者所得出的結論。其次,法律在對事實證據的要求面前有「人民檢察院認為」這樣的主觀限制詞,這使其有別於有罪判決所要達到的「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這一客觀標准。故而,提起公訴的證明標准從法律的要求來看,「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與案件所處的訴訟階段是相匹配的。
4.有罪判決的證明標准。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有罪判決證明標準是: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具體而言,就是要達到:(1)據以定案的證據均已查證屬實;(2)每個證據必須和待證的犯罪事實之間存在客觀聯系,具有證明力;(3)屬於犯罪構成要件的事實均有相應的證據加以證明;(4)所有證據在總體上已足以對所要證明的犯罪事實得出確實無疑的結論,即排除其他一切可能性而得出的惟一結論。以上四點必須同時具備,才能認為是達到了「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標准。由此可見,我國有罪判決的證明標准比提起公訴的證明標准更為嚴格,二者之間有高低層次性的區別。

『伍』 偷東西達到多少價值才會被判刑

偷東西價值達到1000元以上可以立案,會被判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至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1、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

2、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

(5)刑事訴訟法盜竊立案標准擴展閱讀:

構成犯罪需要具備法律所規定的一系列主客觀要件,這些要件稱之為犯罪構成要件,這些要件的有機統一就叫做犯罪構成。比如,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 ,構成搶劫罪必須是:

(1)使用了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

(2)搶了公私財物;

(3)行為人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

(4)主觀上有搶劫的故意。這幾個要件綜合在一起,就是搶劫罪的犯罪構成。

又比如,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規定的玩忽職守罪,它的構成要件是:

(1)行為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2)該人員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

(3)由此而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4)主觀上對造成這種重大損失不是故意的,而是出於過失。這幾個要件綜合在一起,就是玩忽職守罪的犯罪構成。我國刑法分則規定有十類犯罪,每類犯罪又分為多寡不等的具體罪,現行刑法總共有414種具體罪,每種罪都有它自己的犯罪構成

為依法懲治盜竊犯罪活動,保護公私財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現就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至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並考慮社會治安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准。

在跨地區運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盜竊,盜竊地點無法查證的,盜竊數額是否達到「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應當根據受理案件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確定的有關數額標准認定。

熱點內容
房產代持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4 14:34:48 瀏覽:541
勞動法違法案例百度文庫 發布:2025-10-04 14:29:01 瀏覽:565
舟山法院房屋拍賣 發布:2025-10-04 14:28:58 瀏覽:45
電商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10-04 14:24:36 瀏覽:110
心勞動法合同解釋第三十五條 發布:2025-10-04 14:23:07 瀏覽:85
輕傷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04 14:19:24 瀏覽:180
新河南省煙草實施條例 發布:2025-10-04 14:19:09 瀏覽:135
別人寫的東西我簽的字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04 14:18:32 瀏覽:939
銀行業法律顧問工作 發布:2025-10-04 14:18:31 瀏覽:719
勞動法拖欠農民工工資 發布:2025-10-04 14:10:58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