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起訴標准
❶ 刑事訴訟立案、偵查、起訴、審判的證明標准分別是什麼
.立案的證明標准。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立案的證明標準是「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這一證明標準是刑事訴訟中最低的證明標准。
2.移送審查起訴的證明標准。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由此可見,我國立法對移送審查起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與案件所處訴訟階段需要達到和能夠達到的訴訟認識並不相符。
3.提起公訴的證明標准。從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來看,提起公訴的證明標准與有罪判決的證明標准表面上相同,但是二者實質上是有區別的。首先,提起公訴時的「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是檢察機關單方面的認定。這種認定受到檢察機關職能以及所處訴訟階段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具有偏向性,並不同於在審判階段經控辯雙方質證、辯論以後中立的裁判者所得出的結論。其次,法律在對事實證據的要求面前有「人民檢察院認為」這樣的主觀限制詞,這使其有別於有罪判決所要達到的「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這一客觀標准。故而,提起公訴的證明標准從法律的要求來看,「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與案件所處的訴訟階段是相匹配的。
4.有罪判決的證明標准。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有罪判決證明標準是: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具體而言,就是要達到:(1)據以定案的證據均已查證屬實;(2)每個證據必須和待證的犯罪事實之間存在客觀聯系,具有證明力;(3)屬於犯罪構成要件的事實均有相應的證據加以證明;(4)所有證據在總體上已足以對所要證明的犯罪事實得出確實無疑的結論,即排除其他一切可能性而得出的惟一結論。以上四點必須同時具備,才能認為是達到了「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標准。由此可見,我國有罪判決的證明標准比提起公訴的證明標准更為嚴格,二者之間有高低層次性的區別。
❷ 刑事訴訟法提起公訴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刑事訴訟法》第三章 提起公訴
第一百六十七條 凡需要提起公訴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第一百六十八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時候,必須查明:
(一)犯罪事實、情節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犯罪性質和罪名的認定是否正確;
(二)有無遺漏罪行和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
(三)是否屬於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
(四)有無附帶民事訴訟;
(五)偵查活動是否合法。
第一百六十九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
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改變管轄的,從改變後的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第一百七十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並記錄在案。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第一百七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法庭審判所必需的證據材料;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說明。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
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