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人事關系勞動法

人事關系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1-01-19 12:11:47

⑴ 《勞動合同法》施行後,對事業單位人事爭議處理有何關系

1.程序上適用勞動復法,實體上除有制特別規定的外也適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也是廣義的勞動法,是勞動法關於勞動合同部分的進一步具體規定)。
2.《勞動合同法》第96條規定,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因為《公務員法》排除了事業單位的適用(但還有參照公務員制度管理的一種事業單位)。

⑵ 在原單位保留人事關系,在我司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可以簽訂協議。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後,明確各自權利和義務的協議,也是勞動爭議發生後處理爭議的重要依據。因此,在簽訂合同前,勞動者至少應具備以下三方面的常識:
1、提前准備。在勞動合同訂立前7天,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提供合同文本,一邊對合同文本內容又充分的了解,特別是對於雙方協商約定的條款,尤應引起高度重視。
2、把握內容。從全面保護個人利益出發,應盡量了解《勞動法》的內容,這一點雖然對大眾來說又很大的難度,但從合同本身出發,應清楚勞動合同的條款要包括兩部分:一是法律規定的條款,包括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應負的責任共7方面的內容;二是雙方認為有必要明確約定的條款,應明確寫明。
3、重點了解。在把握合同條款的基礎上,還應該清楚了解事關自身利益的兩部分內容。
一是在什麼情況下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獲得經濟補償以及補償標准。關於這一點,《勞動法》列出了7項內容,可向勞動部門查詢。
勞動合同簽訂後,還應積極做好善後工作。明目張膽的不公正合同比較好防範,即使在簽訂比較正規的合同時,也要洞察蛛絲馬跡,以防上當。
1、附加條款要看清。在聘用合同中,一般都是會有一些附加條款的,求職者在簽訂前一定要讓企業拿出原文,仔細審看無異議後,還要蓋章留存,作為依據。要認真檢查有無遺漏的約定事項或者附加說明,需要立即補齊的絕對不可拖延。
2、當面簽字,蓋章不可少。求職者拿到合同,應該讓企業及其負責人同自己一起當面簽字蓋章,以防某些企業利用先後簽字的時間在合同上做手腳(更改數字、時間等)。同時,仔細鑒定單位所蓋公章,看其是否與自己即將進入的單位一致。因為事後往往發現,在同一法人單位下,會存在許多分公司、下屬單位或營業部門,不少勞動者是不願意進入所有的部門的。
3、數字一定要大寫。合同簽字後,有些企業會抓住時間空隙,將合同上的數字更改讓求職者吃啞巴虧,所以,求職者在簽訂合同涉及數字時,一定要用大寫漢字。
4、合同生效的條件和時間。有些合同需要登記才能生效,而時間涉及權益期限和合同續簽等問題,這些都需要予以充分的注意。
另外,要注意合同生效的必要條件和附加條件(如簽證、登記);合同至少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妥善保管;雙方在簽訂時如有糾紛,應通過合法方式解決。

⑶ 工資人事關系在甲單位,任命在乙單位,津貼等待遇哪個單位負責兌現,勞動法有何規定

工資的話由簽訂勞動合同那個單位負責,有什麼糾紛的話也是找這個單位。

⑷ 什麼是勞動關系,勞動關系與人事關系有什麼區別呢

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而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產生的法律關系。

人事關系與勞動關系區別如下:

1、主體不同。

人事關系是事業及其工作人員之間的一種內部行政法律關系,人事關系的一方主體為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

勞動關系的一方主體主要是企業。事業單位聘用的無編制的工作人員、社會聘用人員、固定工、臨時工等與事業單位之間的關系應作為勞動合同關系。

2、 性質不同。

人事關系是事業與其工作人員之間一種聘用合同關系。

勞動關系是勞動合同關系。

3、糾紛解決機構不同。

因人事關系發生的爭議應先到設於政府人事部門的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

因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應先到設於政府勞動部門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

(4)人事關系勞動法擴展閱讀

1、勞動關系與人事關系雖然有區別,但是也處處相關。

2、人事關系通常是指行政介紹、工資介紹和黨團組織介紹的總稱。具體包含人員身份、職稱、政審、工資記載、行政關系、職務任免、獎懲、黨團組織關系等。

3、 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關系,主要包括勞動者以自己的勞動為用人單位完成一定的生產、工作任務,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一定的勞動條件,並支付一定的勞動報酬。

⑸ 職工與企業是否存在人事勞動關系是否調離企業法律依據是什麼

職工與企業是否存在人事勞動關系首先要確定該職工是否與企業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如果簽訂了勞動合同,那麼職工與企業之間就存在勞動光線,即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產生了法律關系。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工作,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勞動合同是從用人單位領取勞動報酬和受勞動保護的重要依據。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作為事實勞動者應為:

A、是從年滿16周歲開始的。《勞動法》第十五條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年滿十六周歲的公民才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才能行使自己的勞動權利和承擔勞動義務。它晚於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但早於公民的行為能力。

B、由本人依法行使。

C、某些工種如井下工作、繁重體力勞動等對未成年勞動者和婦女有所限制。

第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

當然,該規章制度必須是依法程序制定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⑹ 人事關系與勞動關系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

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而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產生的法律關系。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工作,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從用人單位領取勞動報酬和受勞動保護。

所謂人事行政關系,是指在人事行政管理活動中,各級人事行政機關之間,人事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之間以及人事行政機關與國家工作人員之間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

2、人員不同

人事關系現階段的主體是一個復雜多層次的主體。包括:國家和地方各級行政機關的一般國家公務員和工勤人員;國家和地方各級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和工勤人員;各類技術人員;軍隊轉業幹部、退伍軍人;退休退職的幹部和職工;還有部分企業職工。

用人單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同時。也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

3、特徵不同

勞動法適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包括外資企業)。《勞動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在我國各級人事部門管轄的人群中,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組織之間的相互關系。或者講,指事的總量與做事人總量的關系;事的種類與做事人類型的關系;每件事對人員資格的要求與做事人資格條件的關系;共事人之間的關系。

⑺ 人事關系與勞動關系有什麼區別

人事關系與勞動關系區別如下:

1、主體不同。

人事關系是指在人事行政管理活動中,各級人事行政機關之間,人事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之間以及人事行政機關與國家工作人員之間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

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而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產生的法律關系。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工作,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從用人單位領取勞動報酬和受勞動保護 。

2、 性質不同。

人事關系是事業與其工作人員之間一種聘用合同關系。

勞動關系是勞動合同關系。

3、糾紛解決機構不同。

因人事關系發生的爭議應先到設於政府人事部門的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

因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應先到設於政府勞動部門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

(7)人事關系勞動法擴展閱讀:

建立勞動關系的條件:

首先,勞動關系的建立與雙方是否簽訂勞動合同無關,只要用人單位開始用工,則雙方的勞動關系成立。無論雙方是在之前還是之後簽訂勞動合同,勞動關系的建立只能是開始用工之日。

其次,簽訂了勞動合同,不一定證明雙方已經建立了勞動關系,勞動合同的簽訂只是對雙方勞動關系建立期間的權利義務進行書面約定,最終合同是通過雙方來履行的,如果一方為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造成的結果就是為履行合同的方承擔違約責任。

最後,建立勞動關系的建立是雙方對勞動合同(包括事實勞動合同)的履行。

⑻ 公司擅自將自己的人事關系轉出是否符合勞動法

理論上講他復這么做是不對的制。要告知你,並得到你的同意,方可。
法律上也有規定要求在不降低工資待遇的基礎上方可調動。
但在實際操作中就不是這么簡單了:
首先你還想不想幹了,如果你不同意這么調整,你完全可以提出辭職。單位也可以以你不服從分配為由將你辭退。你在這里是被動的。
其次要看兩份合同是怎麼簽的,是說明你和A公司徹底沒關系了,還是說明是A公司將人借給B公司的。等等。含義不同,法律地位也不同。
最後說一句:單位這么做雖然不妥,但要依此告他,怕是很難。

⑼ 請問「教師和學校屬人事關系,不適用勞動法規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在我國教師的法律地位比較特殊,比如普通高校教師,民辦學校教師和公立中回小學教師等,這些答教師和用人單位之間所建立的用人關系是不同的,有人事關系,有聘用關系,有勞動合同關系,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你所提及的這句話中教師和學校是屬於人事關系,所以不能適用勞動合同法。

回答樓下的問題:這是所說的人事關系是指事業單位(如:學校)與編制內的工作人員建立起來的用人關系,不是普遍意義上的「人事」,請結合實際思考問題。

⑽ 教師勞動關系適用什麼法律

教師所處的學校有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之分,不同學校管理不同。

公立學校屬於事業單位,其教師的人事管理適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和《關於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意見的通知》等人事法律、法規、規章,《條例》、《通知》等沒有規定的,適用《勞動法》。

私立學校不屬於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屬於一般用人單位,其教師則直接適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勞動法律、法規、規章。

《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事業單位依法舉辦的營利性經營組織,必須實行獨立核算,依照國家有關公司、企業等經營組織的法律、法規登記管理。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

第一條為了規范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建設高素質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隊伍,促進公共服務發展,制定本條例。

(10)人事關系勞動法擴展閱讀:

如何申報教師資格證?

凡報名當年年底未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具備《教師法》規定教師資格條件並願意從事教師工作的中國公民,均可申請並依法認定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含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1、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及以上標准。

2、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按省教育廳部署補修教育學、心理學課程,並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考試合格。(申請者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免於教育學、心理學考試)

3、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參加教師資格認定機構組織的說課(說課分為:面試、試講)。(申請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如能提供3個月或以上的教學證明,可免於面試、試講)

4、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按《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標准及辦法》,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5、報名需要學歷證、身份證、照片。

6、沒有教師資格證的是肯定無法取得正式編制的。

具體的報名時間和地點可以通過當地教育局、或者教師資格證報考點了解。

熱點內容
立法咨詢專家發言 發布:2025-10-04 11:07:29 瀏覽:359
刑事訴訟法立案材料 發布:2025-10-04 11:02:33 瀏覽:179
勞動法第六十四條 發布:2025-10-04 11:02:30 瀏覽:101
法律碩士論文題目 發布:2025-10-04 10:58:48 瀏覽:662
立法年譜 發布:2025-10-04 10:47:12 瀏覽:638
民法的追及 發布:2025-10-04 10:38:22 瀏覽:509
律師催債 發布:2025-10-04 10:37:47 瀏覽:966
企業員工合同法培訓講稿 發布:2025-10-04 10:37:46 瀏覽:825
民事訴訟法撤銷原判並改判 發布:2025-10-04 10:32:35 瀏覽:700
道德經呂祖 發布:2025-10-04 10:31:59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