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本質是什麼
Ⅰ 依法行政的本質在於什麼
答:依法行政的本質是依法規范、約束行政權力。具體來說,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權,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自己,不是依法治別人。為什麼?
一是,行政權力在本質上是非平等的,是一種超越於個人之上的公共力量,具有巨大的規模效益。因此,行政權力是把雙刃劍,既可以成為維護公共利益最有效的工具,又可能成為侵害公民個人權利最嚴重的方式。
二是,行政權力同其他權力一樣,是一種非人格化的權力,其本意是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其主體在本質上應該是非人格化的(這一點與權利是不同的,權利的主體應該是而且必須是人格化的,這樣才能使支撐權利的利益在取得、分配和維護上落到實處)。但是,行政權力在運作過程中,又必須靠有意識、有個人利益取向的特定人來行使,因而又有一種本能的人格化傾向。這種人格化傾向使行政權力往往成為謀取私利的主要根源。
三是,歷史經驗證明,只有用反映多數人意志的制度才能從根本上避免行政權力在行使中出現人格化傾向。用法律來規范、約束行政權力,才能解決行政權力的雙刃劍、雙重性問題。
Ⅱ 行政法的本質是什麼
控權法
Ⅲ 行政法的本質為什麼是控權法
首先,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機關的組織、職責許可權、活動原則、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用版以調整各種行政權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從其規定的內容上看,其規定的活動原則,職責許可權等無不體現著對行政機關的限制。
其次,行政權是公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秩序的保障。行政權對行政相對人的影響無疑是最直接的,且行政權不及立法權、司法權行使的程序嚴格、公開卻更具有擴張的趨勢,因而行政權最容易導致濫用和腐敗,會給人們的生命自由財產帶來威脅,甚至阻礙社會經濟發展。
再者,從行政法的原則來看,依法行政的原則要求政府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要求切實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越權無效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法定許可權內活動;信賴保護原則要求政法對自己的行為或承諾守信用,不得變化無常;比例原則要求行政行為見過行政目標的的事先和保護相對人的權益;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要求行政機關遵循正當的法律程序;行政公開原則要求政府行為依法公開;行政公正原則要求行政機關的公道正派不偏私;行政公平原則要求行政機關的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綜上述原則,行政法無不體現者對行政機關的約束和限制
Ⅳ 行政法的實質是什麼
行政法的實質;規范行政權力的動作。是規范法、強行法、限權法,同時也是保障法,保障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論文可以從很多角度去寫,抓住一個點,寫出水平來就行。
Ⅳ 行政法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專行使行政職屬權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系統。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組織法;
(二)行政行為法;
(三)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行政法的這三個部分分別調整著不同的行政關系:
行政組織法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行為法,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茂名律師網頁鏈接
補充定義: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Ⅵ 行政的本質是什麼
行政的本質是行使管理職權的活動。
行政是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狹義地講是國家職能中,除了立法和司法以外的全部職能的總稱;廣義地講是作為決策職能的政治之外的執行職能。
其是一定的社會組織,在其活動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組織、控制、協調、監督等活動的總稱,其屬於國家的范圍,即屬於公務,不是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的任務,不是一切國家權力都是行政權利,只有行政機關或者政府的權力才是行政權力。
(6)行政法的本質是什麼擴展閱讀:
行政是按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去行使國家職能從而實施的法律的行為,行政是行政主體對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以決策、組織、管理和調控等特定手段發生作用的活動。
在行政的基礎上,處理好開發與發展的關系。發展是硬道理,發展必須建立在科學合理、有序適度開發的基礎上。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階段,編制實施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就是要在大規模開發過程中,既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區域,又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劃定限制、禁止開發區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指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門對法律所作的解釋,一是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體應用所作的解釋;二是國務院及其各部門在行使職權時對於自己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所進行的解釋。
Ⅶ 行政法的實質
行政法治是什麼以及如何實現等問題;按照「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專政監督」的體系對內容進行編屬排;重點介紹了行政法的產生與發展、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程序、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處罰、行政司法、行政方法、行政監督、司法監督、行政賠償、立法監督等內容。
Ⅷ 對行政法本質的認識
,「飛關於如何評價行政法的作用問題, 我
攀鉀行政法學界雖已從行政法的階級性、行
』 , 川聲政法的內容、行政法與改革的關系等多種
視角進行了探討, 依然存在很大爭議。爭議的焦點
在於從行政法的社會價值取向即其所追求的社會
作用方面, 如何認識行政法的本質當前, 對行政法
本質的不同見解, 基本可以歸納為「 保權」 、「 控權」
和「 平衡」三種觀點。
「 保權』論者認為, 社會主義行政法與資產階級
行政法有著根本不同的性質、目的和作用。資產階
級行政法的作用, 就其根本點來說, 是加強資產階
級對人民群眾的統治。社會主義國家的行政管理
是與人民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管理, 因而社會主義行
政法主要是管理法, 本質上是保權法, 不應襲用資
產階級行政法學的控權論當然, 「 保權」論者並不
否認行政法的控權作用, 但與資產階級行政法的控
權作用有本質區別。
「 控權」論者認為, 西方資產階級的行政法, 主
要作用是控制行政權, 社會主義行政法也不例外,
主要作用同樣是對行政權實行法律控制。這並非
簡單移用西方行政法學的觀點, 而是建立在對行政
權力本質認識基礎上的, 正確揭示了行政法與行政
權之間的關系行政權力的性質不因國家不同而
有差別, 它是社會秩序賴以維持的力量。因而在任
何國家, 行政權力都是強制他人服從的, 行政法存
在的原因就在於行政權力存在及其運行有可能損
害他人利益, 需要行政法加以控制「 控權」論者又
認為, 主張行政法有保權的作用, 或者既有保權作
用又有控權作用的「 兩面說」 , 都是不能成立的。
「 平衡」論者認為, 行政法具有「 保權』和「 控權」
的雙重性質, 但這兩種作用是統一的, 並非截然對
立的。「 控權」是在行政權超越行政法治軌道時的必
然要求, 而這同時也就意味著當行政權在合法范圍
內行使時, 它就應當予以保護和維持的, 這本是行
政法治的題中應有之義。同理, 保權也不是偏袒, 而
是保證行政權合法運行, 這種保護實質上也就包含
了控權的要求。「 平衡」論者強調指出, 平衡是一種
狀態和過程, 把平衡解釋成折衷是一種誤解。因為,
平衡是以不平衡為前提的。在此前提下尋求平衡,
是通過對行政權的合理控制實現的。但這種控制
只是實現平衡的手段, 目的是促使行政權合法有效
運行, 使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得以協調統一。
以上三種見解均有可取之處, 但不敢苟同。從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馬克思主義人民主權理論角
度分析, 一毅可以說, 行政法的本質魷最保護人民
利益。眾所周知, 近代以來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的
主題, 是人民與政府的關系間題社會主義民主在
內容和形式、理論與實踐各方面, 都以追求人民與
權力的統一為原則。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國家一切
權力屬於人民並接受人民的監督。在人民與權力
統一的原則下, 一方面確認人民與政府是主人與公
仆的關系, 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包括作為政
府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公
仆, 另一方面, 肯定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必須切實保
護, 不容侵犯和損害。因此, 保護人民利益是社會主
義民主政治和馬克思主義人民主權理論的本質所
在。同時這也是我國憲法的根本要求。我國的行政
法律制度是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基礎, 以馬克思
主義人民主權理論為指導, 以憲法為依據建立和發
展起來的, 因此, 具有保護人民利益的一般屬性。行
政權的設立和行政主體的確認, 行政行為的實施和
監督, 歸根結底, 都是為了保護人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