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正當程序辛普森
1. 對辛普森殺妻案的理解和看法
實際上,判決公布之前,由於檢方呈庭證據破綻百出和福爾曼警官作偽證,辛普森無罪獲釋已成為可以預料的結局。
在美國的司法制度中,刑事案採用的定罪標準是「超越合理懷疑」。具體而言,在法庭審判時,檢方若要指控被告有罪,一定要提出確鑿可信的證據來證明被告的罪行。毫無疑問,任何證據都會存在某種疑點,但陪審團只有在確信證據已達到「超越合理懷疑」的標准時,才能判決被告有罪。
那麼,什麼是「超越合理懷疑」(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呢?美國證據法權威衛格莫 教授認為,這個法律術語的含義「難以捉摸,不可定義」。但是,這個術語包含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則:由於刑事案人命關天,所以陪審團在裁決無罪時不一定非要確信被告清白無辜,只要檢方呈庭證據破綻較多,沒達到「超越合理懷疑」的嚴格標准,盡管有很多跡象表明被告涉嫌犯罪,但陪審團仍然可以判決被告無罪。有人說,美國司法制度的特徵之一是「寧可漏網一千,不可冤枉一人」,此語極為傳神。
通過辛普森一案,人們會注意到,美國司法制度對程序公正和確鑿證據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尋求案情真相和把罪犯繩之於法。假如美國司法制度的目的是尋求案情真相,那麼犯罪嫌犯壓根兒就不應該擁有沉默權。實際上,整個美國憲法和司法制度的核心是防止「苛政猛於虎」,是注重保障公民權利和遵循正當程序。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道格拉斯精闢地指出:「權利法案的絕大部分條款都與程序有關,這絕非毫無意義。正是程序決定了法治與隨心所欲或反復無常的人治之間的大部分差異。堅定地遵守嚴格的法律程序,是我們賴以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保證。」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認為:「罪犯逃脫法網與政府的卑鄙非法行為相比,罪孽要小得多。」在霍姆斯看來,政府濫用權力和司法腐敗對國家和社會造成的整體危害,遠遠超過了普通犯罪分子,因此,憲政法治的核心和重點絕非一味不擇手段、從重從快打擊犯罪分子,而是應當正本清源,注重對政府權力予以程序性約束和制衡,防止執法者和當權者凌駕於法律之上,利用手中特權和國家專政機器胡作非為、巧取豪奪、為害一方,任意欺壓無處申冤的小民百姓。防官府惡政遠甚於防犯罪刁民,防止「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和統治者隨心所欲、逍遙法外的虛偽「法制」的弊端,正是美國憲政「法治」制度設計的重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