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三十九條第六款

勞動法三十九條第六款

發布時間: 2021-01-19 17:04:06

A.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是什麼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目前社會上一些用人單位,任意剋扣職工工資,停發、少發甚至完全不發工資,不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有的用人單位為了賺錢不顧勞動者死活,讓職工在有毒氣體、無防護設備等惡劣的生產環境下勞動,導致職工中毒生病、死亡或殘廢。針對這種情況,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本法明確規定勞動者享有特別解除權可無條件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1)勞動法三十九條第六款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1],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並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B.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為什麼要有第六款此款的實際意義是什麼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五)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本條是關於勞動合同終止的規定。
所謂勞動合同終止,是指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滅,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的權利和義務不再存在。簡單地說,勞動合同終止是勞動關系的自然結束。
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勞動法》中僅規定了兩種情況:一是勞動合同期滿終止;二是雙方約定的條件出現而終止。實踐證明巳過於簡單,因此本條在原基礎上進一步細化,規定了六種終止勞動合同的情形。
對本條的理解,請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終止時間,應當以勞動合同期限最後一日的二十四時為准。
二、勞動合同期滿,如果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又未表示異議的,不能作為勞動關系的自然結束,應視為與原勞動合同一致、又一個新勞動合同的開始。
三、勞動合同期滿不辦理終止手續,又在一個月內不與勞動者續簽合同,用人單位就要承擔本法第十四條第三款、第八十二條的法律責任,大大提高了企業風險。
四、本條所指的責令關閉,是指用人單位違法違規,被行政機關處罰而停止生產或者經營。所謂被撤銷,是指由行政機關撤銷有問題的企業登記,已不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謂提前解散,是指股東大會決定解散企業。

只要是為了適用性的要求,防止出現遺漏。

C. 勞動合同法第39條第6款

《勞動合同抄法》第三十九襲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也就是說,只要屬於被人民檢察院免予起訴的;被人民法院判處刑罰(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的;被人民法院依據刑法免予刑事處分的;第四,勞動者被人民法院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緩刑的情況,用人單位就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D. 勞動者被單位依照勞動法三十九條第六款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可以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可以,抄是用人單位提出與勞襲動者解除勞動合同,不但可以向社保機構申請領取失業金,還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以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每滿一年工齡支付一個月平均工資,6個月以下工齡補償半個月工資,6個月以上不滿12個月工齡補償一個月工資。

E.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總共有幾款分別是什麼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對工作時間的規定
第版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權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具體可參考:http://ke..com/view/7300.htm

F.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六條第三項的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抄國勞動法》第二十六條第三項的規定是第二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G. 勞動法:第四十六條第五款怎麼理解第四十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五款屬於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條款之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期滿後,用人單位同意續簽勞動合同,但是提高了勞動合同的條件(比如原要求高中學歷,續簽時要求大學本科學歷),勞動者可以拒絕簽訂,用人單位需要支付補償金,通常情況下,勞動合同到期後續簽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約定條件不應該超出原勞動合同約定的條件,超出原勞動合同約定的條件,勞動者可以依本發條拒絕,不按照正常勞動合同到期,勞動者不續簽不支付補償金進行處理。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H. 勞動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辭退需要經濟補償金

按勞動法第二十六條第三項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內補償金。
根據《勞容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項(也即勞動法第二十六條第三項)規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按第四十六條第三項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附:經濟補償標准(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I. 最新勞動法第九十六條第二款的司法解釋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六條只有一款,沒有第二款。

熱點內容
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銀行 發布:2025-10-04 11:14:11 瀏覽:936
立法咨詢專家發言 發布:2025-10-04 11:07:29 瀏覽:359
刑事訴訟法立案材料 發布:2025-10-04 11:02:33 瀏覽:179
勞動法第六十四條 發布:2025-10-04 11:02:30 瀏覽:101
法律碩士論文題目 發布:2025-10-04 10:58:48 瀏覽:662
立法年譜 發布:2025-10-04 10:47:12 瀏覽:638
民法的追及 發布:2025-10-04 10:38:22 瀏覽:509
律師催債 發布:2025-10-04 10:37:47 瀏覽:966
企業員工合同法培訓講稿 發布:2025-10-04 10:37:46 瀏覽:825
民事訴訟法撤銷原判並改判 發布:2025-10-04 10:32:35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