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學界新人物

行政法學界新人物

發布時間: 2021-01-20 02:47:13

行政法學各主要流派及其比較

行政法學者對於行政法應如何調整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如何配置雙方回當事人答的權利義務,從而形成怎樣的法的秩序等問題的主張、觀點和理論,通過較長時期的爭論和在論爭中不斷完善、發展,從而逐漸形成的行政法學的各種流派。其中主要的較有影響的流派有三個,即控權論學派、管理論學派和平穩論學派。
控權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控制行政主體的權力,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免受行政主體濫用行政職權行為的侵害,以建立和維護自由,民主和人權保障的法的秩序.
管理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規范行政相對人的行為,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以建立和維護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任務的法的秩序.
平衡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應盡可能"在總體上平衡行政主體與相對主的權利義務關系,兼顧公共利益和人人利益",以建立維護民主和效率有機統一和協調的法的秩序.

❷ 行政法學案例分析

(1)楊某認為自來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源侵犯,他可通過申請行政復議(二個月內市交通局、市工商局、縣行政復議委員會均可行政復議),或三個月內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
2)楊某的合法權益是受到侵犯。縣交通局以楊某的行為違反了交通管理法規的規定為由已對其處以罰款1000元,而縣工商局又對楊某作出了罰款1000元,屬重復處罰,違反了「一事不再罰」的原則。縣工商局對楊某吊銷其營業執照的處罰決定,是合法的,不在「一事不再罰」的范圍。

❸ 中國著名的行政法學家都有哪些

行政法論叢第11卷,《中國行政法學研究報告》中有詳細介紹。

❹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行政法博導有幾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老師介紹:喻文光
04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內憲法與行政法學老容師介紹:王旭
04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老師介紹:王貴松
04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老師介紹:李元起
04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老師介紹:張翔
04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老師介紹:楊建順
04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老師介紹:莫於川
04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老師介紹:胡錦光
04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老師介紹:韓大元

❺ 行政法學相關問題

問題一,鄰縣交警大隊用白條罰款不合適。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應當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具體內容差法條)
問題二,鄰縣交警的罰款程序不合法。
1、宋某對吳某的25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不能現場作出。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違法事實確鑿並由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一下罰款的行政處罰可以當場作出,而本案中宋某對吳某處以250元的罰款應當適用一般程序,即行政處罰決定由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或者負責人集體討論後做出。
2、處罰書上的內容為:根據有關規定,罰款250元。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應當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九條)
3、吳某現場交納罰款。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與收繳罰款的機構分離。除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當場收繳的罰款外,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不得自行收繳罰款。
4、吳某爭辯,宋某再罰款50元的做法是錯誤的。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六條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辯解權。
問題三,本縣交警的罰款行為合適,並不違反一事不再罰原則。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指針對一個違法行為一個或數個主體不能根據同一法律規范再次做出處罰。在本案中,吳某雖然在鄰縣已經接受行政處罰,但是在就收行政處罰法後並沒有作出及時的改正,所以本縣交警對其違章行為作出行政處罰,這並不違反一事不再罰原則(也就是說,但是人不能以已接受過行政處罰為由而繼續原有的違法行為)
第三個問題很容易讓人掉坑裡的

❻ 行政法學 論相對人身份的確認(舉例說明)

行政機關,在法律上獲得獨立行政機關的行政活動,以自己的名義,做出的行政行為相對人的權利,義務和承擔的法律後果,導致行政組織的影響。

法律上的行政主體具有以下特點:

(1)行政主體的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並非所有的組織都可以成為一個行政機構成為行政機關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的唯一組織。與「憲法」,國家行政機關的行政職能的組織法,它可以成為一個行政機構,企業,組織和社會團體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授權的,不能行使國家行政權和行政措施的實施,因此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2)行政主體的行政活動必須是該組織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獨立進行。無論是對自己的名義實施的管理,以確定是否對行政機關的行政機構的標准。例如,委託授權范圍內的組織行使的職能和權力的某些行政行為的國家行政機關執行,但它們不是以自己的名義實施,但委託其代表的行政機關實施,他們有被委託的組織的執行機構的一部分。

(3)行政主體必須能夠承擔的法律後果的行政活動的組織。一個組織是否是一個活動的行政主體,重??要的標準是看他是否會採取行政活動的責任,如果只實施行政活動,但不負擔由此產生的責任,那麼,這個組織不是行政機關。比如作為一個社會團體接受行政機關委託從事公益活動,但不承擔責任承擔的責任委託的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委託的行政機關,機構必須委託的行政機關。由公務員行使行政機關的另一個例子,但公務員的行為,而不是通過其自身的外部法律責任的公務員在行政訴訟中不能作為被告應訴。實施公務員職務行為,對外承擔行政責任,由本國主管機關為被告,被告在行政訴訟中行政機關。因此,公務員,而不是一個行政機構。

(4)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的組織提時,一般授權。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但不限於行政機關,經法律授權非行政機關的社會組織行使的行政職能和權力,實施一定的行政行為,該組織的行政主體地位。

成為行政主體不限於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行政機構的基礎上享受行政機關的地位,所享有的行政機關的行政職能和權力,因此,執行是最重要的行政機構,行政機關的行政權力,並不構成獨特的。在許多情況下,非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也可能有行政權,行政執法,行政主體身份。特別是在現代社會,國家管理的范圍不斷擴大,公共職能的不斷擴大,很多事情在執行授權的非行政機關,法律,法規,並取得行政執法行政主體的社會組織授權位置。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是指按照特定的法律,法規授權行使某些行政職能的非國家機關的組織。由於行政活動的廣度和復雜性,行政的事務可以由非行政機關的組織和管理的社會狀況有很多,如衛生防??疫站和食品衛生監督站是不是行政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授權,他們將能夠行使食品衛生監督和檢查的權利和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的有關行政處罰權。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有以下幾種:
(1)機構的組織的原因是為了建立或改善生產條件,為國家,從事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和服務活動的單位,其目的是不以盈利為目的

(2)社會團體,社會團體,雖然不是行政機關,不屬於行政系統,法律,法規往往被授權行使一定的行政職能,如各種行業協會他們有一定的管理事務,按照行業管理的法律,法規授權的權力。

(3)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建立居民的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村民居住在該地區,村委會

(4)企業組織。商業組織管理,但在特定的情況下,法律,法規授權行使某些行政職能和權力。

(5)技術檢驗,鑒定機構需要專業的知識,專業知識,專業設備進行檢查和評價事務的一般授權的技術機構辦理相關的法律和法規,。

授權的組織的法律地位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法律,法規授予的職權范圍享受與行政機關的行政主體地位。

(2)授權的組織以自己的名稱,行政法規和規章授予的職權,並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
(3)被授權的組織為履行其職權以外授出本身的功能不具有管理許可權的參考,不具有行政主體的地位。

行政程序法「,頒布於1989年,他們指出,行使行政權力主體除了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這些組織包括許多機構,行業組織,甚至有個別企業。他們行使行政權力從法律,法規的授權和委託的行政機關兩種情況下,在這兩種情況下,這些機構的權力,行使國家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在同一時間,屬於公權力,如果這些組織行使公共權力,違法或不當的,相對人的權利將受到威脅和虐待,因此,「行政程序法」第25條明確授權的組織在行使公共權力的行為的法律和法規,包括在司法范圍審查,但相對於它的不滿,你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授權的組織的法律,法規授權的法律,法規和行使特定行政職能的非國家行政機關,社會團體,這些組織在現實中有很多,如經「教育法」在中國的公共機構,高等院校,受過教育的頒發文憑的權力;「煙草專賣法」賦予的行政職能的國家煙草公司發出的卷煙產量指標,居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授權處理本小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這些組織行使行政職能的法律和行政法規所賦予的體,具有基本相同,行政機關的法律屬性和狀態,比如可以授權發布行政命令,以及實施的行政行為違法不履行自己的義務,實施行政處罰。
BR />授權的組織的法律,法規,行業協會,行業協會,民間自發的一個重要類型,主要依靠自我管理范圍內的行業法律協會,行業協會自律管理的事務,行業的技術和專業的問題,以及符合該行業的組織定期活動等事宜。行業協會憲法規則來調節其內部成員,但它必須不違反法律的,可以不超越法律,上述自定義法律的條款,但沒有自己的正義,做自己的情況下,「法官。三個方面的現代司法訴訟,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有效性和行業協會的管轄范圍。成員之間的刑事案件,觸犯刑律的,需要受到制裁的由司法機關根據刑事訴訟法,成員之間的一般民事糾紛必須通過民事訴訟解決民事糾紛,管理成員之間的與糾紛管理和行業組織,是公共管理的一部分,除了內部自律管理的事項,必須通過行政訴訟,依靠司法審查解決。在協會內發生的三個主要的訴訟案件的法院,同樣在現代國家的法治原則的要求,最終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❼ 求一些行政法學方面的案例

我的行政法作業,剛剛做完的,呵呵

題目1:王某(高中學歷),通過假造大專文憑取得中山大學研究生入學考試資格,並通過考試。之後王某完成學業並已工作兩年。畢業9年後因人舉報其大專文憑為假冒,中山大學撤銷其碩士文憑。王某以中山大學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問:1、分析中山大學撤銷其學位的行為的性質;2、你認為訴訟結果應該是什麼樣子?

答:

中山大學撤銷其學位的行為的性質分析:

首先,關於中山大學撤銷其學位這一行為的性質,我認為應該是行政行為。我國學界對於行政行為的定義有許多學說,其中的通說「公法行為說」這樣定義行政行為:「所謂行政行為是享有行政權能的組織運用行政權力針對相對人作出的,具有法律效果並且表示於外部的法律行為。」[①]中山大學是我國的公立學校,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以下簡稱《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以下簡稱《高等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以下簡稱《學位條例》)的授權,取得行政主體資格;其次,中山大學做出的撤銷學位的行為,是經過行政法規授權的行政行為;再次,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行政法上的特別權力關系[②],中山大學與王某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特殊的行政法律關系;最後,中山大學所做這一行為起到了撤銷王某學歷的行政法上的效果。故而中山大學撤銷王某碩士學歷這一行為是行政行為。

其次,關於中山大學撤銷王某學位這一行為是屬何種行政行為,我認為是針對錯誤行政行為的一種補救性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通過行政權作用對行政違法所造成的後果予以彌補和恢復,目的是使被違法行為破壞的法律關系或行政秩序恢復到原有狀態。具體而言,是指行政主體恢復或責令相對人恢復被非法破壞的行政法律關系或行政狀態,如對已作出的行政行為進行撤銷或認定無效,以及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賠償損失或返還財產等。所以,本案件中中山大學撤銷學位的行為就屬這一類。但中山大學的這一行為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行政懲罰行為,因為王某因這一行為得到了「懲罰」。然而我國《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處罰包括(1)警告、(2)罰款、(3)沒收違法所得或非法財物、(4)責令停產停業、(5)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中山大學的行為不屬前六種行為,也不屬於第七種行為,因為我國法律法規沒有關於撤銷學位的行政懲罰方式。

綜上,中山大學撤銷王某碩士學位的這一行為的性質是針對錯誤行政行為的一種補救性行政行為。

我認為合理的訴訟結果:

我認為,法院應該判定王某勝訴,中山大學重新確認給王某頒發的碩士學位有效。

因為首先,中山大學不能對王某作出撤銷其學位證書的處理。《高等教育法》第19條第2款關於報考人資格,首先確立了一個基本標准--學歷標准,即只要是本科畢業生均可報考碩士研究生。這主要考慮到非本科畢業生一般不具備接受碩士研究生教育所必須的知識和能力,倘若允許其報考並接受研究生教育,會造成有限的高等教育資源的浪費。但是《高等教育法》又規定了只要達到與本科畢業生具有相同學問的人或者說與其有同等學力者,均可報考碩士研究生,不論其學歷如何。王某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順利通過並完成學業,足以證明其與本科畢業生有同等的學力。中山大學這一做法違反了《高等教育法》的立法意圖。並且,中山大學所作的這一行為是依據《學位條例》的規定,其法律效果作用於王某的受教育權。而公民的受教育權是憲法規定的一項基本權利,根據法律保留原則,對公民基本權利的處分必須由法律規定,而《學位條例》是行政法規。中山大學的這一行為有違法律保留原則。

其次,中山大學沒有必要對王某作出撤銷其學位證書的處理。因為即使認定中山大學錄取王某和王某獲得入學資格、學位證書的行為是錯誤的,但由於王某在報考研究生時的詐欺行為,致使中山大學對其作出了授益行政行為--錄取行為,使其獲得了入學資格並取得了學籍。如果說在錄取行為發生時,在王某剛入學或剛獲得學籍時,王某的學問沒有達到大專或與本科畢業生相同程度的話,那麼,當王某入學後經過研究生階段的努力學習,最終獲得研究生畢業證書之時,王某的學問已經超過大專、本科而達到碩士研究生教育所要求的學業標准。這時,其先前產生的錯誤已不存在。

所以,法院應判決中山大學撤銷王某學位的行為無效。

題目2:武漢足球隊「光谷建設」因故被中國足協開除,對此不服,將中國足協告上法庭,提起行政訴訟。問:行業協會(NGO)可不可以作為行政被告,應如何起訴?

答:

行業協會(NGO)可不可以作為行政被告?

在我國,行業協會是近些年來開始得到迅速發展的。在中世紀的歐洲,行會章程是作為極為重要的法律淵源得到適用的。關於行業協會是否可以作為行政被告,首先需要認定其是否有行政主體資格。我認為,中國足協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其得到了法律的授權,可以作為行政被告。我國《體育法》第31條第三款規定,全國單項體育競賽由該項運動的全國性協會負責管理。《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四款規定:「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並且,中國足協與武漢足球隊的關系是行政上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其對武漢足球隊做出的行為是屬行政處罰行為。而學理上對此有這樣認定:「由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③] 綜上,此案件中,中國足協是可以作為行政被告的。

應如何起訴?

如上所述,中國足協可以作為行政被告,就應該對其提起行政訴訟。訴請法院判決中國足協撤銷其開除武漢足球隊的行政處罰。

註:有人認為,《中國足球協會章程》第56條規定,會員協會、注冊俱樂部及其成員,應保證不得將他們與本會、其他會員協會、會員俱樂部及其成員的爭議提交法院,而只能向本會的仲裁機構——訴訟委員會提出申訴;並且《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委員會章程》第十八條規定,受到處分的會員可以並只能向中國足球協會訴訟委員會提出申訴,由中國足球協會訴訟委員會作出的裁決為最終裁決。所以武漢足球隊不能向法院提起。我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雖然武漢足球隊加入了中國足協,接受了《中國足球協會章程》和《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委員會章程》,要受到其約束。但是此時武漢足球隊已經被開除,不再受這兩部章程的約束;而且這兩部章程中的上述規定違反了我國法律的規定,應當認定其沒有法律效力。所以依據兩部章程認為武漢足球隊不能對中國足協提起行政訴訟的說法是錯誤的。

❽ 行政法學界著名學者

姜明安、莫於川、馬懷德、楊建順、胡建淼、楊海坤

❾ 行政法學界四大金剛有哪些

芮沐,中國法學「第一翁」

(1908年—)

我國經濟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的創始人,以百歲高齡被尊為中國法學「第一翁」。1954年後到北京大學法律系工作,曾任北京大學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執教近70年,親自指導了12屆博士研究生,著有《民法法律行為理論之全部》等。

韓德培,中國環境法學的開拓者

(1911-2009年)

我國國際法學一代宗師,也是中國環境法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979年開創建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個國際法研究所;1981年推動組建了中國第一個、也是亞洲第一個環境法研究所。他著作等身,其中《國際私法》是我國高等院校第一部統編教材,《環境保護法教程》是我國第一本環境保護法的教材。

王鐵崖,中國國際法學界的一面旗幟

(1913-2003年)

北京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創始人,國際法研究院士,是中國國際法學界的一面旗幟。新中國成立初,參與了《共同綱領》的起草;1984年、1990年,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參與基本法起草。著有《戰爭與條約》、《中國舊約章匯編》等,譯作《奧本海國際法》。

王名揚,「行政法學界四大金剛」之首

(1916—2008年)

當代著名行政法學家。1946年考取最後一批國民黨政府的公派留學生,前往法國巴黎大學法學院攻讀博士,1958年學成回國。他參加了我國第一部行政法統編教材《行政法概要》的編寫工作。著有《英國行政法》、《美國行政法》等。福布斯網站將其列為「行政法學界四大金剛」之首。

熱點內容
道德新玩法 發布:2025-10-04 08:45:02 瀏覽:697
企業管理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04 08:38:25 瀏覽:645
經濟法哪條規定資金支付簽字 發布:2025-10-04 08:32:32 瀏覽:557
法院上下級關系是 發布:2025-10-04 08:03:17 瀏覽:742
抓好民法典的實施 發布:2025-10-04 07:59:38 瀏覽:859
列對勞動法的闡述不正確的是 發布:2025-10-04 07:57:22 瀏覽:706
雲南德范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10-04 07:55:11 瀏覽:762
口頭offer錄音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4 07:55:11 瀏覽:754
江西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發布:2025-10-04 07:55:11 瀏覽:901
琴行需要哪些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4 07:54:59 瀏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