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相關論文

行政法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相關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1-20 07:53:00

1. 行政行為確定力與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所謂信賴利益保護原則,是指當個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已產生信賴利益,並且這種信賴利益因其具有正當性而得到保護時,行政機關不得撤銷這種信賴利益,而如果撤銷就必須補償其信賴利益損失。在這里,信賴利益保護原則高於法律優先原則,法律優先原則受到一定程度弱化。信賴利益保護原則最基本的基本含義就是政府實施行政行為也必須誠實信用。 立法例 行政許可法明確規定,相對人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制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生效的行政許可。違法的行政許可,該撤銷的應當予以撤銷;但撤銷行政許可所維護的公共利益小於不撤銷行政許可所保護的相對人利益時,即使是違法作出的許可,也不予撤銷。如果因為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廢止,使該行政許可事項不再被允許,或者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行政機關在為了公共利益可以依法撤回或變更原行政許可,給行政相對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予以補償。當然,這種補償是對損益的一種彌補,不是懲罰性的。 按照通說的四分說,行政行為法律效力的內容除包括確定力、拘束力、執行力和公定力。
其中行政行為的確定力,是指行政行為一旦在事實上成立,未經有權機關依據法定條件和程序予以撤銷或者變更,當然排斥任何機關和個人任意對其進行撤銷、變更、廢止的法律效力。根據這一概念,確定力具有兩個特徵:
一是,對於已經成立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和其他國家機關非依法定許可權、條件和程序不得予以撤銷、變更、廢止。這也是行政行為對國家機關體現的一種「自縛力」,以防止行政機關反復無常、任意作為,損害相對人利益和社會公共秩序。
二是,對於已經成立的行政行為,相對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未在法定救濟期限內向法定機關提出異議,法定救濟期間屆滿後,即不可再行爭訟。這被稱為相對人對行政行為的「不可爭力」。

2. 行政法中的信賴利益受到侵害怎麼辦

可以向法院起訴行政單位,要求給予賠償。我處理過一個案件,就是政府的承諾,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實現,最後從補償的角度給當事人補了損失。

3.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含義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主要有三層意思:第一,行政專機關實施屬行政管理要嚴格依法進行。第二,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淵源表現為法律、法規和規章。第三,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的正義就是對程序施加了道德標准和要求,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的程序才能叫做符合程序正義的程序。
(四)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能夠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
(五)誠實守信原則
我國《行政許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行政機關的誠信原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該原則主要體現在《行政許可法》第八條中。該條規定如果行政機關因不誠信的行政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依法負補償責任。
(六)權責統一原則
權責統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享有法定職權時,同時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 誰跟我解釋下行政信賴保護原則,謝謝啦!

行政信(依)賴保護原則是指政府對自己作出的行為或承諾應守信用,不得隨意變更,不得反復無常。
信(依)賴保護原則的要求:
1、行政行為一經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撤銷、廢止或改變,即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或公定力。
2、行政機關撤銷或改變其違法作出的行政行為,如這種違法行情形不是因相對人過錯造成的要對相對人因此受到的損失加以賠償。
3、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作出授益行政行為後,事後即使發現有違法情形,只要這種違法情形不是因相對人過錯造成的,行政機關亦不得撤銷或改變,除非不撤銷或改變這種違法行政行為會嚴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
4、行政行為作出後,如事後據以作出該行政行為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廢止,或者據以作出該行政行為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撤銷、廢止或改變已經作出的行政行為,但這種改變需利益最大化。
根據行政法的原理,行政信賴保護原則的適用應當主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府機關必須本著誠實信用的精神,以誠實信用的方法做出行政行為。為了確保行政行為的明確性、連續性和穩定性,樹立和保護行政相對人對政府機關及其行政行為的真誠信賴,政府機關必須本著誠實信用的精神,以誠實信用的方法做出行政行為。例如,政府機關在做出行政行為時不得進行欺詐、威脅、脅迫,不得以虛假的表示誤導相對人。
第二,政府機關原則上不得制定對相對人具有溯及力的政府規章、命令。政府機關做出的政府規章、命令,其效力不得適用於施行前已經終結的事實,即不得限制或損害相對人已經依法取得的利益。這是法治國家中法的安定性的必然要求。如此方能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尊嚴與政府的公信力。
第三,行政行為撤銷與廢止中的信賴保護。撤銷與廢止制度分別適用於違法和合法的行政行為,二者都有可能損害社會民眾的信賴利益。因此行政法要求政府機關對行政行為的撤銷和廢止應當受到嚴格限制,政府機關一方不得依職權隨意改變該行政行為。它要求政府機關一方沒有法定事由並且經過嚴格的程序不得對原行政行為做出改變。它是法的安定性原則在行政行為上的具體表現,或者說是對行政行為的一種要求。法律規范的安定性,要求行政行為本身不受任意改變;法律秩序的安定性,要求行政行為所設定的權利義務關系能得到持久維持。因此,行政行為的撤銷與廢止應當受到嚴格限制。
第四,行政行為的無效應受到限制,其適用范圍應當縮小,通過更加嚴格的行政行為撤銷程序為行政相對人的信賴利益提供製度保障。為了保護社會成員的信賴利益和維護法制秩序的安定,若無效行政行為與後續的行政行為各自獨立,並產生法律效果,則先前行為的無效不導致後續行為的無效;如果兩行為是為實現同一目的而不可分離地連續時,則先前行為的無效後果將導致後續行為的無效。那種違法行政行為一概無效是不利予信賴保護的,是不足取的
從理論上說,對行政相對人的信賴利益主要有兩種保護方式,即存續保護和財產保護。所謂存續保護,即因行政行為而產生的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不論其是否合法,一律要穩定行政相對人所信賴的法律狀態。所謂財產保護,即在必要時打破原有法律狀態,而對行政相對人因信賴行政行為而遭受的損失予以財產上的保護。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如果一味採用前者保護相對人利益,有可能嚴重損害公共利益;而僅採用後者,則有可能使在某些行政行為中無法用金錢來代替的相對人利益得不到真正的維護,如資格授予類的行政行為。
信賴利益的財產保護體現在信賴補償制度上。行政信賴利益由既得利益和期待利益構成——二者的區別在於社會成員是否已實際佔有這部分權益,並有權通過處理該權益獲得新的利益。信賴利益受到損失,如何進行補救,具體而言,相對人可以通過行政途徑和司法途徑尋求法律保護,解決信賴補償問題上的爭議。行政途徑有行政申訴、行政復議;司法途徑則主要是通過行政訴訟。

5.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含義有哪些

行政法的基本原復則
(一制)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主要有三層意思:第一,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要嚴格依法進行。第二,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淵源表現為法律、法規和規章。第三,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的正義就是對程序施加了道德標准和要求,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的程序才能叫做符合程序正義的程序。
(四)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能夠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
(五)誠實守信原則
我國《行政許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行政機關的誠信原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該原則主要體現在《行政許可法》第八條中。該條規定如果行政機關因不誠信的行政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依法負補償責任。
(六)權責統一原則
權責統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享有法定職權時,同時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6. 信賴保護原則的內容

信賴保護原則不僅是行政法上的一般原則,而且已成為一項憲法原則。 現代福回利國家中,國家和答人民之間應該存在信賴關系,公民必須信任行政機關所作出的決定,以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否則社會秩序的穩定性和社會生活的可預測性便會遭到破壞。當公民信賴行政行為,並且這種信賴值得保護時,為保護行政相對人的信賴利益,該行政行為受到存續保護而不得任意撤廢,如出於公共利益的緊急需要必須撤廢該行政行為時,也應給予相對人相應的補償,此為行政法上信賴保護原則基本涵義。

7. 行政法上的信賴保護原則與民法上的誠實信用原則之比較

行政法上抄的信賴保護原則是指政府對自己做出的行為或承諾應守信用,不得隨意變更,不得反復無常。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要求處於法律上的特殊聯系的民事主體應忠誠、守信,做到謹慎維護對方的利益、滿足對方的正當期待、給對方提供必要真實信息等。兩者的共同點是①都要求忠誠、守信,不反復無常②滿足和保護信賴利益是二者的集中體現③誠實信用是信賴保護的基礎不同點:①法律性質不同,前者在公法領域,而後者為私法規范;②調整主體關系不同,前者當事人間地位不等,後者在平等主體間起作用

8. 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介紹

所謂信賴利益來保護原自則,是指當個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已產生信賴利益,並且這種信賴利益因其具有正當性而得到保護時,行政機關不得撤銷這種信賴利益,而如果撤銷就必須補償其信賴利益損失。在這里,信賴利益保護原則高於法律優先原則,法律優先原則受到一定程度弱化。信賴利益保護原則最基本的基本含義就是政府實施行政行為也必須誠實信用。

9.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含義、具體要求是什麼

行政法的抄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主要有三層意思:第一,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要嚴格依法進行。第二,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淵源表現為法律、法規和規章。第三,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的正義就是對程序施加了道德標准和要求,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的程序才能叫做符合程序正義的程序。
(四)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能夠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
(五)誠實守信原則
我國《行政許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行政機關的誠信原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該原則主要體現在《行政許可法》第八條中。該條規定如果行政機關因不誠信的行政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依法負補償責任。
(六)權責統一原則
權責統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享有法定職權時,同時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李海濤律師 發布:2025-10-04 06:58:04 瀏覽:634
新疆元正律師 發布:2025-10-04 06:49:29 瀏覽:844
九寨溝法律咨詢 發布:2025-10-04 06:42:13 瀏覽:653
28法治 發布:2025-10-04 06:42:13 瀏覽:686
法院法庭 發布:2025-10-04 06:37:02 瀏覽:912
王利明民法視頻 發布:2025-10-04 06:34:58 瀏覽:154
陝西省司法廳官網查詢 發布:2025-10-04 06:34:57 瀏覽:238
2019年國開法本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10-04 06:25:30 瀏覽:728
新華網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發布:2025-10-04 06:25:30 瀏覽:416
2019初級經濟法壓軸題 發布:2025-10-04 06:23:59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