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的目的即刑事訴訟法的立法宗旨,是指制定和實施刑事訴訟法的出版發點和追求的目標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事訴訟法)第1條規定,刑事訴訟法有以下立法目的:①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②懲罰犯罪;③保護人民;④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⑤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條規定,刑事訴訟法的立法依據是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的母法,憲法為其他法律的制定、實施確定了原則,對其他法律的主要內容作了規定。刑事訴訟法是憲法的具體化。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條規定,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有:①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②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③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罪犯斗爭;④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Ⅱ 電大刑事訴訟法答案(形考二)
刑事訴訟法學作業
一、名詞解釋
1.暫予監外執行:指法院對具有某種法定原因(如患有嚴重疾病,懷孕或正在哺乳自己的嬰兒)的犯人暫不羈押,而交付一定機關監管。
2.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指公安司 法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解決被 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由被 告人的犯罪行為對被害人或國家、集體造成物質損失的賠償問題而進行的訴訟活動。
3.立案管轄:又稱職能管轄或部門 管轄,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 公安機關受理刑事案件的職權范圍。
4.偵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 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依照法律進行 的專門調查工作和有關的強制性措 施。 過程中,遇到有法律規定的情形導致 審判不應當或者不需要繼續進行時 候終結案件的訴訟活動。
5.死刑復核程序:是指對經過普通 程序一審、二審審結後判處死刑的案 件,包括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案件和 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進行 審查核準的一種特別程序。
二、簡答題
1.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迴避的理由有哪些?
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的案件的
5、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人的。
2.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條件有哪些?
(1)原告人必須是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即法律中所說的被害人,所謂被害人是指其實體權利遭受犯罪行為直接侵害的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經營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人,有賠償的具體請求和事實理由。被告人是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依法負有賠償責任的人。主要包括下面幾種情形:刑事被告人及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其他加害人;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審結前已經死亡的被告人的繼承人;已被執行死刑的罪犯的遺產繼承人;其他對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單位或個人。
(3)被害人的損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造成的,即兩者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關系。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3.試述刑事審判的主要特徵。
1、審判程序的被動性。這主要表現在審判程序的發生必須基於國家公訴機關或者公民個人合法有效的起訴,刑事審判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無告訴即無法官。這是司法權與行政權力運作的重要區別,也有別於偵查、檢察部門依職權主動追究犯罪。正如國外有的學者指出的那樣:「從性質上來所,司法權自身不是主動的。要想使它行動,就得推動它。向它告發一個犯罪案件,它就懲罰犯罪的人;請它糾正一個非法行為,它就加以糾正;讓它審查一項法案,它就予以解釋。」 審判程序的被動性,還表現在上級法院要對下級法院初審案件進行復審,必須基於被告或控訴一方的申請;法庭在審理過程中要對某項程序問題作出裁定,通常也須根據訴訟各方提出的申請進行。
2、審判人員的中立性。參照聯合國刑事司法准則,法官中立是現代審判的基本要求,其含義包括:(1)與案件有牽連的人不得成為該案的法官,也就是任何人不能成為自己的法官;(2)法官不得與案件結果或爭議各方有任何利益上或其他方面的關系;(3)法官不應存有支持或反對某一方訴訟參與者的偏見,應當平等對待當事人。這是實現公正審判的基礎。
3、裁判的終局性和權威性。「終局性」表現在刑事案件一旦被提交法院審判,法院必須對被告人是否有罪的問題作出裁判,而且法院對被告人刑事責任的裁判具有最終的效力。判決一旦生效,控辯雙方不得就同一案件再向法院提出重新審判的請求,任何其他機關也不得再受理此案件。「權威性」表現在法院的裁判對訴訟當事人乃至整個社會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控辯雙方對生效的裁判都必須遵守和服從,並由國家強制力予以保證實施。所謂「司法最終解決」,是現代法治的重要原則,對於防止出現訴訟拖延的現象意義重大。
4、訴訟的民主性和公開性。審判是對刑事案件從實體上作出最終處理的關鍵階段。為了保證裁判正確和程序公正,反映現代訴訟民主的各項原則或制度在審判階段得到集中體現。控辯雙方共同參與法庭審理,就本方指控主張或辯解理由進行充分論證和辯論,首次有機會真正在訴訟過程中形成對抗。審判公開地直接以言詞的方式進行。陪審、辯護、迴避等各項制度都在審判階段得到充分貫徹,被告人獲得一切辯護上所需的幫助,從而為正確處理案件、實現訴訟民主提供了保障。
三、案例分析
1.(1)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此案是錯誤的。我國刑事訴訟法第 1 5 2條規定, 14歲以上不滿 1 6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 審理。 1 6歲以上不滿 1 8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秦某犯罪時 1 5歲,屬於法律規定的一律不公開審理范圍。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此案,違反了公開審理的法律規定,是錯誤的。(2) 區 人 民 法 院 以 故 意 傷 害 罪 判 處 秦某 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是不正確。我國刑事訴訟法第 2 0條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區人民法院對刑事案件只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下刑罰,元權以故意傷害罪判處秦某元期徒 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如果被告人秦某必須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本案就應該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2.1.張某父親向法院提起自訴.人民法院的自訴案件包括三種:(1)告訴才處理,(2)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一般會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3)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檢察院已經做出不予追究的書面決定的案件. 因此,在這里張某父親不應向法院自訴.2.王某的胞姐作為其翻譯翻譯人員不能為當事人的近親屬,違背了刑事訴訟法有關迴避的規定3.法院中止此案的審理辯護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對於下次開庭期明確的,應為延期審理,而非中止審理.
Ⅲ 刑事訴訟法修改後,刑事訴訟法的任務中增加了下面哪一條
您好,抄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條。修訂前《刑事訴訟法》第二條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將第二條修改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與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Ⅳ 刑事訴訟法的目的和任務的區別
刑事訴訟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內全和社會公共安全,容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Ⅳ 簡述刑事訴訟法的任務
我國刑事復訴訟法的任制務如下:
(1) 保證准確、及時地懲罰犯罪,是刑事訴訟法的首要任務;
(2) 保證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這是刑事訴訟法的第二項重要任務;
(3) 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是刑事訴訟法的第三項重要任務。
Ⅵ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什麼
中華來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源: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Ⅶ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條
第一百六十條 :【法庭辯論和最後陳述】經審判長許可,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專訴訟代理人可以對證屬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並且可以互相辯論。審判長在宣布辯論終結後,被告人有最後陳述的權利。
Ⅷ 我國刑法的任務包括哪幾個方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專法的任務:
1、保證准屬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
2、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
3、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4、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
5、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
6、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
7、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8、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8)刑事訴訟法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條: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