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14周歲的人違反行政法律
㈠ 未滿14周歲學生打架和解,辦理行政結案適用法律種類
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打架,已經和解了,辦理行政結案只能適應《行政處罰法》治安調解,還要通知監護人到場。
㈡ 法律 對 打架是怎麼定義的 怎麼處理的
打架在法律上可以定性為侵害、侵權、斗毆,尋釁滋事、故意傷害等
如何處理須看責任後果、引發原因與情節等因素來確定:可以自行和解、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予以行政處罰,對於故意傷害致人輕傷以上的則要承擔刑事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規定:【第三十二條】非法攜帶槍支、彈葯或者弩、匕首等國家規定的管制器具的,處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
非法攜帶槍支、彈葯或者弓弩、匕首等國家規定的管制器具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如果構成輕傷,加害人就涉嫌故意傷害罪了,根據《刑法》第234條之規定,可以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未滿14周歲的人違反行政法律擴展閱讀:
責任劃分
不論誰先動手,只要有毆打他人的行為並造成一定危害,就可以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進行處罰。如果是因為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公安機關可以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條進行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
如果傷情鑒定一方為輕傷及以上,那麼得立刑事案件,不可調解,由檢察院起訴。不過對於這類輕傷害案件,法院基本以調解為主
打架斗毆會犯什麼罪
要看打架斗毆犯什麼罪,則要看具體行為性質:
1、如果僅僅是故意傷害性質,屬於「侵犯人身權利」犯罪,如果致人輕傷以上的,涉嫌、故意傷害罪。
2、如果是隨意毆打他人的性質,屬於「擾亂公共秩序」犯罪,如果致人輕微傷以上、或者持械隨意毆打他人的涉嫌尋釁滋事罪。
3、如果是雙方聚眾斗毆的,屬於「擾亂公共秩序」犯罪,雙方一般五人以上的,涉嫌「聚眾斗毆罪」。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普法網——刑法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普法網——憲法——中國治安管理法
㈢ 報假警怎麼處罰
1、根據《治安來管理處罰法》第二十源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2、《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條規定,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㈣ 政審過了可以不去當兵嗎
當兵政審都過了,不去是可以的。家訪時候直接說明情況即可。
政審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公民,不得徵集服現役:
(一)散布帶有政治性錯誤的言論,撰寫、編著、發表、出版帶有政治性錯誤的文章、著作的。
(二)曾被刑事處罰、勞動教養、收容教育、行政拘留的;年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犯罪,依法不予刑事處罰的,或者年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有嚴重違法行為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三)因涉嫌違紀、違法正在被調查處理,或者正在被偵查、起訴或者審判的;
(四)因犯嚴重錯誤被開除公職、勒令辭職、開除學籍或者被開除黨籍、留黨察看、開除團籍的;
(五)有黑社會性質組織或者犯罪團伙標志、有損國家形象、有損社會公德文身的;
(六)與國外、境外政治背景復雜的人員關系密切,政治上可疑的;
(七)參加過邪教組織或者進行過活動的,參加過有害功法組織或者積極進行過活動的;家庭主要成員、直接撫養人、主要社會關系成員或者對本人影響較大的其他親屬是邪教或者有害功法組織骨幹分子的;
(八)本人或者家庭主要成員、直接撫養人參加民族分裂、暴力恐怖、宗教極端等非法組織、帶有黑社會性質犯罪團伙或者進行過活動的;主要社會關系成員或者對本人影響較大的其他親屬是上述非法組織骨幹分子的;
(九)家庭主要成員、直接撫養人、主要社會關系成員或者對本人影響較大的其他親屬,有被刑事處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或者有嚴重違法問題尚未查清,本人有包庇、報復言行的;
(十)家庭主要成員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行為或者嚴重政治性問題,本人不能劃清界限的;
(十一)其他不符合徵集服現役政治條件情形的。
(4)未滿14周歲的人違反行政法律擴展閱讀
政審的內容和范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應有不同的要求。當前發展黨員進行政審的主要內容應是:入黨人本人的政治歷史及其直系親屬和主要社會關系的情況,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態度。
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政治工作部2004年10月9日公布的《徵兵政治審查工作規定》規定:徵集服現役的公民必須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軍隊,遵紀守法,品德優良,決心為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而英勇奮斗。
㈤ 14周歲以上 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回、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答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我國《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可見,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是減輕刑事責任能力年齡階段。這是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法定情節,表明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刑事政策精神。我國刑法第17條第4款規定:「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這里的收容教養是對不負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種保安處分措施。
㈥ 未滿14周歲的人是否一定不負刑事責任
是。
我國《刑法》第17條對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
無刑事責任年齡,即不專滿14周歲屬的,對任何犯罪都不負刑事責任. 把他們的危害行為排除在犯罪之外不等於放任不管。
根據《刑法》第17條規定:
因不滿16歲不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㈦ 未滿14周歲的人是否一定不負刑事責任
是。
我國《刑法》第17條對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
無刑事責任年齡,即專不滿14周歲的,對屬任何犯罪都不負刑事責任. 把他們的危害行為排除在犯罪之外不等於放任不管。
根據《刑法》第17條規定:
因不滿16歲不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