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行政法律嗎
A. 消費者權益爭議的法律解決途徑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當消費者和經營者因商品或服務發生爭議時,協商和解應作為首選方式,特別是因誤解產生的爭議,通過解釋、謙讓及其他補救措施,便可化解矛盾,平息爭議。協商和解必須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重大糾紛,雙方立場對立嚴重,要求相距甚遠的,可尋求其他解決方式。
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消費者協會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消費者協會具有七項職能,其中之一是對消費者的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消費者協會作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社會團體,調解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爭議,應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及公認的商業道德從事,並由雙方自願接受和執行。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政府有關行政部門依法具有規范經營者的經營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市場經濟秩序的職能。消費者權益爭議涉及的領域很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消費者可根據具體情況,向不同的行政職能部門,如物價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技術質量監督部門等提出申訴,求得行政救濟。
4.提請仲裁。由仲裁機構解決爭端,在國際國內商貿活動中被廣泛採用。消費者權益爭議亦可通過仲裁途徑予以解決。不過,仲裁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是雙方訂有書面仲裁協議(或書面仲裁條款)。在一般的消費活動中,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必要也沒有條件簽訂仲裁協議。因此,在消費領域,很少有以仲裁方式解決爭議的。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相關法律都規定,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時,可徑直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因不服行政處罰決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訴。司法審判具有權威性、強制性,是解決各種爭議的最後手段。消費者為求公正解決爭議,可依法行使訴權。
B. 欺詐消費者工商部門分幾種處罰
工商部門對欺詐消費者的經營者可以採取責令改正、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六條: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
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行政法律嗎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八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一)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商品標準的;
(四)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六)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
(七)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
C. 哪些消費者投訴不屬於12315受理范圍
12315不受理的范圍;
(一)超過保修期或者購買後超過保質期的商品,被訴方已不再內負有違約責任的;容
(二)達成調解協議並已執行,且沒有新情況、新理由的;
(三)法院、仲裁機構或者其他行政機關已經受理或者處理的;
(四)消費者知道或者應該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超過一年的;
(五)消費者無法證實自己權益受到侵害的;
(六)不符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的。
(3)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行政法律嗎擴展閱讀
12315應符條件
(一)有明確的被訴方; (投訴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具體的商家信息,如店名、地址、電話等)
(二)有具體的申訴請求、事實和理由;
(三)屬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范圍;(管轄范圍可以分為:負責市場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有關工作。管轄范圍涉及:職能和屬地兩個方面)
(四)消費者因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
D. 消協是否可以做出行政處罰
消協不可以做出行政處罰。
消費者保護協會是社會組織,不是國家行政機關,不具有行政處罰權。
中國消費者協會於198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是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全國性社會組織。
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宗旨是: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引導廣大消費者合理、科學消費,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七條 消費者協會履行下列公益性職責:
(一)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引導文明、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
(二)參與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准;
(三)參與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
(四)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
(五)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
(六)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鑒定,鑒定人應當告知鑒定意見;
(七)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訴訟;
(八)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
各級人民政府對消費者協會履行職責應當予以必要的經費等支持。
消費者協會應當認真履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職責,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監督。依法成立的其他消費者組織依照法律、法規及其章程的規定,開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活動。
E. 行政申訴法律程序是怎麼樣的
行政申訴是指行政訴訟當事人和法律規定的其他人,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回效力的裁定或判答決,認為有錯誤而向人民法院要求復查糾正的行為。
F. 商家是否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關於知情權的規定
《電商法》第六十一條消費者在電子商務平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內與平台內經營者發生爭議容時,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應當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6)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行政法律嗎擴展閱讀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G. 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哪些違法行為既要承擔民事責任又要承擔行政責任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違法行為既要承擔民事責任又要內承擔行政責任:
(一)生產容、銷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了,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
(七)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
(八)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 。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H. 什麼情況下,經營者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行政責任
現實問題
某市市衛生防疫站接到群眾舉報,從某個體糧油門市部購買的食用豆油有異味,食品衛生監督員迅速赴現場調查並采樣,經檢驗發現該市某集團公司植物油廠生產的食用豆油中的浸出溶劑(6#汽油)含量超過國家規定的衛生標准8倍。造成購買該食用油的消費者多人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症狀。後該廠受到了責令停產、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罰款等行政處罰。那麼,什麼是行政責任呢?
律師解答
行政責任是指經營者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規定所必須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具體表現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國家行政機關,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所作的各種行政處罰。經營者具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十種情形的,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第五十九條 經營者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I. 試述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存在的問題
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
(1995年6月8日北京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7年9月5日北京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九次會議
《關於修改〈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的決定》修正)
第一條 為了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辦公會議制度,負責組織、協調、督促有關行政部門做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工作。
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技術監督、衛生、物價等有關行政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加強對經營者的管理和監督,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三條 市和區、縣消費者協會依法開展對商品和服務的社會監督,可以在鄉鎮、街道、集貿市場、商業崗點、企業等建立基層組織,方便消費者投訴。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保障其職能的正常履行和必要的經費。
第四條 本市鼓勵、支持一切組織和個人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大眾傳播媒介應當做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予以揭露、批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涉、壓制有關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真實報道。
第五條 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應當懸掛營業執照。
經營者應當在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租賃他人櫃台或者場地從事經營活動的,應當標明其自身的真實名稱和標記。
展銷會舉辦者、場地和櫃台提供者應當加強管理,督促參展者和場地、櫃台的使用者懸掛營業執照並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
第六條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負責修理、更換或者退貨,並不得收取任何費用。法律、法規對修理、更換、退貨另有規定的除外。
商品存在質量問題,消費者有權在下列期限內提出修理、更換、退貨的要求,經營者應當按照前款規定辦理:
(一)法律、法規有規定期限的,按照規定執行;
(二)法律、法規沒有規定期限的,經營者可以與消費者約定,其中經營者採用格式合同、店堂告示等方式與消費者約定的,期限不得少於3個月;
(三)法律、法規沒有規定期限,經營者與消費者也沒有約定期限的,為6個月。商品非因質量問題的修理、更換、退貨,由經營者與消費者約定。
第七條 實行保修的商品,在保修期內沒有保修點或者保修點已經撤銷的,商品的銷售者應當按消費者的要求負責修理、更換或者退貨。
第八條 大件商品因存在質量問題在保修期內需要修理、更換、退貨的,經營者應當承擔必要的運輸費用,也可以主動上門服務或者提供運輸工具。
前款所稱大件商品的標准和目錄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會同市技術監督局制定發布。
第九條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質量問題,消費者因修理、更換、退貨以及為解決糾紛耽誤時間的,經營者應當給予賠償。賠償標准參照市統計局提供的上年度本市職工來均工資計算。
第十條 因商品存在質量問題,消費者要求退貨,遇價格下降時,按原價格退還貨款;價格上漲時,按新價格退還貨款。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一條 消費者與經營者因商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發生糾紛,由雙方約定送檢測機構檢測,雙方不能就檢測機構達成一致意見的,可以由受理案件的機構指定。檢測結果證明商品或者服務存在質量問題的,檢測費用由經營者承擔;檢測結果證明商品或者服務不存在質量問題的,檢測費用由消費者承擔。對於難以檢測的,經營者應當提供自己無過錯的證據;不能提供無過錯證據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十二條 從事服務業的經營者,應當明示服務項目,標明服務價格,保證服務質量。
從事服務業的經營者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消費者受到的直接損失。
第十三條 經營者明示公告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對消費者作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經營者、展銷會舉辦者、場地和櫃台的提供者,應當在交易場所的顯著位置公布監督投訴機構的電話、地址。
有關行政部門和消費者協會可以在交易場所、公共場所或者通過其他途徑公布監督投訴機構的電話、地址。
第十四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欺詐行為之一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一)僱傭他人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二)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三)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銷售明知是失效、變質、受污染商品的;
(四)銷售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商品的;
(五)採取短尺少秤等手段,變相提高商品價格的;
(六)採取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等欺騙性價格表示的;
(七)對修理的商品,故意損壞或者更換不需要更換的零配件的;
(八)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准、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
(九)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的;
(十)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不予標明的;
(十一)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的;
(十二)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十三)不以真實名稱和標記從事經營活動,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
(十四)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
(十五)有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為欺詐行為的。欺詐行為屬生產者或者其他經營者所為的,由銷售者先行向消費者賠償;賠償後,銷售者可以依法向實施欺詐行為的生產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追償。
第十五條 經營者應當遵守公平、自願原則,不得強行銷售、強行服務、強迫消費者接受其規定的價格及其他不合理的條件。
第十六條 消費者協會受理消費者的投訴後,應當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經營者應當積極配合。經營者不接受調解或者不履行調解協議的,消費者協會可以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將案件移送有關行政部門處理。
有關行政部門對消費者的申訴或者消費者協會提請處理的案件,應當在接到申訴書或者消費者協會的建議書後10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決定受理的,應當在45日內作出處理決定。
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大案件,有關行政部門可以公布處理結果。
第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五條規定,經營者不懸掛營業執照或者不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的,展銷會舉辦者、場地和櫃台提供者不督促參展者和場地、櫃台的使用者懸掛營業執照並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按照工商行政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八條 從事服務業的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不標明服務價格的,由物價管理部門按照國家有關價格管理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十九條 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經營者、展銷會舉辦者、場地和櫃台的提供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
第二十條 經營者有本辦法第十四條所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條的規定處罰。
第二十一條 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應當按照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兩倍支付賠償金。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物價管理部門責令其改正並公開向消費者道歉,按照工商行政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國家有關價格管理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二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或者死亡的,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所稱商品存在質量問題,是指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的商品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的產品質量要求。
第二十四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市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1988年12月23日北京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的《北京市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條例》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