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廣東省建築方面行政法規

廣東省建築方面行政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1-20 16:01:51

『壹』 廣東省民用建築節能條例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違反本條例第九條規定,招標人未在招標文件中明確民用建築節能要求的;
(二)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工程監理單位未編制建築節能專項監理方案的。
第四十一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未對施工圖設計文件中的民用建築節能內容進行審查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出具虛假審查合格證明文件的,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省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撤銷對審查機構的認定;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規定,民用建築能效測評機構出具能效測評虛假報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省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撤銷對能效測評機構的認定;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交付使用的房屋銷售總額的百分之一至二的罰款;情況嚴重的,由頒發資質證書的部門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吊銷資質證書:
(一)未在銷售現場公示所售商品房的能耗設計指標、節能措施和保護要求、節能工程質量保修期等基本信息的;
(二)未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明確所售商品房能耗設計指標、節能措施和保護要求、節能工程質量保修期等基本信息的;
(三)所售商品房的能耗設計指標、節能措施和保護要求、節能工程質量保修期等基本信息不真實、不準確的。
第四十四條依照本條例規定,給予單位罰款處罰的,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單位罰款數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罰款。
第四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民用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民用建築工程,核發施工許可證、予以竣工驗收備案的;
(二)未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使用建築節能資金的;
(三)未依法履行民用建築節能監督檢查職責,對應當制止和查處的違法行為不制止、不查處、造成嚴重後果的;
(四)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行為的。

『貳』 有沒有最新版的《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沒有更來新的了!!廣東省自建設廳於07年3月對《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修訂進行了意見徵求,但最新版本尚未正式發布。

http://www.gdcic.net/GdcicIMS/Front/Message/ViewMessage.aspx?ColumnID=2&MessageID=82859

『叄』 廣東省民用建築節能條例的總 則

第一條為了促進民用建築節能,加強民用建築節能管理,降低民用建築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和《民用建築節能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新建(含改建、擴建)民用建築節能、既有民用建築節能改造、民用建築用能系統運行節能、可再生能源在民用建築中的應用及其相關活動。
本條例所稱民用建築,是指居住建築、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和商業、服務業、教育、衛生等其他公共建築。
本條例所稱民用建築節能,是指在保證建築使用功能和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採取節能措施,降低建築使用過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動。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民用建築節能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民用建築節能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建築節能規劃應當執行國家和本省的節能標准,對新建建築的節能、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建築用能系統運行節能、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等提出目標、具體安排和保障措施。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民用建築節能工作的領導,積極培育民用建築節能服務市場,健全民用建築節能服務體系,推動民用建築節能技術的開發應用,做好民用建築節能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民用建築節能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財政、經濟和信息化、稅務、城鄉規劃、環保、科技、消防等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民用建築節能的相關工作。
第六條省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本省地方民用建築節能標准,會同有關部門發布推廣使用民用建築節能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目錄和限制或者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術、工藝、設備、材料、產品的目錄。
省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綠色建築和綠色社區的標准,開展綠色建築和綠色社區的評價標識,推廣綠色建築。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組織和鼓勵建築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新材料的研發和推廣;推行建築節能示範工程制度;普及建築節能知識,提供有關建築節能的信息、技術、培訓等服務。

『肆』 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一、全球10大環境問題
1、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銳減
6、土地荒漠化
7、大氣污染
8、水體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體廢物污染
二、我國環境狀況
1、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污染成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污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污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並呈加重趨勢。
8、城市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國2/3的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污染。
三、歷年環境日主題
1974年:只有一個 地球
1975年:人類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資源
1977年: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
1978年: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和人類食物鏈;防止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2年: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年:管理和處理有害廢棄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們的地球、家園、居住地
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伍』 廣東省清遠市人口與計生條例

廣東省交通基抄礎設施建設征地拆遷補償實施辦法 第一條為了保障我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維護被征地農民集體和個人(包括承包經營權人,下同)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和《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陸』 廣東省民用建築節能條例的既有建築節能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和執行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的激勵政策,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
第二十條省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技術標准和規程,指導、監督全省既有建築節能改造。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房產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既有建築的建設年代、結構形式、用能系統、能耗指標、壽命周期等組織調查統計和分析,依照本地民用建築節能規劃,制定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計劃,明確節能改造目標、范圍、經費來源和要求,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國家機關既有辦公建築的節能改造,由本級人民政府機關事務管理機構會同有關部門制訂改造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條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應當以不符合節能標準的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大型公共建築、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築為重點,實行強制性改造和市場引導相結合。
實施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應當優先採用遮陽、改善通風、建築用能系統的智能控制等改造措施。
第二十二條國家機關辦公建築、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築的節能改造,應當制訂節能改造方案,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後方可實施。改造完成後,應當按照民用建築節能工程驗收規范進行驗收。

『柒』 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急!!!

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次修正)(年7月6日廣東省第8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9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7年9月22日廣東省第8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1次會議《關於修改〈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04年7月29日廣東省第10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2次會議《關於修改〈廣東省對外加工裝配業務條例〉等十項法規中有關行政許可條款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管理職責
第三章 項目設立階段環境保護管理
第四章 項目建設階段環境保護管理
第五章 區域開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本省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有效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保護環境資源,保障人民健康,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所有在建設過程及項目建成後產生廢水、廢氣、廢渣、粉塵、雜訊、振動、電磁波輻射、放射性物質、有毒有害物質、惡臭等影響環境質量的建設項目及其他影響自然生態環境的建設項目。
本條例所稱建設項目指新建、改建、擴建、遷建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區域開發建設項目。主要包括:
(一)工業建設;
(二)水利工程(含江河整治)、圍海(江)造地工程;
(三)港口、碼頭、機場、鐵路(含貨場、編組站)、公路干線(含高速公路、城鎮高架路等)、電訊工程;
(四)危險物品、放射性物品、化學品倉庫;
(五)飲食業、屠宰業、旅館、娛樂場所、旅遊區;
(六)醫院、療養院、教學和科研單位實驗室(廠)、廣播電視發射設施、電影製片廠;
(七)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廢物)處理場(廠)、城市環境整治工程;
(八)各類開發區(含工業區)、城市新區的總體建設及具體項目;
(九)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對環境影響較大的建設項目。

第三條 凡從事本條例第二條所列項目的建設必須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的報審制度;必須執行防治污染及其他保護環境的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下稱"三同時")的制度。
項目建成後,其污染物排放必須符合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標准和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其綠化面積和生態保護必須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要求。

第四條 建設項目的選擇、布局、選址必須符合環境規劃的要求,必須同時考慮擬建地區整體環境質量的保護和改善。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及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地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或破壞生態的項目。

第五條 對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的建設,必須同時治理該項目原有的污染。

第六條 引進項目的建設單位必須執行我國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優先選擇無污染少污染的清潔生產工藝,配套設置防治污染設施。

第七條 處理、處置有毒有害廢物的項目,必須經環保部門專項審批。任何單位不得將廢物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採取措施有效控制新的污染和生態破壞,改善環境質量。任何人不得違反環境影響報告的報審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批准項目的建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下稱環保部門)對本轄區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第二章 管理職責

第九條 環保部門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實行分級審批管理。分級審批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按各自的職責,協同環保部門做好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
建設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其環境影響報告經環保部門批准後,項目設立審批部門方可辦理項目設立審批。

第十一條 省人民政府環保部門負責制訂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范,對在本省承擔環境污染治理工藝設計的單位進行資質審查並核發證書。

第十二條 環保部門及其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必須依法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進行檢查監督,不得經營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工程。

第三章 項目設立階段環境保護管理

第十三條 在建設項目初步選址或項目建議書階段,建設單位或有關主管部門應將項目初步選址等有關情況會知環保部門,環保部門對可能造成較大環境影響的項目,應參與初步選址。項目建議書應有環境保護內容和環保部門的意見。

第十四條 建設單位必須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完成環境影響報告的報審;不設立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在項目定址或設計前完成環境影響報告的報審。環境影響報告的形式為環境影響報告書或環境影響報告表。

第十五條 環境影響報告書由建設單位委託符合資質的環境影響評價單位編制。環境影響評價的現狀監測由符合資質的環境監測站承擔。

第十六條 環保部門自接到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之日起,應分別在三十日、十五日內予以批復。特殊情況經負責審批的環保部門的同級人民政府同意的除外。

第十七條 對環境影響較大、公眾較為關注的項目,環保部門應征詢公眾的意見,並對合理的意見予以採納;對未採納的主要意見,應向公眾解釋。

第十八條 改變建設項目地點、使用功能、排污狀況的,須提前向環保部門重新申報環境影響報告。

第四章 項目建設階段環境保護管理

第十九條 建設項目的設計文件必須有環境保護專項內容。

第二十條 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必須對在施工(包括施工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廢氣、粉塵、廢棄物、雜訊、振動等污染及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在施工中保證實施,並及時修整和復原受到破壞的環境。
各市(含縣級市)人民政府應把防止建設施工污染納入城市綜合管理,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

第二十一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設施經環保部門檢查同意核發臨時排污許可證後,主體工程方可投入實物試運行。環保部門應在建設單位提出主體工程實物試運行申請後十五日內對其環境保護設施進行檢查。
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運用使用,達不到環境保護要求的,須及時向環保部門報告並改進,對環境影響較大的,應立即停止主體工程運行使用。

第二十二條 建設項目投入運行使用後,建設單位或運行使用單位須在限期內向環保部門申報環境保護設施竣工報告,經環保部門審核批准,申領排污許可證。

第五章 區域開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

第二十三條 開發區的設立報批文件,應有環境保護內容及環保部門的意見。未經同級環保部門同意,有關部門不予辦理設立開發區的手續。

第二十四條 在開發區的總體規劃階段,開發區管理部門須按省人民政府環保部門規定的程序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編制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報審批開發區總體規劃的同級人民政府環保部門審批。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應納入總體規劃。
建設情況及環境條件變化時,應及時補充進行環境質量的調查與評價,調整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第二十五條 對工業區、城市新區等成片開發建設的環境保護管理,參照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 對區域性圍海圍江造地開發、流域水電梯級開發、港口開發、江河整治、大型農業開發等其他區域開發建設,須在規劃階段由制定開發規劃的單位按本條例規定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 對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八條規定,未經報審環境影響報告,擅自進行建設,或瞞報、假報建設項目有關情況致使環境影響報告失實的,由環保部門根據不同情節責令限期改正,停止施工或停止生產、運行使用,並可處以下罰款:
建設項目投資額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五千元至二萬元。
建設項目投資額一百萬元至一千萬元的,罰款一萬元至五萬元。
建設項目投資額一千萬元至一億元的,罰款二萬元至十萬元。
建設項目投資額一億元以上的,罰款五萬元至二十萬元。

第二十八條 對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第二十二條規定,環境保護設施未經環保部門檢查同意,擅自投入主體工程實物試運行,或項目竣工後,在限期內未向環保部門申報環境保護設施竣工報告的,由環保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造成污染的,停止生產、運行使用,並可根據不同情節按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額度處以罰款。

第二十九條 對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環境保護設施沒有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運行使用或沒有達到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要求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不同情節,責令限期改正,停止生產、運行使用。依據國家有關防治污染的法律、法規規定的罰款幅度進行處罰。

第三十條 對違反本條例第七條規定,未經批准擅自興建處理、處置有毒有害廢物的項目的,按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處罰;對廢物的轉移單位由環保部門根據轉移廢物的數量與危害程度處以二萬至二十萬元的罰款。

第三十一條 對違反本條例造成環境嚴重污染或破壞後果的,根據其危害程度,由環保部門責令停止施工,停止生產、運行使用,消除危害,並可處以五萬至三十萬元的罰款,同時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所在單位罰款額度的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對造成重大環境事故,導致財產重大損失或人身傷亡嚴重後果的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屬施工單位直接責任的,對施工單位處以上款規定的處罰。

第三十二條 各級環保部門按其審批管理的許可權執罰,罰款繳入同級人民政府財政。

第三十三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四條 環保部門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逾期未批復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未對環境保護設施進行檢查的,視同申請被同意,並承擔審核同意的責任。
各級政府負責人,環保部門與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應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省人民政府1987年3月19日公布的《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實施細則》同時廢止。

『捌』 交通法38條90條廣東省條例59條13項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三十八條 車輛、行人應當按照交通信號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現場指揮時,應當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揮通行;在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上,應當在確保安全、暢通的原則下通行。

第九十條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處罰。

《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九條僅有兩項,全條規定如下:

第五十九條 飲酒、醉酒後駕駛機動車的,按下列規定處罰:

(一)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暫扣二個月機動車駕駛證,並處三百元罰款;駕駛營運機動車的,暫扣三個月機動車駕駛證,並處五百元罰款。

(二)醉酒後駕駛機動車的,暫扣三個月機動車駕駛證,並處一千五百元罰款;駕駛營運機動車的,暫扣六個月機動車駕駛證,並處二千元罰款。

《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有第13項的是第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條,分別為:

1、第五十六條 駕駛機動車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處警告或者一百元罰款:

(十三)從匝道駛入高速公路妨礙正常行駛車輛的。

2、第五十七條 駕駛機動車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處警告或者一百五十元罰款:

(十三)兩輪摩托車在高速公路載人的。

3、第五十八條 駕駛機動車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處警告或者二百元罰款:

(十三)違反禁令標志、禁止標線指示的。

以上法律法規條款都是關於機動車駕駛的規定。

(8)廣東省建築方面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機動車駕車安全注意事項:

1、攜帶駕駛證、行駛證,了解沿途路況信息和天氣情況。對車輛轉向、制動、輪胎、燈光等安全設施進行檢查,切忌駕駛有安全隱患的車輛。

2、謹慎通過彎道、坡道。車輛駛近急彎、坡頂等安全視距不足的路段,應當在本方車道內行駛,提前減速,勿超車,必要時鳴喇叭示意。

3、拒絕疲勞、酒後駕車。

4、拒絕超員、超載。車輛超員、超載,容易引發爆胎、突然偏駛、制動失靈、轉向失控等,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5、系好安全帶。使用安全帶可減輕事故發生時駕駛人與車輛頂棚、前窗玻璃、轉向盤等發生猛烈撞擊的程度,增大生存的幾率。

『玖』 廣東省民用建築節能條例的附 則

第四十六條本條例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拾』 違法了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六十七條 要怎麼處理罰錢還是幹嘛

扣留機動車駕駛證、行駛證;確有必要的,可以扣留機動車。

依據《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六十七條規定:機動車有三次以上道路交通違法行為記錄,機動車所有人、駕駛人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送達違法行為處理通知書後拒不接受處理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扣留機動車駕駛證、行駛證;確有必要的,可以扣留機動車。

機動車所有人、駕駛人接受處理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立即返還機動車駕駛證、行駛證或者機動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交通技術監控記錄資料或者經查實的公民舉報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可以對違法的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依法予以處罰。

(10)廣東省建築方面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相關要求規定:

1、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罰款處罰,可以實行異地繳納罰款制度,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一年內制定。

2、衛星定位汽車行駛記錄儀的安裝、使用、監管辦法,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實施辦法,電動自行車等安裝有動力裝置的非機動車的檢驗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一年內制定。

3、當事人要求查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確認其交通違法行為的交通技術監控記錄資料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允許查閱並提供方便。

熱點內容
2017年勞動法關於社保 發布:2025-10-04 05:05:40 瀏覽:976
電大教師職業道德 發布:2025-10-04 04:50:19 瀏覽:532
道德經南華經 發布:2025-10-04 04:40:18 瀏覽:81
上市公司總法律顧問 發布:2025-10-04 04:24:06 瀏覽:764
道德經白話文版 發布:2025-10-04 04:23:30 瀏覽:635
法院領導辦案 發布:2025-10-04 04:23:21 瀏覽:840
中國的勞動法好可笑 發布:2025-10-04 04:09:38 瀏覽:39
寧夏回族自治區節約用水條例 發布:2025-10-04 04:04:52 瀏覽:701
2012年深圳勞動法底薪 發布:2025-10-04 04:03:17 瀏覽:18
下列不屬於社會法特點的是 發布:2025-10-04 04:03:17 瀏覽: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