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居住地
A. 民事訴訟法第22條,經常居住地相關方面的具體解釋
A已經離開B所在地,雖然曾經居住兩年,只能算是曾經的經常居住地,是沒有效力的.
法院回所確認的經常居住答地是自起訴之前一年內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說,起訴時並沒有離開.
所以要去那個女子的住所地即戶籍所在地起訴.
B. 民事訴訟法中,住所 和居所以及慣常居所,如何區分
住所與居所不同。住所一般是戶籍所在地,居所是暫時居住地,版但是暫住不是短權時的意思,而是有預定期間(一般為一年以上的時間,但住院治病除外),在特定事物終了後即離去之意。
通常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住所,或住所不明,或在外國有住所在本國沒有住所,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就以其居所地為住所解決各種法律關系。根據民法通則,公民一起戶籍所在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經常居住地為住所。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住所地的確定關繫到受訴法院,財產執行法院等的確定,與公民利益有著密切的聯系。
(2)民事訴訟法居住地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當事人不服一審法院判決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內向一審法院或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二審法院審查一審法院移送的上訴材料及卷宗,符合條件,予以立案。
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一審法院申請執行,或者向二審法院告訴庭遞交書面申訴材料,申請再審。
C. 住所地法院與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問題
1,該案件移送丙區法院正確,根據民訴法第36條規定:「人民法院發回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法答院管轄的,應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2,嚴格地講移送管轄其實是對案件的移送,而不是對案件管轄權的移送。從民事訴訟法關於管轄的規定看,幾乎所有的民事糾紛都存在兩個以上法院都可以管轄的情況,但為了有利案件審理和便於當事人訴訟,一般案件侵權案件以被告經常居住地的適用優先於住所地。如果法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D. 起訴必須到對方戶口所在地法院起訴嗎
不是,也有例外情況,具體內容如下: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1、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2.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3.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4.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一般地域管轄的例外:
1.雙方當事人都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監禁地或被勞動教養地人民法院管轄。
2、追索贍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3、不服指定監護或變更監護關系的案件,由被監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4、非軍人對軍人提出的離婚訴訟,如果軍人一方為非文職軍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5、離婚訴訟雙方當事人都是軍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的團級以上單位駐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6、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7、在國內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一方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8、在國外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國籍所屬國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9、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如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受訴人民法院有權管轄。
10、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應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11、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公民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4)民事訴訟法居住地擴展閱讀民事訴訟管轄又稱「民事審判管轄」。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基於管轄權而產生,是對民事案件審判權的一種「恆定」,法院對於沒有管轄權的民事案件無權審理。
各國法律規定管轄不盡一致,一般按三種不同的標准劃分:
(1)以法律規定和法院裁定為標准,分為法定管轄和裁定管轄,法定管轄又可分為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裁定管轄又分為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
(2)以強制規定和任意規定為標淮,分為專屬管轄和協議管轄。
(3)以訴訟關系為標准,分為共同管轄和合並管轄。管轄一經確定,法院取得對案件的審判權,當事人不能去其他法院起訴或應訴。
地域管轄,一般地域管轄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被告一方被注銷城鎮戶口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確定管轄;雙方均被注銷城鎮戶口的,由被告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當事人的戶籍遷出後尚未落戶,有經常居住地的,由該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戶籍遷出不足一年的,由其原戶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超過一年的,由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E. 法律中經常居住地如何證明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通常情況下,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但如果能證明被告在戶籍所在地之外有經常居住地,則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以被告戶籍所在地提起訴訟的,可以提供當地公安機關出具的被告戶籍證明來證明被告的住所。如果向被告經常居住地起訴,司法實踐中要求向人民法院提供以下證明材料,證明被告在經常居住地滿一年以上。
1、暫住證或者居住證,以及當地管轄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證明等;
2、街道、居委會、小區出具的證明等;
3、房屋權屬證書、繳費證明等;
4、房屋出租人出具的證人證言,房屋租賃合同書,房租繳費收據等;
5、各種繳費證明,如取暖費、電費、水費、衛生費、物業費等等的繳費憑證。
6、其他如受害人同事、朋友的證人證言等。司法實踐中,暫住證是證明經常居住的常見證據類型之一。
(5)民事訴訟法居住地擴展閱讀:
案例:「經常居住地」應如何理解
2016年6月20日,原告楊某某向被告雷某某戶籍所在地法院起訴要求被告雷某某償還借款及利息。被告雷某某收到人民法院送達的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等文書後在答辯期內提出管轄權異議。
雷某某稱其戶籍地雖然在重慶市墊江縣,但是其經常居住地在昆明市西山區,並提供了昆明市臨時居住證證明其在2014年6月18日至2015年6月18日居住在昆明市西山區。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三條「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
第四條「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本案中對「經常居住地」的理解存在爭議:
第一種意見是:被告雷某某提供的臨時居住證能證明其經常居住地為昆明市西山區。依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規定,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戶籍地)至起訴時已經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本案中被告提供的臨時居住證證明其離開住所地後於2014年6月18日至2015年6月18日在昆明市西山區連續居住,時間已有一年以上,昆明市西山區應視為被告雷某某經常居住地。
第二種意見是:被告雷某某提出的臨時居住證不能證明其經常居住地為昆明市西山區。《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規定的經常居住地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經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經常居住地應該以原告提起訴訟時向後倒推首先出現的被告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被告雷某某未舉示證據證明其從2015年6月18日至原告起訴時居住在昆明市西山區,則不能認定昆明市西山區為被告經常居住地。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四條「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如果按照第一種意見進行理解,則可能會出現原告起訴時,被告在多個地方連續居住已滿一年,出現多個「經常居住地」,進而造成多個法院都有管轄權,出現管轄權混亂的情形。
按照第二種意見,以原告起訴時向後倒推首先出現的被告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視為經常居住地方,即以離原告起訴時最近的被告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確定為經常居住地,這樣可以避免出現多個「經常居住地」引發的管轄權混亂。
據此,人民法院裁定駁回被告雷某某提出的管轄權異議申請,被告雷某某上訴後,中級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有管轄權,出現管轄權混亂的情形。
按照第二種意見,以原告起訴時向後倒推首先出現的被告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視為經常居住地方,即以離原告起訴時,被告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確定為經常居住地,這樣可以避免出現多個「經常居住地」時引發的管轄權混亂。
據此,人民法院裁定駁回被告雷某某提出的管轄權異議申請,被告雷某某上訴後,中級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F. 民事訴訟法被告現住址與身份證住址不同以哪一個住址為准訴訟
不知道你要解決什麼問題,如果是起訴,你可以在對方的戶口所在地或者是經常居住地起訴,如果在經常居住地起訴,你得提交相應證據。如果已經起訴,法官會通知對方到庭並要求對方陳述其住址。
G. 民事訴訟在戶口所在地還是臨時居住地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內人民法院管轄容;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根據上述規定住所地一般是指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是公民經常居住滿一年的地方。
H. 民事訴訟所在地
1、《民事訴來訟法》第22條規定,對自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而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2、就你所述情況,如果被告在另一個區居住已連續一年以上,就可以到另一個區起訴;如果不到1年,就到被告住所地即戶籍所在地提起訴訟。
3、被告不在戶籍所在地也可以到戶籍所在地起訴他啊,起訴後法院會給他發傳票的,這應該沒什麼關系吧。至於怎麼證明被告在另一區居住一年以上,這你自己可以去找證據吧,個人認為,諸如找他租賃房子的房東證明、或者找其鄰居證明,應該都可以吧。(個人觀點)
I. 根據民事訴訟法有關管轄的規定下列了哪些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按照《民事訴訟法》及民事訴訟法原理,原告若要起訴一個人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得到被告方所在地法院起訴,也就是由被告住所地法院行駛一審管轄權。但為了避免特定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給原告行使訴權和法院審理案件帶來的諸多不便,《民事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做了例外規定。以下幾種情況原告得到自己的住所地法院起訴:
一、《民事訴訟法》第22規定了四種情況: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上述四類情形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了五種情形:
(一)被告一方被注銷城鎮戶口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確定管轄,也即是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二)追索贍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非軍人對軍人提出的離婚訴訟,如果軍人一方為非文職軍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四)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五)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上述五類情形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J. 合同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如果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同,是不是以經常居住地為准
以經常居住地為准,由該地人民法院管轄。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七條,當事人的戶籍遷出後尚未落戶,有經常居住地的,由該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戶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條,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不能確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注冊地或者登記地為住所地。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條,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10)民事訴訟法居住地擴展閱讀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十八條,合同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
合同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動產的,不動產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其他標的,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即時結清的合同,交易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
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