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中國民事訴訟法專家教授

中國民事訴訟法專家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1-20 23:24:09

Ⅰ 《民事訴訟法》課程主講老師是誰

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民版事訴訟法研究室主權任,中國人民大學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員、北京市副主任委員。科研領域及教學的課程包括《中國民事訴訟法》、《外國民事訴訟法》、《比較民事訴訟法》、《證據法》、《破產法》及《司法制度》等。

Ⅱ 民事訴訟法領域 比較有影響力的學者

張衛平、湯維建、條件方面比較突出的,你可以參見《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范瑜。

Ⅲ 中國民法學的泰斗有哪些有哪些經典著作

中國民法學的泰斗有:

1、江平(1930—— ),最負盛名的民商法專家,原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編纂負責人,被譽為「中國民法三傑」之一。

江平教授1930年12月出生,浙江省寧波市人。1948年至1949年就讀於北京燕京大學新聞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1956年畢業;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民商法博士生導師。

2、梅仲協

梅仲協 (1900-1971) 字祖芳,浙江永嘉人。法國巴黎大學法學碩士,1933年後在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和中央政治學校擔任民法講席,曾任中央政治學校法律學系主任,抗戰期間重慶東吳大學教授。

3、謝懷栻

謝懷栻,男,漢族。湖北省棗陽縣(現為市)人。1919年8月15日生。1938年在重慶入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法律系,1942年畢業。次年參加高等文官考試司法官考試合格。

1944年後歷任重慶、台北、上海各地法院推事。1948年任上海國立同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任上海大夏大學教課,講授民法、民事訴訟法。

1979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工作,任副研究員、研究員,擔任過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於1988年退休。



4、佟柔

佟柔(1921年6月20日——1990年9月16日)男,滿族,遼寧省北鎮縣人,中共黨員。生前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民法專業博士生導師。

國內法學界,尤其民法學界,公認佟柔教授是新中國民法的開創者、民法理論的奠基人,是民法學的帶頭人,稱贊他是中國民法的權威或「泰斗」。

日本有的法學家譽其為「中國民法之父」,美國有的法學家稱他是「中國民法先生」。

5、史尚寬

史尚寬先生(1898—1970),字旦生,安徽桐城人,生於1898年農歷元旦,性厚重而穎悟,十一歲能文章,十五歲留學日本,由京都第三高等學校而東京帝大法律系,獲法學士學位。

史尚寬先生的「民法全書」對民國的立法時間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對後世的法學的研究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中國民法學經典著作:

《民法要義》、《公司法概論》、《公司法教程》、《國際私法新論》、《中國票據法釋義》、《法學緒論》、《中國司法大辭典》等。

Ⅳ 我國民訴教授,哪一位最權威

中國法學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團體,是中國法學界、法律界的全國性群眾團體和學術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力量。

李仕春

1969年12月生,浙江省瑞安市人。1992年獲哲學士學位;1999年獲法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法學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中國法學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雜志社副總編、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創新講壇秘書長、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秘書長;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秘書長兼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基本法研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秘書長;先後被湘潭大學法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南京師范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聘為兼職教授,被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聘為兼職研究員。

曾供職於溫州大學(1992—1996)、國務院法制辦公室(1999—2005,2002年7月任中國法制出版社編輯部主任)。

曾獲浙江省優秀大學生(1991)、全國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論文一等獎(1999)、2002-2003年度中央國家機關優秀青年(創新獎)等榮譽。

主要研究領域為:程序法基礎理論、民事訴訟法學、民法與民事程序法的交叉問題。

Ⅳ 誰能提供一個司法考試各科輔導老師的排行榜

民法:
李仁玉:北京民商法學會副會長,政協委員,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被學員譽為:「民法輔導第一人」。
鍾秀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司法考試民法資深輔導教師,多年的輔導經驗,對司考命題規律有深入的研究,擅長講理論與案例的結合。
席志國:中國政法大學民法學博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授課條理清晰,教學風格嚴謹,善於總結、把握司法考試的脈搏。
民訴:
常英:中國政法大學資深教授,碩士生導師,政法英傑校長,著名教育家,學者。被學員譽為:「民訴輔導第一人」。
卜開明:北京師范大學訴訟法學博士。
司考輔導經驗豐富,高級輔導員,具有很強的應試輔導經驗,師從著名導師及命題專家宋老師,深受學員歡迎。
刑法
楊艷霞: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博士,副教授。授課經驗豐富,講課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幽默風趣。
李金明: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著名司考輔導專家,09年押中刑法卷四原題。
刑訴:
李奮飛: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副教授,八年司考輔導經驗,講課生動,課堂十分活躍,邏輯思維嚴密,命題准確。
袁家德:中國政法大學,具有豐富司法考試輔導經驗,多次參與司法考試輔導用書的編纂,授課中重點突出,富有激情。
史飈: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訴訟法學博士,著名司考輔導專家,權威名師,司法考試民事訴訟法新生代名師,講課風格貼近考生,應試性強,深受學員好評。
行政法
吳鵬: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行政法博士,教授。司考輔導權威專家,多次參加輔導書的主編和司考的組題及閱卷,串講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重點法條有很高的命中率,講課幽默風趣,深入淺出。
王晨: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副教授。司法考試資深輔導專家,授課深入淺出,思路清晰,簡明扼要,有極強的感染力。
三國:
楊帆(女):中國政法大學教師、法學碩士、兼職律師。授課特點:條理清楚,准確把握商法、經濟法司法考試的命題規律和答題技巧。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商經復習、記憶及臨場答題技巧,深受考生歡迎
李毅: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副教授,有多年的司法考試輔導經驗,講課嚴謹、命題准確。
黃建軍:司法考試著名輔導專家,授課重點突出,簡明扼要,知識體系性強,考試輔導具有極強的針對性。主講:三國法
商經:
司艷麗: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博士,多次參加司法考試教材及輔導資料的編寫,擅長講授商經法,串講重點法條、講評典型案例,其講課信息量大、深入淺出、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張海峽: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司法行政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講知識產權、商經法。著名商經輔導專家。
法理:
楊帆:中國政法大學博士,任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法律史學研究中心。司法考試法制史輔導課的開拓者、授課風格深入淺出、邏輯縝密,在學生中有很高的威望。
法制史:
葉曉川: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譽滿京城的著名輔導專家,睿智、幽默的講課風格很受學員喜愛。講課重點突出、輔導方法得當、命題預測准確,主講法理、憲法、法制史。
張龍:法學博士,著名的司法考試培訓專家。授課經驗豐富,講課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邏輯縝密。

Ⅵ 段厚省的復旦大學法學院民事訴訟法專業教授

1、專著類
(1)《請求權競合與訴訟標的理論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出版
(2)《民事訴訟標的論》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4年12月出版
(3)《民法請求權論》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年7月出版
(4)《證明評價影響因素分析》法律出版社 2008年3月出版
(5)《海峽兩岸民事司法協助研究》(合著第二作者)海峽出版社 2005年9月出版
(6)《民事行政檢察監督的理論與實務》(合著副主編) 上海社科出版社 2005年9月出版
2、論文類
(1)論身份權請求權 《法學研究》 2006年第5期
(2)法官造法與司法權威 《政治與法律》 2004年第5期
(3)論檢察機關支持起訴 《政治與法律》 2004年第6期
(4)請求權競合研究 《法學評論》 2005年第2期
(5)檢察機關提起公益民事訴訟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法學》 2006年第1期
(6)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涉及的三個基本理論問題 《華東政法學院學報》 2006年第1期
(7)論證明責任與證明評價的相互制約,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07年第4期
(8)民事訴訟標的與民法請求權之關系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06年第4期
(9)民事訴訟目的:理論、立法與實踐的背離和統一《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07年第4期
(10)海峽兩岸民事管轄權沖突研究《金陵法律評論(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特刊)》 2004秋季號
(11)證明責任、證明標准與證明評價的實踐互動與制度協調《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12)審判權分享機制對法官證明評價的影響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 2008年第1期
(13)論證明對象對法官證明評價活動的影響 《法律適用》 2008年第2期
(14)論民事裁判方法——在事實與法律之間探尋 《法律適用》 2006第第5期
(15)既判力理論與民事抗訴機制之改造 《人民檢察》 2006年第7期
(16)民事行政檢察證據問題研究 《中國檢察官》 2006年第2期
(17)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機制之相互制約 《中國檢察官》 2007年第8期
(18)請求權競合與訴訟標的研究 《民商法論叢》第33卷 法律出版社 2005年出版
(19)共同訴訟研究——以訴訟標的理論為方法《訴訟法論叢》第11卷 法律出版社 2006年出版
(20)訴訟標的的實踐 《民事訴訟法論壇》第1卷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6年出版
3.獲獎情況
(1)2005年獲得復旦大學法學院年度教學優秀獎
(2)2007年獲得復旦大學法學院年度科研工作二等獎
(3)2007年與章武生教授、謝佑平教授共同獲得復旦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列在章武生教授
和謝佑平教授之後)
(4)2006年,論文「檢察機關提起公益民事訴訟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法學,2006第1期)和「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涉及的三個基本理論問題」(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第1期)分別獲得最高人
民檢察院年度優秀檢察理論研究三等獎。
4、主持項目:
(1)教育部2009年度規劃項目:「請求權競合問題研究」,編號:09YJA820009
(2)上海市教委2009年度重點項目:「證明評價原理——以民事訴訟為視角」

Ⅶ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的著名教授

1、孫長永

孫長永,男,1964年8月生,安徽壽縣人。曾任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內、博士生導師。重容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和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咨詢專家、中國訴訟法學研究會刑事訴訟法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唐力

唐力,男,漢族,1964年1月生,四川富順人,中共黨員,研究生,法學博士,法學教授,民事訴訟法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研究領域主要為民事訴訟法、仲裁法、行政訴訟法。

Ⅷ 民事訴訟法著作推薦

1、《民事訴訟法(第二版)》

是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艷麗。本教材吸收和借鑒既有民事訴訟法教材編寫經驗,在內容上注重對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界前沿理念和問題的介紹,以及民事訴訟法法規及司法解釋的理解和適用。

該教材在全面系統的介紹我國民事訴訟法理基礎上,更為注重學生對民事訴訟程序規定的掌握和運用,為此在教材的體例設置上,每章分設六個部分。

2、《新民事訴訟法 》

本書由邱聯恭教授發起並組織的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參與編寫,本研究會為台灣首屈一指的民訴研究會,每年集合台灣地區此領域菁英,收錄一次性發表當年研討會的重要論文,於文後註明原刊載論文的期別及年月,命名為《民事訴訟法之研討》。

該內容常列為台灣地區學術與實務研究者的指標性學術研究成果。 本集集合台灣民訴界實務與學界菁英作者群。歷年來有許多台灣民事訴訟領域的專家學者相繼加入,對於推動台灣民事程序法研究之進展及革新,貢獻匪淺。

本書對大陸民事訴訟領域的學術發展亦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並對即將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的相關理論有一定的參考。

3、《萬國法源·國家司法考試萬國授課精華:民事訴訟法(2013)》

《萬國法源·國家司法考試萬國授課精華:民事訴訟法(2013)》作者郭翔,是最接近我講課時隨堂所發講義的一本書。

4、《民事訴訟法》

是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也是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重點教材。《民事訴訟法》在修訂中吸收了民事訴訟法教學科研的最新成果,強調了程序法的理論,並更加突出了其教學適用性

5、《民事訴訟法》

張衛平著法律類圖書,以現行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為根據,系統地、全面地闡述了民事訴訟各種制度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原理。

《民事訴訟法》概念清晰、准確、分析簡明、透徹,難點、重點明確,體系結構合理,充分吸收了法學界最新研究成果,關注了民事訴訟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注意民事訴訟制度的實際運作。《民事訴訟法》有助於讀者正確理解、全面掌握民事訴訟理論和各種制度的動作機理。

Ⅸ 中國民事訴訟法方面的大神是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於1991年4月9日公布施行。
《中國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版》於1991年4月9日第七屆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第一次修正;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第二次修正。?

Ⅹ 參考與民訴法起草的有哪些人

江偉曾經有個介紹,供你參考:

一、江偉其人

我國當代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江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草創時期的奠基人之一,國內外公認的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的泰斗。從1982年的民事訴訟法試行,一直到1991年的民事訴訟法修改,一直到現在,都全面地、深入地、主要地參加了其中,可以說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發展的重要見證人。

社會兼職: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律咨詢委員會委員等職。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司法部公證律師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等學術職務和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湘潭大學法學院、海南大學法學院、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浙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兼職教授。

二、江偉的介紹:

民事訴訟法的起草與修訂,實際上應該是一本書,但由於自己年紀比較大了,精神也較為有限,這本書遲遲沒有寫出來。由於時間限制,今天就不能講得那麼詳細了,我們只能將這個過程給大家講一講。

首先,我要講一下民事訴訟法的起草,民事訴訟法的起草很有特色,因為當年在1979年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下面專門成立了民事訴訟法起草小組,過去法律起草沒有這個。其採用了三結合的安排,一共由三部分人組成,一部分人為民事訴訟法的起草學者,一部分為在職的法官,第三種人就是領導了,所以稱為三結合,這個班子一直延續了三年多之久,1979到1982年,這個小組一直存在,起草很慎重,用了三年時間才起草了一個《民事訴訟法(試行)》,但是在當時他也是正式的法律,寫「試行」只是為了慎重,這是簡單的過程。

我主要想講的是我們的起草不是隨便進行的,現在有人批評我們這個法律是超職權的法律,而且批得很厲害,有一段甚至認為我們中國的這個民事訴訟法給人家一個很不好的印象,完全講職權主義,不講當事人主義,對當事人的地位予以漠視。實際上這個看法是錯誤的,他們主要是抓住了《民事訴訟法(試行)》的56條,因為這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進行證明,第二款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全面地、客觀地收集、調查證據,最主要就是攻擊這一款,認為這叫超職權主義。為什麼說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們民事訴訟法的起草工作是建立在對中國的國情、尤其是對中國司法實踐的狀況徹底了解的基礎之上,也包括剛才所說的56條的條文,舉個例子,在我們動手起草這個法律之前,我們用了十天左右的時間專門聽取了全國各級法院領導介紹他們民事訴訟的運作過程和存在的問題,包括安徽、河北等等。不僅如此,我們起草小組有四名是來自法院的一些實踐部門的同志,其中包括上海、天津、北京、遼寧,四個省法院的領導,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聽取了來自全國各地法院法官的介紹,還專門聽取了我們起草小組內部實踐部門同志的介紹,所以說我們對司法實踐是做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之後我們才起草了條文,因此應當說我們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法律,而且事實證明我們民事訴訟法確立的原則、制度和程序基本上是符合國情得、是正確的,絕不是所謂的超職權主義。

這里要強調一點,因為中國歷來法官在審理案件時都是處於主動的地位,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幾個法官,包拯、海瑞、狄仁傑,你們都看過他們的電視,他們這些人主要辦的就是刑事案件,當時民事案件不太受重視,清代將民事案件稱為「細故」,這些大清官辦案都是到現場去調查,這一點很重要,這是中國根深蒂固的做法,因為中國與西方不同,有比較完備的律師強制代理制度,我們一般當事人力量都比較弱,如果要讓當事人在訴訟中起主導一切的作用,實際上當事人的權利是得不到保障的,所以我們的法官要關心當事人,甚至幫助當事人,現在西方國家提出來比如絕對的中立,當事人主張什麼就審什麼,沒提出來的就不要管,那麼你們看看包公辦案,當事人沒有提出來的也要管,所以我們要顧及歷代的傳統,我們並不是要發明一個什麼東西,這就是中國固有的國情,我們只不過是要在法律上將其明確化,因此我們1982年已經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後來1991年第一次大的修改,我當時有一篇文章,最早發表在《法學評論》1991年第3期,叫做《新民事訴訟法的重大突破》,當時我一共寫了十二個大問題,也就是說我們1991年修改主要針對十二個大問題,但只是處於修改和補充的性質,並沒有對我們的原則、制度和程序做重大改變。比如,當時第一個大問題,民事訴訟法的任務,就是強調這個法律能夠保證法院正確、合法、及時地審理案件,但沒有提出保證當事人的訴訟權益,這是一個比較大的缺陷,所以1991年增加了一條,第一句話是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然後才是保障、保證法院正確、合法、及時地審理民事案件,也就是說我們的民事訴訟法的任務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保障當事人能正確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其次就是給法院審理案件提供一個制度或者程序的保證,這樣就比較全面了,這是修改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民事訴訟法的調整范圍,這些問題都是根據當年各地所談的情況制定的。我們當時中國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法院不立案,要有介紹信、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證明,沒有這些就拒絕受理,因此我們這里必須明確一個問題,就是法院到底要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審理哪些問題?如果不加以規定,各地法院就會自定政策,無法統一,我們規定的審理范圍就是按照民法的原則,平等主體間發生地財產或者人身的問題,這個都化為民事訴訟法的調整范圍,但這個調整范圍問題也不小,太過於原則,但這個原則畢竟有一個標准,所以這是我們第二個修改的地方。

第三個問題就是基本原則,基本原則是當時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我們中國歷來地在民事審判方面奉行一個基本方針,「就是依靠群眾,調查研究,調解為主,就地解決」的十六字方針,這是在戰爭年代,解放區根據地一直實行的原則方針,在建國後即1949年建立新中國以後仍然奉行這個方針,那麼現在制定這個法律的時候是不是還把這個十六字方針原本內容一字不動地放在民事訴訟法中?這是一個很大問題,在當時爭議也很大。我當時的態度是:精神可以保留,但要用法律的語言來表達。後來經過大論戰,把調解為主,改為著重調解,至於「就地解決」並不是一個方針性地問題,我們在有些地方規定便利群眾、審理地點就行了。這就是原則的問題。

因為這十二個問題我不能一一都講,我就講其中幾個大的問題。……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1991年法律確定的,美國不是搞集團訴訟嗎,我們中國的現實情況是也有大量地群體性訴訟發生,因此我們1991年的法律明確規定了「代表人訴訟制度」,因此就當事人的問題我們有所突破。……

第二次大修改就是2007年,這次修改就與以前不一樣了。以前都是由起草小組來進行的,1991年的修改也有1982年起草小組成員的間接參與,而2007年的修改則不同了,它是由最高法院牽頭,重點是修訂了一個再審問題、一個執行問題,當然也不限於這兩個問題。實際上2007年的修改也是一個大的修訂,它不僅僅是重點放在再審和執行兩個程序,而且對強制措施在法人方面增加到30萬,另外刪掉了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因為破產法已經制定,包含了這個問題,一切以破產法為准,民訴法再規定則沒有必要了。當年規定的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實際上補充破產法的規定,當時我國破產法實際上是很狹窄的,規定就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企業破產法》,它只限於全民所有制企業,這個制定法本身就很有問題,在實踐中我還特意進行了調查,實際處理的全民所有制企業破產案件就一個、兩個,實踐中較多的是集體所有制企業的破產案件還有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破產案件,那麼這類案件則無法可依,所以民事訴訟法只能拾遺補缺了,所以說2007年的修改還是一個比較大的修訂。比如再審增加了許多再審事由,另外再審的法院升一級,另外執行上也做了許多重要的規定。

因此我給大家回顧一下,我們起草這個法律的時候就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法律,我們的修訂是在基本原則、制度和程序基礎上的完善和補充,從來沒有過顛覆我們這個原則、制度和程序的修訂之舉,兩次大的修訂都秉承這一原則,我們現在面臨第三次大修訂,加上原來的起草,相當於第四次大修訂,這也是一個很大的修訂,而且法工委現在態度也很誠懇,陸續召開許多會議,而且委託最高法院今年年初在房山召開了一次大型修改民事訴訟法研討會,法工委連續幾次來討論修改的問題,那麼我們今天應該抱著什麼樣的態度來修訂呢?所以我剛才定了一個原則,我們現在並不是說把我們現在的民事訴訟法給顛覆了,什麼問題都提,難道說我們現在的法律到了破落不堪、不堪收拾的地步,要重頭再來,我們的態度是修訂和完善,而不是全部破掉,這一點要不明確很容易走偏方向,就像當年民事訴訟法頒布,有很多人對這個法律進行指責,其中有一個很不好的地方,就是拿著外國的法律來指責中國的法律,這是很不對的,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因此不能拿外國法律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的法律,這一點必須要正確對待。當然我們並不否定要借鑒,但是借鑒是借鑒,主體還是我們自己的國情和問題,而不能以外國的標准來看待我們的法律。……

下面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現在法工委在修改民事訴訟法時廣泛吸取意見,……我這次去上海是一個私人問題,我的親戚朋友都不懂法律,但是他們對於彭宇案意見還是很大的,怎麼能弄成這種好人卻成了侵權的人,這正好是我們這個學科應當回答的問題,這就與剛才說的「真偽不明」有很大的聯系,這個案件也有所不同,他就是想把案件弄一個真偽分明,但是他用了一個反道德的原則來針對一個道德的行為,這個推定是反道德的,首先應該肯定人家將老太太扶了送到醫院去,應該給予肯定,否則以後就沒人去做了。現在有人提要設立一個基金會,專門對這種被人誣賴的行為予以負責,損失由基金會來負責。所以我們現在討論民事訴訟法的修改也是一個學習、分析民事訴訟法理論問題的機會。

另外還有一個關於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的問題。人民調解委員會做出的調解協議如果要是經過人民法院確認的話就具有強制執行力,這個確認程序究竟是什麼程序呢?對此法工委認為是一個特別程序。如果不說是特別程序是什麼程序?我可以表一個態度,說是特別程序怎麼都不對。中國說的「特別程序」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與普通程序不一樣的就是特別程序,這是一個籠統說法;另外一個特別程序又分為兩種,一種就是非訟程序,另外一個就是特別類型案件的特殊程序,比如勞動爭議案件的特別程序、知識產權案件的特別程序,還有就是已經有了的海事特別程序,這種特別程序意思就是說原則上還是適用普通程序,但是因為案件本身的特點又應當有一些特別的規定,我看就像日本的票據訴訟規定的一些特色,另外像我們現在規定涉外民事訴訟為什麼要有特別程序?涉外民事訴訟也要適用普通程序,但是也要就特色的地方設置特別程序,因此有這幾種理解。那麼能說法院對人民調解協議的確認稱為特別程序嗎?尤其司法確認是在什麼階段來進行的,實際上是在訴前,人家只需要法院確認一下並非要法院解決問題,是起訴以前,因此不能稱為特別程序。將來法律上規定了可以,但是規定了以後我們也必須要搞清楚,這究竟算是什麼程序?我這里有一個命題,多元化的裁判程序可以包羅多一些,有些是進入訴訟以後的,有些沒有進入訴訟也可以算。

另外一個就是執行程序,最高法院執行局強烈呼籲要單獨制定「強制執行法」,現在也做了很多論證,最高法院也搞了許多項目來論證。但現在法工委表態贊成單獨制定「強制執行法」,但是怎樣制定,要先修訂民事訴訟法,修訂後再說。許多學者聽了以後比較灰心,認為什麼時候再定就難了。實際上法工委這一說法也很有道理,要麼就在修改民事訴訟法時對執行部分也一起修訂,之後制定「強制執行法」時廢止這一部分就行了。但最高法院不同意,認為既然要單獨制定「強制執行法」,我們現在就不需要修改了,以防單獨制定被擱置,只需要在修改時加入一條,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執行活動進行法律監督,現在的問題是將來還是做點實際的,就是論證一下。要說「強制執行法」已經有學者論證了好幾稿了,將來還要進一步論證,執行程序依我的看法,在修改的時候還不如將強制執行單獨作為一編為好,現在這種相互對抗並沒什麼好處。

熱點內容
寧夏回族自治區節約用水條例 發布:2025-10-04 04:04:52 瀏覽:701
2012年深圳勞動法底薪 發布:2025-10-04 04:03:17 瀏覽:18
下列不屬於社會法特點的是 發布:2025-10-04 04:03:17 瀏覽:779
社會與法之手機演員 發布:2025-10-04 04:02:42 瀏覽:264
描繪法治藍圖 發布:2025-10-04 04:01:53 瀏覽:431
一村一法律顧問簽約信息 發布:2025-10-04 04:00:25 瀏覽:751
勞動法歷史感受 發布:2025-10-04 03:45:53 瀏覽:512
廣東省農業環境保護條例失效 發布:2025-10-04 03:11:31 瀏覽:66
勞動法的工傷賠償標准 發布:2025-10-04 03:11:24 瀏覽:950
德安睿律師 發布:2025-10-04 03:05:37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