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建築勞動法一號令

建築勞動法一號令

發布時間: 2021-01-21 05:54:32

㈠ 《勞動法》對國企職工內退有什麼規定

《勞動法》沒有規定內退,以下是勞社部發布的關於內退的辦法和規定:

1、《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的勞動關系處理辦法》(勞社部發[2003]23號)第一條第六款

企業改制分流時,對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內、符合內部退養條件的職工,原主體企業或國有法人控股的改制企業經與職工協商一致,可以實行內部退養。職工在改制前已經辦理內部退養手續的,一般由原主體企業繼續履行與職工的內部退養協議。由改制企業履行原內部退養協議的,應當在改制分流總體方案中明確。

2、《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1993年國務院第111號令)第九條

職工距退休年齡不到五年的,經本人申請,企業領導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期間,由企業發給生活費。

已經實行退休費用統籌的地方,企業和退出工作崗位休養的職工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期間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時,按照規定辦理退休手續。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期間視為工齡,與其以前的工齡合並計算。

(1)建築勞動法一號令擴展閱讀:

1992年7月23日,國務院發布《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該條例第十七條第七款提出了「提前退出崗位休養」這一概念。

國家出台內退政策的目的是:企業減員增效,發展生產。是針對有富餘人員的企業,因年老、體弱、多病而不適應工作強度的職工,可以在本人自願申請的情況下,提前享受退休待遇。國家在出台內退政策的同時,強調嚴禁企業超出國務院規定辦理內退的行為。

㈡ 勞動法對國企職工內退有什麼規定

如果職工距退休年齡不到五年的,可以本人向公司申請,企業領導批准後可以內退,內退期間由企業逐月為其發放生活費,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生活費標準是根據企業支付能力由企業與內退人員協商確定的,請參考以下法律資料:

《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

第九條規定:職工距退休年齡不到五年的,經本人申請,企業領導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修養期間,由企業發給生活費。

第十條職工可以申請辭職。經企業批准辭職的職工,在辦理辭職手續時,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給一次性生活補助費。

(2)建築勞動法一號令擴展閱讀:

同時,《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也指出,國企員工內退時的注意事項:

第十一條按照本規定第八條、第九條規定發放的生活費在企業工資基金中列支,生活費標准由企業自主確定,但是不得低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准。

第十二條企業因生產經營發生重大變化,必須裁減職工的,對勞動合同制職工,經企業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同意,可以提前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

合同沒有約定的,企業對被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按照其在本企業工作的年限,工齡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本人一個月標准工資的補償費。

第十三條各級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和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富餘職工的社會安置和調劑工作,鼓勵和幫助富餘職工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

企業之間調劑職工,可以正式調動,也可以臨時借調;臨時借調的,借調期間的工資和福利待遇由雙方企業在協議中商定。

第十四條富餘職工由企業自行安置有困難到社會待業的,在待業期間,依法享受待業保險待遇。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創造條件,幫助職工再就業。

㈢ 勞動法--省政府162號令

第一,你說抄的「省政府162號令」是指哪一省?這個你得提供。
第二,如果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當然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勞動合同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勞動法》第十章第七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調解原則適用於仲裁和訴訟程序。
《勞動法》第十章七十九條規定: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㈣ 我急切需要勞動法關於公司對員工實施罰款的規定

你好!我看了你的問題之後現在做出如下回答:
1、要是單位根據相關規定或者內政策容要求你搬遷,而你沒有做,單位在公證人員在場的情況下,對你進行了合理的搬遷,不會構成侵權。如果造成了你的物品損壞,你可以要求對方進行賠償。
2、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一是:罰款的主體是行政主體。並不是所有的組織和個人都有罰款的權力,也不是所有的行政主體都有罰款的權力,只有那些經過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的行政主體才有罰款的權力。而我們現實中的很多不具備上述特徵的組織也在行使罰款的權力是錯誤的。
二是:罰款的對象只能是行政管理相對人。特定的行政主體行使罰款的權力也不是沒有限制的,其只能對行政管理相對人進行,任何組織都不能對其所屬的成員進行罰款,具有罰款權力的特定行政主體也不例外。
3、單位違反了我國法定的內容,你可以要求對方退回罰款!
4、關於你們之間的爭議建議最好協商解決。
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可以在線咨詢!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09年修訂的是多少號令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八號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道德經說的是什麼 發布:2025-10-04 02:02:13 瀏覽:95
廣州走私律師 發布:2025-10-04 01:58:30 瀏覽:471
會計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 發布:2025-10-04 01:58:09 瀏覽:407
社會道德缺失的事例 發布:2025-10-04 01:49:18 瀏覽:86
輪胎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4 01:33:43 瀏覽:355
民法通則贈與 發布:2025-10-04 01:01:35 瀏覽:484
2014年法律服務工作計劃 發布:2025-10-04 00:59:42 瀏覽:258
勞動法違法常識 發布:2025-10-04 00:32:12 瀏覽:309
2018年4月自考行政法學真題 發布:2025-10-04 00:25:14 瀏覽:193
中山大學法律碩士代碼 發布:2025-10-04 00:11:25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