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中抗訴通俗理解

刑事訴訟法中抗訴通俗理解

發布時間: 2021-01-21 17:50:17

㈠ 抗訴的概念和特徵

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時,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審理要求的訴訟活動。在我國,抗訴是法律授予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行使的一項法律監督權。抗訴分為兩種:

一種是按上訴程序提出的抗訴。即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同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刑事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時,在法定抗訴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訴。我國刑事訴訟法對這種抗訴規定的具體程序是:檢察院將抗訴書通過原審法院提交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還應將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應就抗訴的理由和根據認真審核,如果認為抗訴不當,可直接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下一級人民檢察院的抗訴,並將撤回抗訴的情況通知下一級人民檢察院。

二是按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即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發現確有錯誤,按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這種抗訴不受時間限制,對於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

實踐中,檢察機關提出抗訴主要是基於(也就是特徵):(1)原裁判認定事實確有錯誤;(2)原裁判定案證據不確實、充分;(3)原裁判適用法律有錯誤;(4)原裁判量刑畸輕畸重;(5)審判中有嚴重違反訴訟程序或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為,可能影響到判決、裁定的公正性。

刑事抗訴,是指人民檢察院認為刑事判決或裁定確有錯誤,按照法定訴訟程序,要求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重新審理並作出改判的法律監督活動.

刑事訴訟具有下列特徵:

(一)監督性

(二)專門性

(三)特定性

(四)程序性

(五)有效性

㈡ 檢察院 刑事案件抗訴

刑事案件抗訴程序一般分為兩種,一是下抗上審,二是同抗同內審。刑事抗訴包容括上訴程序的抗訴和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前者是指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81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這就是下抗上審。而同抗同審是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05條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依法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㈢ 刑事訴訟中的抗訴與民事訴訟中的抗訴有哪些區別

1、刑事案件抗訴程序一般分為兩種,一是下抗上審,二是同抗同審。刑事抗訴包括上訴程序的抗訴和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前者是指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81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這就是下抗上審。而同抗同審是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05條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依法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2、而民事抗訴程序往往是上抗下審,極少用同抗同審,且判決、裁定均是已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發現同級法院已生效的判決、裁定認為符合抗訴法定要件、條件後,只能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抗訴,由上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是否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即下級人民檢察院不能直接向同級人民法院直接提出抗訴,上級人民檢察院若採納下級人民檢察院的提抗,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受理抗訴的人民法院往往不直接進行再審,而裁定指令作出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進行再審,這就是上抗下審。司法實踐中,同抗同審極少。
3、民事抗訴與刑事抗訴不同,民事案件抗訴形成再審,是鑒於法律授權檢察機關,有事後監督的職能,因而可理解檢察機關應以原裁判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的規定,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為限,不得為一方當事人利益與另一方當事人形成對立,以「公權」干預「私法」。檢察機關的抗訴只是啟動再審程序,在庭審中的作用僅表現為一種再審的提起,法定事由或稱之為一種程序上的原因力。

㈣ 刑事案件抗訴

1、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六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內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容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也就是說,都不生效。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百五十八條、共同犯罪案件中,人民檢察院只對部分被告人的判決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對其他第一審被告人不得加重刑罰。

㈤ 在法律中抗訴的定義是什麼

抗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時,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審理要求的訴訟活動。在我國,抗訴是法律授予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行使的一項法律監督權。抗訴分為兩種:

一種是按上訴程序提出的抗訴。即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同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刑事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時,在法定抗訴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訴。我國刑事訴訟法對這種抗訴規定的具體程序是:檢察院將抗訴書通過原審法院提交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還應將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應就抗訴的理由和根據認真審核,如果認為抗訴不當,可直接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下一級人民檢察院的抗訴,並將撤回抗訴的情況通知下一級人民檢察院。

二是按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即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發現確有錯誤,按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這種抗訴不受時間限制,對於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

實踐中,檢察機關提出抗訴主要是基於:(1)原裁判認定事實確有錯誤;(2)原裁判定案證據不確實、充分;(3)原裁判適用法律有錯誤;(4)原裁判量刑畸輕畸重;(5)審判中有嚴重違反訴訟程序或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為,可能影響到判決、裁定的公正性。

㈥ 刑事訴訟法第185條與第205條里的抗訴有什麼區別嗎抗訴明明是上級檢察院因下級法院的錯誤問題而對同級的

提問者引用的是原97刑訴法法條,對應修改後的刑訴法分別是221條和243條。這兩個法條分別是關版於二審程序的抗訴和權審判監督程序抗訴的規定,不是一回事。
221條的抗訴,是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認為本級法院在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的,應當製作抗訴書通過原審法院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原審法院應當將抗訴書連同卷宗材料移送上級法院,上級法院對全案進行審理和判決,屬於二審程序。
243條的抗訴,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的,通過提出抗訴進行再審,屬於審判監督程序。
其區別:
1、法律程序不同,前者是二審程序,後者是審判監督程序;
2、判決的效力不同,前者判決還未發生法律效力,後者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3、提起的主體不同,前者是同級人民檢察院,後者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上級檢察院。

㈦ 什麼是抗訴,刑事訴訟中對抗訴是如何規定的

抗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時,依法向回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審理要求的答訴訟活動。在我國,抗訴是法律授予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行使的一項法律監督權。

法條鏈接:《刑事訴訟法》

1、第二百一十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2、第二百一十八條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後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並且答復請求人。

3、第二百一十九條 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熱點內容
中級經濟法公司法律制度 發布:2025-10-03 23:15:42 瀏覽:847
2018四川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10-03 23:06:40 瀏覽:622
廣東職工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5-10-03 23:01:33 瀏覽:830
空白信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3 22:58:01 瀏覽:341
刑法什麼邢 發布:2025-10-03 22:50:41 瀏覽:232
證人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是 發布:2025-10-03 22:34:12 瀏覽:375
清華大學2012法律碩士錄取名單 發布:2025-10-03 22:33:01 瀏覽:363
法律咨詢服務部是什麼 發布:2025-10-03 22:32:16 瀏覽:830
法律服務小分隊計劃 發布:2025-10-03 22:24:28 瀏覽:264
劉忠社會法 發布:2025-10-03 22:24:21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