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政訴訟法確認合同無效
『壹』 如何審理確認合同無效案件
『貳』 要求確認合同無效案件,向哪個法院起訴
你可以到合同履行地區法院起訴維權,
《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對公專民提起的民事訴屬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叄』 誰知道法院依職權主動確認合同無效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其實,法院依職權主動確認合同無效,由此牽涉到很多方面的問題,如:合同內容明顯偏失公平或違犯相關法律法規等等....
『肆』 法院依職權主動確認合同無效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無效合同違法了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由此決定了國家要對無效合同予以主動干預。這種干預主要表現在:合同糾紛訴至法院後,法院不待當事人請求確認合同無效,便可以主動審查合同是否具有無效的因素,如果發現合同屬於無效范疇,便應主動地確認合同無效。
就是說,確認合同無效是法院的職權。即法院直接依據法律的規定,行使該項職權。
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4條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已地方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4)新行政訴訟法確認合同無效擴展閱讀: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認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條款無效:
(1)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
注意: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屬於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一般屬於可變更或撤銷的合同,只有在損害了國家利益時,才屬於無效合同。
(2)惡意串通,並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
(5)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
(6)對於造成對方人身傷害或者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免責的合同條款。
(7)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無效。
另外,根據《民法通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為無效民事行為。因此,主體不合格也可能導致合同無效,例如:
(a)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認的,該合同無效。其例外情況是:純獲利益的合同和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需追認,合同當然有效。
(b)法定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對人有過失而成立的合同,該合同無效;
(c) 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且相對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該合同無效。
『伍』 宣布合同無效,一定要法院,還是公安局也可以
合同的無效確認,法院具有強制性,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組織也能確定合同無效,版只是不具備強制性。合權同法對於合同無效有明確的規定。無效的合同自始無效,不因為未進入司法程序而改變效力。也就是說即便沒有經過人民法院的審理,合同仍然是無效的。只是當事人之間若對合同效力的出現爭議,那隻有訴之法院讓法院予以確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定:
第四條 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陸』 案由,確認合同無效糾紛,是不是只對合同有效或無效做出判定,其他根據合同有效提出的訴訟請求會審理嗎
如果你的訴訟請求是相互沖突的,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會向你釋明,讓你明確訴訟請求。
《民事訴訟法》第13條對當事人的處分權利規定為:「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柒』 行政訴訟法確認無效判決的程序條件
第七十五條: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
『捌』 哪些情形下合同是無效的,確認合同無效有哪些程序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了幾種合同無效的情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內一方以欺詐、容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如果屬於上述情況,建議起訴至法院,通過判決確認合同無效。
如不想起訴,可以發函給合同對方,告知其因為上述原因,簽訂的合同無效,並得到對方書面確認。
『玖』 為什麼 只有法院才能確認合同無效,有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有的,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請參考以下資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定:
第四條 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合同無效的法定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9)新行政訴訟法確認合同無效擴展閱讀:
惡意串通而訂立的合同,其構成要件是:
(1)當事人在主觀上具有惡意性。即明知或者知其行為會造成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損害,而故意為之。
(2)當事人之間具有串通性。串通是指相互串連、勾通,使當事人之間在行為的動機、目的、行為以及行為的結果上達成一致,使共同的目的得到實現。在實現非法目的的意思表示達成一致後,當事人約定互相配合或者共同實施該種合同行為。
(3)雙方當事人串通實施的行為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惡意串通的結果,應當是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受到損害。法律並不禁止當事人在合同的訂立和履行中獲得利益。但是,如果雙方當事人在謀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時而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利益的時候,法律就要進行干預。
惡意串通所訂立的合同,是絕對無效的合同,不能按照《合同法》第58條規定的一般的絕對無效合同的原則處理,而是按照《合同法》第59條的規定,將雙方當事人因該合同所取得的財產,收歸國有或者返還集體或者個人。
參考資料:網路-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