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單位追償

勞動法單位追償

發布時間: 2021-01-22 01:46:44

勞動法關於下班時間在店裡打架的規定,下班時間和同事打架老闆有權發款嗎

未經法律授權的,在任何時間,老闆都沒有對員工進行罰款的權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也無權作出罰款的規定。如果員工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他人造成損害,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向員工進行追償。


一、《行政處罰法》的相關規定

1、第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做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前款規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2、第十四條 除本法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以及第十三條的規定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二、如果員工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他人造成損害,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向員工進行追償。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2、《工資支付暫時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❷ 追償請求權在勞動法多少條規定

勞動法中沒有追償請求權一說。
保證人追償權又稱「保證人求償權」,是指保證人在履行保證債務後,得請求主債務人償還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31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民法通則第89條也規定:「保證人履行債務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法律依據
關於保證人的追償權問題,《擔保法》第31條明確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對於追償權實現的程序及范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保證人追償權
》(以下簡稱《解釋》)第42、43條均有明確規定。在審判實踐中,只要保證人實際清償額在主債權范圍內,保證人便有權請求主債務人履行義務,而不管保證人是以何種有償方式履行的,主債務人只能根據保證人的請求履行義務。因為保證人的行為已導致主債務的消滅,主債務人僅能視主債務消滅的結果而確定義務的承擔。對於實行的途徑,一是如在判決書中明確保證人享有追償權的,保證人可直接申請執行。二是如未明確的,則必須另行提起訴訟。基於以下兩點考慮對保證人的追償權應加以必要的限制。一是債權人與保證人可能存在惡意串通的現象,從而損害主債務人的利益。依現行做法,只要保證人向債權人在主債權范圍內履行了債務,那主債務就必須無條件地向保證人履行。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保證人和債權人達成了以物抵款的解決方案並履行完畢,使保證人原來並不值錢的貨物價格倍增。當保證人就此向主債務人追償時,主債務人只能懷疑有可能串通,卻無法提供相應的證據。二是保證人承擔責任的形式為以物抵款,但當保證人在行使追償時卻堅持主債務人必須以貨幣的形式支付,主債務人卻沒有選擇的餘地。這樣,明顯有違公平、合理的原則。

❸ 勞動法有規定用人單位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向勞動者追償工資

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追償權也就是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的賠償責任,勞動法內第102條規定勞動者容違反《勞動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❹ 追償請求權在勞動法多少條規定

你的來勞動合同到7月31日終止。用人單源位不必書面通知你。你可以拿到7個月的工資,按《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r\n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❺ 勞動僱傭關系的賠償問題

對的,你能分清楚其中關系。他們之間確實是僱傭關系。不是勞動合同關系,因此也就不適用勞動合同法。
就僱傭關系引起的人生傷害,適用侵權。僱傭關系是民事關系,發生糾紛後無需經過仲裁程序,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
在僱傭關系中發生傷亡則屬於民法中的人身損害,適用《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法通則若夫干問題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進行賠償。當然在舉證上會比較麻煩一些,建議盡早搜集證據。http://www.chinacourt.org/flwk/show.php?file_id=90488&key=%B9%D8%D3%DA%C9%F3%C0%ED%C8%CB%C9%ED%CB%F0%BA%A6%C5%E2%B3%A5%B0%B8%BC%FE%CA%CA%D3%C3%B7%A8%C2%C9%C8%F4%B8%C9%CE%CA%CC%E2%B5%C4%BD%E2%CA%CD

具體賠償你參見

❻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向勞動者追償勞動報酬

不會的。
這個屬於公司內部問題,勞動仲裁是不會受理的。
你可說維護了,具體的維護方法保密。
既然給你這個錢就是給你用的。
只要客戶關系好就可以了。

❼ 單位怎麼向負責人追償 可不可以約定

賈某與我公司沒有簽訂任何勞動合同和用工協議,但有事實用工關系。我公司是做工程的,賈某作為項目負責人在負責第一個工程時給公司造成了損失(當時並沒有顯現出來)。後來公司又讓他負責另一個項目,並書面許諾給他提成款。後來由於在第一個工程中他給公司造成的損失很大,就沒有兌現第二個工程中給他的承諾。現在他就這筆款項的支付申請勞動仲裁。我公司的疑問: 1、賈某的申請會得到勞動仲裁委員會的受理嗎? 2、如果受理了,仲裁委員會會做出怎樣的裁決呢? 3、賈某負責的第一個工程給公司造成了更為巨大的損失,我公司應該通過何種途徑來追回?是在勞動仲裁的過程中提出抗辯?還是向法院起訴?
因為你們之間的糾紛屬於勞動爭議,所以仲裁機構應當受理,至於仲裁結果,那要看案件的真實情況,特別是賈某在這一事件中的過失程度來看了。
《勞動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在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勞動職責、安全義務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勞動者必須依約履行,否則應承擔違約責任。其次,《勞動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其次,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在用人單位依法就企業的安全生產定有相關制度的情況下,勞動者有義務按照制度要求進行生產操作,不得任意行為。
因此,如果你們公司對員工過失或故意給公司造成損失有相應的處罰措施,則可以根據它要求員工賠償。當然,即使沒有這方面的約定,如果員工有重大過失或故意行為,仍然可以要求其賠償。
對於勞動爭議,我們國家實行仲裁前置,因此,你們可以在仲裁中提起反訴。如果對仲裁裁決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❽ 員工給公司造成損失怎麼追償

賈某與我公司沒有簽訂任何勞動合同和用工協議,但有事實用工關系。我公司是做工程的,賈某作為項目負責人在負責第一個工程時給公司造成了損失(當時並沒有顯現出來)。後來公司又讓他負責另一個項目,並書面許諾給他提成款。後來由於在第一個工程中他給公司造成的損失很大,就沒有兌現第二個工程中給他的承諾。現在他就這筆款項的支付申請勞動仲裁。我公司的疑問: 1、賈某的申請會得到勞動仲裁委員會的受理嗎? 2、如果受理了,仲裁委員會會做出怎樣的裁決呢? 3、賈某負責的第一個工程給公司造成了更為巨大的損失,我公司應該通過何種途徑來追回?是在勞動仲裁的過程中提出抗辯?還是向法院起訴? 因為你們之間的糾紛屬於勞動爭議,所以仲裁機構應當受理,至於仲裁結果,那要看案件的真實情況,特別是賈某在這一事件中的過失程度來看了。 《勞動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在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勞動職責、安全義務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勞動者必須依約履行,否則應承擔違約責任。其次,《勞動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其次,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在用人單位依法就企業的安全生產定有相關制度的情況下,勞動者有義務按照制度要求進行生產操作,不得任意行為。 因此,如果你們公司對員工過失或故意給公司造成損失有相應的處罰措施,則可以根據它要求員工賠償。當然,即使沒有這方面的約定,如果員工有重大過失或故意行為,仍然可以要求其賠償。 對於勞動爭議,我們國家實行仲裁前置,因此,你們可以在仲裁中提起反訴。如果對仲裁裁決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❾ 員工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通過哪種途徑追償呢

因為復糾紛屬於制勞動爭議,所以仲裁機構應當受理,仲裁結果,要看案件的真實情況
1.《勞動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在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勞動職責、安全義務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勞動者必須依約履行,否則應承擔違約責任。其次,《勞動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在用人單位依法就企業的安全生產定有相關制度的情況下,勞動者有義務按照制度要求進行生產操作,不得任意行為。
3.因此,如果公司對員工過失或故意給公司造成損失有相應的處罰措施,則可以根據它要求員工賠償。即使沒有這方面的約定,如果員工有重大過失或故意行為,仍然可以要求其賠償。

熱點內容
練祖前法院 發布:2025-10-03 21:19:32 瀏覽:93
公司不讓請假勞動法有規定嘛 發布:2025-10-03 21:09:18 瀏覽:576
行政法熱點事件 發布:2025-10-03 21:01:05 瀏覽:17
刑法延長拘留 發布:2025-10-03 20:59:29 瀏覽:777
經濟法職業經理人制度 發布:2025-10-03 20:52:35 瀏覽:63
經濟法基礎知識答案 發布:2025-10-03 20:50:11 瀏覽:93
經濟法的價值取向 發布:2025-10-03 20:50:10 瀏覽:977
法治伴我成長作文素材 發布:2025-10-03 20:44:25 瀏覽:265
宋功德任中辦法規局 發布:2025-10-03 20:38:58 瀏覽:898
華政研究生國際法和經濟法哪個好 發布:2025-10-03 20:35:55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