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的描述
A. 26.有關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的表述,正確的是:
有關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的表述,正確的是:
A.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內權利義務可容以由雙方當事人約定
B.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具有不對等性
C.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是由法律規范事先規定的
D.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是重合的
答案是BC。
按傳統行政法的觀點來說,B是正確的,大多數行政法學教材也是採用的這一表述。
C也是正確的因為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機關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必須事先由法律規定,防止行政機關濫用權力。
D是錯誤的,只有行政主體的權利義務是重合的,如征稅既是稅務機關的權力也是其義務。就公民而言一般不存在這種情況。
B. 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什麼
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回力答,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的區別所在。
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2)關於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的描述擴展閱讀:
行政主體的理論困境
中國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發生了全面而深刻的變革。以經濟領域為主導的改革,使得中國社會結構也面臨重大的調整與變遷,各種市場的、社會的要素活躍起來、並促使政府壟斷式的公共職能發生分化,許多職能向非國家公權力組織轉移,政府走向服務行政的道路。
這就使得許多社會公權力組織在一定領域行使公共職能發揮執行和管理的作用。當然,有些社會公權力組織可以納入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行列。
但大多數的社會公權力組織是沒有授權的,而且法律法規授權組織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哪些組織有資格獲得授權,針對哪些事項可以授權等問題是我們需要明確的。因而根據中國行政主體理論不能周延所有的行政主體,這就有必要擴展並明確行政主體的外延。
C. 關於行政法律關系的一個案例題
行政法律關系的消失是指原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完全消失活不復存在。包括回兩種情形:1)行政法律關答系的一方或雙方當事人不復存在,從而使行政法律關系消失。2)行政法律關系的所有內容因被撤銷活履行完畢不復存在,從而使行政法律關系消失。
本體顯然屬於第一種,張某作為行政法律關系的一方已經不復存在,從而,行政法律關系消失。
D. 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是由什麼決定的
任何一種法律關系都包括主體、客體、內容三個構成要素,其中內容就是指的是權利和義務。享有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義務,通常的說,行政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是由行政法律法規所決定的
E. 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
一方必是行政主體,行政主體包括被授權或被委託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的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公共管理組織。
另一方是行政相對人。
F.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有哪些
行政法律關系抄的特點:
1、主體的恆定性與不可轉化性:
(1)行政法律關系雙方中必有一方主體是行政主體,不以行政主體為一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關系
(2)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不能由另一方當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確定的。在我國的行政訴訟關系中,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體,他們也不能互為原被告。
2、主體資格的受限制性:
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無論是行政主體還是行政相對人都要受到一定資格和條件的限制。
3、主體地位「平等下的不對等性」
具體表現為:
(1)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的性質不完全相同
(2)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的數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權利義務是另一方不具有的。
G. 行政法律關系特徵的主體權利義務的對應性與不對等性
關於行政法律關系中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問題,一直是我國法學界存在爭議的問題版。許多行政法學權家主張行政法律關系地位具有不平等性,其中行使行政權的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行政法律關系地位的「不對等性」既不能簡單的解釋為行政主體的命令和行政相對人的服從,也不能簡單的被理解為行政主體一方只行使權利而作為另一方當事人的行政相對人只履行義務這種權利和義務不對應的情況。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平等性,實際上是為了實現雙方在法律上的實質平等而對雙方權利進行的不對等分配,是一種「平等下的不對等」。
H. 行政法律關系與行政關系的區別
1、在行政抄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而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監督主體如權力機關、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等處於主導地位,行政主體處於受監督地位;
2、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等,而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是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
來源綿陽律師網頁鏈接
3、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而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也是主體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但這些權利和義務是不一樣的。
I. 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具有不對等性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一、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性質不完全相同。
二、主體雙方權利義務的數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權利義務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徵:
1、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機關或者根據法律的授權代行某種行政職能的社會組織。
2、行政法律關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機關單方面的的行為為根據。
3、作為主體的一方行政機關可以直接運用國家強制力強制對方當事人履行義務或接受制。
4、主體之間的爭議通常通過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