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不按勞動法時間發
『壹』 公司不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時間發工資怎麼辦
現實困惑
2012年3月,小梅到廣州一家制衣工廠打工,按合同規定,該工廠實行基本工資加計件工資制(每件5元),以此鼓勵大家提高工作效率,多勞多得。小梅入職後一周就熟練使用了機器,而且她經常下班後還工作兩個小時以增加工作量。但是,一個月後,小梅拿到的工資比實際工作量要少很多。小梅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找到財務問緣由,財務的答復是,由於小梅下班後繼續使用工廠的機器工作,耗費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成本,而且機器的耗損程度比其他機器厲害,需要維護費,所以工廠扣除了一部分工資作為補償。那麼,該廠不按勞動合同規定發工資,小梅該怎麼辦呢?
律師答疑
本案中,該廠對工資的支付方式做了明確的規定,理應按照合同辦事。但是該廠卻以小梅耗費了工廠的資源為由少發其勞動所得。《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針對小梅的情況,該廠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實行多勞多得,但是小梅多勞卻未獲得相應的報酬。小梅加班雖然耗費了一定的資源,但同時為工廠創造了利益,工廠只看到了問題的一方面是片面的。所以,如果經協商工廠還不補齊小梅的勞動所得,那麼小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法理薈萃
用人單位應嚴格按照勞動合同履行自己的責任,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如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工資,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貳』 勞動法中對於不按時發工資的規定
你好,可以向當地勞動局反應該情況,你單位此行為是違法行為,會收到仲裁的。
『叄』 按照勞動法規定公司不按正式發放時間發放工資勞動者提出辭職合法嗎
可以提出離職同時要求對方承擔責任
『肆』 公司不按規定時間發放工資,有什麼法律法規嗎
法律規定是必須按時發工資的,如果不按時發是可以依法申請賠償,具體如下: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七條 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4)工資不按勞動法時間發擴展閱讀:
如果用人單位拒不發工資的,可以向當地勞動部門申請勞動仲裁,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伍』 法定假不按勞動法發工資合法嗎
你好!1、國家規定的法定節假日沒有按勞動法所規定的加班工資發放,可以向當地勞專動監察大隊屬投訴,要求單位支付加班工資的。
2、《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陸』 公司工資不按勞動法發放可以要求馬上離職嗎
可以,公司不發工資是違反勞動法的,並可以要求經濟補償金
『柒』 公司不按勞動法發工資請問該怎麼找,找誰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爭議時,收集證據可以到勞動仲裁委員回會申請仲裁或到勞動監察答大隊投訴,勞動仲裁任然無法解決爭議的時候,可以上訴法院由法院判決,然後勞動者申請強制執行。
根據《勞動法》
第十章勞動爭議
第七十七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調解原則適用於仲裁和訴訟程序。
第七十八條解決勞動爭議,應當根據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依法維護勞動爭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八十三條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