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有對工齡工資規定的內容
① 勞動法有規定基本工資由於工齡長而封頂的嗎
1、基本工資/月數*(月數-請假數)合理;
2、職工全月平均制度工作數工回資折算辦答別調整:
、制度工作間計算
工作:365-104(休息)-11(定節假)=250
季工作:250÷4季=62.5/季
月工作:250÷12月=20.83/月
工作數計算:月、季、工作乘每8
二、工資、工資折算
按照《勞》第五十條規定定節假用單位應依支付工資即折算工資、工資剔除家規定11定節假據工資、工資折算:
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數
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數×8)
月計薪數=(365-104)÷12月=21.75
②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工齡獎的計算方法
我國《勞動法》中沒有關於工齡獎的規定,用人單位可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內營特點和經濟效益,容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具體涉及工資的規定如下 :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③ 勞動法有無規定工齡工資
《勞動法》沒有工齡工資的規定,對企業工資分配,《勞動法》規定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實行最低工資保護,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用人單位是否實行工齡工資,以及工齡工資的計算方式,是企業自主權,由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工資分配辦法規定。
(3)勞動法有對工齡工資規定的內容擴展閱讀:
操作說明:工齡工資的分配標准因應企業的具體情況而異,各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及經濟實力,制定合理的工齡工資分配標准,但應遵循「企業工齡工資標准高於社會工齡工資標准」、「企業工齡工資標准與員工邊際貢獻率掛鉤」兩項原則。
工齡工資的起拿年限以及不同標準的劃分年限亦可根據企業實際制定,但政策制定後,應在較長時期內統一貫徹實施,以保證政策的穩定性和嚴肅性。
少數社會工齡偏長的員工,因其工齡工資短期內有所降低,可能對此政策持反對意見,但就企業整體而言,企業工齡工資有增無減,所以該政策會得到多數員工的支持。
實施辦法:將員工總工齡分為兩個部分:是社會工齡,即員工非本企業的工作年數;是企業工齡,即員工為本企業工作的年數。
員工的總工齡=社會工齡+企業工齡,對社會工齡,制定"線型"分配政策;對企業工齡,根據員工職業生涯「拋物線」的貢獻規律,按不同年限分階段執行不同分配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齡工資
④ 勞動法里有沒有規定工齡獎金
年終獎屬於《勞動法》規定的工資總額內的組成。根據《勞動法》規定,工資總額是指各容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由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部分組成。
⑤ 新勞動合同法2015年取消了工齡工資嗎
勞動合同法抄2008年出台襲的,在2013年修改過,2015年是否修改未知,目前應該不會修改。無論是修改的還是之前的,都未涉及到工齡工資問題,但是根據工資增長的結構來說,應該有工齡工資,而且是逐年增加,這個在國有企業,政府機關一下嚴格執行,但是企業里未必,企業主要是根據勞動合同的約定工資,然後每個省市都有工資增長指導線,按照其規定執行。
申張正義團隊為你解答
⑥ 新勞動法工齡工資能納入最低工資標准嗎
只要合同中約定的工資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就行
⑦ 勞動法中公司改名老職工的工齡工資怎麼算
應該合並計算。
勞動者提出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在計算支付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時,勞動者可以請求把在原名稱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名稱的工作年限。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三條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五條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與新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新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出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在計算支付經濟補償或賠償金的工作年限時,勞動者請求把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用人單位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用人單位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屬於「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
(一)勞動者仍在原工作場所、工作崗位工作,勞動合同主體由原用人單位變更為新用人單位;
(二)用人單位以組織委派或任命形式對勞動者進行工作調動;
(三)因用人單位合並、分立等原因導致勞動者工作調動;
(四)用人單位及其關聯企業與勞動者輪流訂立勞動合同;
(五)其他合理情形。
(7)勞動法有對工齡工資規定的內容擴展閱讀:
用人單位變更名稱後,與員工的勞動合同怎麼辦
《勞動合同法》第33條規定:「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可見,公司進行名稱變更,變更前後的公司在法律上仍然屬於同一個民事主體,作為勞動合同中用人單位一方的合同主體仍然是同一個,此種情況不會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
但是,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注冊地、營業地等畢竟屬於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既然這些方面發生變化,在形式上,還是應該就勞動合同這些條款進行變更。一些地方性的勞動合同管理規定也對此做出明確要求,如《北京市勞動合同規定》第27條規定:「用人單位變更名稱的,應當變更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名稱」。
至於是否重新簽訂勞動合同或者變更勞動合同對雙方勞動關系並沒有關鍵性影響,並不是必然要進行的工作。從勞動者角度考慮,用人單位對其名稱進行變更一定會在工商部門登記備案,此信息從工商局可以查詢得到,並非必須重新簽訂才能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從管理者角度看,當單位名稱變化時,可以根據公司人事部門的操作規范來調整,必要時用人單位可以向勞動者發出變更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名稱的書面通知。
⑧ 勞動法里有工齡工資這條例嗎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內,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容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⑨ 勞動法關於工齡工資的規定
《勞動來法》沒有工自齡工資的規定。
對企業工資分配,《勞動法》規定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實行最低工資保護,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用人單位是否實行工齡工資,以及工齡工資的計算方式,是企業自主權,由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工資分配辦法規定。
⑩ 勞動法對退伍軍人的工齡有何規定
《勞動法》中未對退伍軍人工齡作出規定,《退役士兵安置條例》中有較詳細規定。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第四十六條退役士兵到城鎮企業就業或者在城鎮從事個體經營、以靈活方式就業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服現役年限視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並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
退役士兵回農村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退役士兵在服現役期間建立的軍人退役養老保險與其退役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關系接續,由軍隊的軍人保險管理部門和安置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退役士兵服現役年限視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的養老保險待遇計發辦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10)勞動法有對工齡工資規定的內容擴展閱讀
復員退伍軍人的工齡計算:
1、轉業、復員、退伍軍人,由國家分配或被招收到國家機關的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其軍齡應與參加工作後的工作時間合並計算連續工齡([63]中勞薪便字第260號)。
2、退伍的義務兵的軍齡計算,其入伍時間從縣(或)批准入伍之日起計算(勞人險函[82])。
3、復員、退伍軍人,回農村參加一般農業生產後,又到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作時,其軍齡應與參加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作之後的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在農村參加農業生產的時間不能計算工齡([63]中勞薪便字第260號)。
4、在職人員(包括學徒工和集體所有制職工)參軍、轉業、復員、退伍到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作後,其參軍前的工齡、軍齡和轉業、復員、退伍到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的時間,可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5、被判刑後的復員退伍人員,刑滿釋放後參加工作的,其工齡從重新參加工作時算起。判刑後保留軍籍的,可將服刑前後的軍齡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勞人險函[1986]33號)。
6、義務兵退伍後,在其等待分配工作的時間與軍齡應計算連續工齡(國發[78]106號)。
7、臨時工應征入伍,復員轉業後又參加工作的,其工齡計算問題,按保險福利局勞人險退[1982]32號文件執行,可將其參軍前最後一次在全民所有制單位當臨時工、合同工的時間、服兵役的軍齡和復員、轉業後在全民所有制單位工作的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