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訴訟法管轄權轉移
① 移送管轄與管轄權轉移的區別
A 移送管轄與管轄權的轉移的比較
一、概念及相關法律規定
1、移送管轄,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發現本法院對該案無管轄權,依照法律規定將案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
移送管轄就其實質而言,是對案件的移送,而不是對案件管轄權的移送。它是對管轄發生錯誤所採用的一種糾正措施。移送管轄通常發生在同級人民法院之間,但也不排除在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適用。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法院管轄的,應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2、管轄權的轉移又稱移轉管轄。是指基於上級人民法院決定或者同意,將案件的管轄權,由下級人民法院轉移給上級人民法院審判,或由上級人民法院轉移給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的制度。
《行政訴訟法》規定:「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效下級人民法院審判。」「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二、移送管轄和管轄權的轉移的區別
為方便,以下以A代指移送管轄;以B代指管轄權的轉移 。
(1)前提不同:A無須接受移送法院的同意 ;B需上級人民法院的決定或者同意 。
(2)對象不同:A 移送的是案件 ;B轉移的是管轄權。
(3)法院不同:A從無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B從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到無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4)級別不同:A 同級人民法院之間,但不排除在上下級法院之間進行;B上下級法院之間。
(5)作用(性質)不同:A糾正錯誤 ;B 對級別管轄進行補充和變通。
(6)發生原因不同:A受理案件的法院無管轄權;B不便於本院審理;案情復雜,涉及面廣,受訴法院審理有困難。
② 民事訴訟法 移送管轄和管轄權轉移的區別
1.管轄權轉移是由管轄權的法院將案件的管轄權移給無管轄權的法院,案件的轉移只是形回式,管轄答權的轉移才是本質;移送管轄則是受訴法院對案件無管轄權卻錯誤的受理案件的情況下,為糾正錯誤而將案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法院,其移送僅僅是案件,而不涉及管轄權的變更。
2.管轄權的轉移主要是用於調節級別管轄,案件的轉移一般在上下級法院進行;而移送管轄則主要適用於地域管轄其目的在於糾正管轄權行使的錯誤,案件的轉移一般在同級法院間進行。
3.管轄權轉移必須經上級法院的決定或同意,而移送管轄則無需上級法院及受移送法院的決定或同意。
在實踐中必須區分開管轄權轉移和移送管轄
③ 在三大訴訟法裡面,指定管轄後還能提起管轄權異議嗎
不可以,可以復議
④ 刑訴中有無管轄權的轉移
有。管轄權轉移,是指經上級人民法院決定或者同意,將某個案件的管轄權由上級人民法院轉交給下級人民法院,或者由下級人民法院轉交給上級人民法院。就管轄權轉移的實質而言,是對級別管轄的一種變通和補充。《民事訴訟法》第39條規定:「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下級人民法院對它所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審理。」2012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38條規定:「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確有必要將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應當報請其上級人民法院批准。下級人民法院對它所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審理。」據此規定,管轄權的轉移有兩種情況:
(一)提審和報請所謂提審。是指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有權決定由本院審理。報請,是指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因特殊原因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所謂特殊原因主要包括:不便於本院審理,如一方當事人是受訴人民法院或者其工作人員;案情復雜,涉及面廣,受訴人民法院審理有困難的案件。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性、高效率和審判質量,法律賦予上級人民法院有提審權。凡是上級人民法院決定提審的案件,下級人民法院不得拒絕,而下級人民法院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必須徵得上級人民法院的同意,否則,不得轉移該案件的管轄權。
(二)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所謂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是指上級人民法院將依法由自己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轉交給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上級人民法院將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下級人民法院不得推託,必須審理。但由於這種做法實質上降低了審級,有違司法公正的要求,所以只能作為例外,用於特殊情形,民事訴訟法對此做了嚴格限定,受理案件的法院將自己的案件交由下級法院的,首先要得到受案法院的上級法院的批准。
《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上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下級人民法院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審判。」但刑事訴訟為了保證被告人的權利,規定只能向上轉移管轄權,而不得向下級人民法院轉移。如檢察院認為某案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而向中院提起公訴,中級法院審理後認為不會判處無期或死刑的,不得再退回基層人民法院。
民事訴訟:可以由上級法院交由下級法院審理,也可以由上級法院主動依職權審理下級法院的案件,或由下級法院報請上級法院審理。
行政訴訟:基本同民事訴訟,但在2015年5月1日實施的《行政訴訟法》中刪除了」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法院審判」的規定,新法在管轄權轉移中僅規定上級法院有權審理下級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管轄權轉移應當具備的主要條件
1、進行移送的人民法院依法對案件有管轄權;
2、移送應當有必要有實際意義;
3、移送應當在隸屬的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進行;
4、移送應當由上級人民法院決定或同意。
⑤ 比較刑事、行政、民事三大訴訟法對於優先管轄權的區別
刑事訴訟優抄先管轄權規定:《刑事訴訟法》第25條: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行政訴訟優先管轄權規定:《行政訴訟法》第20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民事訴訟優先管轄權規定:《民訴法》第35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歸納總結為:刑事訴訟: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管轄。 行政訴訟:由最先收到以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⑥ 三大訴訟法管轄原則的區別
三大訴訟法比較 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地域管轄1、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經復議改變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 2、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或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3、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沖突解決:最先收到起訴狀法院(1)被告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為一般原則,原告所在法院管轄為例外規定;(22-23)(2)民事訴訟中有大量的特殊地域管轄的規定。(24-35條) ( 離婚管轄的特別規定; 特殊地域管轄9種;專屬管轄:不動產,港口,被繼承人死亡住所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對於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時的沖突解決:最先立案法院(1)犯罪地法院(即犯罪行為發生地)管轄為主,被告人居住地法院(包括戶籍所在地、居所地)管轄為輔;(2)最初受理地法院審判為主,主要犯罪地法院管轄為輔;(3)刑事訴訟中也有一些特殊地域管轄的規定。 被告居住地包括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和學習工作地沖突解決:最先受理法院管轄異議接到應訴通知10日內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應當在審限內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爭議的人民法院分別逐級報請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管轄權向下轉移能。上級法院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法院審判能。上級法院有權審理下級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下級法院對它所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法院審理的,可以報請有上級法院審理。不能。依法應當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不能指定下級法院管轄。註:檢察院認為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而向中院提起公訴的普通刑事案件,中院受理後,認為不需要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可依法審理,不再交基層法院審理。http://wenku..com/view/3536b944b307e87101f6961d.html
⑦ 刑事訴訟法中管轄權的轉移與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規定有何區別
你好 民事糾紛有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包括居住地,合同簽訂地,履行地,刑事訴訟法院有犯罪行為發生地或者結果地法院管轄,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⑧ 管轄權轉移的適用情形
因為你的問題比較抽象,我把法律貼給你,你自己看是哪種情況
民事訴訟法
第二章 管 轄
第一節 級別管轄
第十八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九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二十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第二節 地域管轄
第二十二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三條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第二十四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九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一條 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損害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二條 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三條 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五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節 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
第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三十七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三十八條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第三十九條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
下級人民法院對它所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