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第43條解析
㈠ 行政訴訟法第43條的解釋
第一,法律之所以復規定製時效制度,目的是讓權利人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一旦受到侵害要盡快主張司法機關恢復自己的權利。你看看,如果你自己的房子被人拿走都20多年了,你才意識到要爭取回來,這個在法律上,叫做「怠於行使權利」。
第二,關於取證問題,時過境遷,證據早就滅失了,不但自己主張困難,法院也無法幫助調查取證,很多證據也無法認定真假。
第三,就是「交易安全」。房屋所有人對房子具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如果你買了一棟房子,過了幾年,有人找上門來,說房子在20年前有權利瑕疵,讓你騰房,你說這個你能接受嗎。時效制度可以阻斷受害人長期不主張權利而帶來的瑕疵,從而保護了善意第三人的交易安全。
說到這里如果還是覺得自己有些不甘心,你可以咨詢一下最高檢或者最高法,看看他們有什麼辦法。一般法條就到此為止了。
㈡ 中國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二項是什麼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一版)請求事項不屬於行權政審判許可權范圍的;
(二)起訴人無原告訴訟主體資格的;
(三)起訴人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法律規定必須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由訴訟代理人代為起訴,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六)起訴超過法定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訴訟必經程序而未申請復議的;
(八)起訴人重復起訴的;
(九)已撤回起訴,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十)訴訟標的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的;
(十一)起訴不具備其他法定要件的。
前款所列情形可以補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期間責令補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間已經補正或者更正的,應當依法受理。
㈢ 如何理解最高法院適用行政訴訟法解釋第四十條
你把全文發出來。
㈣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十一)項
此處的其他法定要件是指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
即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版
(一)權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上述四項缺一不可,但其中(四)項中如果是不屬於受訴法院管轄,可能發生移送管轄
㈤ 請幫忙解釋一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3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三條
內由於不屬於起訴容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
行政訴訟法是為了規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夠正確、及時的審理行政案件,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
㈥ 《行政訴訟法》第43條「由於不屬於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如何理解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本條是對人民法院發送起訴狀副本和被告提供答辯狀的規定。本條規定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向被告發送起訴狀副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後,人民法院經過審查,認為可以受理,就應在立案之日起的五日內將原告的起訴狀副本發送給被告。被告了解了原告起訴的內容,就能據此准備好答辯。二、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材料並提出答辯狀。被告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其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材料和法律、法規等依據,以便讓人民法院了解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根據。另外,被告可以就原告起訴的內容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辯狀。答辯狀是被告對於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訴訟請求進行反駁的訴訟文書。根據本條規定,被告應在收到原告起訴狀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材料和答辯狀。三、人民法院向原告發送答辯狀。為了使原告知道行政機關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理由和依據,本條規定人民法院應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此項規定有助於當事人實行辯論原則,促使當事人在法庭上就爭議的問題充分闡述自己的主張和提供證據,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針對訴訟中有的被告不提供答辯狀的實際情況,本條規定被告不提出或不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的正常審理。
㈦ 關於行政訴訟法解釋的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年限起訴問題
我們國家法律採取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這個原則的意思是在法律沒有規定版新舊法適用權問題時,在新法頒布後,發生在新法頒布前的案件仍適用原來的舊法,這是從舊的涵義。在處罰上,新法頒布後如果比舊法輕就適用新法,如果比舊法重就適用舊法。根據這個原理法院駁回你的起訴並無不妥。
㈧ 如何理解執行行政訴訟法解釋第四十條
法釋〔2015〕9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版2015年4月20日最高權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48次會議通過),共計二十七條。為了准確回答,建議題主,列明文號或者該條款詳細內容。
㈨ 《行政訴訟法解釋》第41條和第42條的問題
《行政訴訟法解釋》第41條和第42條如下:
(1)第四十一條行政機關作出具體版行政行為時,未告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2)第四十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第四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弟四十三條:
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並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14周歲的人或者60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10)行政訴訟法第43條解析擴展閱讀: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7次會議通過,2005年8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8號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根據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通過、2012年10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7號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決定》修正;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12年10月26日通過,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