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行政法案例
『壹』 行政法的案例一件,請求解答
本案共涉及鄉政府和縣供電局兩個行政主體。變電所並非行政主體,其屬供電專局的派屬出機構。派出機構在沒有法律、法規授權情況下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其行為的法律後果由所屬機關了承擔。
根據行政主體分類理論,本案涉及的兩個行政主體中,鄉政府屬於地域性行行政主體,縣供電局屬於公務性行政主體。
本案責任應當由鄉政府、縣供電局、江某和受害人的監護人共同承擔。理由:首先是鄉政府的規劃應當預見到高壓電線下建房的潛在的危險,在當事人江某多次找到垂崗鄉政府要求重新規劃時,鄉政府沒有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鄉政府也曾要求電力部門將高壓電線移走」是無理要求,因為高壓線存在於規劃之前,根據電力法的有關規定應當保護電力設施),屬行政不作為,因此其存在過錯。
由於高壓電引起的人身傷害,適用無過錯原則,因此供電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但是,縣供電局曾制止了江某的行為,且江某趁垂崗鄉變電所停電檢修之機,將房頂高壓線剪斷,強行封頂。為保險起見,他在房西側建了一樓梯可至房頂,並用樹枝將入口遮堵,平時不讓人上去。已經嚴重違反了電力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小婷觸電事故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也應當負一定的法律責任,承擔一定的經濟賠償
『貳』 一個行政法案例分析,求高手
你好。第一個問題我不會,不過第二個問題我倒是可以幫你解答一下。
李某回可以獲得賠償,因答為李某一開始向建設局申請建房許可的時候,建設局是准許了他的申請。後面水利局檢查的時候又說是違規建築。李某作為公民,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決定是信賴的。相信你也應該知道,行政法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信賴保護原則。是指行政機關的規定或決定一旦作出,就不能輕易更改。如確因法律變動,情勢變更,公共利益等原因而必須改變的,除了要有充分的法律依據並遵循法定程序之外,還應當給予權益受損的人一定補償。
在這里水利局作出這個決定顯然並沒有如上所述的客觀原因,而且李某也沒有過錯。所以水利局如果要要拆除李某的房屋,行政機關必須為他的反悔行為「買單」,李某可申請國家補償。
才疏學淺,本人的理解。望有幫助。
『叄』 行政法兩個案例分析
1.依法行政原則分為兩個子原則:(1)法律優越原則,即行政行為不能違反法律規定。(2)法律保留原則,即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
依法行政原則中的「法」的含義經歷了一個歷史的變遷,從最初的「法律」逐漸演變到了現在的「法」。現代意義上的依法行政,不僅僅要求行政機關的行為符合形式上法律的規定,而且要求行政機關的行為符合事實上的法的要求。這種法包括:公平正義等等基本價值原則、憲法原則、法理等等。
從本案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工商局並沒有根據法律規定履行職責;另一方面,工商局的某些行為雖然並沒有明顯違反形式上的法律規定,但是卻違反了事實上的「法」。
2.高權行政的特點是行為的強制性,其存在的目的在於確保行政目標的有效實現。但是,伴隨著政治民主化的不斷深入,服務行政深入人心,高權行政越來越需要進行改革,於是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國家行政法都逐漸削弱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在高權行政領域,只要能有效夠達成行政目標,非權力方式也是可以採用的,這是對政治民主化的一種順應,也是服務行政的基本要求。
行政權的不可處分性指的是行政機關不能隨意放棄、不履行行政權力。而本案中公安機關的做法實際上是一種委託,行政權力並沒有被放棄,也並不存在不作為,只是行政機關將此權力委託給他人行使而已,自己則負責監督。
承包人未能完成相應任務,只能根據合同進行責任追究,除非發現其有其他屬於行政機關管轄范圍內的違法行為,方能追究其其他責任。行政機關與承包人之間存在的是行政契約關系,這種契約關系盡管與民事契約有所區別,但其核心仍然是根據雙方的約定行使一定行為並承擔相應的後果。如果任憑行政機關以某些借口承擔合同約定之外的責任,將打破行政契約的平衡性,使得行政合同成為單方行政行為。
行政機關在將行政權委託給他人行使之後並不是自己就沒有任何責任了,而是必須嚴格監督受託人的權力行為,一旦發現有作為或者不作為的違法情形,委託機關有義務予以處理。如果行政機關沒有盡到監督管理的責任則需要承擔失職、瀆職的責任。
『肆』 有關行政法的案例,有沒有人可以分析一下。
個人認為這個應該是不予受理,因為被告不適格,法院無權自行變更被告,記住,司法權是被動的原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六、審理與判決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一)請求事項不屬於行政審判許可權范圍的;
(二)起訴人無原告訴訟主體資格的;
(三)起訴人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法律規定必須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由訴訟代理人代為起訴,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六)起訴超過法定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訴訟必經程序而未申請復議的;
(八)起訴人重復起訴的;
(九)已撤回起訴,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十)訴訟標的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的;
(十一)起訴不具備其他法定要件的。
前款所列情形可以補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期間責令補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間已經補正或者更正的,應當依法受理。
這個解釋在最後作了寬限規定,似乎我的答案也不是很完全,但是只有受理後才發現不符合條件的才會駁回起訴。
您的意思是法院在受理時所作的只是形式審查,但是形式審查不可以阻卻適格審查,也就是說,形式審查之中是要求是格審查的;另外行政訴訟涉及司法權對行政權的有限規制,這也是其不同於其他兩類訴訟之處,這就要求在司法審查行政時,要慎之又慎,否則會出現司法權侵害行政權。
還有如果真得如您所說的「貌似被告」存在,那麼就會對我國的司法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
歡迎繼續討論。
『伍』 行政法案例及案例分析 1500字
訴訟時效中斷的認定——山東日照中院判決韓幫峰與聖公公司借款合同糾紛案 發布時間:2009-09-25 08:30:48裁判要旨 債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向債務人住所地送達債權催收通知,債務人處無人簽收能否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應當從訴訟時效的立法目的來理解。 ■案情 山東省日照市聖公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聖公公司」)分4次向農行日照市東港區支行借款50萬元,第一筆20萬元期限自1997年1月8日至同年12月8日,第二筆10萬元自1997年2月27至同年12月27日,第三筆10萬元自1997年5月30日至1998年11月30日,第四筆10萬元自1997年9月28日至1999年3月28日。 第一、第二筆借款到期後,雙方協商展期至1998年11月8日。東港支行於1998年12月10日對上述兩筆借款進行了催收;1998年11月30日,對第三筆借款進行了催收;1999年11月20日,對第四筆借款進行了催收。2001年4月21日、2003年4月15日、2004年4月28日,東港支行三次向聖公公司送達了公證借款催收通知書。2002年12月,聖公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2005年12月,農行嵐山支行(由東港支行嵐山辦事處變更)與第三人韓幫峰簽訂債權轉讓協議,將50萬元債權轉讓給韓幫峰。2006年2月,嵐山支行向聖公公司送達了債權轉讓通知。 因聖公公司未還款,債權人韓幫峰起訴至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法院,要求聖公公司償還借款50萬元。聖公公司辯稱,被訴主體已不存在,且原告的請求已超過訴訟時效,應駁回訴訟請求。 ■裁判 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東港支行與聖公公司簽訂的四份借款合同均合法有效,聖公公司應按借款合同約定履行還款義務。嵐山支行將債權轉讓給韓幫峰並履行了通知義務,該轉讓行為有效。在債權轉讓前,原債權人均在兩年內進行了催收,未超過訴訟時效。聖公公司系被吊銷營業執照,仍具備法人資格,應承擔民事責任。遂判決:聖公公司償還韓幫峰借款50萬元。 聖公公司不服,提出上訴,請求駁回韓幫峰的訴訟請求。 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前三筆借款到期後,債權人的催收行為均已超過兩年訴訟時效。第四筆借款於1999年3月28日到期,債權人於1999年11月20日、2001年4月21日進行了催收,引起訴訟時效中斷。聖公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未辦理注銷工商登記手續,此後該公司的經營處於非正常狀態,債權人於2003年4月15日、2004年4月28日向聖公公司送達催收通知書,說明其有主張權利的意思表示,因該公司無人簽收致使意思表示未到達聖公公司的責任不應由債權人承擔,應當認定債權人該兩次催收行為能夠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2006年2月,嵐山支行及韓幫峰將債權轉讓通知送至聖公公司法定代表人,引起訴訟時效中斷,自此時至韓幫峰起訴,該筆債權未超過訴訟時效。遂判決:撤銷(2007)嵐民二初字第306號民事判決;聖公公司償還韓幫峰第四筆借款10萬元;駁回韓幫峰其他訴訟請求。 ■評析 債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向債務人住所地送達債權催收通知,債務人處無人簽收能否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應當從訴訟時效的立法目的來理解。訴訟時效制度設計的首要目的是為了督促權利人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進而加速社會經濟流轉,促進經濟社會生活的便捷、高效;另一目的是保護義務人,考慮歷時很長的請求權所產生的舉證困難的問題,因此賦予義務人以時效抗辯,允許其在法定期間之後可以拒絕履行。 應當看到,後一立法目的的實現是建立在權利人怠於行使自己權利的基礎上,從而以時效制度來促進權利義務關系的穩定。本案中,韓幫峰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到聖公公司住所地進行債權催收,足以表明其並未怠於行使自己的權利。聖公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後,經營處於非正常狀態,對債權人2003年4月15日和2004年4月28日送達的催收通知書,因無人簽收該致使意思表示未到達該公司這一事實,韓幫峰既無過失,也非故意,其主張權利的意思表示未到達聖公公司的責任不應由債權人承擔。故二審法院認定,債權人該兩次催收行為能夠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第四筆借款應予償還。 本案案號為:(2007)嵐民二初字第306號;(2008)日商終字第77號 案例編寫人:山東省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寶華 李 紅
『陸』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案例的圖書目錄:
案例1 王麗英不服信豐縣公安局消防科行政處罰決定案
案例2 溫某訴武漢市規劃土地管理局洪山分局強行拆除案
案例3 廣州市海龍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訴廣州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行政處理決定糾紛案
案例4 路世偉不服靖遠縣人民政府行政決定案
案例5 建陽市第二建築公司訴建陽市第二輕工業局處罰決定案
案例6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規劃局與黑龍江匯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行政處罰糾紛上訴案
案例7 樊興華訴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拒絕授予學士學位資格案
案例8 漵浦縣中醫院訴漵浦縣郵電局不履行法定職責案
案例9 長沙市郵政局訴婁底市婁星區交通運輸管理所道路運輸行政處罰案
案例10 賴恆安與重慶市人民政府不予復議行政糾紛上訴案
案例11 劉兵訴天津輕工業學院開除學籍處分案
案例12 穆棱風筒廠不服穆棱煤礦保衛科查封財產請求行政賠償案
案例13 福建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不服省地礦廳行政處罰案
案例14 福建省地方電力福州經營部訴該省廣播電視廳等行政處罰案
案例15 李發森訴互助土族自治縣工商局行政處罰案
案例16 點頭隆勝石材廠不服福鼎市人民政府行政扶優扶強措施案
案例17 陳代榮不服懷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心市場管理處收取管理費案
案例18 寧德市五洲廣告公司不服寧德市城建監察大隊徵收商業廣告佔用費案
案例19 何承旭等23戶集資建房戶訴江華建委拒絕頒發許可證案
案例20 張家偉等不服昆明市民政局頒發收養證案
案例21 山西省經貿委、大同市新榮區人民政府與大同市北方礦業公司吊銷許可證糾紛上訴案
案例22 平山縣勞動就業管理局不服稅務行政處理決定案
案例23 劉明忠等不服梨樹縣公安局治安處罰決定案
案例24 吳勇訴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分局扣押財產案
案例25 曙光廠訴南區人民政府強制拆除案
案例26 重慶瑞月廣告設計製作有限公司訴某區市政管理局強制拆除廣告燈箱案
案例27 徐振華不服九江市潯陽區民政局、九江縣民政局發放喪葬費、撫恤金案
案例28 張恆壽訴渾源縣國稅局、大同市國稅局不履行兌現舉報獎金法定職責案
案例29 原告23戶村民不服新羅區人民政府確定山林權屬決定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案
案例30 葛銳訴質監局要求撤銷「購物放心商場」榮譽稱號案
案例31 徐娜訴沙坪壩區公安分局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案
案例32 喬占祥狀告鐵道部鐵路票價上浮違反決策程序案
案例33 劉志宣等不服沅江市公安局治安處罰行政抗訴案
案例34 田志生不服琿春市公安局控告申訴答復意見書案
案例35 古田縣大橋錦輝膠粘劑廠訴該縣工商局違法採取行政強制措施賠償案
案例36 邵秀蘭訴焦作市解放區建設委員會行政侵權賠償案
案例37 梁寶富不服治安行政處罰復議決定案
案例38 廣州市新光酒家不服廣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決定案
案例39 趙明不服寶應縣司法局公證復議決定案
案例40 容發停車場等不服廣州市公安交警支隊禁行決定案
案例41 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拒絕頒發畢業證、學位證行政訴訟案
案例42 喬占祥訴鐵道部2001年春運票價上浮案
案例43 張少紀不服南陽市水利局水行政處罰案
案例44 亞太公司不服寶雞市工商局行政處罰決定案
案例45 原告吉德仁等不服鹽城市人民政府行政決定案
案例46 任建國不服勞動教養決定案
案例47 麻旦旦訴咸陽市公安局、涇陽縣公安局行政違法侵權案
案例48 曾建清訴晉江市人民政府頒發土地使用證行政侵權案
案例49 達西不服長沙市公安局行政處理決定案
後記
『柒』 行政法相關案例
1.張某作為該行政處罰的相對人,有直接的利害關系。《行政復議法》第二條內規定:公民、法人或容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適用本法。只要與具體行政行為具有利害關系就可以作為行政復議申請人。
2.《行政復議法》第九條規定行政復議申請期限為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行政復議被申請人為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在本案中為辦事處,如果該辦事處不具有獨立主體資格,應以其所屬機關為被申請人。
4.本安中行政復議機關為該辦事處或其自所屬機關的上級機關或同級主管部門,如同級政府。
5.《行政復議法》第十七條規定: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後,應當在5日內進行審查,決定是否受理並作出決定。本案中復議機關在申請人提交申請後未在規定期限內作出審查決定,違反法律規定。而且復議申請未超過規定期限,其認定超過規定期限是錯誤的,用口頭方式通知申請人也是不當的。
6.屬於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因為其對於處罰的結果予以改變了數額,而且還徵收了超生費。
『捌』 行政法案例
因為該局並未對星光大酒店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所以焦點是市質量技術監督專局的行為是行政行為還是民屬事行為,其次才是合不合法。
作為被告在辯論中應列舉所有取得的證據,特別注意的是,應當舉證上述事件是酒店行為而非個人行為。
作為原告主要應從是廚師個人行為而非酒店行為方面進行答辯。酒店應當向人民法院起訴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侵害其名譽權,請求被告為自己恢復名譽,公開道歉,並對由此給自己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賠償。
『玖』 行政法案例分析
1、本案的被告是市國稅局,理由如下: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之一是權責一體專,按稅務機關查處屬案件管轄規定,本案由市稅務局管轄,即市稅務局有「權」對本案中的偷稅行為進行處理,同時市稅務局也必須客觀、公正的依法進行處理,這是其「責」的體現。本案的原告與市稅務局查處的這一偷稅行為有利害關系,故市稅務局為被告。
2、本案應作如下判決:判決被告支付原告獎金:2.4萬元,賠償實際工資損失及路費,對於精神損害20萬元及賠禮道歉不予支持。
理由:國家稅務局《稅務違法案件舉報獎勵辦法》規定,原告應得的獎勵為2.4萬元;原告的賠償責任由國家承擔,賠償義務機關是市稅務局,我國國家賠償法規定只賠償直接損失,無精神賠償的規定,故賠償實際工資損失及路費,不賠償精神損失;本案中被告不履行支付獎勵的義務,並不造成對原告名譽的損害,所以對原告要求的賠禮道歉不予支持。
以上分析同時也請各位高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