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適用不正確案例
朱昌谷與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等治安行政處罰糾紛上訴案
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行政判決書
(2008)渝三中法行終字第35號
上訴人(一審原告)朱昌谷。
委託代理人王陸俊,重慶渝萬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一審被告)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
法定代表人馬世文,局長。
委託代理人王瓊,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法制科副科長。
被上訴人(一審第三人)王紹南(曾用名王少難)。
委託代理人余江華,重慶潤江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朱昌谷訴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治安行政處罰一案,不服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法院於2008年5月26日作出的(2008)涪行初字第12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於2008年7月15日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2008年1月15日11時,正在建設的重慶市涪陵區柏利煤礦負責人王紹南向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治安支隊報案。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接到報案後,於2008年1月21日以聚眾擾亂單位秩序為案由登記立案;經調查核實,於2008年2月14日向被告知人朱昌谷告知擬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依據。2008年2月18日,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作出涪公(治)決字〔2008〕第77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被處罰人重慶市涪陵區山窩鄉新立村二社社長朱昌谷於2008年1月15日上午,組織村民50餘人到白濤鎮柏林村一社堰塘灣重慶市涪陵區柏利煤礦處,以該煤礦損壞山窩鄉新立村二社攔山堰為由進行鬧事,損壞煤礦部分設施,造成煤礦停工,並打傷煤礦職工。該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3條第1款第(1)項規定,決定對朱昌谷行政拘留15日。朱昌谷不服該處罰決定,於2008年3月26日以處罰決定書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程序違法等為由提起行政訴訟。2008年4月23日,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在一審訴訟過程中,以作出的涪公(治)決字〔2008〕第77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適用法律錯誤為由,作出涪公行(撤)《關於撤銷對朱昌谷行政處罰的決定》,決定撤銷涪公(治)決字〔2008〕第77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對朱昌谷未執行完畢的5天行政拘留不再執行。朱昌谷未表示撤回起訴。一審法院認為,在一審訴訟過程中,一審被告發現該處罰決定書適用法律錯誤,自己主動改正並撤銷該決定,符合法律規定,遂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第57條第2款(2)項之規定,判決確認被告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涪公(治)決字[2008]第77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違法;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一審被告重慶市涪陵區公安局負擔。朱昌谷以一審判決未認定實際拘留天數、所列第三人身份不明、判決適用法律錯誤為由上訴至本院,請求撤銷一審判決。
一審法院將本......
② 行政處罰法告知書其中一條適用法律錯誤,該告知書生效嗎
你要是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去法院提起行政訴訟,那就算你認可行政處罰了,適用法律錯誤也不是你說錯誤就不算數了,過期不提出異議,行政處罰就生效了。
③ 2012《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案例分析
1、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十七條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版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權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所以原機關和復議機關都可以是被告。
2、A區和B區基層法院都可以,因為該案無基層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情形。
3、根據《行政訴訟法》第54條,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主要證據不足的;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3、違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職權的;5、濫用職權的。
請採納
④ 行政機關適用錯誤法律作出行政處罰,要承擔什麼責任
你所稱為適用法律錯誤,此時行政機關可以自行糾正,若你提起行政復議或行內政訴訟容,可能決定或判決行政機關適用法律錯誤,責令另行作出決定,但不會影響對你的處罰。只會影響行政機關的績效考核,因為適用法律錯誤致敗訴的,有些單位要扣分的。
⑤ 適用法律依據錯誤,具體行政行為要撤銷嗎
根據《中華人民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地二款規定: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1.主要證據不足的;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3.違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職權的;5.濫用職權的。
具體來說: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並可同時在判決中明令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1.主要證據不足。主要證據不足是指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缺乏基本事實根據。如果收集的證據已能認定基本事實情況,即使缺少一些枝節情況的證據,也不能認為是主要證據不足。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但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直接違背了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其結果與法律、法規規定的原義不符,人民法院應當判決撤銷具體行政行為。適用法律、法規錯誤,主要包含四種情況:第一,應當適用甲法,卻適用了乙法。第二,由於行為性質的劃分錯誤或者同一性質的行為因具體情節不同,應當適用該法的某條某款,卻適用該法的其他條款,可能影響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第三,適用了尚未生效的法律、法規。第四,適用了已經失效的法律、法規。3.違反法定程序。違反法定程序有幾種情況,一種是可能影響正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程序,違反這種程序的,人民法院就可以判決撤銷具體行政行為。另外,如果行政機關違反法律、法規中的一些重要程序,如進行罰款不給罰款收據等,人民法院也可以判決撤銷具體行政行為。有的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也適當,僅僅是在送達法律文書的期限上超過了一點,對這種情況,人民法院一般可以不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但應當指出超過法定期限這一錯誤,以便行政機關今後嚴格依法辦事。4.超越職權。行政機關超越職權,是指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時,超越了法律、法規賦予的權力,對不屬於它職權范圍內的行政管理事項進行處理。行政機關必須在其職權范圍內行使職權,超越職權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應判決於以撤銷,其具體行政行為自決定時起就無效。5.濫用職權。行政機關濫用職權,是指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雖然在其許可權范圍以內,但行政機關不正當地行使職權,不符合法律授予這種權力的目的。對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的,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對違反政紀或者構成犯罪的,還應當把材料移送有關機關處理。
⑥ 行政單位的處理決定使用法律錯誤,法院也認為錯誤但不影響案件實體處理是對的嗎
如果適用法律有一些錯誤,但不影響程序的合法性及實體處理時,法院可以這樣表述並維持處理決定,而不要求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裁決。
⑦ 行政機關在某環節適用法律錯誤將產生什麼不利後果
這也是分情況的,如果沒有造成損失或影響,有可能就不了了之,嚴重一點的就是厲害關系人申請行政復議,再嚴重的就是行政訴訟了。
⑧ 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維持行政行為,對不對
最新《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請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⑨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司法適用案例
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公布的田永案
在田永案的判決中有這樣一段話,按退學處理,涉及到被處理者的受教育權,從充分保障當事人權益的角度出發,作出處理決定的單位應當將該處理決定直接向被處理者本人宣布,送達,允許被處理者本人提出申辯意見.沒有照此原則辦理,忽視當事人的申辯權利,這樣的行政管理行為不具有合法性.根據學者對田永案的考證,沒有證據顯示法官們在判決時具有運用正當程序原則的明晰意圖,是一種樸素的程序正義的觀念形成了法官判案時的信念.而探究法官之所以敢於提出程序要求的背後還會發現,由於他們所處的處境比較有利,受外界壓力不是很大,因而比較超然,再加上這條理由不是本案判決的決定性理由使得它所承擔的風險並不大,從而在判決書中保留下來.完全可以說,本案判決對正當程序原則的運用是一個附帶寫下的理由,並沒有引起關注.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對這起案例的刊登卻改變了它的命運,公報在公布判決書內容時作了兩處修改,一是原告,被告的稱呼分別被改成被處理者,作出處理決定的單位,反映了最高法院試圖將個案適用的原則發展成為一項普遍適用的要求;二是公報在重申作出退學處理決定應當遵守的程序原則時,明確了違反該原則的法律後果——這樣的行政管理行為不具有合法性,即單單憑這一程序上的理由就足以撤銷被告的退學處理決定.這就使得正當程序原則的運用變得更清晰,對正當程序原則的強調更凸出了。
最高法院的判例應合了學界對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呼籲,彌補了中國行政立法上的缺陷,它所昭示的關注行政法基本原則的精神以及大膽運用法律原則的勇氣,將遠遠超越個案的意義,值得肯定和效仿。
⑩ 行政及行政訴訟法案例
1.首先要看是先有林,還是先有線路.
如是先有線,供電部門有沒有錯.錯在植樹方.是他們違反了電力法.下面的一切都沒有行為就沒可可爭辯的.
如是先有林,供電局應為了線路安全,應辦理手續後砍伐,個別特殊情情況下可以先砍伐後補辦手續.
2.如是砍伐,作出一定補償是應該的.
3.有過錯一方就應賠錢,沒錯就不賠.